歐巴馬下令 擴大美軍在阿富汗軍事打擊任務

美國宣布2016年底將從阿富汗撤軍,結束長達15年的阿富汗作戰任務,原本規劃僅在阿富汗扮演訓練角色的美軍,卻在歐巴馬總統授權下,自2015年起擴大在阿富汗的戰鬥任務,包括對塔利班恐怖組織發動空襲。

阿富汗地緣戰略位置重要
   阿富汗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普什圖人的地方,而普什圖人也是阿富汗當前國內人口最多的族群,不過由於阿富汗長年歷經戰亂,沒有進行有系統的人口普查,因此在3000多萬的阿富汗人口中,有關各族裔群體的規模和組成的準確數字不可獲知。除此之外,阿富汗面積647500平方公里,排名全球第40名,但是人口僅3048萬,相當於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5.796人,排名全球第156,為地廣人稀的國家。阿富汗雖然以農業為主,但是全國可耕地不到農地的2/3,加上天然資源貧乏、全國有2/3的土地交通不便等因素,造就阿富汗天生是個貧窮國家。2011年阿富汗歲收約15.8億美元,支出33億美元,入不敷出,財政相當困難。

    在地理位置而言,阿富汗地處中亞地區南端,素有「中亞的十字路口」之稱,北與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大陸相鄰,東南接巴基斯坦,西鄰伊朗,因此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在阿富汗漫長的歷史中,阿富汗長期受到鄰國與外族所統治,包括波斯帝國、孔雀王朝、成吉思汗、亞歷山大帝國、唐朝、清朝、大英帝國和蘇聯等。19世紀時期,阿富汗也成為俄羅斯與英國之間的緩衝地區。

  1919819日,隨著第三次英阿戰爭的結束,阿富汗從英國手中奪回完全獨立的地位,並且排除外來勢力的干涉,但是從1970年代晚期開始,阿富汗開始歷經一連串暴虐的內戰。1973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之後,蘇聯支持左派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該政黨在1978年推翻阿富汗政府奪權。19799月,左派的親蘇聯政府推動俄國化運動遭到武裝反對後,親蘇政府向蘇聯求援,對反對派進行鎮壓,蘇聯便於197912月揮軍入侵阿富汗。

   1980年代中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提供武器給阿富汗反抗軍對抗蘇聯、打擊莫斯科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蘇聯在阿富汗總兵力最高達11萬人,儘管擁有質量優勢,但是面對反抗軍與惡劣地形仍造成蘇聯慘重傷亡與龐大財政支出,估計造成3萬多名軍人傷亡、400億美元軍費支出,使得這場戰爭有「蘇聯的越戰」之稱,最後迫使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1989年下令軍隊全面撤離阿富汗。蘇聯紅軍雖然撤離,但是來自各地協助作戰的聖戰士卻沒有在戰後隨之撤離,加上西方國家不再關注,使得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的阿富汗成為恐怖主義成長的溫床,塔利班(Taliban)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

打擊塔利班 美軍攻打阿富汗
 
  塔利班在阿富汗普什圖語為伊斯蘭學生之意,因此又稱為神學士。塔利班成立初期人數僅800人,但是由於打著剷除軍閥、重建國家、反對貪腐的口號,且紀律比阿富汗政府軍嚴明,因而獲得阿富汗民眾支持,迅速擴張至3萬人。塔利班於1996年攻陷首都喀布爾(Kabul),推翻阿富汗政府,並於1998年控制大多數阿富汗國土。

  塔利班掌權後宣布建立最純潔的伊斯蘭國家,以伊斯蘭極端教義高壓統治國家,隨著經濟崩潰與疾病橫行,讓塔利班在國內的支持率開始下滑。塔利班政府的許多作為也引發國際社會反彈,例如,塔利班政權2001年不理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反對,頒令說聯合國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巴米揚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的行為,以炸藥及坦克炮火摧毀這座古蹟

