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脫離蘇聯獨立的吉爾吉斯,位居中亞地區東部,戰略地位重要,是現今世界上唯一境內同時設有美軍基地和俄軍基地的國家,自首都比什凱克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以來,局勢始終處於動盪之中,日前吉國政權已被反對派推翻,目前臨時政府的掌控能力仍有限。吉國臨時政府究竟能否控制政局?國家的和平與穩定何時能得以恢復?國際社會對此普遍予以關注。本週特別邀請專家探討,讓讀者對吉爾吉斯未來的政局走向與國家興衰,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編按)
地處中亞的小國吉爾吉斯在四月七日發生流血政變。當地民眾因為不滿政府貪污腐敗、物價及電費飆漲,以及人權不彰舉行示威抗議,結果演變成流血衝突事件,造成八十餘人喪生,數千人受傷,國家情勢失控。
事件發生後,總統巴基耶夫倉皇逃離首都,飛往南部城市奧什,反對派隨後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並接管國家為期半年。臨時政府領導人前外長歐頓巴耶娃承諾半年內將修改憲法、選舉法、政黨法,並將水、電、取暖費等調降百分之五十,還給人民自由公平的新政府與生活環境,同時要求總統巴基耶夫應為其「貪贓枉法」行為辭職下台。
一、第二次鬱金香革命
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吉爾吉斯地處中亞腹地,面積約十九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三十萬。境內有八十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其中多數是吉爾吉斯人,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次為東正教。
一九九○年吉爾吉斯獨立後,阿卡耶夫擔任總統,這一當就十五年,一直到二○○五年「鬱金香革命」(Tulip Revolution)時被迫下台流亡為止。由於阿卡耶夫被認為是一個腐敗且獨裁的國家領導人,民眾生活長期困頓,加上當年舉行的議會選舉出現嚴重不公平的問題,導致民眾走上街頭推翻政府。
鬱金香革命發生於二○○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和三月十三日的兩次議會選舉後,各地爆發示威抗議活動,迫使阿卡耶夫總統逃亡海外,由打著反貪旗幟的反對黨領袖巴基耶夫取得政權。由於當年革命人士來自不同城市,並以「握拳」作為聯繫彼此的共同手勢,握拳的手勢極像鬱金香,因此也被稱為「鬱金香革命」。
巴基耶夫是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鬱金香革命之後上台的反對派領袖。但五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初他對人民承諾的民主、繁榮與美好的將來並未在吉爾吉斯出現,漸漸的,人民對他的期待落空後,這位當年以革命起家的政治人物,如今也被另一波的革命給趕下台來。
二、政變的因素
吉爾吉斯反對派以迅雷不及掩耳攻勢奪下政權,在短短兩三天內,就已經占領了總統府,並且組建臨時政府。此次政變的產生,原因其實與二○○五年相似,可歸類如下:
首先,自二○○五年革命成功後,吉國內部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爭議越演越烈。二○○六年十一月,吉爾吉斯議會通過了實行議會制共和國的新憲法,縮小總統職權,擴大議會權力,也就是由議會多數黨組織政府,總統僅為象徵性元首。
然巴基耶夫馬上重新組織憲法修改新團隊,並於二○○七年一月十五日簽署新憲法,奪回已喪失的總統權限,實際上就是恢復到阿卡耶夫時代的憲法。從二○○六年到二○○七年,吉爾吉斯國內因政府體制改革爭議發生數次重大的集會抗爭和示威遊行,國會也多次修改憲法,巴基耶夫也數次解散政府,政局變得紛擾不安,也種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第二,吉國獨立以來,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精英一直都是同一群人,差別是在不同時間點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巴基耶夫曾是阿卡耶夫掌政時期的政府總理,二○○ 五年成為反阿卡耶夫的領導人。
這次反巴基耶夫的反對派主要領導人歐頓巴耶娃、捷克巴耶夫等都是巴基耶夫推翻阿卡耶夫政權的合作者,並在巴基耶夫政權中分別擔任過外長、議長等職務,後遭巴基耶夫排斥。由於這些政治精英間的不斷內鬥,吉國的政局也隨之動盪擾攘。
