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四月遭索馬利亞海盜劫持的「穩發一六一號」漁船,在今年二月才剛剛獲釋返國,我國籍另一漁船「瑞滿發號」在台灣時間四月一日於東非索馬利亞瓜達夫伊角東南方約三百九十五海里處,又遭到偽裝成台灣船隻的海盜船追逐,並開槍射擊,幸好船隻最後能夠脫離險境。索馬利亞海盜行徑猖獗,台灣並非是唯一的受害者。一份由中共官方媒體《新華軍事網》與《世界軍事》雜誌聯合評選出的「二○○九年國際十大軍事新聞」,索馬利亞海盜對全球安全的威脅竟名列前茅。
另外,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吉隆坡海盜研究中心指出,去年世界海盜攻擊事件遽增,總計發生四○六宗劫案,這也是自二○○三年以來的最高點。為了對付這些海盜,許多國家派出海軍軍艦巡弋與掃蕩,但成效不彰,拿這些海盜沒有辦法,顯見此類非傳統安全威脅已經嚴峻的考驗著世界各國。
海盜行為具計畫性
海盜現象產生的最基本原因為經濟問題、暴利的驅動所導致海盜行為的氾濫,經濟衰敗導致社會混亂、政府缺乏約束力使得海盜行為猖獗。除此之外,全球海上運輸量的上升、港口管理鬆散與安全措施不足、國際法的限制與海上主權紛爭都是近來海盜行為猖獗的原因。
儘管海盜行為於法不容,但是由於獲利豐厚,因此在許多地區被視為一種可被接受的行為手段,甚至是商人的一種「投資」事業。在不肖商人的投資之下,現代的海盜組織結構完整,底下並設有分支機構,網絡嚴謹,在各個區域都有「設點」。部分海盜更會聯合行動,使用高科技手段與武裝進行殺人越貨,看起來就像是艦隊作戰一般。
令人咋舌的是,現代海盜在上船搶劫之前,會先蒐集相關的情資。例如,目標船舶的船上設備、航線、船員人數等全面資料,研究之後再進行搶劫,增加搶奪的成功率。得手後,馬上將船舶改換顏色、旗號、船舶證,並開往指定地點和指定的接頭者聯繫,整個過程很有計畫性,令人防不勝防。
勒索贖金獲益可觀
政治、經濟動盪是海盜形成的溫床,以一九七○年代越南統一前後為例,當時越南國內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大量的越南民眾選擇海路逃離殘破不堪的家園,但也同時刺激了泰國海盜的「興盛」;索馬利亞海盜的成因也是如此。
位於東非的索馬利亞,因其地理位置扼控亞丁灣的優勢,每年有一萬八千多艘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的商船在此穿越,加上長年內戰、國家制度崩潰,他國非法越界捕撈的漁船常出現在索馬利亞的領海中,當索國貧窮的人們發現,他們可以透過海盜的行為獲取更多的金錢時,海盜行為也因此更加猖獗。
英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指出,索馬利亞海盜平均每次劫持輪船所獲贖金由二○○八年的一百萬美元升至二○○九年的兩百萬美元。據此估算,過去兩年索馬利亞海盜所獲得的贖金收入超過一億美元。
打劫範圍持續擴大
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沙烏地阿拉伯油輪「天狼星號」遭索馬利亞海盜挾持,這是索馬利亞海盜迄今挾持過最大型的船隻,也是在迄今離岸最遠處海面遭挾持的船隻。對此,國際海事組織表示,索馬利亞海盜問題已「失控」,聯合國應積極介入處理。
二○○九年初以來,為了防範海盜的襲擊,數個國家海軍在亞丁灣附近部署兵力進行護航行動,並在危險水域開設了一條安全通道。但由於海盜活動的海域相當遼闊,海軍護航行動事倍功半,來往商船仍頻頻遭受襲擊。二○一○年三月三十日,索馬利亞海盜進行今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劫持行動,八艘印度商船遭劫持,約百餘船員被擄。
這些事件說明,索馬利亞海盜打劫行為發生的海域已漸漸遠離聯軍戰艦巡邏的範圍,來到過去海盜並不活躍的區域,打劫的規模也愈來愈大,顯示索馬利亞海盜已進一步擴張勢力範圍至印度洋,對國際軍艦的打擊行動也完全不放在眼內。
海盜行動難以捉摸
