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在玉山周報第45期,2010.4.22-28日
2008年512發生在中國四川省的汶川大地震,以及今年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省的玉樹大地震,兩次地震都超過芮氏規模七以上,不僅造成當地人員的大量傷亡,財產損失更是不可計數。這兩次大地震在地理位置上不但鄰近,聚居的族群也都以藏族為主,一個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個是「玉樹藏族自治州」。
由於接連兩次在地理和人口相近的地區發生大地震,許多人開始在探詢這個原因,雖然地質學家說大地震是因為地殼變動所造成,但台灣的有些媒體並不關心這項說法,反而猜测地震發生的原因,可能是跟中國秘密進行地下核試爆所留下的後遺症有關,我們有必要繼續探究其中的關連性。
●在那遙遠的地方
1939年中國的西部歌王王洛賓曾經創作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由於曲調優美,至今仍在兩岸間廣為傳唱。「在那遙遠的地方」所指的就是我們小時的兒歌「青海青、黃河黃,還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蒼蒼,祈連山下好牧場」的所在地。只是當我們還在唱這首兒歌的時代,中共政權卻已經秘密的在這一片美麗的草原上發展核子彈,讓好牧場風雲變色。
當然,中國發展核子彈的過程,故事的緣起可以從一部叫做「金銀灘」的電影說起。1957年由當時中國導演淩子風所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金銀灘」,在放映不久以後,卻突然被中共當局給禁映了。許多人弄不懂,這部電影背景是在青海高原上一個叫做金銀灘的地方拍攝,內容描述的是一些農奴翻身得到解放的故事,故事的架構並沒有逾越當時一切以政治為綱的標準,更沒有觸怒中共當局的禁忌,但這部電影就莫名其妙的被禁映,甚至沈冤幾十年也還是沒有得到昭雪的一天。
事實上,青海省的「金銀灘」就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海晏縣,海晏縣位處青海省會西寧的西邊,青海湖的東北邊,地圖上看不到這個地方,只是因為草原上生長著許多金露梅、銀露梅,所以又被稱為「金銀灘」。這塊廣闊的草原1958年5月31號被中共中央選定為核子彈發展的實驗基地,並命名為「221 廠」,從此「金銀灘」草原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中國為了保密這個地方,前面說的「金銀灘」電影,也因此遭到禁映。
1958年正是中共全力推動「大躍進」的時期,儘管一場大躍進所造成的大飢荒,曾經讓三、四千萬人餓死,但1958年也正是蘇聯與美國相繼發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的時代,在這一刺激下,中國高層在「只要核子、不要褲子」的意志下,積極推動建立「兩彈一星」的計畫,其中「兩彈」是指核子彈和氫彈,「一星」是指「衛星」。
中國所擬定的人造衛星發展計畫,代號稱為「581工程」,為了這項工程,中國就在甘肅酒泉興建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不過由於當時中國領導高層認為科技實力相較美蘇落後,以及財政實力有限,因此僅能特別針對探空火箭部份加強研發。而中、蘇關係在1960年代陷入緊張狀態以後,導致蘇聯停止科學援助、撤離科學家,迫使中國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太空科技。儘管如此,中國的太空科技發展仍有重大的突破,1964年7月19日中國發射載有實驗白老鼠的生物火箭(T-7A),成功踏出太空生物探測的第一步。
●中國三大核子彈試驗基地
除了「518工程」所追求的衛星發展計畫之外,1956年蘇聯在中國的要求下同意向中國提供核武技術援助,1957年10月中蘇簽定了「國防新技術協議」,蘇聯將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研製技術,以及協助中國建設一個核子基地。
