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馬、保馬? 民進黨向女性政治轉向

本文寫給玉山周報第34期,2010.1-2.3

2010年元旦,前副總統呂秀蓮受邀參加健走時,驚人的說出「當總統很辛苦,請大家一起幫馬總統加油」;1月9日三席立委補選民進黨全勝時,黨主席蔡英文和秘書長蘇嘉全主動幫馬英九和金溥聰緩頰;1月下旬蔡英文接受媒體的訪問時更說出:「最同情馬英九的很可能是我。」


民進黨高層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聲望已經趴在谷底的馬英九伸出溫暖的手,到底所為何事?不僅綠營的支持者一頭霧水,藍營的高層也懷疑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其實不用懷疑,這就是女性政治的特質,在政治鬥爭場域原本就像是一場拳擊賽,男性政治是希望一拳擊倒對手,在他趴到地上時,還要一腳踩下去;女性政治則是 當一拳擊倒對手以後,希望他能爬起來再戰,所以女性政治所呈現的特質,就不像男性政治那麼血腥,反而處處流露出溫情,這也是男性政治常要污衊女性政治是一 種對敵人存有「婦人之仁」的主因。

●女性政治是婦人之仁?

當然,女性政治也不必然只是出現在女性身上,以美國總統為例,柯林頓總統主政8年,就有著女性政治的特質,所以他對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攻擊總是留一手,從沒 有企圖把他一拳擊倒,反倒是小布希總統,他呈現更多的男性政治的特性,所以2003年發動美伊戰爭以後,不但在一個月內讓美軍直搗巴格達,一舉摧毀海珊政 權,就連海珊躲到家鄉的地洞內,也要天崖海角的把他揪出來。小布希那種缺乏溫情的男性政治雖然徹底打倒了海珊,但也讓美軍深陷在伊拉克戰場的泥淖裡,難以 自拔。

所以,男性政治並不見得比女性政治更高明,在國內政治競爭中,李登輝和江澤民都是男性政治的代表,所以他們兩人在兩岸主政時期,採取的是一種硬碰硬的鬥爭 方式,讓兩岸關係火花四起;阿扁執政時期,他學習李登輝的政治操作模式,也想在升高兩岸的衝突中獲取政治利益,可惜阿扁碰上的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卻是充滿女 性政治特質的人格,以致讓自己越鬥,就越陷入美中共織的牢籠中,最後讓他難以自拔。

阿扁的失敗當然讓繼起的蔡英文心生警惕,所以當她面對充滿女性政治特質的馬英九,不得不以女性政治的特性加以面對,尤其是當馬英九的民調已經低落到23﹪時,扶他一把,讓他爬起來再戰,這也是女性政治中良性的一面。

這就是當前民進黨向「尊馬、保馬」的政治轉向的主因,在民進黨還沒有累積到足以取代國民黨政權的能量之前,如果採取硬戰,最後可能導致兩敗俱傷,弄得民不 聊生。所以採取「尊馬、保馬」之策,維持馬英九穩定的執政能力,不僅對國民黨是一種善意,對人民未嘗不是一種福利。

可惜的是,馬英九並不理解民進黨轉向女性政治的變化,在金溥聰的幕後操作之下,國民黨反而向男性政治的硬戰轉向,一部以醜化民進黨野蠻暴力屬性的電視廣 告,不能說是金溥聰對民進黨的宣戰書,起碼也是預示國民黨將向男性政治轉向開出第一槍的宣示。金溥聰為何這麼做,或說他這麼做是否真的有扭轉國民黨乾坤的 能力,確是值得觀察的一面。

●美國支持馬英九?

當然要理解金溥聰操作男性政治的用意,不得不從美國說起。在第四次江陳會舉辦期間,美聯社發自華府的報導說,對於「馬英九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並促使雙方 簽署大量以經濟利益為目標的協議」,美國政府強力(strongly)和熱切(enthusiastically)地支持馬英九的這一立場。

這裡必須先理解的是,在馬英九的聲望直直落,一年多來的執政不力,已經逐漸被台灣人民給唾棄之後,美國政府為何還要發出聲明力挺馬英九呢?依照美聯社的報 導,主要的理由是「儘管美國早在1979年就中斷同台北政府的外交關係,轉而與北京建交,但美國至今仍然是台灣最重要的外國伙伴(the most important foreign partner),美國憂慮台獨的行徑可能會釀成兩岸的武力衝突,致使美國被捲入其中,而華府同時認為,馬英九主張的兩岸政策可以大力 (strongly)減輕此一可能性」。

美國政府這一個支持馬英九的理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之處,但從阿扁執政後期以來,「台獨會引起戰爭」這一個命題,在中國的強力宣傳之下,美國政府似乎也已經被洗腦,讓他們相信民進黨如果再執政,兩岸難保不會有再升高戰爭的可能性。

對於美國的這項疑慮,當然會有讓人不解之處,21世紀的這10年來,全球只有美國發動兩場戰爭—即阿富汗戰爭與2003年的美伊戰爭,按說美國應該不怕戰 爭才對,可是為何美國不擔心在中國西邊發動戰事,可能遭到中國強烈的反應,卻擔心東亞的台海可能發生戰爭呢?這當然跟長久以來美國在全球戰略佈局上的考量 有關。

