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變天,獨立浪潮紛紛來襲,民族主義的興起,伴隨而來的是境內各地的分離主義如春筍般破土而出,激進派的分離主義,使用恐怖手段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21 世紀,美國「九一一事件」恐怖攻擊,震驚了全球,恐怖主義也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在90年代,各地反恐聲浪,在國際之間掀起一陣漣漪。反恐怖主義成了國家安全政策的指標,而俄羅斯聯邦境內最為棘手的恐怖威脅,莫過於的『車臣』的激進份子,俄羅斯境內的『車臣』問題關係到了整個國家的統一、政治穩定,其地位置的重要,以及豐富的石油資源,牽動著俄羅斯的經濟脈,涉及了各各層面,其棘手程度可想而知,過去包括美國為首西方國家極欲以「人權問題」來干涉俄羅斯境內的車臣問題,藉以牽制俄國,由此我們亦不難看出,其所涉及到的國際關係層面,深及國際勢力平衡,不容小覷。
俄羅斯不定時炸彈──車臣恐怖攻擊的無情摧殘
過去蘇聯錯誤的民族政策,造成了複雜的民族矛盾衝突,成為了今日恐怖主義形成的推手之一,再加上伊斯蘭教的結合與催化,藉著「聖戰」的殊榮,將恐怖主義合理化,車臣便從民族主義一步步地走向了極端偏激的恐怖主義。
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1996年),車臣分離勢力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瀰漫著伊斯蘭教的教義思想,其勢力的滲入,使得車臣問題更加複雜化,第二次的車臣戰爭(1999~1999年),車臣極獨份子也受到國內外的伊斯蘭組織的非法武裝援助,而伊斯蘭基本教義的運動,可謂為政治化、組織化和恐怖化的極端主義政治運動,其運用了恐怖主義的手段,訴求其政治目的,受到打著〝聖戰〞美名的聖戰者支持,車臣的獨立之路也就在夾雜著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極端勢力與恐怖主義的「三股勢力」相互結合影響,成了今日俄羅斯當局頭痛的車臣恐怖份子。
而90年代的兩次車臣戰爭,開啟了俄羅斯車臣恐怖攻擊的大門,爾後接連串的恐怖攻擊事件、地鐵爆炸案等等造成俄人人心惶惶,對於俄羅斯來說,無非是一大重擊。而在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俠持事件,俠持了700名觀眾作人質,對於文化氣息濃厚的俄羅斯來說,上劇院為一般人的休閒活動,恐怖份子選擇劇院作為攻擊目標,對於俄羅斯的社會秩序,嚴重地打亂了生活步調,而「黑寡婦」的自殺攻擊,訴說了俄車之間的深仇大恨。甚而堪稱〝俄羅斯的911事件〞──2004年別斯蘭悲劇,造成了近400多人傷亡,絕大多數更是孩童,這起事件,重挫了俄羅斯,恐怖攻擊對象,轉向了手無寸鐵的孩童,這更說明了恐怖主義的冷血殘暴,恐怖主義的囂張態度,利用弒血,引起世人的注意,更是讓俄羅斯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其帶來的不單單只是單純的大量傷亡,更在人民心中的烙下無形傷痕令人生懼。
俄羅斯政府的反恐政策制定與作為
自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1996年第二次戰爭爆發惡化,演變成一系列恐怖攻擊事件之後,2002年的莫斯科歌劇院恐怖挾持事件,重挫了俄羅斯,直至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發生,過去俄羅斯的不安氛圍,恐怖主義的威脅全然浮現,普丁政府也記取教訓,正視車臣問題,政策開始強硬起來。
早在過去,1998年7月25日,俄羅斯聯邦早已通過了《俄聯邦反恐法》經過不斷的修正,強化對恐怖份子的制裁,直至2006年3月,為了加快反恐進程,再次修改了《反恐怖主義法》,比起過去的法律,更加具體化,此外,在2006年2月16日,俄羅斯成立了〝國家反恐委員會〞,此一委員會的成員橫跨各各部門,包括了對外情報局、邊防局、能源部、交通部、商業部等等單位,並且在俄羅斯聯邦主體的行政管轄,亦成立由委員會,由上而下的分支機構,使得俄羅斯的反恐機制,更加完善應變。