第三,自一九九一年獨立以來,吉爾吉斯經歷了經濟大衰退的陣痛期和止跌回升的穩定期,但經濟發展效率始終不彰,加上不斷攀升的物價,致使收入僅百元美元的吉爾吉斯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二○○五年「鬱金香革命」爆發後,吉爾吉斯國內經濟又再度遭受嚴重的打擊。
目前吉國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七,府會的緊張關係,讓許多經濟振興政策也無法付諸實行。加上,由於俄羅斯開始實施新的外勞管理法律,約五十萬在俄打工的吉國公民將被迫返鄉,大大減少了吉爾吉斯的財政收入(在俄羅斯打工的吉國人民每年匯回國內的匯款約十五億美元,這相當於吉國每年國家財政預算的一半)。
二○○八年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吉國脆弱的經濟基礎頓時陷入更嚴重的困境。如今五百多萬吉爾吉斯人仍有近百分之三十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二○○九年的經濟增長更是從百分之八點四降至百分之二點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大約一千美元。
第四,當年阿卡耶夫政府下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貪污腐敗、用人唯親」的現象。以腐敗指數來分析,吉爾吉斯腐敗的程度可以排進全球二十名之內。(腐敗指數為零到十的數值,數值愈高愈廉潔,反之愈腐敗),目前吉國的腐敗指數為一點八,算是一個相當腐敗的國家。作為反對派的巴基耶夫在推翻阿卡耶夫上台後,並未帶來清正廉潔的新象,政府中同樣存在嚴重的貪污腐敗、任人唯親現象。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如能源和通訊企業等都被私有化,官商勾結的結果是放任這些壟斷行業大幅提高費用,然後官員從私有化中牟取暴利。很諷刺的是,當年侵蝕掉阿卡耶夫政權的弊端,如今也侵蝕掉了巴基耶夫的政權。
三、國際勢力的博弈場域
吉爾吉斯本身的資源有限,國土面積也不大,但它所扮演的角色卻是舉足輕重,這一點從美俄爭相在其境內設置軍事基地就可以看出。吉爾吉斯是現今世界上唯一境內同時設有美軍基地和俄軍基地的國家,這也顯示出吉爾吉斯在國際地緣政治中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美俄這兩股軍事勢力在吉國同時並存,反映出美俄都亟欲鞏固並擴張在中亞勢力。
俄羅斯雖然否認這次的政變與其有關,但卻是吉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第一個給與經濟援助及承認的國家。俄國之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放棄」巴基耶夫,絕大部分是因為在美軍基地的去留問題上,巴氏「言而無信」,其次也想利用臨時政府親俄的立場,排除美國在吉國軍事基地的租約。
二○○五年的「鬱金香革命」讓巴基耶夫獲取國家政權,美國被認為是幕後的推手。因此,美國一開始對於吉國政變情勢採取「靜觀其變」的低調態度。但在情勢逐漸「明朗化」之後,也立即聲明不會與巴基耶夫接觸,也不會提供其政治避難場所,以藉此來保住馬納斯基地。
美軍馬納斯基地的租約至今年七月到期,雖然臨時政府領導人歐頓巴耶娃傾向保留美軍基地,但內部的意見仍分歧。吉國臨時政府已訂於今年十月十日舉行議會選舉,美軍基地的存廢議題屆時將會明朗化。
多年來,美俄在吉爾吉斯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吉爾吉斯也有著自己的盤算。十幾年來,吉爾吉斯奉行典型的多邊外交,一方面鞏固與俄羅斯的傳統關係,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展與美國的關係,讓美俄兩國在境內均設立軍事基地,也為自己爭取到不少的利益。
結語
在威權政治盛行的中亞地區,吉爾吉斯被譽為「民主之島」、「中亞瑞士」,也是中亞國家中唯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前途看來似乎一片光明。但民選總統阿卡耶夫與巴基耶夫上台後,捨棄民主的真諦,罔顧民眾的殷殷期盼,對國家進行家族治理,因此,貪污腐敗隨之而來,侵蝕掉了民主價值,也摧毀了這兩個家族的政權,讓吉爾吉斯陷於無止盡的動盪之中。
被罷黜的巴基耶夫已在四月十五日黯然離開吉爾吉斯,雖然在落腳白俄羅斯後仍宣稱自己依然是吉國合法總統,但在多數國家支持之下,臨時政府已成為吉國的「合法政府」,這一場權力紛爭的大戲雖暫時告一段落,但艱難的挑戰才要開始。
