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在玉山周報第50期,2010.5.27-6.2
5月20日,南韓宣佈今年3月間天安艦沉沒事件的調查結果,報告指出整場事件為北韓所做。南韓在5月24日宣布將採取一系列報復行動,其中包括結束與北韓的所有貿易和交流、禁止北韓船隻出入南韓水域,並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向北韓施加制裁。
而北韓當局在獲知消息之後,也透過官方的朝鮮中央通訊社表示:「南韓宣稱北韓炸毀天安艦,其實一切都是南韓的陰謀,是南韓為了破壞南北韓關係,有計畫所實施的蓄意挑釁!」因此,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已下令北韓軍方進入備戰狀態,一場戰爭看似一觸即發。如果這對「太極旗兄弟」開打起來,會怎麼打?就讓我們小小兵棋推演一下。
北韓軍力V.S. 南韓與駐韓美軍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戰爭開打之前,必須先衡量一下雙方手頭上有哪些武器可用。由於北韓是世界最封閉的國家之一,也不像其他國家定期會公布國防報告書,所以衡量北韓的軍力一直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北韓陸軍有71萬名正規部隊、50多具戰術導彈發射架、近7000多輛坦克與裝甲車、12萬門大口徑火砲、500多架直升機。另外,北韓還有19萬安全部隊、350萬工農紅衛兵預備役軍人。
北韓海軍是最薄弱的一環,海上船隻幾乎都是噸位小、過時的裝備。由歷次南北韓海戰戰果得知,這些西方軍事專家眼中的「破銅爛鐵」根本不是南海海軍的對手。即便如此,北韓仍擁有80多艘遠洋潛艇、海岸潛艇及袖珍潛艇等裝備,穩居全球水下戰力第四名。雖然這些潛艇幾乎全都過時,但龐大的數量優勢使北韓潛艇有能力在開戰頭幾周嚴重破壞敵人的商船運輸,延緩美國援軍在北韓半島登陸的速度。
北韓空軍擁有620架戰鬥機,大部分飛機如米格-17、米格-21、米格-23、米-29和蘇愷-25等都是1950∼1970年代服役的「阿公級」武器,大部分已經顯得老化與過時。儘管冷戰結束之後,北韓遭遇嚴重的經濟困境,但是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問題研究所評估,北韓仍有能力製造大部分的傳統武器。除此之外,北、足夠製造六到八枚核彈的鈽、1000餘枚中短程彈道飛彈。
南韓軍隊雖然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美國所一手扶持起來的一支軍事力量。但是隨著南韓經濟的不斷起飛、國際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南韓在軍事、國防自主的意識也日趨強烈。進入新世紀後,南韓針對周邊戰略形勢的變化和未來挑戰,提出建立「精、小、強」、「資訊化、科學化、技術集約型」的國防力量為建軍目標。
南韓陸軍擁有56萬人、2130輛戰車、各式大型火砲4500多門;海軍各式船艦255艘、海軍陸戰隊2萬7千多人,南韓海軍計劃在2012年之前,建造 4艘神盾級驅逐艦;空軍擁有500架戰機,主要包括F-5E/F、F-16C/D與F-15K,性能優於北韓許多。
在南韓的駐韓美軍約有3萬6千人,作戰飛機90架。連同在西太平洋的駐軍(日本、關島),美國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時可動用的駐軍達十萬人,另有F-22隱形戰機、戰斧巡弋飛彈、核子潛艦、神盾級驅逐艦、「全球鷹」(RQ-4)無人偵察機、「掠奪者」(RQ-1)無人飛機、B-52H轟炸機可供調動。
北韓的南侵三重奏
由於經濟長期積弱不振、糧荒不斷,即使北韓擁有百萬大軍,外界普遍認為北韓軍隊根本是隻「紙老虎」。但是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期刊卻認為,即便北韓武器老舊、人員素質低落,但是這隻紙老虎的咆哮也比你我所想像的厲害。
依據北韓當前的軍事實力與朝鮮半島地緣情勢,發動向1950年代前半期韓戰時期的大規模南侵行動,勝算可說是微乎其微,所以有可能採取下列「不對稱作戰」方式,對抗南韓與駐韓美軍。
1.遠程砲兵部隊。在上個世紀末期,北韓在雙方交界的非軍事區北方部署大量的240MM多管火箭發射器、170MM口徑火砲,這些火砲同時能發射帶有化學武器的彈頭。由於南韓政經中心首爾都在這些火砲的射程之內,只要開戰初期來個「萬彈齊發」,首爾馬上成為一片火海,至少20萬人立即傷亡。