面對海盜猖獗,國際海事組織將西非海岸、索馬利亞沿岸、紅海和亞丁灣、孟加拉灣沿岸以及麻六甲海峽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五大海域」。近年來,包括麻六甲海峽在內的整個東南亞海域發生的海盜襲擊事件占全球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六以上,成了名副其實的「海盜天堂」。
二○○八年聯合國大會應索馬利亞臨時政府要求,通過了四項與海盜有關的決議,包括呼籲有能力的國家和區域組織,依照安理會有關決議及國際法積極部署軍艦與軍機,共同參與打擊索馬利亞海盜和海上武裝搶劫行為;鼓勵有關國家及組織成立國際合作機制打擊索馬利亞海盜,並建立打擊索海盜區域中心,協調資訊情報;允許國際在索馬利亞領海內追擊海盜、以及授予各國登陸追剿海盜的權力等,歐盟也啟動了「鄰近支援保護」系統,為通過亞丁灣的船隻提供安全保護。
雖然如此,但國際海盜事件仍然層出不窮,究其原因,首先海盜活動的海域面積極為廣闊,難於完全監控,各國投入的兵力只能依據「情報」進行搜索,無法完全涵蓋如此大面積的巡邏保安任務。
其次,從武器裝備到戰術戰略,現今的海盜早已非等閒之輩。海盜們裝備有各種重武器和現代化通信系統等先進設備,打劫行動具有隱匿性,事先難於偵察防範。且由於亞丁灣的巡邏軍艦越來越多,索馬利亞海盜也跟著改變策略,尋找其他更遠更隱蔽的地點發動攻擊。
再者,主權國家的海盜法規並不健全,缺乏關於海盜的定義與懲處的法規,導致即使海盜被抓,卻也面臨無相關法律可以制裁的窘境。二○○八年九月,丹麥軍艦捕獲十名索馬利亞海盜,卻因找不到適合的法規,最後只得將海盜釋放。
對策思考 標本兼治
為了有效嚇阻海盜,各國在海盜活動頻繁的區域增加巡邏兵力的派遣;加強國際間的資訊交流與合作;協助貧窮國家如索馬利亞進行政治、經濟的重建,改善當地民眾生活品質,剷除海盜滋生的根源;聯合國及各個國家應盡速完善制訂「打擊海盜」的相關法規,使法律制裁發揮抑制海盜行為的功能。
海盜挑戰的雖非國家主權,每個區域國家所面臨的海盜威脅也不盡相同,但在全球化時代,海盜對全球經濟安全的影響卻是全面的,海上航行要道的安全,也就成了全球經濟安全的一個重點。因此,如果不能有效遏止海盜行為,相關地區和政府無法全力支持,海盜打劫事件將永遠存在。
(本文刊登在青年日報國際安全論壇專欄,2010.4.27.,第7版)
另外,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吉隆坡海盜研究中心指出,去年世界海盜攻擊事件遽增,總計發生四○六宗劫案,這也是自二○○三年以來的最高點。為了對付這些海盜,許多國家派出海軍軍艦巡弋與掃蕩,但成效不彰,拿這些海盜沒有辦法,顯見此類非傳統安全威脅已經嚴峻的考驗著世界各國。
海盜行為具計畫性
海盜現象產生的最基本原因為經濟問題、暴利的驅動所導致海盜行為的氾濫,經濟衰敗導致社會混亂、政府缺乏約束力使得海盜行為猖獗。除此之外,全球海上運輸量的上升、港口管理鬆散與安全措施不足、國際法的限制與海上主權紛爭都是近來海盜行為猖獗的原因。
儘管海盜行為於法不容,但是由於獲利豐厚,因此在許多地區被視為一種可被接受的行為手段,甚至是商人的一種「投資」事業。在不肖商人的投資之下,現代的海盜組織結構完整,底下並設有分支機構,網絡嚴謹,在各個區域都有「設點」。部分海盜更會聯合行動,使用高科技手段與武裝進行殺人越貨,看起來就像是艦隊作戰一般。
令人咋舌的是,現代海盜在上船搶劫之前,會先蒐集相關的情資。例如,目標船舶的船上設備、航線、船員人數等全面資料,研究之後再進行搶劫,增加搶奪的成功率。得手後,馬上將船舶改換顏色、旗號、船舶證,並開往指定地點和指定的接頭者聯繫,整個過程很有計畫性,令人防不勝防。
勒索贖金獲益可觀
政治、經濟動盪是海盜形成的溫床,以一九七○年代越南統一前後為例,當時越南國內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大量的越南民眾選擇海路逃離殘破不堪的家園,但也同時刺激了泰國海盜的「興盛」;索馬利亞海盜的成因也是如此。
