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海軍的浦項級護衛艦「天安艦」在白翎島海域爆炸沉沒,根據南韓「朝鮮日報」五月七日頭版報導,南韓情報當局掌握證明 北韓偵察總局策畫天安艦事件的三件「情況證據」,並下結論天安艦沉沒是北韓所為。本報特別邀請專家深入探討天安艦事件對南韓政局、朝鮮半島局勢與區域安全 和平和影響。(編按)
南韓軍艦沉沒的白翎島海域,歸屬仁川廣域市管轄,也是南韓在黃海海域領下的西海五島之一,白翎島的特別之處,除了其豐富的歷史人文背景之外,更在於白翎 島是位在超過美韓聯軍畫設的北方限界線(NLL)的位置,在島上肉眼所能見之處皆屬北韓管轄。
雖然北韓自始並不承認北方限界線的合法性,但在一九九九年北韓自行宣布的海上軍事限界線中,卻將白翎島劃入南韓統治範圍,某個程度上,這樣的海上軍事限 界線,也是北韓方面對於北方限界線的一種妥協。
由於美國與南韓單方面畫定的北方限界線不受北韓承認,雙方在黃海上的衝突層出不窮,除了一九七○年南韓海軍擊沉北韓砲艦之外,一九九九年的第一次延坪海 戰、二○○二年的第二次延坪海戰、二○○九年的大青海戰等,都是雙方在海上交火的一部分案例,北韓方面也不時拿捕南韓漁船。
除此之外,北韓過去以來也不斷利用潛水艇等設備派送情報人員前往南韓,其中最大的一次事件便是一九九六年南韓軍警向侵入江原道江陵市的北韓特工開火,南 北雙方皆有十餘人傷亡。海上安全也是南北韓關係中相當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尤其二○○九年十一月,北韓方面自行宣布平時海上射擊區域,更導致黃海地帶的雙方 摩擦日深。
天安艦事故始末
這次在白翎島海域沉沒的天安艦,是南韓海軍的浦項級護衛艦之一,完工於一九八九年,在一九九九年的第一次延坪海戰中曾經參與戰鬥,今年三月間也曾參與為 期十一天的韓美聯合反恐演習「關鍵決斷」(Key Resolve)。本次的韓美聯合反恐演習「關鍵決斷」,除了例行演習之外,並提出對北韓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銷毀、拆除的計畫。
針對此次反恐演習,北韓方面除了強力批判之外,並且在今年三月卅一日的官方報紙勞動新聞上發表「我軍將進行大反擊、將侵略者水葬」的強硬措詞。以致天安 艦的沉沒,雖無直接證據證明是北韓發動攻擊,但亦不表示與北韓沒有直接關係,尤其北韓官方一直對於天安艦沉沒不表示意見。
不過,對於韓國海軍而言,天安艦沉沒相關反應,讓韓國海軍難以招架,尤其在對於爆發原因、韓國海軍是否有洩漏消息、對外解釋不一,以及對於北韓是否介入, 都無法在一開始說明清楚。雖然艦長表示深沉的歉意,但罹難者家屬對於存活艦長的痛斥,讓韓國海軍陷入空前的批判與危機。
雖然目前對於天安艦沉沒的原因,主要還是朝向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等因素進行討論,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爆炸力能夠讓船隻被炸成兩節並迅速沉沒?目前掌握的 證據仍然沒有辦法給與準確的答案。
北韓介入疑雲
天安艦沉沒一事,北韓很難擺脫相關的嫌疑,除了過去北韓與南韓不斷在黃海駁火紀錄之外,外力爆炸的因素,更讓北韓被懷疑,尤其在天安艦沉沒當天,北韓正 展開砲擊演訓,白翎島居民表示,曾聽到艦砲轟聲,但南韓國防部並未進一步證實這項消息。
除此之外,天安艦沉沒之後,一艘北韓潛艇離開基地又在幾天後返回基地,此種舉措則更啟人疑竇,但不可否認的是,爆炸地點與北韓的水域仍有相當距離,對於 天安艦沉沒,北韓除了三月三十一日的勞動新聞以社論方式高分貝譴責韓美共同軍事演習之外,基本上未置一詞,使得探求全案是否與北韓有關更加困難。
