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發展模式

中共社會科學院9月26日發佈了一份「2009年發展和改革藍皮書」,題目為《中 國道路與中國模式》。這份藍皮書將60年的中共發展概括為:改朝換代奠基中國道路、中蘇關係反思中國道路、60年改革探索中國道路、學習借鑒補充中國道 路、漸進式改革成就中國道路、逼迫機制逼出中國道路、摸著石頭過河摸出中國道路,以及對外開放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等幾種模式。


從2005年以來,中共的發展模式已經廣泛為西方社會所重視,最有名的當屬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雷默在倫敦《金融時報》上提出的「北京 共識」。雷默使用「北京共識」這個概念來指涉中共的發展模式,其實是有意跟1989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姆森所提出的「華盛頓共識」做一個比較。「華盛頓共 識」一般被等同於新自由主義,也等同於國際經濟組織(包括IMF和世界銀行)所強加在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上的策略,它也等同於全球化的概念。

但是美國所推動的「華盛頓共識」在20世紀晚期,由於拉丁美洲的經濟危機、東亞的金融危機和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失敗,讓新自由主義的理念遭到強力的質疑。與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中共奉行自己獨特的現代化發展戰略和改革開放政策,國民生產總值在過去20多年年均成長率都在9%以上,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奇 跡。就因中共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北京共識」後來便廣為世人用以指涉中共發展模式的代名詞。

如今,中共社科院重新細分中共發展模式,並使用一些不太為外人所理解的詞彙,這並無助於外在世界理解中共60年的發展經驗,反倒是最近法新社以「從賤民國 家到世界強國」的分析更容易讓人理解,所謂「賤民國家」指的是中共建政前30年在毛澤東不斷革命之下,人民一窮二白、生命如螻蟻的境況;但鄧小平實行改革 開放以後,這30年來中共的發展不只實現經濟崛起的目的,中共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達到「超英趕美」的目標。

事實上,如果要再以更簡約方式來分析,那麼總結中共60年的發展,其實還可以界定前30年是「輸出革命」,後30年是「輸出經濟」的作為。也就是在毛澤東 主政的30年期間,中共的發展模式幾乎是以意識型態為導向,不管是對內或對外,在毛澤東藉由意識型態興風作浪之下,中共被孤立於世界之外,為了突破孤立, 它也只能更加對外「輸出革命」,以爭取站上第三世界老大哥的位置。

但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30年來,中共放棄對外輸出革命,反而以一個「世界工廠」的角色,不斷的對全球「輸出經濟」,這也讓中共的經濟發展逐步和世界強國接軌,中共也才能創造今天笑傲全球的發展模式。

所以模式的提出與界定並不難,中共在經歷60年的政治波折和經濟穩定發展之後,這樣的發展模式到底是中共所獨有,還是可以作為全球國家的典範,還是得看中共當前所提出的「和平發展」道路,是否能取信於世人作為指標。

( 本文寫給央廣台灣觀點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