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玉山周報第35期,2010.2.4-10.
2010年元月26日至30日,政府規劃並完成了稱之為「久博之旅」的總統外交出訪行程。按照以往經驗模式,以比較歷任總統出訪的靜態標準來看,此次整體 外觀堪稱成效卓著。然而,若從變動不居的「台美中」三邊關係結構,尤其當下兩岸現況態勢已然改變的事實來看,「久博之旅」則仍有未盡符合高明的戰略性思考 與作為之處。
台美外交形式顯著改善
馬英九總統於返程時表示,這次出訪順利達成三項任務,包括出席宏國總統就職、與多明尼加總統和海地總理商討海地援助計畫、過境美國與行政國會部門商討台美關係議題。
馬總統與舊金山市長紐森(Gavin Newsom)及洛杉磯市長維雅萊葛沙(Antino Villarai-Gosa)見了面,並與三位國會議員經由電話溝通美牛的問題。
事實上,馬總統以國家元首級的規格,首次在美國本土走出旅館,進行所謂的私人行程,代表美國對馬英九的信任程度,更代表台美關係穩定持續的發展。
更具指標性意義的,是美國政府選擇29日宣布出售「黑鷹」直升機、「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系統、博勝案指管通情系統相關裝備、掃雷艦、魚叉 (Harpoon)飛彈等。但軍售項目並未包括柴電潛艦與F-16C/D戰機。這批軍備總值約為美金63億92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為2050億元。雖 然這批裝備在布希政府任內,美國即明確保證一定會賣,而且只是後續補充,沒有任何一項是新的軍售。但是,這卻是歐巴馬上任後的第一筆對台軍售,美國分別知 會了中國和台灣,但事前並未和中國諮商。更具意義的是,美國選擇公佈的時間點。
此外,裝載救援海地物資的軍用運輸機C-130,也途經美國本土五處美軍基地落地加油後續航多明尼加。雖然也是依從往例塗掉機身標誌,但從台美軍事互動關係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若從外交戰略的深層角度審視,「久博之旅」仍有諸多尚待商榷的問題。
「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結構
台美中三方關係,不一定必然形成戰略三角關係。但是,自從李登輝1995年訪美言論,以及台灣提出「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之後,它的影響力道終使中共 視為一種內、外部壓力,而亟謀求助於美國作為第三方力量介入的干預。在此種情勢下,台美中自然形成其戰略三角關係。
在戰略三角關係中,可以先區分為三邊均維持友好關係,以及三邊均採取不友好對抗關係的兩種極端形式。前者為三方均會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涉及三方角色與國家 利益的變化,並非可以持久存在的現象。後者,將造成對三方均不利的處境,而為任一方都想改變的局面。這兩種情況,都不是經常存在的情形。
另外兩種形式,其一為:有一方與其他兩方均維持友好關係,而另兩方之間卻存在不友好的敵對關係,此一方因此居於「樞紐」地位,舉足輕重,此種關係結構,謂 之「羅曼蒂克型」。其二為:任兩方之關係友好,且同時與第三方處於不友好之敵對狀態,從而使第三方淪於「孤雛」地位,利益盡失,此謂「婚姻型」。後兩種形 式,是國家利益考量下經常存在著的變化形式,經由外交行為的選擇,也從而由此獲致國家的最佳利益。
從行為準則來看,三方行為者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能夠自由地與任何另一方進行合作或對抗。行為者也認知到,彼此在戰略上的密切性與敏感性影響。而且,任一方都在追求最有利於己的行動,以及避免不利於己的地位。
美國外交行為的戰略考量
除非放棄台灣對美國的利益考量,一直以來,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敏感性是顯著的,尤其不會輕易放棄美、台友好關係的維持。易言之,在兩岸對立的時代,以及「兩 國論」之後的時期,美國一直想要扮演著「樞紐」地位的角色,與兩岸分別維持友好關係,從而獲得主導兩岸的最大利益。但是,「羅曼蒂克型」的結構,自身已具 有嫉妒與排擠的本質,一旦有了外交互動,敵對的兩岸雙方都在期待美國的態度。