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中國正式成立核武器局,對外稱「九局」,後稱「九院」,並著手在青海高原,緊鄰青海湖的海晏縣「金銀灘」草原上,建立起一座方圓幾百公里規模巨大的核子基地,這就是中國三大核子基地的第一座「金銀灘基地」,中國稱為「21工程」,主要是進行核武器研製和生產,基地中有一座濃縮鈾工廠,一些機件加工廠和試驗區。另外在甘肅北部的酒泉成立了一個原子彈聯合體,進行核反應爐試驗和原子彈的組裝。
1960年初中蘇共雖然翻臉,但中國並未停止核武的發展。1960年中國又在新疆開始興建第二個核子基地,即「羅布泊核試爆基地」。
羅布泊是新疆一個已消失的鹹水湖,根據中國史書記載該地曾經繁榮過,是古絲綢之路及西域樓蘭古國所在地。但在西元三世紀的前涼時代,因孔雀河改道,羅布泊乾涸,這個地區遂變成千里荒漠的絕地。而「羅布泊核試爆基地」就位在敦煌以西的羅布泊沙漠中,占地十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浙江省大,爆心黃羊溝位於北緯 41.5度和東經88.5度,鄰近古孔雀河道,與西邊的新疆最大水源區博斯騰湖和東南面的樓蘭遺址均相距約270公里左右。
為了核試爆,中國在爆心以北100公里的羅布泊邊緣建立一座嶄新的城市,即羅布泊核試基地總部所在地馬蘭。中國從全國各地調來的數萬名科學家、技師、防化兵和工人,在這個基地修建了2000多公里的道路,大大小小的指揮中心、控制中心、機場以及多個試驗場。從中國地圖上可看到連接甘肅和新疆的鐵路大動脈蘭新鐵路經酒泉到新疆的吐魯番站後,突然生出一小節岔線,延伸到羅布泊戈壁邊緣的庫爾勒市,這條鐵路就是為試驗核爆而建設的。
1960年代中蘇關係緊張之後,中國認為由蘇聯幫助興建,並裸露在廣闊地帶的青海核基地並不安全,需要轉移到大西南的深山中,於是在1965年又選在四川「三線戰略」地區重建一座核工程城市,這就是中國第三個核基地。關於這個最新核基地,中國至今仍高度保密,除了代號叫「九○二工廠」外,外界所知甚少,雖然中國科學家曾經透露第三個核子基地就在四川綿陽地區,但該基地的確切方位,外界仍然不清楚。
今年三月一名美國前駐中國的武官,也是現任「2049專案研究所」執行總裁馬克‧斯托克斯撰寫了一份名為「中國核彈頭存放和使用系統」的報告,他宣稱已經找到中國的第三個核子基地。他在報告中還說,在中國最大的一個核子基地,地下設施是用花崗岩建成,安裝有紅外線攝影鏡頭和指紋認證系統,並有兩個指揮中心。作為保密措施的一部分,核彈會通過鐵路、公路、航空等方式在該基地和其他基地間不斷變換存儲位置。
由於馬克‧斯托克斯所發現的第三個核子基地,跟中國科學家所透露的在四川綿陽地區接近,這就讓人不免聯想到2008年512汶穿大地震,以及今年的玉樹大地震是否跟中國秘密進行地下核試爆有關。尤其是兩次的大地震,中國一直小心奕奕的拒絕外國的救難人員前進災區參與救災行動,這其中是否有鬼,外界當然可以保持「合理的懷疑」。
●中國科學家「獻了青春獻終身」
中國第三個核子基地的所在地儘管還是個謎,但從已經解密並開放參觀的第一個核子基地「金銀灘」上所流傳出來的故事,卻仍讓人對中國發展核子彈的過程不勝欷噓。中國的第一枚核子彈是在1964年10月16日試爆成功,2年8個月以後,也就是在1967年又完成氫彈爆炸試驗,「兩彈」所追求的目標,這時可以說已經完成。
中國雖然很快實現「兩彈」計畫,但當初為了這個「221工程」,中國特別從學術單位抽調數萬名科學家與技術工人到此進行研究,在「保密、機密、絕密」的絕對要求之下,在「221廠」存在的36個年頭裡,這裡的工作人員完全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們為了保密,大家都知道「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36年時間裡,幾乎沒有人能夠在這裡留下一張工作的照片。許多後來離開這裡的人,已是白髮蒼蒼,他們只能無奈的說這叫做「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2007年4月28日,「金銀灘」核子基地地下指揮中心終於褪去神秘面紗,正式對外開放,但那些科學家逝去的青春,已難追憶。
