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上任10個月,首次訪問亞洲,雖然主要是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高峰會,但中國之行無疑才是重點。讓台灣最關切的應該是歐巴馬 在中國上海與北京的公開場合,沒有提到對台灣軍售,只有在歐胡會後口頭重申台灣關係法,而於中美官方聯合聲明卻重申遵守一中政策和中美三個公報,且聲明尊 重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這只是歐巴馬柔軟身段下的妥協外交表演?還是台美關係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大倒退?
台灣有著兩種不同的判斷,筆者認為,與其著眼於解讀、猜測已經過去的歐胡會的語言和表現,不如著重於將來的2件事,一是AIT (America Institute in Taiwan )主席薄瑞光來台,馬政權要明確而清楚地表達台灣的關切與不安,二是即將要做決定的美對台軍售關鍵F-16C/D型,馬政權必須明確堅定地 提出請求,屆時美國到底給不給,就是這次歐巴馬訪問中國,到底有沒有改變對台政策最好的試金石。
歐巴馬上任10個月,首次訪問亞洲,雖然主要是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高峰會,但中國之行無疑才是重點。讓台灣最關切的應該是歐巴馬 在中國上海與北京的公開場合,沒有提到對台灣軍售,只有在歐胡會後口頭重申台灣關係法,而於中美官方聯合聲明卻重申遵守一中政策和中美三個公報,且聲明尊 重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這只是歐巴馬柔軟身段下的妥協外交表演?還是台美關係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大倒退?台灣有著兩種不同的判斷,筆者認為,與其著眼於 解讀、猜測已經過去的歐胡會的語言和表現,不如著重於將來的2件事,一是AIT (America Institute in Taiwan )主席薄瑞光來台,馬政權要明確而清楚地表達台灣的關切與不安,二是即將要做決定的美對台軍售關鍵F-16C/D型,馬政權必須明確堅定地 提出請求,屆時美國到底給不給,就是這次歐巴馬訪問中國,到底有沒有改變對台政策最好的試金石。
歐巴馬是在怎樣的政治環境下訪問中國的?
通常,要去強國拜訪做客,自己的氣勢也不能太弱,但歐巴馬卻選在美國氣勢最弱、最有求於中國的時候去訪問中國。
中國是美國最大債權國 匯率的衝突
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重傷難以一時之間恢復元氣,中國夾著生產成本低的優勢繼續推動外銷,也投資人民幣四兆元刺激內需,中國更成為美國的第一債權國,累計擁 有將近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也就是說,近幾年來,美國已從中國借走了將近8000億美元的債務。由於美元陷入週期性貶值,中國所持的美國國債也在不 斷縮水。在世界各國,日本與英國,都在拋棄或減持美元債券的情形下,中國仍增加持有,從而超過日本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這就是中美兩國在利率、匯率 上的衝突矛盾。
製造在中國 失業在美國
隨著中國製造愈來愈多美國民眾所用的東西,美國企業可能繼續關廠,促使美國經濟即便復甦,失業率就居高不下。美國製造業多年來持續批評,中國透過壓低人民幣匯率、對製造業補貼和低廉薪資,取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是歐巴馬到訪中國最大的政治壓力。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預估,由於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擴大,在2001至2007年間,美國共流失230萬份工作。馬里蘭大學教授莫瑞奇表示,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擴大,危及美國經濟復甦,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導致失業率持續破10%。
華府MBG Information Services首席經濟學家麥克米蘭表示,美國工業生產已連跌10個月,中國不是唯一原因,但他強調從1948至2001年,美國每月工業生產從未下跌過,直到2002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歐巴馬無力解決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節節升高,也未強力施壓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引發美國製造業不滿。
中美貿易大戰
就在歐巴馬訪問中國的前夕,中美燃起貿易戰火。美國甫宣佈將對中國油井鋼管徵收反傾銷稅,上述消息傳出後,中國商務部隨即宣佈,於今年9月9日正式收到中 國汽車工業協會代表中國大陸排氣量在2000CC及2000CC以上小轎車和越野車產業提交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於美國的這類進口小轎車和 越野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歐巴馬的外交風格 柔軟身段與平衡
從歐巴馬訪問各國的表演來看,柔軟身段幾乎是普及式的、不分國別式的歐巴馬外交風格,他可以向日本天皇90度鞠躬行禮,聯合聲明中表態尊重中國主權領土完 整,美國歡迎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 , 在上海刻意和中國青年對話,複製歐巴馬招牌「市政廳會議」。上海是中國最資本商業化的城市,是一個貿易城市,講人權與民主,不在最政治的北京談,也是歐巴 馬柔軟身段的展現。甚至主動挑選較具自由作風的「南方週末」專訪,最後因中國的阻擾而開天窗。
歐巴馬一樣是談人權、談民主,只不過在措辭及方式上比較委婉,不像以前直接要求中國去做,就像聯合聲明所言「雙方強調各國及各國人民都有權選擇自身發展道路。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對於發展模式的選擇。雙方都認識到,中國與美國在人權領域存在分歧。」
在歐巴馬不起口角、避免衝突的原則下,所到之處,都看的到他所展現的柔軟作風。
亞洲區域關係
對於中國的崛起,亞洲各國都有不安,從印度到日本、韓國,哪一個國家會怡然自處、甚至心甘情願和中國交心、交好,亞洲各國無不是在戒慎恐懼中、邊走邊觀 察、邊觀察邊調整和中國的互動。這其中,作為世界強權的美國、至今也仍然亞洲一強的美國的態度,就是亞洲各國重要的觀察跟隨對象,到底美國仍然保持勢力均 衡中的面目和善對待中國,還是自現屈弱求和於中國,大家都在看,緊緊地觀察著。到底美國還想不想在亞洲稱強獨霸?