天安艦沉沒後,美國表示會繼續追蹤整起事件發展進度,暫時排除北韓介入的可行性;智庫「太平洋論壇」的兩韓軍事關係研究員貝克表示:「天安艦本身出事的 機率較高,並且衡量雙邊國力,北韓比較不可能挑釁比它強很多的南韓。」
據悉,美韓情報當局已就可能介入天安艦爆炸沉沒的北韓小型潛艇進行追蹤,並掌握到確切行蹤,預計本月二十日民官聯合調查團發表綜合調查結果後,公布相關 內容。
事實上,進一步檢視天安艦受損船體,有新事證指出該艦身是在瞬間斷成兩節,因此才引發北韓是否在此海域佈置水雷或韓戰時期自蘇聯引進的四千枚水雷,其中 三千枚部署於黃海與日本海的水雷漂流至此水域之疑雲。對此說法,南韓國防部長金泰榮在接受南韓國會國防委員會質詢時表示,有此可能性。但各種解釋與說法都 無法直接證明北韓介入的可能性。
此外,北韓在事後一連串的行為,很難不被推測與攻擊天安艦有關。一方面是北韓海軍被偵測到有相關船艦於天安艦沉沒前後出海,並在天安艦沉沒後返抵港口; 另一方面北韓內部也一直有「將軍最近幹了一件大事」的傳聞;不過最明顯的證據,便是在金日成主席誕辰太陽節當天,北韓晉升了大批軍官,其中包括多名在去年 大青海戰中失職的軍官,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北韓在這次可能以擊沉天安艦的方式,報復去年大青海戰的失利。
但也有研究者研判,這是金正日在進一步籠絡軍方,藉以鞏固北韓目前的內部穩定以及安排未來可能的接班,而且在金正日先軍政治的思想指導原則下,提昇軍人 待遇是北韓當前的基本國策。不過美國陸戰隊指揮與參謀學院教授貝克(Bruce Bechtol)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演講時指出,過去北韓的挑釁行為大致有四個共通點:一、在認為足以引起區域以及國際社會關注時做出挑釁行為;二、挑 釁規模不大,看似較容易解決;三、不斷轉換戰術和技巧,使南韓難以做出應對;四、一貫否認與事件有關。間接證明天安艦與北韓陰謀攻擊有關。
結語
為盡早找出天安艦失事真相,韓國大動作組成國際調查小組之舉,不僅反應當前政府面臨排山倒海的批判聲浪,更是希望能夠徹底查出北韓是否介入情事。
然而,天安艦事故可能引爆南韓政治危機,或觸發朝鮮半島爆發戰爭。雖然南韓總統李明博以相當明快的態度要求徹查真相,但全案調查需要超過一個月以上時間, 加上如果在此案中過快地對北韓進行譴責與歸責,不但增加南北韓甚至於東亞地區的劇烈摩擦,而且如果事後調查此事與北韓毫無瓜葛,反而會導致李明博政權的不 穩。
所以,在天安艦沉沒之後,南韓政府的態度很顯然極為謹慎小心,但這樣的謹慎小心卻與媒體政治下要求的明快處理不吻合,這也是韓國軍方動輒得咎的一個主要原 因之一。但如果最後追查的結果,反而是天安艦沉沒與北韓高度相關,政府過度拘謹的處理態度勢必面臨國內反共右派的譴責與不滿,從而傷害李明博的政治基礎。 所以如何在媒體政治上不失分,又能夠對於天安艦沉沒事件進行完整調查,是李明博總統任期一個極嚴峻的期中考。
此外,如果天安艦沉沒一事的確與北韓有關,李明博政權是否能夠真的以極端強硬的戰爭邊緣態度面對北韓?最近北韓對南韓已經採取一連串的不友善行為,包括單 方面沒收金剛山的南韓資產,並派人準備暗殺流亡南韓的前朝鮮勞動黨書記黃長燁,同時也對國際宣布自身為核武持有國家,種種行為其實都已經超過南韓政府可以 容忍的極限。
李明博政權如果無法以有效方式面對北韓挑釁,那李明博將淪為懦夫賽局(Chicken Game)中的懦夫,遭遇最大的損失。顯然的,南韓很難以武力方式報復北韓。而且李明博如果對北韓政策無效時,與李明博政策相左、主張對北韓友好以促進其 開放的在野黨民主黨與民主勞動黨,也可藉此批判李明博的強硬政策無效並且製造更多衝突,爭取更大的支持,藉以在即將於六月二日進行的地方選舉中取得勝利。