2007年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頻道的節目,就訪問「221廠」最後一任廠長王菁珩,他說為了這個廠,草原上被遷走了1715名牧工,許多人到這裡就沒有再出去過,即使是夫妻,也是許久才能見一面,甚至有同時被調到這裡的夫妻,也一直等到1964年核子試爆成功的慶功會上,才知道對方原來就在同一個廠不遠的地方。
中國會把「221廠」保密的工作做得那麼徹底,主要是因為當時美國不斷派遣飛機潛入中國腹地,偵察刺探核子彈基地的情報,蘇聯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國核子彈研製的進展,所以「金銀灘基地」周邊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事實上完全變成了軍事禁區。
特別是在1960年代中蘇共關係緊繃之時,蘇聯曾於1969年向美國多次提議,對中國的核子基地進行一次外科手術打擊,以永遠消除中國的核子威脅,但遭美國反對。據美國中情局後來透露,當時蘇聯在遠東的飛彈基地有無數核彈頭瞄準中國。所以,如果不是美國阻撓,中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四川等省將會受到蘇聯的毀滅性核打擊,中國半壁河山將陷於血火,中國可能至少要在蘇聯的核打擊中死掉數百萬人。
所以說,中國為了發展「兩彈一星」,曾經讓幾萬名優秀的科學家犧牲青春,終生與草原、沙漠為伍,這樣的付出要說無怨無悔,恐怕也言過其實。尤其是至今還有許多人還一直居留在當地的舊廠房,無法落葉歸根,他們為中國所付出的代價,恐怕幾代人都還不完。
只是舊的已去,但新的第三核子基地仍然源源不絕的把優秀科學家調入叢山峻嶺之中,在雲深不之處的地方繼續為中國的窮兵黷武浪費他們的生命。而如果他們的犧牲,結果真的如外界猜測的是造成兩次大地震的禍源,那麼對於他們以及在地震中傷亡的中國人民,又將情何以堪?
2008年512發生在中國四川省的汶川大地震,以及今年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省的玉樹大地震,兩次地震都超過芮氏規模七以上,不僅造成當地人員的大量傷亡,財產損失更是不可計數。這兩次大地震在地理位置上不但鄰近,聚居的族群也都以藏族為主,一個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個是「玉樹藏族自治州」。
由於接連兩次在地理和人口相近的地區發生大地震,許多人開始在探詢這個原因,雖然地質學家說大地震是因為地殼變動所造成,但台灣的有些媒體並不關心這項說法,反而猜测地震發生的原因,可能是跟中國秘密進行地下核試爆所留下的後遺症有關,我們有必要繼續探究其中的關連性。
●在那遙遠的地方
1939年中國的西部歌王王洛賓曾經創作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由於曲調優美,至今仍在兩岸間廣為傳唱。「在那遙遠的地方」所指的就是我們小時的兒歌「青海青、黃河黃,還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蒼蒼,祈連山下好牧場」的所在地。只是當我們還在唱這首兒歌的時代,中共政權卻已經秘密的在這一片美麗的草原上發展核子彈,讓好牧場風雲變色。
當然,中國發展核子彈的過程,故事的緣起可以從一部叫做「金銀灘」的電影說起。1957年由當時中國導演淩子風所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金銀灘」,在放映不久以後,卻突然被中共當局給禁映了。許多人弄不懂,這部電影背景是在青海高原上一個叫做金銀灘的地方拍攝,內容描述的是一些農奴翻身得到解放的故事,故事的架構並沒有逾越當時一切以政治為綱的標準,更沒有觸怒中共當局的禁忌,但這部電影就莫名其妙的被禁映,甚至沈冤幾十年也還是沒有得到昭雪的一天。