事實上,南韓方面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迫切的生存危機。首都首爾離38度停戰線實太近,北韓在停戰線對面部署有四萬餘門火砲。南韓四千多萬人口中,有四分之一集中在首爾一帶,一旦政經中心遭重創,南韓國力勢必倒退十多年。連美軍都害怕噩夢成真,不得不將指揮部南遷,但是由於遷都滋事體大,所以首都南遷一案每每提出,就遭到首爾民眾強烈反對聲浪,使得遷都案無疾而終。
2.彈道飛彈襲擊。北韓在1980年代末期開始大量生產彈道飛彈,除了外銷之外,更多是做為作戰用途。北韓導彈數量估計達1000枚,包括「飛毛腿」、「勞動」、「蘆洞」等,這些飛彈還能攜帶核子與生化武器彈頭。雖然美軍在南韓部署有愛國者防空飛彈,但是要全面攔截北韓的導彈襲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3.特種部隊混合襲擊。自1970年代起,北韓開始訓練特種部隊作為南侵的利刃。另外,北韓招募前日本自衛隊人員(通常是日籍韓裔)來教導如何偽裝成日本軍人,或是直接綁架日本人,對日本進行滲透任務,以求適當時機破壞日本與南韓社會運作。
北韓軍隊特戰兵力強悍、兇猛,擅長突襲作戰。自2006年開始,北韓特種部隊戰力獲得長足的進展,人數由12萬人成長到18萬人,並加強了夜間、山區和城市作戰訓練。其中,5萬人部署在兩韓對峙最前線。另一方面,透過東南亞的軍火黑市,北韓取得許多新式的歐美製軍火裝備,不時穿著美韓軍服進行滲透破壞工作。
在戰時,北韓具備發動「混合戰」的能力。一方面,其龐大的炮兵群和導彈部隊能夠對南韓境內實施有效的火力打擊;另一方面,滲透進南韓境內的北韓特種部隊可以實施有效的非傳統作戰,起到削弱和牽制美韓軍隊反擊的作用。這也正是美軍向來最為脆弱與擔憂之處。
南韓的反擊之道
儘管美國已經將朝鮮半島的戰時指揮權移交給南韓國防部,但是一旦戰爭開打,美韓聯軍將依據《5027作戰計畫》,發動反擊措施。面對生死攸關的危機,南韓也不是省油的燈,當然有反制之道。為了打擊北韓境內的導彈發射設施,南韓向美國採購40架F-15K戰機。F-15K具備優異的視距外打擊與武器掛載能力,戰時能擔任「飛彈卡車」的角色,對北韓導彈發射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轟炸。
當然,在廣大的朝鮮半島戰場上,40架先進戰機並不能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南韓必然要求美軍提供作戰協助,美軍將派出進駐在關島的F-22隱形戰機,透過其優異的雷達匿蹤能力,癱瘓北韓的各項防空與導彈發射設備。
由於油料短缺,北韓飛行員的飛行訓練時速每年不到20個鐘頭,僅僅是西方國家北大西洋公約訓練標準的五分之一不到(北約訓練標準為每年100至120個小時),根本不是美國與南韓空軍的對手。所以美、韓部隊將輕易取得制空權。
一旦取得制空權之後,美軍的打擊機與轟炸機就可以長驅直入,把北韓打回石器時代。取得制空權之後,就算北韓想泡製韓戰時期的人海戰術,由於現在導引武器的殺傷力與精準度都大幅提升,大批長驅直入的士兵只會成為先進武器的砲灰而已。
不過,由兩次伊拉克戰爭的經驗顯示,儘管取得制空權,飛在天上的戰鬥機仍有遭到飛彈擊落的風險。為了避免置飛行員於險境,美軍將會利用戰斧巡弋飛彈對其他戰機沒有辦法偵測到,或是無法打擊的軍事目標進行攻擊。
而盤旋於空中的無人偵察機群,甚至可以扮演攻擊先鋒角色,只要一察覺到北韓部隊的任何一舉一動,就能夠先發制人攻擊,根本不用等B-52H轟炸機、海上的戰艦發射巡弋飛彈,就能夠「先視、先殺」。
中國態度最為關鍵
一如1950年代的韓戰,朝鮮半島一戰端再起,除了兩造(南北韓)、日本、俄羅斯與美國外,中國的態度最為關鍵。中國介入韓戰(中國稱為抗美援朝),讓美軍由鴨綠江畔退回北緯38度線以南,但是中國也為此付出一百萬「志願軍」傷亡代價。
雖然中國與北韓簽有軍事同盟條約,萬一南北韓開打,中國必須出兵相救。但是如今,中國是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寧願跟美國打商戰,也不願在真實戰場上兵戎相見,所以中國極有可能放棄金正日政權,任其自生自滅。這點由金正日近期訪中,中國領導人對金正日冷漠以對可以嗅出端倪。畢竟,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是沒有人願意看到的。