   除此之外,塔利班政府更藏匿被美國列為頭號恐怖分子的蓋達組織首腦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2001911日,蓋達組織策劃911恐怖攻擊,挾持民航機對美國本土進行自殺攻擊,要成2749人喪生。為了懲罰塔利班與蓋達組織勾結,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員國在200110月出兵阿富汗,並迅速地推翻塔利班政權。

阿富汗戰爭 美軍傷亡慘重
    美國與北約盟軍雖然迅速地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並於2004年透過選舉建立民主政府,卡札伊(Hamid Karzai)當選第一任阿富汗民選總統但是阿富汗中央政府控制地區仍僅限於首都喀布爾一帶,阿富汗多數地區仍受到塔利班分子控制,並且透過種植鴉片、綁架人質勒贖贖金作為組織運作經費來源。更糟的是,塔利班不只在阿富汗作亂,更把戰火延燒至巴基斯坦,成為巴基斯坦國家安全的一大威脅。

   美國雖然在阿富汗扶持民主政府、提供巨額金援,但是阿富汗仍淪為公共秩序失序的「失敗國家」(Failed state)名單,且恐怖攻擊事件不斷發生,可以歸咎於二大原因: 第一,阿富汗政府貪污腐敗嚴重,外國援助經費經常遭官員中飽私囊。美國中央情報局每個月都會運送俗稱「幽靈資金」的援助給阿富汗政府,總金額高達數億美元,目的為收買當地部落長老,以增加影響力,不過這些資金卻常遭到官員私吞,反而作為擴張阿富汗地方軍閥勢力用途。美國政府官員毫不諱言指出,美國就是阿富汗的貪污源頭。

第二,兩個多世紀以來,阿富汗仍停留在部族發展階段,國家概念薄弱,對多數阿富汗人民而言,阿富汗政府只是西方扶持的傀儡政權,其有效統治範圍無法超出喀布爾市,使得塔利班在阿富汗各地囂張,因此喀布爾當局始終無法控制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除此之外,美軍在阿富汗屠殺與誤殺平民的事件常常成為塔利班反美的宣傳教材,讓美國人在當地得不到民心支持。
   阿富汗戰爭開打至今,已造成2300餘名美軍陣亡,更遑論每周高達10億美元的軍事支出,連同伊拉克戰爭支出,預估至2017年這兩場戰爭支出將高達24000億美元,對美國財政是龐大負擔。歐巴馬(Barack Obama,中國大陸稱為奧巴馬)總統上台後意識到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僅靠軍事優勢無法取得和平,美國財政也無法繼續負擔,所以把從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定為任內主要政策之一。近年來,華府採取「先增兵後撤軍」的阿富汗作戰策略,一方面增加駐阿富汗美軍人數,最高時曾達到10萬名;另一方面,美國同時培訓阿富汗安全部隊,供給充分的武器,以作為美軍撤走後代替維持治安的任務。在駐伊拉克美軍於2011年底撤離後,駐阿富汗美軍也將於2016年底撤離。

伊斯蘭國衝擊 美軍阿富汗任務轉型 
   在歐巴馬訂出撤軍時間表之後,美國將阿富汗安全責任交給阿國安全部隊與警方,美軍只擔任訓練等軍事顧問角色。不過,歐巴馬總統在201411月簽署命令,將擴大美軍在阿富汗的戰鬥任務,包括動用無人飛機(UAV)與戰機空襲塔利班組織,以及其他對美軍或阿富汗政府構成威脅的激進組織。

  歐巴馬之所以下令恢復軍事攻擊任務,主因在於受到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伊拉克崛起的震撼。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20146月底在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宣布建政,並將組織名稱改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後,不斷壯大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安全威脅,部分反恐專家甚至警告,伊斯蘭國的兇殘程度甚至超過蓋達恐怖組織。