位於東非的索馬利亞,因其地理位置扼控亞丁灣的優勢,每年有一萬八千多艘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的商船在此穿越,加上長年內戰、國家制度崩潰,他國非法越界捕撈的漁船常出現在索馬利亞的領海中,當索國貧窮的人們發現,他們可以透過海盜的行為獲取更多的金錢時,海盜行為也因此更加猖獗。
英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指出,索馬利亞海盜平均每次劫持輪船所獲贖金由二○○八年的一百萬美元升至二○○九年的兩百萬美元。據此估算,過去兩年索馬利亞海盜所獲得的贖金收入超過一億美元。
打劫範圍持續擴大
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沙烏地阿拉伯油輪「天狼星號」遭索馬利亞海盜挾持,這是索馬利亞海盜迄今挾持過最大型的船隻,也是在迄今離岸最遠處海面遭挾持的船隻。對此,國際海事組織表示,索馬利亞海盜問題已「失控」,聯合國應積極介入處理。
二○○九年初以來,為了防範海盜的襲擊,數個國家海軍在亞丁灣附近部署兵力進行護航行動,並在危險水域開設了一條安全通道。但由於海盜活動的海域相當遼闊,海軍護航行動事倍功半,來往商船仍頻頻遭受襲擊。二○一○年三月三十日,索馬利亞海盜進行今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劫持行動,八艘印度商船遭劫持,約百餘船員被擄。
這些事件說明,索馬利亞海盜打劫行為發生的海域已漸漸遠離聯軍戰艦巡邏的範圍,來到過去海盜並不活躍的區域,打劫的規模也愈來愈大,顯示索馬利亞海盜已進一步擴張勢力範圍至印度洋,對國際軍艦的打擊行動也完全不放在眼內。
海盜行動難以捉摸
面對海盜猖獗,國際海事組織將西非海岸、索馬利亞沿岸、紅海和亞丁灣、孟加拉灣沿岸以及麻六甲海峽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五大海域」。近年來,包括麻六甲海峽在內的整個東南亞海域發生的海盜襲擊事件占全球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六以上,成了名副其實的「海盜天堂」。
二○○八年聯合國大會應索馬利亞臨時政府要求,通過了四項與海盜有關的決議,包括呼籲有能力的國家和區域組織,依照安理會有關決議及國際法積極部署軍艦與軍機,共同參與打擊索馬利亞海盜和海上武裝搶劫行為;鼓勵有關國家及組織成立國際合作機制打擊索馬利亞海盜,並建立打擊索海盜區域中心,協調資訊情報;允許國際在索馬利亞領海內追擊海盜、以及授予各國登陸追剿海盜的權力等,歐盟也啟動了「鄰近支援保護」系統,為通過亞丁灣的船隻提供安全保護。
雖然如此,但國際海盜事件仍然層出不窮,究其原因,首先海盜活動的海域面積極為廣闊,難於完全監控,各國投入的兵力只能依據「情報」進行搜索,無法完全涵蓋如此大面積的巡邏保安任務。
其次,從武器裝備到戰術戰略,現今的海盜早已非等閒之輩。海盜們裝備有各種重武器和現代化通信系統等先進設備,打劫行動具有隱匿性,事先難於偵察防範。且由於亞丁灣的巡邏軍艦越來越多,索馬利亞海盜也跟著改變策略,尋找其他更遠更隱蔽的地點發動攻擊。
再者,主權國家的海盜法規並不健全,缺乏關於海盜的定義與懲處的法規,導致即使海盜被抓,卻也面臨無相關法律可以制裁的窘境。二○○八年九月,丹麥軍艦捕獲十名索馬利亞海盜,卻因找不到適合的法規,最後只得將海盜釋放。
對策思考 標本兼治
為了有效嚇阻海盜,各國在海盜活動頻繁的區域增加巡邏兵力的派遣;加強國際間的資訊交流與合作;協助貧窮國家如索馬利亞進行政治、經濟的重建,改善當地民眾生活品質,剷除海盜滋生的根源;聯合國及各個國家應盡速完善制訂「打擊海盜」的相關法規,使法律制裁發揮抑制海盜行為的功能。
海盜挑戰的雖非國家主權,每個區域國家所面臨的海盜威脅也不盡相同,但在全球化時代,海盜對全球經濟安全的影響卻是全面的,海上航行要道的安全,也就成了全球經濟安全的一個重點。因此,如果不能有效遏止海盜行為,相關地區和政府無法全力支持,海盜打劫事件將永遠存在。
(本文刊登在青年日報國際安全論壇專欄,2010.4.27.,第7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