5月20日,南韓宣佈今年3月間天安艦沉沒事件的調查結果,報告指出整場事件為北韓所做。南韓在5月24日宣布將採取一系列報復行動,其中包括結束與北韓的所有貿易和交流、禁止北韓船隻出入南韓水域,並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向北韓施加制裁。
而北韓當局在獲知消息之後,也透過官方的朝鮮中央通訊社表示:「南韓宣稱北韓炸毀天安艦,其實一切都是南韓的陰謀,是南韓為了破壞南北韓關係,有計畫所實施的蓄意挑釁!」因此,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已下令北韓軍方進入備戰狀態,一場戰爭看似一觸即發。如果這對「太極旗兄弟」開打起來,會怎麼打?就讓我們小小兵棋推演一下。
北韓軍力V.S. 南韓與駐韓美軍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戰爭開打之前,必須先衡量一下雙方手頭上有哪些武器可用。由於北韓是世界最封閉的國家之一,也不像其他國家定期會公布國防報告書,所以衡量北韓的軍力一直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北韓陸軍有71萬名正規部隊、50多具戰術導彈發射架、近7000多輛坦克與裝甲車、12萬門大口徑火砲、500多架直升機。另外,北韓還有19萬安全部隊、350萬工農紅衛兵預備役軍人。
北韓海軍是最薄弱的一環,海上船隻幾乎都是噸位小、過時的裝備。由歷次南北韓海戰戰果得知,這些西方軍事專家眼中的「破銅爛鐵」根本不是南海海軍的對手。即便如此,北韓仍擁有80多艘遠洋潛艇、海岸潛艇及袖珍潛艇等裝備,穩居全球水下戰力第四名。雖然這些潛艇幾乎全都過時,但龐大的數量優勢使北韓潛艇有能力在開戰頭幾周嚴重破壞敵人的商船運輸,延緩美國援軍在北韓半島登陸的速度。
北韓空軍擁有620架戰鬥機,大部分飛機如米格-17、米格-21、米格-23、米-29和蘇愷-25等都是1950∼1970年代服役的「阿公級」武器,大部分已經顯得老化與過時。儘管冷戰結束之後,北韓遭遇嚴重的經濟困境,但是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問題研究所評估,北韓仍有能力製造大部分的傳統武器。除此之外,北、足夠製造六到八枚核彈的鈽、1000餘枚中短程彈道飛彈。
南韓軍隊雖然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美國所一手扶持起來的一支軍事力量。但是隨著南韓經濟的不斷起飛、國際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南韓在軍事、國防自主的意識也日趨強烈。進入新世紀後,南韓針對周邊戰略形勢的變化和未來挑戰,提出建立「精、小、強」、「資訊化、科學化、技術集約型」的國防力量為建軍目標。
南韓陸軍擁有56萬人、2130輛戰車、各式大型火砲4500多門;海軍各式船艦255艘、海軍陸戰隊2萬7千多人,南韓海軍計劃在2012年之前,建造 4艘神盾級驅逐艦;空軍擁有500架戰機,主要包括F-5E/F、F-16C/D與F-15K,性能優於北韓許多。
在南韓的駐韓美軍約有3萬6千人,作戰飛機90架。連同在西太平洋的駐軍(日本、關島),美國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時可動用的駐軍達十萬人,另有F-22隱形戰機、戰斧巡弋飛彈、核子潛艦、神盾級驅逐艦、「全球鷹」(RQ-4)無人偵察機、「掠奪者」(RQ-1)無人飛機、B-52H轟炸機可供調動。
北韓的南侵三重奏
由於經濟長期積弱不振、糧荒不斷,即使北韓擁有百萬大軍,外界普遍認為北韓軍隊根本是隻「紙老虎」。但是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期刊卻認為,即便北韓武器老舊、人員素質低落,但是這隻紙老虎的咆哮也比你我所想像的厲害。
依據北韓當前的軍事實力與朝鮮半島地緣情勢,發動向1950年代前半期韓戰時期的大規模南侵行動,勝算可說是微乎其微,所以有可能採取下列「不對稱作戰」方式,對抗南韓與駐韓美軍。
1.遠程砲兵部隊。在上個世紀末期,北韓在雙方交界的非軍事區北方部署大量的240MM多管火箭發射器、170MM口徑火砲,這些火砲同時能發射帶有化學武器的彈頭。由於南韓政經中心首爾都在這些火砲的射程之內,只要開戰初期來個「萬彈齊發」,首爾馬上成為一片火海,至少20萬人立即傷亡。