  伊斯蘭國壯大的首要原因在於伊拉克長年的教派衝突,在海珊執政期間,伊拉克由人口僅占30%的遜尼派高壓統治人口超過60%的什葉派,並用武力鎮壓爭取獨立的庫德族。美國雖然在2003年推翻海珊政權,並進行民主選舉。2006年什葉派馬利基(Nouri al-Maliki)上台後,執政8年期間由於獨厚什葉派,引發遜尼派不服,進而造成伊拉克境內教派衝突不斷,加上庫德族獲准成立自治區的刺激,成為弱勢的遜尼派只能投靠被國際社會視為恐怖組織的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迅速在伊拉克擴張的另一項原因在於伊拉克安全部隊的無能。美國推翻海珊政府之後,協助伊拉克新政府建立安全部隊,提供武器裝備與美式訓練,但是號稱擁有12萬人的伊拉克安全部隊,面對伊斯蘭國戰士卻經常棄械而逃,讓伊斯蘭國得以攻城掠地。伊拉克部隊之所以不堪一擊,除了部隊中原本效忠海珊的遜尼派軍人倒戈之外,主因在於伊拉克政府貪腐嚴重,使得部隊軍心渙散,面對凶殘的伊斯蘭國戰士,許多伊拉克軍人寧願未戰先逃。伊拉克新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20149月上任後,對部隊貪腐情況進行調查,發現部隊中有5萬名「幽靈軍人」,也就是這些不存在或未繼續服役的士兵,人數相當於四個師,卻繼續領政府的軍餉,「幽靈軍人」的實際數目可能更多,這也被認為是伊拉克部隊無法阻擋伊斯蘭國的原因之一。
   有鑑於此,為了避免伊拉克的噩夢再現,歐巴馬決定在美軍撤離阿富汗前,除了持續訓練阿富汗政府軍外,更協助打擊塔利班等極端好戰組織。美國深刻了解,如果美軍向伊拉克一樣過早撤離,阿富汗脆弱的政治秩序和效率不彰的安全部隊,恐會加速崩潰,再度陷入更致命的內戰。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雖然宣布將於2016年底撤離,但是仍會留下1000名軍人保護使館安全。在撤離之前如果能有效削減塔利班的實力,同時能確保留下來的美軍與使館人員安全。事實上,美國在宣布撤軍的同時,也試圖與阿富汗塔利班分子談判,並說服塔利班與蓋達組織斷絕關係。不過,阿富汗與伊拉克一樣,複雜的族群問題有待克服,加上阿富汗人民基於民族情感,寧願支持惡名昭彰的塔利班,也不願支持外國勢力,因此美國談判策略的功效其實相當有效。

結語
    阿富汗素有「帝國墳墓」的稱號,英國、蘇聯與美國都在此慘遭滑鐵盧。對歐巴馬政府而言,阿富汗資源貧乏、部族繁雜、政府貪腐嚴重,短期根本無法從失敗國家名單中除名,同時礙於全球高漲的反戰聲浪與美國國力下滑,美軍繼續在阿富汗維持龐大駐軍,只是徒增傷亡與軍事支出而已,因此撤軍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美軍撤離後,塔利班分子重新奪取政權,美軍改變軍事任務方針,打擊塔利班也有其正當性。

   但是阿富汗位於中亞與南亞交界,地緣戰略位置重要,美軍撤離並不代表美國對阿富汗將置之不理,因為美國除了要擔心塔利班死灰復燃外,更必須擔憂外國勢力乘機伸入阿富汗。由於阿富汗鄰近中國大陸與中亞,因此北京與俄羅斯雖然支持反恐,但是也不願看到美國在後院駐軍,俄羅斯便多次施壓中亞國家關閉基地,以阻止美國對阿富汗的運補任務,中俄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讓阿富汗以觀察員身分入會,目的也是在於介入阿富汗事務。


    美國每年提供阿富汗政府40億美元以上資金,用意在建立一個親美的政府,即便在中、俄勢力進入後,未來可能出現聯合政府,但是為了避免美國斬斷金援,日後阿富汗政府仍會考慮華府感受,不敢明目張膽反美。由此可知,美國撤軍之後本不可能一走了之,仍必須投注相當大的精力經營阿富汗。

本文刊登於尖端科技雜誌 366期  2015年2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