新政府必須立即面對的是大國關係的平衡、經濟民生困境的解決、生活秩序的恢復、內部勢力權益分配的協調,新憲法的修訂、舉行議會和總統大選、建立穩定政府等等,這些問題的處理都攸關著吉爾吉斯未來的政局走向與興衰。
(本文刊登於青年日報韜略談兵版,2010.6.6日,第3版)
地處中亞的小國吉爾吉斯在四月七日發生流血政變。當地民眾因為不滿政府貪污腐敗、物價及電費飆漲,以及人權不彰舉行示威抗議,結果演變成流血衝突事件,造成八十餘人喪生,數千人受傷,國家情勢失控。
事件發生後,總統巴基耶夫倉皇逃離首都,飛往南部城市奧什,反對派隨後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並接管國家為期半年。臨時政府領導人前外長歐頓巴耶娃承諾半年內將修改憲法、選舉法、政黨法,並將水、電、取暖費等調降百分之五十,還給人民自由公平的新政府與生活環境,同時要求總統巴基耶夫應為其「貪贓枉法」行為辭職下台。
一、第二次鬱金香革命
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吉爾吉斯地處中亞腹地,面積約十九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三十萬。境內有八十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其中多數是吉爾吉斯人,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次為東正教。
一九九○年吉爾吉斯獨立後,阿卡耶夫擔任總統,這一當就十五年,一直到二○○五年「鬱金香革命」(Tulip Revolution)時被迫下台流亡為止。由於阿卡耶夫被認為是一個腐敗且獨裁的國家領導人,民眾生活長期困頓,加上當年舉行的議會選舉出現嚴重不公平的問題,導致民眾走上街頭推翻政府。
鬱金香革命發生於二○○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和三月十三日的兩次議會選舉後,各地爆發示威抗議活動,迫使阿卡耶夫總統逃亡海外,由打著反貪旗幟的反對黨領袖巴基耶夫取得政權。由於當年革命人士來自不同城市,並以「握拳」作為聯繫彼此的共同手勢,握拳的手勢極像鬱金香,因此也被稱為「鬱金香革命」。
巴基耶夫是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鬱金香革命之後上台的反對派領袖。但五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初他對人民承諾的民主、繁榮與美好的將來並未在吉爾吉斯出現,漸漸的,人民對他的期待落空後,這位當年以革命起家的政治人物,如今也被另一波的革命給趕下台來。
二、政變的因素
吉爾吉斯反對派以迅雷不及掩耳攻勢奪下政權,在短短兩三天內,就已經占領了總統府,並且組建臨時政府。此次政變的產生,原因其實與二○○五年相似,可歸類如下:
首先,自二○○五年革命成功後,吉國內部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爭議越演越烈。二○○六年十一月,吉爾吉斯議會通過了實行議會制共和國的新憲法,縮小總統職權,擴大議會權力,也就是由議會多數黨組織政府,總統僅為象徵性元首。
然巴基耶夫馬上重新組織憲法修改新團隊,並於二○○七年一月十五日簽署新憲法,奪回已喪失的總統權限,實際上就是恢復到阿卡耶夫時代的憲法。從二○○六年到二○○七年,吉爾吉斯國內因政府體制改革爭議發生數次重大的集會抗爭和示威遊行,國會也多次修改憲法,巴基耶夫也數次解散政府,政局變得紛擾不安,也種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第二,吉國獨立以來,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精英一直都是同一群人,差別是在不同時間點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巴基耶夫曾是阿卡耶夫掌政時期的政府總理,二○○ 五年成為反阿卡耶夫的領導人。
這次反巴基耶夫的反對派主要領導人歐頓巴耶娃、捷克巴耶夫等都是巴基耶夫推翻阿卡耶夫政權的合作者,並在巴基耶夫政權中分別擔任過外長、議長等職務,後遭巴基耶夫排斥。由於這些政治精英間的不斷內鬥,吉國的政局也隨之動盪擾攘。
第三,自一九九一年獨立以來,吉爾吉斯經歷了經濟大衰退的陣痛期和止跌回升的穩定期,但經濟發展效率始終不彰,加上不斷攀升的物價,致使收入僅百元美元的吉爾吉斯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二○○五年「鬱金香革命」爆發後,吉爾吉斯國內經濟又再度遭受嚴重的打擊。