事實上,青海省的「金銀灘」就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海晏縣,海晏縣位處青海省會西寧的西邊,青海湖的東北邊,地圖上看不到這個地方,只是因為草原上生長著許多金露梅、銀露梅,所以又被稱為「金銀灘」。這塊廣闊的草原1958年5月31號被中共中央選定為核子彈發展的實驗基地,並命名為「221 廠」,從此「金銀灘」草原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中國為了保密這個地方,前面說的「金銀灘」電影,也因此遭到禁映。
1958年正是中共全力推動「大躍進」的時期,儘管一場大躍進所造成的大飢荒,曾經讓三、四千萬人餓死,但1958年也正是蘇聯與美國相繼發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的時代,在這一刺激下,中國高層在「只要核子、不要褲子」的意志下,積極推動建立「兩彈一星」的計畫,其中「兩彈」是指核子彈和氫彈,「一星」是指「衛星」。
中國所擬定的人造衛星發展計畫,代號稱為「581工程」,為了這項工程,中國就在甘肅酒泉興建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不過由於當時中國領導高層認為科技實力相較美蘇落後,以及財政實力有限,因此僅能特別針對探空火箭部份加強研發。而中、蘇關係在1960年代陷入緊張狀態以後,導致蘇聯停止科學援助、撤離科學家,迫使中國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太空科技。儘管如此,中國的太空科技發展仍有重大的突破,1964年7月19日中國發射載有實驗白老鼠的生物火箭(T-7A),成功踏出太空生物探測的第一步。
●中國三大核子彈試驗基地
除了「518工程」所追求的衛星發展計畫之外,1956年蘇聯在中國的要求下同意向中國提供核武技術援助,1957年10月中蘇簽定了「國防新技術協議」,蘇聯將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研製技術,以及協助中國建設一個核子基地。
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中國正式成立核武器局,對外稱「九局」,後稱「九院」,並著手在青海高原,緊鄰青海湖的海晏縣「金銀灘」草原上,建立起一座方圓幾百公里規模巨大的核子基地,這就是中國三大核子基地的第一座「金銀灘基地」,中國稱為「21工程」,主要是進行核武器研製和生產,基地中有一座濃縮鈾工廠,一些機件加工廠和試驗區。另外在甘肅北部的酒泉成立了一個原子彈聯合體,進行核反應爐試驗和原子彈的組裝。
1960年初中蘇共雖然翻臉,但中國並未停止核武的發展。1960年中國又在新疆開始興建第二個核子基地,即「羅布泊核試爆基地」。
羅布泊是新疆一個已消失的鹹水湖,根據中國史書記載該地曾經繁榮過,是古絲綢之路及西域樓蘭古國所在地。但在西元三世紀的前涼時代,因孔雀河改道,羅布泊乾涸,這個地區遂變成千里荒漠的絕地。而「羅布泊核試爆基地」就位在敦煌以西的羅布泊沙漠中,占地十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浙江省大,爆心黃羊溝位於北緯 41.5度和東經88.5度,鄰近古孔雀河道,與西邊的新疆最大水源區博斯騰湖和東南面的樓蘭遺址均相距約270公里左右。
為了核試爆,中國在爆心以北100公里的羅布泊邊緣建立一座嶄新的城市,即羅布泊核試基地總部所在地馬蘭。中國從全國各地調來的數萬名科學家、技師、防化兵和工人,在這個基地修建了2000多公里的道路,大大小小的指揮中心、控制中心、機場以及多個試驗場。從中國地圖上可看到連接甘肅和新疆的鐵路大動脈蘭新鐵路經酒泉到新疆的吐魯番站後,突然生出一小節岔線,延伸到羅布泊戈壁邊緣的庫爾勒市,這條鐵路就是為試驗核爆而建設的。
1960年代中蘇關係緊張之後,中國認為由蘇聯幫助興建,並裸露在廣闊地帶的青海核基地並不安全,需要轉移到大西南的深山中,於是在1965年又選在四川「三線戰略」地區重建一座核工程城市,這就是中國第三個核基地。關於這個最新核基地,中國至今仍高度保密,除了代號叫「九○二工廠」外,外界所知甚少,雖然中國科學家曾經透露第三個核子基地就在四川綿陽地區,但該基地的確切方位,外界仍然不清楚。