在此種因素下,美國即不可能無條件的完全友台,它必須受限於美中友好關係的底線。亦即,美國不會因為美台友好關係而損及美中友好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李登輝與陳水扁前總統訪美時的諸般限制與打壓。美國的目的在於不能破壞美中關係,而又能繼續居於三方間的「樞紐」地位。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羅 曼蒂克型」為「准婚姻型」的性質。美中關係上升,美台關係下降,卒使台灣自感逐漸淪於「孤雛」的地位,這就是民進黨執政八年的三方關係。
然而,時過境遷,馬總統「久博之旅」的當下,兩岸關係從兩年前的敵對逐漸轉變至空前友好的階段。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已經從「准婚姻型」轉變為由中共主導 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三方角色都因此面臨新的思考。美國,一方面要顧慮兩岸關係的密切發展,是否將影響兩岸雙方共同對美採取敵對行為?另一方面也不 願戰略三角架構自此改由中共主導。因此,美國的最佳選擇,就是提升美台關係,將中共居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轉變為「三邊家族型」,使三方利益獲致平 衡。
由是觀之,「久博之旅」在美國所獲致的上述成果,就不能純以馬總統個人的外交努力來看,而係戰略三角關係結構性使然。無論誰當總統,美國唯一考量的因素, 就是三角關係中的美國國家利益。美國一定得提升美台關係,以防止兩岸結盟成為「婚姻型」,最終形成美中對敵,雖然這種發展在學理上與兩岸現況上均屬極不可 能。
中共的戰略反應
關於「久博之旅」的後果,中共的反應可以分為對台、對美兩個截然不同的部份。
就對台部份而言,也可以分為兩個議題。第一,關於海地問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稱:「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在任何 情況下我們都堅持這一原則。」「關於兩岸在海地地震中的接觸,------我們希望兩岸在海地救災方面加強聯繫,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弘揚人道主義精 神。根據我所掌握的情況,到目前為止雙方還沒有這方面的合作。」
第二,關於美國對台軍售問題,中共雖然對美提出強烈抗議,但卻沒有只字批評台灣。國台辦的聲明,僅針對美方對台軍售嚴詞批評,並反駁美方有關「美售台武器 有利於台灣增加信心,有利於兩岸對話」的論調,並刻意低調不提台灣的軍購計畫,其實,上述言論也是馬政府的政策觀點,顯見北京刻意「求同存異」,無意挑起 兩岸的基本矛盾。
就中共對美國的反應而言,則是集中於美國宣佈對台軍售一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向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抗議說:「美方無視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出售台 武器的錯誤決定,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方對此表示強烈憤慨,並提出嚴正交涉。」何亞非呼籲美方充分認清售台武器的嚴重危害性,認真對待中方 嚴正立場,立即撤銷售台武器的錯誤決定,停止對台軍售。
中共外交部且宣布推遲兩國軍事合作項目,將制裁售台武器的美國公司,中共國防部並表示將「視情況做出進一步反應」。
前文提及,此次美國為了避免兩岸「婚姻」可能導致美國淪為孤雛,且欲使三方利益獲致平衡,因此在戰略上,係將中共居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轉變為「三邊家族型」。然而,中共卻無此意,反而嚴厲批判美國,由此將戰略三角關係轉變成為以台灣為樞紐的「羅曼蒂克型」。
「久博之旅」之後,台灣無意間成為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的樞紐角色,這可能不是馬總統所能預見,而係中共在戰略上的失誤。中共所以如此選擇,主要是因為美國 對台軍售的問題,在中共的政策原則上早就形成了一種先天缺陷,無法適應兩岸角色地位調整的主客觀條件變化。也許,中共對「停止軍售」的要求只是聊備一格的 形式提法,而並無實質的堅持意義。但是,以目前看來,中共的辯證邏輯還沒有針對這一問題找到務實的解決方法。
馬總統應考量的的戰略因應