除了《反恐怖主義法》的改善,以及「反恐委員會」的成立,俄羅斯在反恐的道路上,政府在反恐計畫框架下,設計在莫斯科地鐵大站內,裝設有警報按鈕的電子訊息柱,並且在車廂內設有警備按紐,呼籲乘客一同協助安全機構,加入反恐怖主義的行列,也曾為了防範恐怖攻擊,曾下達禁止學生團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像是學生團體參觀博物館或是旅遊等等活動。
此外,普丁除了號召獨立國家國協之成員國,協調致力打擊恐怖主義,也積極與國際組織,加強國際上的反恐合作,2008年8月在俄羅斯伏爾加格勒的《上海合作組織"伏爾加格勒反恐-2008》,進行了多邊聯合反恐演習,俄羅斯當局反恐怖主義的政策,上至尋求國際合作,下至呼籲民眾加入,一同打擊恐怖犯罪。
俄羅斯反恐之路的里程碑
自2006年俄羅斯國家『反恐委員會』和『聯邦反恐行動總指揮部』成立兩年來,其反恐績效不錯,數據顯示有效地防禦了200多起的恐怖攻擊。而車臣非法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在俄印古什共和國被炸身亡,這一行動,對於俄羅斯當局來說,無非是一劑強心針,面對頭目身亡,車臣的激進份子群龍無首,將會是造成其勢力的瓦解,對於俄羅斯反恐道路上為一里程碑,並且300多名非法武裝份子受到逮捕,140多名的恐怖份子遭到擊斃,更有不少的恐怖份子選擇投降,這些數字顯示,俄羅斯政府對於恐怖份子掃蕩的決心,對於北高加索地區的安全局勢,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一年比一年遞減的恐怖攻擊數字,對於俄羅斯來講,可說是反恐最大的收穫,最大的安慰,恐怖攻擊的減少,有助於俄羅斯人民恢復對政府的信心,而俄羅斯政府雙管齊下加強發展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等等,作為反恐的基礎,才能夠在反恐一戰,打下漂亮的一戰。
俄羅斯的反恐機制近幾年來越趨完善,頗具成效,在國際間被視定為反恐指標,這對於俄羅斯政府,也是正面形象的加分,並且與世界各國接軌,近日受到恐怖攻擊的印度,早在2004年已開始與俄羅斯進行反恐領域的合作,而再此次受到攻擊後,雙方亦加強情報和經驗交流,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對於印度打擊恐怖主義行動的表示支援,並且亦可以培訓如俄羅斯的特種部隊──阿爾法(Alpha)反恐部隊。由兩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了解的是,俄羅斯當局對於反恐的掌握,以比過去有更為完善的應對,在於車臣問題的處理,亦有較優的成效。
結論
縱使,今日的車臣問題似乎暫告段落,但並沒有人能夠保證,俄羅斯的未來絕對不會再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對於俄羅斯政府及人民而言,車臣恐怖份子就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可能引爆,而該如何使這些不安的氛圍降至最低,這便是政府當局最為重要的課題。
而車臣所追求的獨立是不會被允許的,倘若俄羅斯輕易讓車臣獨立,那將會導致其境內其他共和國的群起效尤,對於俄羅斯聯邦的國家統一及領土完整性將會有非常大的波及,嚴重甚至造成俄羅斯聯邦的瓦解,而蘇聯解體的噩夢將會再度上演。事實上,綜觀國際面,21世紀初期,是個不安定的開始,科索沃的單方面宣告獨立,對於塞爾維亞領土完整性已構成威脅;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與南奧賽梯自治權問題引發俄格之戰;中國大陸的疆獨勢力正式崛起,世界各地的分離主義漸漸抬頭,倘若一旦車臣的激進分離份子,以恐怖主義手段來達到其合法獨立,那麼將有可能會造成另一波恐怖主義的蔓延,這結果絕非是樂見的。
今日的俄羅斯,所受到的恐怖主義威脅雖不如過去強大,北高加索地區的也較過去安定,但是,仍不可以掉以輕心,俄羅斯在國內政策上強化國家經濟保障社會安定,對外政策積極與西方國家一同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因恐怖主義是全球性的,其為跨國性的威脅,唯有利用全球無界的合作,才能夠有效的制裁非法殘暴的恐怖攻擊行動。