畢竟,美國從中亞和中東發動戰爭,可以把美國的影響力直接放進歐亞大陸,但如果在東亞發動戰爭,美國若守不住第一島鏈,那麼戰爭必然直接引進跟美國本土有 關的第二島鏈,在中國窮兵瀆武不斷追求軍力發展的目標下,美國當然不願意這時在東亞下大賭注,只要能維持現狀,避免激怒中國發動侵台的戰爭,美國相信起碼 東亞地區還可以再維持50年不變的戰略圍堵。

為此,馬英九親中的政策雖然讓部分美國保守派人士感到憂心,但對執政的歐巴馬政府卻是一種較佳的現狀政策選項。為了維持這個現狀,既使美國政府不敢明白的表態支持馬英九政府,但他們暗中支持馬英九的動作卻是不斷,最重要的支持動作,卻發生在金溥聰身上。

●金溥聰救得了馬政權?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跟華府和北京都維持一定關係的人士就明白的指出,金溥聰在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期間,跟美國以及中國的官方人士接觸 甚多,美中兩國官方人士不斷的和金溥聰進行研討,希望幫金溥聰加持,以期他能夠繼續發揮戰力,在2012年馬英九已經缺乏魅力的情況下,幫馬繼續打一場沒 有魅力的勝仗。

這種情形正如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中,打一場沒有阿扁的戰爭同樣可以勝選的情況一樣,美國和中國雖然不甚滿意馬英九的作為,但他們卻相信馬英九在穩住台海局 勢上可能會有更多的助益。所以對馬英九的支持,美中兩國在現實主義的考量之下,他們寧願相信馬英九的有利之處,而不願相信民進黨新的領導人對台海的和平會 有新的作風。

另一種因素是,從阿扁掀起正名、制憲以後,美中「共管台灣」幾乎已經變成美中兩國不變的共識,美國為了取信於中國,並尋求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協助與配合, 雖然美國已經換成歐巴馬執政,但這項共識還是未變,所以美中共同支持馬英九走「中道」路線,這顯然比較符合美中的共同利益。

在美中的共同利益主導之下,金溥聰在美國得到美中的教戰手則,其實都是小布希時期對台重要謀士的戰略,他們向來都是信守「攻擊是最好防禦」的男性政治思 維,在馬英九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美國要金溥聰回來掌控國民黨大權,改變馬英九執政以後一直處於挨打的局面,所以他必須主動發起攻擊,不惜在任何議題上跟民 進黨打出一場場的硬戰,這也是金溥聰在接任國民黨秘書長之後,不斷以強硬態度對民進黨形象進行毀滅的主因。

問題是馬英九的聲望已經掉落到23%,金溥聰企圖把馬英九包裝成一個鬥士,是否真得就能讓馬英九得救呢?恐怕也不見得。畢竟馬英九的弱,不是因為他的女性 政治特質,而是他從來沒有給人民有一個方向感,在親中政策下不敢說統,在維護中華民國主權之下,又不敢對中國說不;處理美國牛肉左支右絀,面對新流感疫苗 的人民疑慮,又無法說清楚講明白,人民無法對馬英九再建信任感,執政無能於是變成他難以洗刷的標籤。

在這些難處之下,金溥聰採取男性政治的操作模式,對於已經向女性政治轉向的民進黨,恐怕只能呈現「以剛擊柔」,就像一拳打在棉被上,不可能有彈力回擊。

●民進黨「10年政綱」的方向

然而,民進黨向女性政治轉向所採取的「尊馬、保馬」動作,又可能有什麼樣的利益呢?這可能還是要從美中的G2格局中談起。

既然美中還無法相信民進黨的重新執政可以確保台海的和平穩定,民進黨在戰贏兩場選戰之後,首要的作為不是繼續壓倒馬英九,反倒是要維持「尊馬、保馬」的態 度,以便拉長戰線,讓民進黨有時間與空間在國際現實中找到台灣發展的新方向,所以如何提出讓國際社會可以信任的政策,才是民進黨重新執政的當務之急。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顯然知道這個國際政治的現實性,所以不久前她提出民進黨要擬定「10年政綱」,就是要為民進黨重新執政預作準備。「10年政綱」當然不是要取代民進黨的黨綱,反而是在現階段為重新執政所做的戰略佈局,也是為取信美中所做出的「讓步政策」。

從這個目的性來看,未來民進黨所提出的「10年政綱」,必然不再重回阿扁路線,而是要在美中所呈現的新G2格局中進行規劃,所以核心思維也要以對外政策作 為主軸,其中尤其是對中國的政策。因此如果沒錯,民進黨對中國的新政策,並不需要透過辯論來形成,只要在「尊馬、保馬」的基礎上,「概括承受」馬英九政府 對中國所簽訂的任何協議,讓重新執政的民進黨不再成為一個為反對而反對的「革命政黨」,也就是唯有「概括承受」馬政府親中政策所留下的協議,才能展現國家 繼承的延續性,這不但符合台灣在美中G2格局現實下的國家利益,也符合蔡英文主導下轉向「尊馬、保馬」的女性政治特質,更是對應金溥聰採取男性政治硬戰的 最佳應對戰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