還是和中國分享霸權?到底亞洲各國,仍要選擇美國作為唯一老大,跟隨著美國老大?還是,自尋一條新路徑,和中國和善相處、雙邊結盟,或是多找一些朋友結 成多邊聯盟(如日本和澳洲的亞洲共同體),要與美國取得實質平等地位的民主黨統治的日本正試圖走自己的路,另找途徑自保或找另一個老大中國。
歐巴馬說,美國不會抑制(contain)中國,但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也並不表示美日同盟的弱化。相反的,一個強大而繁榮的中國的興起,可以是這個區域國家強盛的泉源。但歐巴馬沒有說,美日同盟要怎麼走下去,琉球的美國駐軍要怎麼辦?
怪不得,《經濟學人》的「榕園評論」點出歐巴馬亞洲冒險(adventure)的關鍵:歐巴馬安慰美國敵人的能力,勝過安慰盟友。(The president seems better at reassuring America's enemies than its friends),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最近就呼籲美國繼續參與亞洲事務,以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除了中國之外的亞洲各國,都在等待歐巴馬給一個清 楚的交代。
中國是「戰略夥伴」的再確定
承諾與北京維持一個堅強而建設性的關係,共同在一系列全球議題上合作,包括世界經濟、北韓與伊朗非核問題、氣候變遷、能源安全、區域和平與穩定等。對中國 建構「積極、合作與全面性」的雙邊關係,避免引發雙方的貿易大戰,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也不強發言強求。歐巴馬的主要「減炭」議題上,美國也不強求中國的 減碳標準和時間表,北京堅持以開發中國家標準(減碳標準較低較寬鬆),華府則希望中國適用以開發國家更嚴格標準。但在訪問中國期間,歐巴馬只提「乾淨能源 倡議」,著眼於透過技術合作,協助中國生產乾淨煤礦。
美國有求於中國,中國的夥伴關係是美國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元素。美國認為,中國促進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安全與穩定,現在美國也需要中國承諾促成全球禁止武器擴散,及支持朝鮮半島非核化。
這個中美聯合聲明對台灣是嚴重倒退嗎?
要分析這個問題,要放在歷史的脈絡及上述歐巴馬出訪的政治環境,他的柔軟身段、及對亞洲各國的相處之道,整體分析看待。
美、中元首上次發表聯合聲明,是1997年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時與柯林頓共同為之。布希8年任內,雖然4次訪問中國大陸,創下歷史紀錄,但是盡管中方一再要求,但是布希始終沒有點頭。而此次的中美聯合聲明沒有出現台灣關係法。
12年來從未出現在中美聯合聲明的「台灣關係法」,是在歐巴馬美國貿易大戰壓力下、歐巴馬的柔軟身段風格下、是在如北京人士所言「中國從未像現在如此強 勢,美國彷彿中國的囊中物」的張狂氣氛中,及歐巴馬安慰敵人的能力、勝於安慰盟友的習性下,被忽略了、被中國技巧性地搓掉了、台灣關係法只出現在歐巴馬的 嘴巴一次。
對馬政權的擔憂,讓我們更需要台灣關係法
當台灣在馬政權的傾中政策下,弄得國之將亡時,台灣社會當然想緊緊抓住,可以保住台灣的任何法寶,就像大海浮沉中,漂過可以救命的浮木一樣,「台灣關係 法」就是在如此環境下,被台灣人民熱切的企盼著,所以當「台灣關係法」沒有跟著3個公報一起出現於聯合聲明中時,會是一種台美關係的倒退。試想,如果是民 進黨執政,而中美聯合聲明中沒有出現「台灣關係法」,台灣的反應會是如此這般強烈嗎? 原因很簡單,對馬政權的擔憂,讓我們於此時此刻,更需要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有何重要?
台灣關係法第2條美國的政策如下:
4.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5.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人民;
6.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為什麼期待和結果,會有如此大的落差?
美中台這三角關係,在民進黨執政時,還有意志、能力、戰略性地挺住作為三角形的一個邊、一個角,雖然三邊距離時有拉扯,但總是一個三角形,不會角不見了, 變形了。但馬英九執政之後,台灣這個角就逐漸往中國的角靠了,三角形的這一邊已經快不見了,當台灣漸漸往中國靠、漸漸地不見的時候,中美自然就會成為兩條 平行線,誰還看得到台灣? 今日不見「台灣關係法」,是馬英九自做的。
馬英九竟然說:「目前是美中台關係六十年來最好的時刻」,真不知這是無知還是掩飾之言。目前的因應之道,應該是讓於11月22日抵台的AIT主席薄瑞光知 曉台灣人民對「台灣關係法」於此時此刻,熱切期待需要美國的再保證(reassurance),並將此強烈要求傳遞於國務院,於公開場合再次保證美國遵守 「台灣關係法」的態度沒變。
另一個著力點、觀察點是美對台軍售,美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曾於11月6日強調,美國仍將堅守台灣關係法對台灣軍售的義務,「不是因為台灣關係法是法律義務,而是我們認為那就是件正確該做的 事」。美國已準備好好地向中國解釋,對台軍售有助於加強台灣的自信,進而促進台海和平,改善兩岸關係。那麼就請馬政權,大大方方、明明確確地對美國提出購 買F-16C/D的請求, 台美關係有無大倒退,就在此一舉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