事實上,南韓方面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迫切的生存危機。首都首爾離38度停戰線實太近,北韓在停戰線對面部署有四萬餘門火砲。南韓四千多萬人口中,有四分之一集中在首爾一帶,一旦政經中心遭重創,南韓國力勢必倒退十多年。連美軍都害怕噩夢成真,不得不將指揮部南遷,但是由於遷都滋事體大,所以首都南遷一案每每提出,就遭到首爾民眾強烈反對聲浪,使得遷都案無疾而終。
2.彈道飛彈襲擊。北韓在1980年代末期開始大量生產彈道飛彈,除了外銷之外,更多是做為作戰用途。北韓導彈數量估計達1000枚,包括「飛毛腿」、「勞動」、「蘆洞」等,這些飛彈還能攜帶核子與生化武器彈頭。雖然美軍在南韓部署有愛國者防空飛彈,但是要全面攔截北韓的導彈襲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3.特種部隊混合襲擊。自1970年代起,北韓開始訓練特種部隊作為南侵的利刃。另外,北韓招募前日本自衛隊人員(通常是日籍韓裔)來教導如何偽裝成日本軍人,或是直接綁架日本人,對日本進行滲透任務,以求適當時機破壞日本與南韓社會運作。
北韓軍隊特戰兵力強悍、兇猛,擅長突襲作戰。自2006年開始,北韓特種部隊戰力獲得長足的進展,人數由12萬人成長到18萬人,並加強了夜間、山區和城市作戰訓練。其中,5萬人部署在兩韓對峙最前線。另一方面,透過東南亞的軍火黑市,北韓取得許多新式的歐美製軍火裝備,不時穿著美韓軍服進行滲透破壞工作。
在戰時,北韓具備發動「混合戰」的能力。一方面,其龐大的炮兵群和導彈部隊能夠對南韓境內實施有效的火力打擊;另一方面,滲透進南韓境內的北韓特種部隊可以實施有效的非傳統作戰,起到削弱和牽制美韓軍隊反擊的作用。這也正是美軍向來最為脆弱與擔憂之處。
南韓的反擊之道
儘管美國已經將朝鮮半島的戰時指揮權移交給南韓國防部,但是一旦戰爭開打,美韓聯軍將依據《5027作戰計畫》,發動反擊措施。面對生死攸關的危機,南韓也不是省油的燈,當然有反制之道。為了打擊北韓境內的導彈發射設施,南韓向美國採購40架F-15K戰機。F-15K具備優異的視距外打擊與武器掛載能力,戰時能擔任「飛彈卡車」的角色,對北韓導彈發射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轟炸。
當然,在廣大的朝鮮半島戰場上,40架先進戰機並不能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南韓必然要求美軍提供作戰協助,美軍將派出進駐在關島的F-22隱形戰機,透過其優異的雷達匿蹤能力,癱瘓北韓的各項防空與導彈發射設備。
由於油料短缺,北韓飛行員的飛行訓練時速每年不到20個鐘頭,僅僅是西方國家北大西洋公約訓練標準的五分之一不到(北約訓練標準為每年100至120個小時),根本不是美國與南韓空軍的對手。所以美、韓部隊將輕易取得制空權。
一旦取得制空權之後,美軍的打擊機與轟炸機就可以長驅直入,把北韓打回石器時代。取得制空權之後,就算北韓想泡製韓戰時期的人海戰術,由於現在導引武器的殺傷力與精準度都大幅提升,大批長驅直入的士兵只會成為先進武器的砲灰而已。
不過,由兩次伊拉克戰爭的經驗顯示,儘管取得制空權,飛在天上的戰鬥機仍有遭到飛彈擊落的風險。為了避免置飛行員於險境,美軍將會利用戰斧巡弋飛彈對其他戰機沒有辦法偵測到,或是無法打擊的軍事目標進行攻擊。
而盤旋於空中的無人偵察機群,甚至可以扮演攻擊先鋒角色,只要一察覺到北韓部隊的任何一舉一動,就能夠先發制人攻擊,根本不用等B-52H轟炸機、海上的戰艦發射巡弋飛彈,就能夠「先視、先殺」。
中國態度最為關鍵
一如1950年代的韓戰,朝鮮半島一戰端再起,除了兩造(南北韓)、日本、俄羅斯與美國外,中國的態度最為關鍵。中國介入韓戰(中國稱為抗美援朝),讓美軍由鴨綠江畔退回北緯38度線以南,但是中國也為此付出一百萬「志願軍」傷亡代價。
雖然中國與北韓簽有軍事同盟條約,萬一南北韓開打,中國必須出兵相救。但是如今,中國是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寧願跟美國打商戰,也不願在真實戰場上兵戎相見,所以中國極有可能放棄金正日政權,任其自生自滅。這點由金正日近期訪中,中國領導人對金正日冷漠以對可以嗅出端倪。畢竟,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是沒有人願意看到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