(本文刊登於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專欄,2009.12.17,第7版)
21 世紀,美國「九一一事件」恐怖攻擊,震驚了全球,恐怖主義也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在90年代,各地反恐聲浪,在國際之間掀起一陣漣漪。反恐怖主義成了國家安全政策的指標,而俄羅斯聯邦境內最為棘手的恐怖威脅,莫過於的『車臣』的激進份子,俄羅斯境內的『車臣』問題關係到了整個國家的統一、政治穩定,其地位置的重要,以及豐富的石油資源,牽動著俄羅斯的經濟脈,涉及了各各層面,其棘手程度可想而知,過去包括美國為首西方國家極欲以「人權問題」來干涉俄羅斯境內的車臣問題,藉以牽制俄國,由此我們亦不難看出,其所涉及到的國際關係層面,深及國際勢力平衡,不容小覷。
俄羅斯不定時炸彈──車臣恐怖攻擊的無情摧殘
過去蘇聯錯誤的民族政策,造成了複雜的民族矛盾衝突,成為了今日恐怖主義形成的推手之一,再加上伊斯蘭教的結合與催化,藉著「聖戰」的殊榮,將恐怖主義合理化,車臣便從民族主義一步步地走向了極端偏激的恐怖主義。
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1996年),車臣分離勢力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瀰漫著伊斯蘭教的教義思想,其勢力的滲入,使得車臣問題更加複雜化,第二次的車臣戰爭(1999~1999年),車臣極獨份子也受到國內外的伊斯蘭組織的非法武裝援助,而伊斯蘭基本教義的運動,可謂為政治化、組織化和恐怖化的極端主義政治運動,其運用了恐怖主義的手段,訴求其政治目的,受到打著〝聖戰〞美名的聖戰者支持,車臣的獨立之路也就在夾雜著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極端勢力與恐怖主義的「三股勢力」相互結合影響,成了今日俄羅斯當局頭痛的車臣恐怖份子。
而90年代的兩次車臣戰爭,開啟了俄羅斯車臣恐怖攻擊的大門,爾後接連串的恐怖攻擊事件、地鐵爆炸案等等造成俄人人心惶惶,對於俄羅斯來說,無非是一大重擊。而在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俠持事件,俠持了700名觀眾作人質,對於文化氣息濃厚的俄羅斯來說,上劇院為一般人的休閒活動,恐怖份子選擇劇院作為攻擊目標,對於俄羅斯的社會秩序,嚴重地打亂了生活步調,而「黑寡婦」的自殺攻擊,訴說了俄車之間的深仇大恨。甚而堪稱〝俄羅斯的911事件〞──2004年別斯蘭悲劇,造成了近400多人傷亡,絕大多數更是孩童,這起事件,重挫了俄羅斯,恐怖攻擊對象,轉向了手無寸鐵的孩童,這更說明了恐怖主義的冷血殘暴,恐怖主義的囂張態度,利用弒血,引起世人的注意,更是讓俄羅斯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其帶來的不單單只是單純的大量傷亡,更在人民心中的烙下無形傷痕令人生懼。
俄羅斯政府的反恐政策制定與作為
自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1996年第二次戰爭爆發惡化,演變成一系列恐怖攻擊事件之後,2002年的莫斯科歌劇院恐怖挾持事件,重挫了俄羅斯,直至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發生,過去俄羅斯的不安氛圍,恐怖主義的威脅全然浮現,普丁政府也記取教訓,正視車臣問題,政策開始強硬起來。
早在過去,1998年7月25日,俄羅斯聯邦早已通過了《俄聯邦反恐法》經過不斷的修正,強化對恐怖份子的制裁,直至2006年3月,為了加快反恐進程,再次修改了《反恐怖主義法》,比起過去的法律,更加具體化,此外,在2006年2月16日,俄羅斯成立了〝國家反恐委員會〞,此一委員會的成員橫跨各各部門,包括了對外情報局、邊防局、能源部、交通部、商業部等等單位,並且在俄羅斯聯邦主體的行政管轄,亦成立由委員會,由上而下的分支機構,使得俄羅斯的反恐機制,更加完善應變。
除了《反恐怖主義法》的改善,以及「反恐委員會」的成立,俄羅斯在反恐的道路上,政府在反恐計畫框架下,設計在莫斯科地鐵大站內,裝設有警報按鈕的電子訊息柱,並且在車廂內設有警備按紐,呼籲乘客一同協助安全機構,加入反恐怖主義的行列,也曾為了防範恐怖攻擊,曾下達禁止學生團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像是學生團體參觀博物館或是旅遊等等活動。