以前,馬總統最關鍵性的戰略抉擇,可能就是將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從「准婚姻型」轉變為由中共主導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雖然,這結果給予了中共在三角戰略上的優勢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使台灣本身跳脫「孤雛」的不利地位。
其後,美國與中共在三方戰略選擇上,也有意無意導致了馬總統「久博之旅」前、後均獲得了外觀形式上的極多利益。
如果說,馬總統主動建構了前者的有利戰略,但後兩者卻係美、中兩國所創造。易言之,「久博之旅」的外交成果,實際是美、中基於其自身利益,而導致台灣也間接獲利。
自從馬總統緩和兩岸關係,形成了以中共為主導的三方「羅曼蒂克型」結構以後,美國若持續採取不友台的態度,則無異放棄由美國主導的優勢機會。易言之,除了 直接衝擊中共重要利益的問題之外,無論台灣提出任何難題,美國必然將全力以赴,力求改善對台關係。因此,馬總統的「久博之旅」,顯然應有足夠的籌碼可以提 出更高層次或更多利益的要求,並非僅以前述成就為滿足。在不致破壞兩岸關係底線的前提下,台灣應該可以向美國提出更多的要求。例如,軍售的項目、價格、 「美牛」貿易的條件、外交地位等等議題,以帶給台灣更多的利益。
在「久博之旅」後,由於中共對美的抗議姿態,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已經又從「三邊家族型」改變為由台灣居於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只要美、中關係沒有緩 解,這種結構就會存在,使得美中任一方都不致採取對抗的態度而自陷「孤雛」的不利地位,台灣因而可由此獲得來自美、中任一方的利益。例如,台灣可以藉此向 中共提出素來以為不利的政治性議題。例如,確立兩岸政治地位對等的條件、要求中共永遠放棄「一國兩制」的目標等等。
外交折衝,本就是一種戰略運用,台美中三角關係更提供了戰略運用的彈性。兩岸關係的不對稱結構,尤須借助於第三力量以達到結構上的均衡及穩定。馬總統的 「外交休兵」,應該還有更寬廣的戰略選擇與運用空間,突破以往目標,創造更大效果,以此考驗中共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
2010年元月26日至30日,政府規劃並完成了稱之為「久博之旅」的總統外交出訪行程。按照以往經驗模式,以比較歷任總統出訪的靜態標準來看,此次整體 外觀堪稱成效卓著。然而,若從變動不居的「台美中」三邊關係結構,尤其當下兩岸現況態勢已然改變的事實來看,「久博之旅」則仍有未盡符合高明的戰略性思考 與作為之處。
台美外交形式顯著改善
馬英九總統於返程時表示,這次出訪順利達成三項任務,包括出席宏國總統就職、與多明尼加總統和海地總理商討海地援助計畫、過境美國與行政國會部門商討台美關係議題。
馬總統與舊金山市長紐森(Gavin Newsom)及洛杉磯市長維雅萊葛沙(Antino Villarai-Gosa)見了面,並與三位國會議員經由電話溝通美牛的問題。
事實上,馬總統以國家元首級的規格,首次在美國本土走出旅館,進行所謂的私人行程,代表美國對馬英九的信任程度,更代表台美關係穩定持續的發展。
更具指標性意義的,是美國政府選擇29日宣布出售「黑鷹」直升機、「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系統、博勝案指管通情系統相關裝備、掃雷艦、魚叉 (Harpoon)飛彈等。但軍售項目並未包括柴電潛艦與F-16C/D戰機。這批軍備總值約為美金63億92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為2050億元。雖 然這批裝備在布希政府任內,美國即明確保證一定會賣,而且只是後續補充,沒有任何一項是新的軍售。但是,這卻是歐巴馬上任後的第一筆對台軍售,美國分別知 會了中國和台灣,但事前並未和中國諮商。更具意義的是,美國選擇公佈的時間點。
此外,裝載救援海地物資的軍用運輸機C-130,也途經美國本土五處美軍基地落地加油後續航多明尼加。雖然也是依從往例塗掉機身標誌,但從台美軍事互動關係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若從外交戰略的深層角度審視,「久博之旅」仍有諸多尚待商榷的問題。
「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結構
