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武力對峙陷僵局 中東和平路迢迢(陳牧民)

過去半世紀以來,巴勒斯坦人一直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但此舉根本不可能獲得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內部的激進勢力即持續 對以色列發動各種襲擊,以色列政府也以強硬手段回擊。為了化解衝突,美國、俄羅斯、聯合國與歐盟所組成之四方會議,在二○○二年提出新的「中東和平路線 圖」方案,設定先讓巴勒斯坦在二○○五年獨立建國,再逐步解決比較棘手的問題,如巴勒斯坦國邊界劃分、耶路撒冷城地位歸屬以及巴勒斯坦難民與猶太人定居問 題等。哈馬斯與法塔對立不利和平。


這 個計畫最後終於獲得以巴雙方同意,但由於以巴雙方都不信任對方執行計畫的誠意,路線圖再度遭到擱置。也就在這個階段,巴勒斯坦內部的政治情勢發生微妙變 化:原本主張與以色列談判以爭取巴勒斯坦建國的巴解最大派系法塔(Fatah)在領袖阿拉法特去世之後逐漸失去影響力,取而代之的是主張以激進手段爭取獨 立的哈馬斯。

哈馬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阿拉伯文音譯簡稱,成立於一九八七年,是活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個伊斯蘭組織與政黨。其主要目標是「以武力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並在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區建立一個伊斯蘭神權國家。

二○○六年一月,哈馬斯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第二屆民族議會選舉中首度擊敗法塔,躍升為議會最大黨,等於實際取得巴勒斯坦政府的領導權。以色列與西方國家 不願見到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由如此激進的組織所領導,決定繼續支持法塔領袖阿巴斯,這使得法塔與哈馬斯之間嫌隙漸深。

二○○七年六月,哈馬斯的武裝部隊與法塔所創立的巴勒斯坦保安部隊在迦薩走廊爆發武力衝突,法塔遭到全數驅逐。從此巴勒斯坦的政治勢力一分為二:法塔繼續 在約旦河西岸主政;哈馬斯取得對迦薩走廊的絕對控制權,西方國家與以色列支持前者,激進的阿拉伯國家或勢力則支持後者。

自此之後,哈馬斯便開始使用火箭彈與迫擊砲攻擊以色列,平均每個月對以色列境內發射二百至四百枚砲彈。以色列一方面以軍事手段還擊,另一方面開始對迦薩走 廊進行大規模經濟封鎖。二○○八年一月,以色列進一步關閉迦薩對外的所有邊界,讓區域內一百五十萬居民頓時陷入嚴重的糧食與能源短缺。以色列的目的是希望 藉由封鎖逼迫哈馬斯改變對以色列進行騷擾襲擊的策略,但結果適得其反。

同年六月,在埃及調停下,以色列與哈馬斯終於同意暫時停火六個月。期間雖偶有衝突,但雙方基本上表現還算克制。哈馬斯甚至能夠有效約束境內其他巴勒斯坦派 系遵守停火協議。當十二月停火期限到期時,以色列表示希望能繼續延長停火狀態,但哈馬斯卻宣稱以色列未解除對迦薩進行經濟封鎖而加以拒絕,並重新發動對以 色列境內的火箭彈攻擊;這成為以色列決定對迦薩採取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與哈馬斯各有盤算


為何以色列與哈馬斯都傾向採取強硬的手段來應付對方?這可以由兩方面來看。首先,雙方在過去幾年交手的過程中,並沒有建立基本的互信。以色列過去在處理巴 勒斯坦問題時,直接面對的是巴解組織以及其最大派系法塔,雙方經過數十年的軍事對抗與磨合,最後才願意坐下來談判。這個過程本身並不容易,但哈馬斯近年來 躍升為巴勒斯坦人社群的新代表,並沒有太多與以色列談判交手的經驗,雙方尚未發展出基本的互信。

其次,以強硬武力方式來展現本身實力的策略,在以色列與哈馬斯內部都擁有相當的民意支持,並寧願以武力來保障自身的利益。

純 粹就軍事層面來看,以色列國防軍在這場戰事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哈馬斯無論就裝備、訓練或人數上都不是以色列的對手。但二○○六年夏天,黎巴嫩真主黨民兵以 劣勢裝備重創以色列的經驗,顯示反以人士已經不再是過去只會使用石塊和汽油彈的烏合之眾,而是逐漸學習到交互運用游擊隊與恐怖攻擊等戰術,對以色列進行長 期且有效的軍事騷擾。以色列即使完全佔領迦薩並重拾軍事統治,也很難完全消滅哈馬斯的武裝力量。


歐巴馬的挑戰


國際社會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反應大致沿襲過去對以巴衝突的態度: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政府明確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聯盟則一面倒支持哈馬斯。不過其 他的大國反應就比較謹慎:法國、英國、日本、中共都呼籲雙方節制,一方面避免讓自己直接捲入紛爭,另一方面也設法表現出對此事的「嚴重關切」。單純保持中 立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解決迦薩問題的第一步是讓以色列與哈馬斯先行停戰,但停戰必須由國際社會促成並監督,因此大國之間是否能協商出一個讓雙方有效停戰 的協議十分關鍵。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的態度:歐巴馬標榜將以新思維作為其施政主軸,因此全世界對於其是否改變過去美國外交政策有所期待,特別是阿拉 伯世界人民希望歐巴馬的非白人背景與家族的回教色彩能助其改變對中東問題的看法。這對歐巴馬來說將是一個難題,因為如果他改變美國對以色列一貫支持的態 度,將可能影響其國內的支持度;如果他不對巴勒斯坦人處境展現同情,則許多過去對他寄予厚望的阿拉伯世界領袖將會感到失望。若論迦薩問題將是歐巴馬上任後 的最大外交挑戰並不為過。

以色列的兩難問題

以色列如今若貿然對迦薩進行軍事打擊無疑是一場豪賭,因為如果將其完全佔領並重拾軍事統治,一定會遭來國際社會非議;但如果沒有完全消滅哈馬斯武裝力量, 便是哈馬斯武裝對抗策略的勝利,將來更不可能與以色列上談判桌。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巴勒斯坦內部的政治發展。目前巴勒斯坦社群內部分裂成法塔、哈馬斯、與伊 斯蘭聖戰組織等幾個主要勢力。溫和的法塔主張與以色列和談來達到建國的目標,卻壓制不住哈馬斯的主戰派,以致於巴勒斯坦內部更加動盪不安。但值得注意的 是,過去以巴之間的仇恨是巴勒斯坦人無法順利建國的主要障礙,可能促成巴勒斯坦內部原本自相鬥爭的各派系重新結合,對以色列重採對抗策略。如何避免以巴衝 突常態化與武裝化,無疑將是國際社會領袖在處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另一個重大挑戰。

(本文由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陳牧民寫作,刊登在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2009.6.5,版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