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政變與大國的角力

中亞小國吉爾吉斯反對派因為抗議物價飆漲而走上街頭,並與軍警發生流血衝突,4月8日情勢整個失控。總統巴基耶夫逃離首都,飛往南部大城奧什避難,反對派成立人民信任政府,承諾半年內修改憲法、選舉法、政黨法,並將水費、電費、取暖費調降五成。


吉爾吉斯為內陸國家,位於中亞天山山脈北側,東與中國大陸新疆相鄰,南接塔吉克,西接烏茲別克,北接哈薩克,面積1985萬平方公里,人口5百餘萬人。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僅40億美元,在失去蘇聯的金援後,國內經濟長期陷入疲弱不振的狀態之中。物價飆漲,人民收入沒有增長,自然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吉爾吉斯一直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因此吉爾吉斯的政變毫疑問地將打亂它與其他大國的關係。流亡的巴基耶夫,是2005年3月24日「鬱金香革命」之後上台的領袖。當時西方國家在俄羅斯周邊推動「顏色革命」,企圖建立親西方政權來包圍俄羅斯。

在911事件之後,美國打著反恐的旗幟進入吉爾吉斯,並向吉爾吉斯政府租借馬納斯空軍基地,作為阿富汗反恐戰爭的後勤支援基地。不過,美國的援助並沒有為吉國帶來民主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讓美國對巴基耶夫大失所望。

冷戰結束之後的十年,自顧不暇的俄羅斯曾長期忽略吉爾吉斯的戰略重要性。不過隨著美軍在2001年之後駐軍吉爾吉斯,以及西方國家在俄國周邊推動「顏色革命」,讓俄羅斯又開始重視這個中亞小國。

事實上,俄羅斯對巴基耶夫政府也非常有意見。因為2009年吉爾吉斯曾表示要關閉馬納斯空軍基地,不讓美軍使用,並以此換取俄國的巨額援助。等到俄羅斯的援助到手後,巴基耶夫政府又反過來跟美國談判,以增加租金來交換美軍繼續使用基地。美國基於反恐考量,當然是照辦,結果吉國兩邊得利,俄國覺得遭到背叛自然氣憤無比。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巴基耶夫政府被推翻,相信俄羅斯除了要極力撇清與這次政變無關外,還要積極拉攏新政府,避免親西方的政權再度出現。

吉爾吉斯與中國大陸新疆地區有1000多公里的邊界相鄰,一直是新疆分離主義活躍的基地,同時也是重要的能源產區。因此,中共長期透過經濟援助的方式,藉由穩定周邊地區,避免疆獨勢力擴大,波及西部大開發計畫。

與俄羅斯一樣,中共也將吉爾吉斯所處的中亞地區視為後院,除了打擊「三股勢力」滋長外,還要排阻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進入中亞地區。目前,中國大陸與羅斯藉由上海合作組織的建議,以加強對中亞控制與經營力道。

吉爾吉斯新政府的上台,必然得到俄羅斯方面的全力支持。然而,吉國新政府是否會繼續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在中共、俄羅斯與美國之間求取平衡,值得密切觀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