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共的外交傳統(王崑義)

中共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6月9日在胡錦濤出訪上海合作組織吹風會上表示,雖 然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以目前中國的自身情況來看,中國不會脫離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他還說︰「中國對自己的定位有清醒的認識,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希望 國際社會對此也有認識,不能光看上海、北京和廣州,也應該去中國其他地區看一看,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何亞非重申中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對照今年5月下旬中共總理溫家寶在參加中歐峰會時,嚴正批駁「中美共治全球」的論調,並認為「多極化和多邊主義才是大勢所趨」的說法,其實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只是,當大多數人都期望自己國家的發展,能夠躋身到已開發國家的行列,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對國際社會發揮重大影響力時,為何偏偏中共對此卻「敬謝不敏」,還要反覆的重申自己還是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呢?這當然是跟它的外交傳統有關。

中共外交傳統的建立,主要是源於1950年代周恩來所確立的「和平共處五原則」,以及「永不稱霸」的聲明,這兩項原則不只在那個美國採取高度圍堵政策的時代,中共沒有被孤立在這個世界之外,它還能站在第三世界領導者的地位,變成第三世界公認的「老大哥」。

中共這兩項外交傳統自周恩來以後,一直被堅持了下來,鄧小平時代沒有被改變,江澤民也沒有背離這項傳統。即使到了胡錦濤時代,中共的國力已經不可同日而 語,但他們也沒有改變「和平共處五原則」與「永不稱霸」的傳統,就以2003年胡錦濤剛上台之時,大陸內部曾經一度高唱中共即將「和平崛起」的論調,但當 他們聽到國際社會對此一說法,可能誤解成中共有意稱霸的疑慮之時,胡溫體制馬上放棄使用「和平崛起」這個詞彙,改說「和平發展」。

今年4月下旬,中共在青島舉辦海上大閱兵時,胡錦濤在致詞中也一再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不論發 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不搞軍事擴張和軍備競賽,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胡錦濤這一句「不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顯然是 有意利用各國共同參加海上大閱兵的機會再做一次消毒的工作,免得各國對中共經濟崛起之後,又有稱霸世界的疑慮。

當然,中共不想改變「永不稱霸」的傳統,既可避免毛澤東時期對外「輸出革命」所造成的內部動盪,也可避免被國際社會推向站到美國的對立面,最後可能出現類 似美蘇爭霸,而造成蘇聯解體的歷史再現。所以,這幾年來中共在國際社會高舉「多極化」與「多邊主義」的旗幟,無非就是想利用多邊主義的權力分散作用,為自 己營造一個發展的「保護傘」。在只「輸出經濟」不「輸出革命」的堅持下,中共將更有機會為自己開創一個留名歷史的「胡溫盛世」。

( 本文寫給央廣台灣觀點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