台美中三方關係,不一定必然形成戰略三角關係。但是,自從李登輝1995年訪美言論,以及台灣提出「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之後,它的影響力道終使中共 視為一種內、外部壓力,而亟謀求助於美國作為第三方力量介入的干預。在此種情勢下,台美中自然形成其戰略三角關係。
在戰略三角關係中,可以先區分為三邊均維持友好關係,以及三邊均採取不友好對抗關係的兩種極端形式。前者為三方均會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涉及三方角色與國家 利益的變化,並非可以持久存在的現象。後者,將造成對三方均不利的處境,而為任一方都想改變的局面。這兩種情況,都不是經常存在的情形。
另外兩種形式,其一為:有一方與其他兩方均維持友好關係,而另兩方之間卻存在不友好的敵對關係,此一方因此居於「樞紐」地位,舉足輕重,此種關係結構,謂 之「羅曼蒂克型」。其二為:任兩方之關係友好,且同時與第三方處於不友好之敵對狀態,從而使第三方淪於「孤雛」地位,利益盡失,此謂「婚姻型」。後兩種形 式,是國家利益考量下經常存在著的變化形式,經由外交行為的選擇,也從而由此獲致國家的最佳利益。
從行為準則來看,三方行為者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能夠自由地與任何另一方進行合作或對抗。行為者也認知到,彼此在戰略上的密切性與敏感性影響。而且,任一方都在追求最有利於己的行動,以及避免不利於己的地位。
美國外交行為的戰略考量
除非放棄台灣對美國的利益考量,一直以來,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敏感性是顯著的,尤其不會輕易放棄美、台友好關係的維持。易言之,在兩岸對立的時代,以及「兩 國論」之後的時期,美國一直想要扮演著「樞紐」地位的角色,與兩岸分別維持友好關係,從而獲得主導兩岸的最大利益。但是,「羅曼蒂克型」的結構,自身已具 有嫉妒與排擠的本質,一旦有了外交互動,敵對的兩岸雙方都在期待美國的態度。
在此種因素下,美國即不可能無條件的完全友台,它必須受限於美中友好關係的底線。亦即,美國不會因為美台友好關係而損及美中友好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李登輝與陳水扁前總統訪美時的諸般限制與打壓。美國的目的在於不能破壞美中關係,而又能繼續居於三方間的「樞紐」地位。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羅 曼蒂克型」為「准婚姻型」的性質。美中關係上升,美台關係下降,卒使台灣自感逐漸淪於「孤雛」的地位,這就是民進黨執政八年的三方關係。
然而,時過境遷,馬總統「久博之旅」的當下,兩岸關係從兩年前的敵對逐漸轉變至空前友好的階段。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已經從「准婚姻型」轉變為由中共主導 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三方角色都因此面臨新的思考。美國,一方面要顧慮兩岸關係的密切發展,是否將影響兩岸雙方共同對美採取敵對行為?另一方面也不 願戰略三角架構自此改由中共主導。因此,美國的最佳選擇,就是提升美台關係,將中共居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轉變為「三邊家族型」,使三方利益獲致平 衡。
由是觀之,「久博之旅」在美國所獲致的上述成果,就不能純以馬總統個人的外交努力來看,而係戰略三角關係結構性使然。無論誰當總統,美國唯一考量的因素, 就是三角關係中的美國國家利益。美國一定得提升美台關係,以防止兩岸結盟成為「婚姻型」,最終形成美中對敵,雖然這種發展在學理上與兩岸現況上均屬極不可 能。
中共的戰略反應
關於「久博之旅」的後果,中共的反應可以分為對台、對美兩個截然不同的部份。
就對台部份而言,也可以分為兩個議題。第一,關於海地問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稱:「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在任何 情況下我們都堅持這一原則。」「關於兩岸在海地地震中的接觸,------我們希望兩岸在海地救災方面加強聯繫,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弘揚人道主義精 神。根據我所掌握的情況,到目前為止雙方還沒有這方面的合作。」