此外,普丁除了號召獨立國家國協之成員國,協調致力打擊恐怖主義,也積極與國際組織,加強國際上的反恐合作,2008年8月在俄羅斯伏爾加格勒的《上海合作組織"伏爾加格勒反恐-2008》,進行了多邊聯合反恐演習,俄羅斯當局反恐怖主義的政策,上至尋求國際合作,下至呼籲民眾加入,一同打擊恐怖犯罪。
俄羅斯反恐之路的里程碑
自2006年俄羅斯國家『反恐委員會』和『聯邦反恐行動總指揮部』成立兩年來,其反恐績效不錯,數據顯示有效地防禦了200多起的恐怖攻擊。而車臣非法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在俄印古什共和國被炸身亡,這一行動,對於俄羅斯當局來說,無非是一劑強心針,面對頭目身亡,車臣的激進份子群龍無首,將會是造成其勢力的瓦解,對於俄羅斯反恐道路上為一里程碑,並且300多名非法武裝份子受到逮捕,140多名的恐怖份子遭到擊斃,更有不少的恐怖份子選擇投降,這些數字顯示,俄羅斯政府對於恐怖份子掃蕩的決心,對於北高加索地區的安全局勢,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一年比一年遞減的恐怖攻擊數字,對於俄羅斯來講,可說是反恐最大的收穫,最大的安慰,恐怖攻擊的減少,有助於俄羅斯人民恢復對政府的信心,而俄羅斯政府雙管齊下加強發展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等等,作為反恐的基礎,才能夠在反恐一戰,打下漂亮的一戰。
俄羅斯的反恐機制近幾年來越趨完善,頗具成效,在國際間被視定為反恐指標,這對於俄羅斯政府,也是正面形象的加分,並且與世界各國接軌,近日受到恐怖攻擊的印度,早在2004年已開始與俄羅斯進行反恐領域的合作,而再此次受到攻擊後,雙方亦加強情報和經驗交流,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對於印度打擊恐怖主義行動的表示支援,並且亦可以培訓如俄羅斯的特種部隊──阿爾法(Alpha)反恐部隊。由兩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了解的是,俄羅斯當局對於反恐的掌握,以比過去有更為完善的應對,在於車臣問題的處理,亦有較優的成效。
結論
縱使,今日的車臣問題似乎暫告段落,但並沒有人能夠保證,俄羅斯的未來絕對不會再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對於俄羅斯政府及人民而言,車臣恐怖份子就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可能引爆,而該如何使這些不安的氛圍降至最低,這便是政府當局最為重要的課題。
而車臣所追求的獨立是不會被允許的,倘若俄羅斯輕易讓車臣獨立,那將會導致其境內其他共和國的群起效尤,對於俄羅斯聯邦的國家統一及領土完整性將會有非常大的波及,嚴重甚至造成俄羅斯聯邦的瓦解,而蘇聯解體的噩夢將會再度上演。事實上,綜觀國際面,21世紀初期,是個不安定的開始,科索沃的單方面宣告獨立,對於塞爾維亞領土完整性已構成威脅;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與南奧賽梯自治權問題引發俄格之戰;中國大陸的疆獨勢力正式崛起,世界各地的分離主義漸漸抬頭,倘若一旦車臣的激進分離份子,以恐怖主義手段來達到其合法獨立,那麼將有可能會造成另一波恐怖主義的蔓延,這結果絕非是樂見的。
今日的俄羅斯,所受到的恐怖主義威脅雖不如過去強大,北高加索地區的也較過去安定,但是,仍不可以掉以輕心,俄羅斯在國內政策上強化國家經濟保障社會安定,對外政策積極與西方國家一同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因恐怖主義是全球性的,其為跨國性的威脅,唯有利用全球無界的合作,才能夠有效的制裁非法殘暴的恐怖攻擊行動。
(本文刊登於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專欄,2009.12.17,第7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