(本 文刊登在青年日報韜略談兵版,2010.5.16,第3版)
南韓軍艦沉沒的白翎島海域,歸屬仁川廣域市管轄,也是南韓在黃海海域領下的西海五島之一,白翎島的特別之處,除了其豐富的歷史人文背景之外,更在於白翎 島是位在超過美韓聯軍畫設的北方限界線(NLL)的位置,在島上肉眼所能見之處皆屬北韓管轄。
雖然北韓自始並不承認北方限界線的合法性,但在一九九九年北韓自行宣布的海上軍事限界線中,卻將白翎島劃入南韓統治範圍,某個程度上,這樣的海上軍事限 界線,也是北韓方面對於北方限界線的一種妥協。
由於美國與南韓單方面畫定的北方限界線不受北韓承認,雙方在黃海上的衝突層出不窮,除了一九七○年南韓海軍擊沉北韓砲艦之外,一九九九年的第一次延坪海 戰、二○○二年的第二次延坪海戰、二○○九年的大青海戰等,都是雙方在海上交火的一部分案例,北韓方面也不時拿捕南韓漁船。
除此之外,北韓過去以來也不斷利用潛水艇等設備派送情報人員前往南韓,其中最大的一次事件便是一九九六年南韓軍警向侵入江原道江陵市的北韓特工開火,南 北雙方皆有十餘人傷亡。海上安全也是南北韓關係中相當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尤其二○○九年十一月,北韓方面自行宣布平時海上射擊區域,更導致黃海地帶的雙方 摩擦日深。
天安艦事故始末
這次在白翎島海域沉沒的天安艦,是南韓海軍的浦項級護衛艦之一,完工於一九八九年,在一九九九年的第一次延坪海戰中曾經參與戰鬥,今年三月間也曾參與為 期十一天的韓美聯合反恐演習「關鍵決斷」(Key Resolve)。本次的韓美聯合反恐演習「關鍵決斷」,除了例行演習之外,並提出對北韓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銷毀、拆除的計畫。
針對此次反恐演習,北韓方面除了強力批判之外,並且在今年三月卅一日的官方報紙勞動新聞上發表「我軍將進行大反擊、將侵略者水葬」的強硬措詞。以致天安 艦的沉沒,雖無直接證據證明是北韓發動攻擊,但亦不表示與北韓沒有直接關係,尤其北韓官方一直對於天安艦沉沒不表示意見。
不過,對於韓國海軍而言,天安艦沉沒相關反應,讓韓國海軍難以招架,尤其在對於爆發原因、韓國海軍是否有洩漏消息、對外解釋不一,以及對於北韓是否介入, 都無法在一開始說明清楚。雖然艦長表示深沉的歉意,但罹難者家屬對於存活艦長的痛斥,讓韓國海軍陷入空前的批判與危機。
雖然目前對於天安艦沉沒的原因,主要還是朝向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等因素進行討論,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爆炸力能夠讓船隻被炸成兩節並迅速沉沒?目前掌握的 證據仍然沒有辦法給與準確的答案。
北韓介入疑雲
天安艦沉沒一事,北韓很難擺脫相關的嫌疑,除了過去北韓與南韓不斷在黃海駁火紀錄之外,外力爆炸的因素,更讓北韓被懷疑,尤其在天安艦沉沒當天,北韓正 展開砲擊演訓,白翎島居民表示,曾聽到艦砲轟聲,但南韓國防部並未進一步證實這項消息。
除此之外,天安艦沉沒之後,一艘北韓潛艇離開基地又在幾天後返回基地,此種舉措則更啟人疑竇,但不可否認的是,爆炸地點與北韓的水域仍有相當距離,對於 天安艦沉沒,北韓除了三月三十一日的勞動新聞以社論方式高分貝譴責韓美共同軍事演習之外,基本上未置一詞,使得探求全案是否與北韓有關更加困難。
天安艦沉沒後,美國表示會繼續追蹤整起事件發展進度,暫時排除北韓介入的可行性;智庫「太平洋論壇」的兩韓軍事關係研究員貝克表示:「天安艦本身出事的 機率較高,並且衡量雙邊國力,北韓比較不可能挑釁比它強很多的南韓。」