今年三月一名美國前駐中國的武官,也是現任「2049專案研究所」執行總裁馬克‧斯托克斯撰寫了一份名為「中國核彈頭存放和使用系統」的報告,他宣稱已經找到中國的第三個核子基地。他在報告中還說,在中國最大的一個核子基地,地下設施是用花崗岩建成,安裝有紅外線攝影鏡頭和指紋認證系統,並有兩個指揮中心。作為保密措施的一部分,核彈會通過鐵路、公路、航空等方式在該基地和其他基地間不斷變換存儲位置。
由於馬克‧斯托克斯所發現的第三個核子基地,跟中國科學家所透露的在四川綿陽地區接近,這就讓人不免聯想到2008年512汶穿大地震,以及今年的玉樹大地震是否跟中國秘密進行地下核試爆有關。尤其是兩次的大地震,中國一直小心奕奕的拒絕外國的救難人員前進災區參與救災行動,這其中是否有鬼,外界當然可以保持「合理的懷疑」。
●中國科學家「獻了青春獻終身」
中國第三個核子基地的所在地儘管還是個謎,但從已經解密並開放參觀的第一個核子基地「金銀灘」上所流傳出來的故事,卻仍讓人對中國發展核子彈的過程不勝欷噓。中國的第一枚核子彈是在1964年10月16日試爆成功,2年8個月以後,也就是在1967年又完成氫彈爆炸試驗,「兩彈」所追求的目標,這時可以說已經完成。
中國雖然很快實現「兩彈」計畫,但當初為了這個「221工程」,中國特別從學術單位抽調數萬名科學家與技術工人到此進行研究,在「保密、機密、絕密」的絕對要求之下,在「221廠」存在的36個年頭裡,這裡的工作人員完全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們為了保密,大家都知道「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36年時間裡,幾乎沒有人能夠在這裡留下一張工作的照片。許多後來離開這裡的人,已是白髮蒼蒼,他們只能無奈的說這叫做「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2007年4月28日,「金銀灘」核子基地地下指揮中心終於褪去神秘面紗,正式對外開放,但那些科學家逝去的青春,已難追憶。
2007年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頻道的節目,就訪問「221廠」最後一任廠長王菁珩,他說為了這個廠,草原上被遷走了1715名牧工,許多人到這裡就沒有再出去過,即使是夫妻,也是許久才能見一面,甚至有同時被調到這裡的夫妻,也一直等到1964年核子試爆成功的慶功會上,才知道對方原來就在同一個廠不遠的地方。
中國會把「221廠」保密的工作做得那麼徹底,主要是因為當時美國不斷派遣飛機潛入中國腹地,偵察刺探核子彈基地的情報,蘇聯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國核子彈研製的進展,所以「金銀灘基地」周邊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事實上完全變成了軍事禁區。
特別是在1960年代中蘇共關係緊繃之時,蘇聯曾於1969年向美國多次提議,對中國的核子基地進行一次外科手術打擊,以永遠消除中國的核子威脅,但遭美國反對。據美國中情局後來透露,當時蘇聯在遠東的飛彈基地有無數核彈頭瞄準中國。所以,如果不是美國阻撓,中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四川等省將會受到蘇聯的毀滅性核打擊,中國半壁河山將陷於血火,中國可能至少要在蘇聯的核打擊中死掉數百萬人。
所以說,中國為了發展「兩彈一星」,曾經讓幾萬名優秀的科學家犧牲青春,終生與草原、沙漠為伍,這樣的付出要說無怨無悔,恐怕也言過其實。尤其是至今還有許多人還一直居留在當地的舊廠房,無法落葉歸根,他們為中國所付出的代價,恐怕幾代人都還不完。
只是舊的已去,但新的第三核子基地仍然源源不絕的把優秀科學家調入叢山峻嶺之中,在雲深不之處的地方繼續為中國的窮兵黷武浪費他們的生命。而如果他們的犧牲,結果真的如外界猜測的是造成兩次大地震的禍源,那麼對於他們以及在地震中傷亡的中國人民,又將情何以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