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太誼之旅 為我國外交治理立下最佳典範

馬英九總統率領的「太誼之旅」訪問團昨日已經返抵國門。馬總統此次行程共計訪問帛琉、吐瓦魯、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諾魯等六個位於南太平洋的友邦。雖然訪問行程只有短暫七天,但是成果卻相當豐碩,不只為我國鞏固邦誼、也為我國在「活路外交」的政策導向下找到一條「外交治理」的新途逕。


所謂「外交治理」是指以對話代替對抗,以協調代替強制性外交的行動,特別是優勢國家對弱勢國家的協助,更是外交治理最重要的意涵。就以馬總統這次的「太誼之旅」為例,首站抵達馬紹爾群島,我國即提供馬紹爾價值四百萬元的醫療物資,隨團出訪的原住民團體「原舞者」則在國宴中表演,充滿民族風情的表演,讓在場所有人印象深刻。第二站訪問吉里巴斯,馬總統特地前往由台灣技術團設立的水產育成中心視察,並捐贈了虱目魚魚苗給吉里巴斯,希望有助於當地的經濟發展。

另外,「太誼之旅」第三站訪問吐瓦魯,由於友邦吐瓦魯與吉里巴斯都正面臨海平面上升所引發的嚴峻衝擊,可能面臨不只遷村、甚至是遷國的命運。所以馬總統特別前往吐瓦魯全球暖化與海平面上升受害地點訪視。對此,馬總統感觸甚深,因而特地指示,不僅我國要奉行節能減碳,避免加速全球氣候暖化,同時也要想辦法幫助友邦改善居住環境。

在吐瓦魯的行程中,馬總統特地接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志工林芳瑜,林芳瑜甜美的笑容,被吐瓦魯當地人暱稱為「Misikata」(意指微笑的女生)」,馬總統指出,台灣帶給友邦的微笑與友情,就是最好的外交。透過林芳瑜,馬總統也想到之前到非洲行醫的志工連加恩醫師,因為連加恩在某些非洲地方,就「像神一樣受人信任尊重」,讓人知道台灣是有愛心的國家,作為受人尊敬國家的元首,也會感到相當驕傲。

過去,我國曾接受過美國的援助,吃菓子要拜樹頭,我們受過人家的恩,也不要忘記要報恩。這次「太誼之旅」訪問的六個友邦,雖然人口少、面積小,但都是獨立的政治實體,在國際上幫我國許多的忙,所以我國必須知恩圖報。如今,台灣有能力幫助這些開發中國家友邦,當然要盡全力幫助。

未來,我國將為六個南太平洋友邦國家量身訂做援助計畫,包含了農業、漁業、教育或醫療等方面,六個國家並非每一國僅有一種計畫,其他的都不做。例如,我國將協助友邦發展一項名為「三六O計畫」,也就是三年之內種植六種蔬菜水果雞蛋。誠如馬總統所言:「改善友邦人民的生活品質是台灣援外的最主要任務,希望透過這些協助,讓友邦真正站起來。」

這趟南太平洋旅程行程緊湊,被形容成「跳島作戰」,行程雖然辛苦,但是對於鞏固這些邦交國友誼,具有實質的意義。馬英九總統就表示,安排這趟行程,主要是希望大家了解,外交工作還是要做的道理。馬總統說:「這趟旅行為什麼要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讓大家了解,台灣推動「活路外交」, 並不表示我們外交就不做了,外交休兵並不是外交休息、外交休假,或者外交休克。」

過去兩岸激烈的外交角力戰,時常導致兩敗俱傷。因此,馬總統上台後大力推展「活路外交」作為。「活路外交」主要意涵為「兩岸和解」、「外交休兵」,在不損及我國主權原則下,保持彈性務實的外交手段,並以不挖對方外交牆角為政策方針,而是要努力去鞏固我們既有的邦交。而「活路外交」的鞏固友誼作為,不外乎經濟、文化各方面。這次馬總統的「太誼之旅」,除了彰顯政府繼續深化跟友邦合作外,也希望能以更直接有效的雙邊途徑,增進跟友邦的交流,而此行獲得豐碩成果,正是政府推展「活路外交」兩年多以來的成功表現。

經歷了半世紀的冷戰,當前國際社會體認到「對話代替對抗」才能永續發展。我國施行「外交休兵」的「活路外交」正是順應國際這波和解浪潮。「活路外交」除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更絕對有助於我國拓展國際關係,而國際關係的拓展又會使我們對於深化兩岸關係更有意願與信心,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下,「活路外交」不僅有助於我國鞏固邦誼,也是我國實現「外交治理」的最佳典範。

(青年日報社論,2010.3.28,第2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