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時間:2010.1.8
地點:外講所
三、非傳統安全下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
從傳統國家安全的觀點考量,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新興強權,同時不斷進行軍事現代化,而台灣又是中國圖謀統一最迫切的對象,所以毫無疑問地,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外在國家安全威脅。[1]然而在後冷戰時期,台灣接連遭逢亞洲金融風暴、921大地震、SARS疫情等肆虐,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使得台灣不得不加以重視非傳統安全所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
國防報告書為每一個國家對於外來安全觀與國防政策的宣示,2006年發表的《95年國防報告書》中,除以傳統安全的觀點描述台灣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外,更對全球化與資訊化趨勢下,提出台灣所面對的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包括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經濟危機、生態環境危機、種族與宗教衝突、網路攻擊、毒品走私、跨國傳染病(SARS、禽流感)等。[2]報告書中亦指出,台灣軍方依據《災害防治法》與《申請國軍支援災害處理辦法》的規範,在不影響戰備、不破壞軍事指揮體系、不超過軍方支援範圍的原則下,在第一時間投入災害救援,使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降至最低。[3]
2009年3月 發表的《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中表示,全球化浪潮已鬆動民族國家的主權藩籬,加深國與國的互賴依存關係,並嚴重考驗政府在面對全球化議題時的治理與 應變能力。其中,又以各種跨國家行為者與非國家行為者的興起,對國際安全事務與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在這份報告中表示台灣軍方應建立「防災制變部 隊」,以執行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如打擊恐怖主義、災害緊急應變、危害控制、事後救援與人道救援等。[4]2009年10月發布的《98年國防白皮書》中,再度闡述恐怖主義、傳染性疾病、資訊安全危害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對維持全球安全情勢穩定發展的影響。[5]
綜合歷年來國防報告書的宣示,當前國軍職責為協助政府預防與處理重大災害與突發危安狀況,包括:[6]
1、強化偵知與監控能力:面對多樣化的安全威脅,有效結合各部會情資,建立完整系統性的監控架構,藉由情資整合、及時預警與早期因應作為,以有效防範預備,消弭危機於無形。
2、完善危機應變機制:透過國軍聯合作戰指揮機制,在國家面臨恐怖活動威脅或敵人猝然突擊時,立即由專責快速反應部隊,支援主管機關與地方政府,將損害減至最低,達到「內防突變、外防突擊」的目的。
3、建立防災制變部隊:在既有的部隊編組與兵力規模下,組成具有立即反應、防災制變能力的部隊,一旦國家遭逢重大非傳統安全災害,即循法定程序,地方政府或主管機關的申請或調度,檢派適當兵力前往支援,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陸、政策建議
一、參與亞太非傳統安全事務
過去傳統的國家安全邏輯認為,國家安全不是輸就是贏(win or lose), 但是在全球化與資訊化的時代裡,各大國之間由於高度相互依賴,發生大型戰爭可能性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面對非傳統安全問題,單一國家已無法獨力應付,使得 各國的軍事力量結構、部署模式與思維都呈現相當大的改變。同時,各大國體認到為保障自身的生存與利益,必須加強合作,否則將面對雙輸(lose-lose)的局面。因此,各國除了加強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應對措施外,亦積極相互結合,試圖建立若干溝通管道與互助能力。[9]
在亞太地區,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為東協後部長會議(ASEAN Post-Ministerial Conference, PMC)所延伸出來的論壇會議性質組織,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東南亞霾害、印巴核武試爆之後,東協區域論壇開始關切區域內安全合作與對話。[10]近年來,東協區域論壇在安全事務上,也正試圖建立更有效的災害應變能力;日本國防智庫「防衛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在2009年的《東亞戰略評論》(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中亦強調,未來區域安全的挑戰將是各國如何建立合作機制與相互提供資源。除此之外,美國、歐盟、澳洲與其它亞太周邊國家的智庫,也都在研究氣候變化、天然資源等安全問題。
反觀我國,由於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無情打壓,使得台灣參加各種國際組織總是備感艱辛。然而,面對無所不再地非傳統安全威脅,台灣不能因為外交處境艱辛而置身事外。台灣國防部在2009年3月宣佈成立國防智庫,初步地點選在政治大學的國際關係中心之內,未來可以利用這個國防智庫作為與國外安全論壇、智庫交流的「第二管道」(TRACK-Ⅱ),由民間學者、媒體、退休官員以智庫成員的身份,參與區域內的安全論壇,通過這些論壇機制分享與交流各式各樣的非傳統安全情報。[11]
(未完,待續九)
[1] Nan Li, From Revolutionary Internationalism to Conservative Nationalism: the Chinese Military’s Discourse 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Identity in the Post-Mao Era (
[2]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前揭書,頁30。
[3]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前揭書,頁181。
[4] 國防部「四年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前揭書,頁20、44-45。
[5] 〈第一章 安全情勢 中共軍力持續擴張 威脅區域安全〉,《青年日報》,2009年10月21日,版6。
[6] 王志鵬,〈由莫拉克風災觀察國軍因應非傳統安全的能力〉,《全球防衛雜誌》,第302期,2009年10月,頁36。
[7] 中央氣象局預測莫拉克颱風總降雨量達2500豪米,為有史以來最高單日降雨紀錄,參閱〈莫拉克暴雨 破單、雙日紀錄〉,《自由時報》,2009年8月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ug/9/today-fo1.htm〉。
[8]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至2009年9月8日的統計,莫拉克颱風一共造成619人罹難、76人失蹤,農漁牧與民間財產損失達164億台幣,參閱〈莫拉克颱風災害應變處置報告第74報〉,《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2009年9月8日,〈http://www.nfa.gov.tw/upload/content/2009%5C20090908%5C20099822222479.pdf〉。
[9] 王志鵬,〈由莫拉克風災觀察國軍因應非傳統安全的能力〉,前揭書,頁35、40。
[10] 楊永明,〈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政治科學叢論》,第11期,1999年12月,頁146-15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