目前吉國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七,府會的緊張關係,讓許多經濟振興政策也無法付諸實行。加上,由於俄羅斯開始實施新的外勞管理法律,約五十萬在俄打工的吉國公民將被迫返鄉,大大減少了吉爾吉斯的財政收入(在俄羅斯打工的吉國人民每年匯回國內的匯款約十五億美元,這相當於吉國每年國家財政預算的一半)。
二○○八年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吉國脆弱的經濟基礎頓時陷入更嚴重的困境。如今五百多萬吉爾吉斯人仍有近百分之三十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二○○九年的經濟增長更是從百分之八點四降至百分之二點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大約一千美元。
第四,當年阿卡耶夫政府下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貪污腐敗、用人唯親」的現象。以腐敗指數來分析,吉爾吉斯腐敗的程度可以排進全球二十名之內。(腐敗指數為零到十的數值,數值愈高愈廉潔,反之愈腐敗),目前吉國的腐敗指數為一點八,算是一個相當腐敗的國家。作為反對派的巴基耶夫在推翻阿卡耶夫上台後,並未帶來清正廉潔的新象,政府中同樣存在嚴重的貪污腐敗、任人唯親現象。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如能源和通訊企業等都被私有化,官商勾結的結果是放任這些壟斷行業大幅提高費用,然後官員從私有化中牟取暴利。很諷刺的是,當年侵蝕掉阿卡耶夫政權的弊端,如今也侵蝕掉了巴基耶夫的政權。
三、國際勢力的博弈場域
吉爾吉斯本身的資源有限,國土面積也不大,但它所扮演的角色卻是舉足輕重,這一點從美俄爭相在其境內設置軍事基地就可以看出。吉爾吉斯是現今世界上唯一境內同時設有美軍基地和俄軍基地的國家,這也顯示出吉爾吉斯在國際地緣政治中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美俄這兩股軍事勢力在吉國同時並存,反映出美俄都亟欲鞏固並擴張在中亞勢力。
俄羅斯雖然否認這次的政變與其有關,但卻是吉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第一個給與經濟援助及承認的國家。俄國之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放棄」巴基耶夫,絕大部分是因為在美軍基地的去留問題上,巴氏「言而無信」,其次也想利用臨時政府親俄的立場,排除美國在吉國軍事基地的租約。
二○○五年的「鬱金香革命」讓巴基耶夫獲取國家政權,美國被認為是幕後的推手。因此,美國一開始對於吉國政變情勢採取「靜觀其變」的低調態度。但在情勢逐漸「明朗化」之後,也立即聲明不會與巴基耶夫接觸,也不會提供其政治避難場所,以藉此來保住馬納斯基地。
美軍馬納斯基地的租約至今年七月到期,雖然臨時政府領導人歐頓巴耶娃傾向保留美軍基地,但內部的意見仍分歧。吉國臨時政府已訂於今年十月十日舉行議會選舉,美軍基地的存廢議題屆時將會明朗化。
多年來,美俄在吉爾吉斯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吉爾吉斯也有著自己的盤算。十幾年來,吉爾吉斯奉行典型的多邊外交,一方面鞏固與俄羅斯的傳統關係,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展與美國的關係,讓美俄兩國在境內均設立軍事基地,也為自己爭取到不少的利益。
結語
在威權政治盛行的中亞地區,吉爾吉斯被譽為「民主之島」、「中亞瑞士」,也是中亞國家中唯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前途看來似乎一片光明。但民選總統阿卡耶夫與巴基耶夫上台後,捨棄民主的真諦,罔顧民眾的殷殷期盼,對國家進行家族治理,因此,貪污腐敗隨之而來,侵蝕掉了民主價值,也摧毀了這兩個家族的政權,讓吉爾吉斯陷於無止盡的動盪之中。
被罷黜的巴基耶夫已在四月十五日黯然離開吉爾吉斯,雖然在落腳白俄羅斯後仍宣稱自己依然是吉國合法總統,但在多數國家支持之下,臨時政府已成為吉國的「合法政府」,這一場權力紛爭的大戲雖暫時告一段落,但艱難的挑戰才要開始。
新政府必須立即面對的是大國關係的平衡、經濟民生困境的解決、生活秩序的恢復、內部勢力權益分配的協調,新憲法的修訂、舉行議會和總統大選、建立穩定政府等等,這些問題的處理都攸關著吉爾吉斯未來的政局走向與興衰。
(本文刊登於青年日報韜略談兵版,2010.6.6日,第3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