據悉,美韓情報當局已就可能介入天安艦爆炸沉沒的北韓小型潛艇進行追蹤,並掌握到確切行蹤,預計本月二十日民官聯合調查團發表綜合調查結果後,公布相關 內容。
事實上,進一步檢視天安艦受損船體,有新事證指出該艦身是在瞬間斷成兩節,因此才引發北韓是否在此海域佈置水雷或韓戰時期自蘇聯引進的四千枚水雷,其中 三千枚部署於黃海與日本海的水雷漂流至此水域之疑雲。對此說法,南韓國防部長金泰榮在接受南韓國會國防委員會質詢時表示,有此可能性。但各種解釋與說法都 無法直接證明北韓介入的可能性。
此外,北韓在事後一連串的行為,很難不被推測與攻擊天安艦有關。一方面是北韓海軍被偵測到有相關船艦於天安艦沉沒前後出海,並在天安艦沉沒後返抵港口; 另一方面北韓內部也一直有「將軍最近幹了一件大事」的傳聞;不過最明顯的證據,便是在金日成主席誕辰太陽節當天,北韓晉升了大批軍官,其中包括多名在去年 大青海戰中失職的軍官,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北韓在這次可能以擊沉天安艦的方式,報復去年大青海戰的失利。
但也有研究者研判,這是金正日在進一步籠絡軍方,藉以鞏固北韓目前的內部穩定以及安排未來可能的接班,而且在金正日先軍政治的思想指導原則下,提昇軍人 待遇是北韓當前的基本國策。不過美國陸戰隊指揮與參謀學院教授貝克(Bruce Bechtol)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演講時指出,過去北韓的挑釁行為大致有四個共通點:一、在認為足以引起區域以及國際社會關注時做出挑釁行為;二、挑 釁規模不大,看似較容易解決;三、不斷轉換戰術和技巧,使南韓難以做出應對;四、一貫否認與事件有關。間接證明天安艦與北韓陰謀攻擊有關。
結語
為盡早找出天安艦失事真相,韓國大動作組成國際調查小組之舉,不僅反應當前政府面臨排山倒海的批判聲浪,更是希望能夠徹底查出北韓是否介入情事。
然而,天安艦事故可能引爆南韓政治危機,或觸發朝鮮半島爆發戰爭。雖然南韓總統李明博以相當明快的態度要求徹查真相,但全案調查需要超過一個月以上時間, 加上如果在此案中過快地對北韓進行譴責與歸責,不但增加南北韓甚至於東亞地區的劇烈摩擦,而且如果事後調查此事與北韓毫無瓜葛,反而會導致李明博政權的不 穩。
所以,在天安艦沉沒之後,南韓政府的態度很顯然極為謹慎小心,但這樣的謹慎小心卻與媒體政治下要求的明快處理不吻合,這也是韓國軍方動輒得咎的一個主要原 因之一。但如果最後追查的結果,反而是天安艦沉沒與北韓高度相關,政府過度拘謹的處理態度勢必面臨國內反共右派的譴責與不滿,從而傷害李明博的政治基礎。 所以如何在媒體政治上不失分,又能夠對於天安艦沉沒事件進行完整調查,是李明博總統任期一個極嚴峻的期中考。
此外,如果天安艦沉沒一事的確與北韓有關,李明博政權是否能夠真的以極端強硬的戰爭邊緣態度面對北韓?最近北韓對南韓已經採取一連串的不友善行為,包括單 方面沒收金剛山的南韓資產,並派人準備暗殺流亡南韓的前朝鮮勞動黨書記黃長燁,同時也對國際宣布自身為核武持有國家,種種行為其實都已經超過南韓政府可以 容忍的極限。
李明博政權如果無法以有效方式面對北韓挑釁,那李明博將淪為懦夫賽局(Chicken Game)中的懦夫,遭遇最大的損失。顯然的,南韓很難以武力方式報復北韓。而且李明博如果對北韓政策無效時,與李明博政策相左、主張對北韓友好以促進其 開放的在野黨民主黨與民主勞動黨,也可藉此批判李明博的強硬政策無效並且製造更多衝突,爭取更大的支持,藉以在即將於六月二日進行的地方選舉中取得勝利。
(本 文刊登在青年日報韜略談兵版,2010.5.16,第3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