第二,關於美國對台軍售問題,中共雖然對美提出強烈抗議,但卻沒有只字批評台灣。國台辦的聲明,僅針對美方對台軍售嚴詞批評,並反駁美方有關「美售台武器 有利於台灣增加信心,有利於兩岸對話」的論調,並刻意低調不提台灣的軍購計畫,其實,上述言論也是馬政府的政策觀點,顯見北京刻意「求同存異」,無意挑起 兩岸的基本矛盾。
就中共對美國的反應而言,則是集中於美國宣佈對台軍售一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向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抗議說:「美方無視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出售台 武器的錯誤決定,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方對此表示強烈憤慨,並提出嚴正交涉。」何亞非呼籲美方充分認清售台武器的嚴重危害性,認真對待中方 嚴正立場,立即撤銷售台武器的錯誤決定,停止對台軍售。
中共外交部且宣布推遲兩國軍事合作項目,將制裁售台武器的美國公司,中共國防部並表示將「視情況做出進一步反應」。
前文提及,此次美國為了避免兩岸「婚姻」可能導致美國淪為孤雛,且欲使三方利益獲致平衡,因此在戰略上,係將中共居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轉變為「三邊家族型」。然而,中共卻無此意,反而嚴厲批判美國,由此將戰略三角關係轉變成為以台灣為樞紐的「羅曼蒂克型」。
「久博之旅」之後,台灣無意間成為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的樞紐角色,這可能不是馬總統所能預見,而係中共在戰略上的失誤。中共所以如此選擇,主要是因為美國 對台軍售的問題,在中共的政策原則上早就形成了一種先天缺陷,無法適應兩岸角色地位調整的主客觀條件變化。也許,中共對「停止軍售」的要求只是聊備一格的 形式提法,而並無實質的堅持意義。但是,以目前看來,中共的辯證邏輯還沒有針對這一問題找到務實的解決方法。
馬總統應考量的的戰略因應
以前,馬總統最關鍵性的戰略抉擇,可能就是將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從「准婚姻型」轉變為由中共主導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雖然,這結果給予了中共在三角戰略上的優勢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使台灣本身跳脫「孤雛」的不利地位。
其後,美國與中共在三方戰略選擇上,也有意無意導致了馬總統「久博之旅」前、後均獲得了外觀形式上的極多利益。
如果說,馬總統主動建構了前者的有利戰略,但後兩者卻係美、中兩國所創造。易言之,「久博之旅」的外交成果,實際是美、中基於其自身利益,而導致台灣也間接獲利。
自從馬總統緩和兩岸關係,形成了以中共為主導的三方「羅曼蒂克型」結構以後,美國若持續採取不友台的態度,則無異放棄由美國主導的優勢機會。易言之,除了 直接衝擊中共重要利益的問題之外,無論台灣提出任何難題,美國必然將全力以赴,力求改善對台關係。因此,馬總統的「久博之旅」,顯然應有足夠的籌碼可以提 出更高層次或更多利益的要求,並非僅以前述成就為滿足。在不致破壞兩岸關係底線的前提下,台灣應該可以向美國提出更多的要求。例如,軍售的項目、價格、 「美牛」貿易的條件、外交地位等等議題,以帶給台灣更多的利益。
在「久博之旅」後,由於中共對美的抗議姿態,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已經又從「三邊家族型」改變為由台灣居於樞紐地位的「羅曼蒂克型」。只要美、中關係沒有緩 解,這種結構就會存在,使得美中任一方都不致採取對抗的態度而自陷「孤雛」的不利地位,台灣因而可由此獲得來自美、中任一方的利益。例如,台灣可以藉此向 中共提出素來以為不利的政治性議題。例如,確立兩岸政治地位對等的條件、要求中共永遠放棄「一國兩制」的目標等等。
外交折衝,本就是一種戰略運用,台美中三角關係更提供了戰略運用的彈性。兩岸關係的不對稱結構,尤須借助於第三力量以達到結構上的均衡及穩定。馬總統的 「外交休兵」,應該還有更寬廣的戰略選擇與運用空間,突破以往目標,創造更大效果,以此考驗中共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