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 part 2

第一章:年度更新

  “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根據美國國會在《201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第1246節提出的問題,匯總中國在過去一年裡取得的重大進展

  (一)台灣海峽安全局勢發展

  自2008年3月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中國一直在促進增加兩岸交流。 北京和台北都強調促進半官方、民間和黨間接觸,增進經濟和文化關係。 不過,大陸在減少解放軍在台灣島對岸駐軍方面卻並未採取有效行動。

  2008年12月21日,中國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闡明了北京兩岸政策的四點談話。胡錦濤的講話說明,中國在對待台灣國際地位的問題上會有更大的靈活性,並表示增加雙方軍事接觸。 2009年3月,中國在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其未反對台灣作為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 雖然2009年兩岸軍事交流並未有實質性進展,但雙方仍就《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進行協商。

  2009年5月,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隸屬國務院,負責制訂和實施與台灣有關政策——稱中國大陸和台灣不應規避有關政治和軍事問題的討論,將“北京願意就軍事互信建設措施相關問題進行討論”這一主題擴大。 他說,如果不能解決此類問題,兩岸關係發展可能會出現瓶頸。

(二)中國軍力規模、位置及能力發展

  中國長期全面的軍事變革正在改善其力量投射和反介入/地區封鎖能力。 與近期側重台海衝突一致,中國大陸繼續在台灣對面面各大軍區部署眾多先進武器系統。

  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活躍的陸基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項目。 其正在開發和測試許多新級別和變型進攻型導彈、構建新的導彈部隊、升級某些導彈系統質量,並發展反彈道導彈防禦的途徑。

  目前,解放軍正在採購大量高度精準的巡航導彈,如國產陸基“東海-10”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國產“旅洋II”級導彈驅逐艦所配備的國產陸基和艦基“鷹擊-62 ”反艦巡航導彈、從俄羅斯採購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所配備的俄製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以及中國俄製“基洛”級柴電潛艇所配備的俄羅斯SS-N- 27B“熾熱”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

  截止到2009年12月,解放軍已為針對台灣地區部署的軍隊配備了1050-1150枚CSS-6和CSS-7短程彈道導彈(SRBM)。 而且,中國正在升級這支導彈部隊的殺傷力——他們引進了射程、精確度和有效載荷都得到提高的這些導彈的變型彈。

  現在,中國在以CSS-5中程彈道導彈的一款變型彈為基礎研發一種反艦彈道導彈。 該導彈射程超過1500公里,攜帶有機動彈頭,而且當與適當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結合在一起時,它便能使解放軍具備攻擊西太平洋內戰艦(包括航母)的能力。

  中國正在通過增加生存能力更強的運載系統對其核力量進行現代化。 例如,近幾年來,中國公路機動、固體燃料推進的“東風-31”和“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已經列裝。 其中,“東風-31A”的射程超過1.12萬公里,能夠到達美國大陸內的多數地方。

  而且,中國或許還在研發一款新型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可能具備攜帶分導式獨立攻擊再入彈頭(MIRV)的能力。

海軍力量。解放軍海軍擁有亞洲規模最大水面戰艦、潛艇及兩棲戰艦艦隊。 中國海軍部隊包括75艘水面戰艦、60多艘潛艇、55艘中型和大型兩棲戰艦,以及約85艘裝備導彈的巡邏艇。

  解放軍海軍在海南島的新基地建設基本竣工。 該基地面積龐大,足以容納由攻擊型和彈道導彈潛艇以及先進水面艦艇組成的混合編隊。 該基地擁有地下設施,可為解放軍海軍提供通向重要國際航道的直接通道,並使其有可能向南中國海秘密部署潛艇。

  中國有一個積極的航母研究和發展計劃。 中國造船業可能於今年年底開始建造國產航母。 未來十年,中國將很有興趣建造多用途航母。 而且,據報導,解放軍海軍決定啟動50名飛行員從航母上起飛固定翼飛機的培訓項目。 最初的培訓將在陸地進行。 此後四年內,其會在原“瓦良格”——1998年中國從烏克蘭採購併且正在中國大連造船廠整修——進行艦上訓練。

  解放軍海軍正在利用天波和地波超視距雷達來改善其定位能力。 超視距雷達結合衛星圖像,有利於在較大範圍內定位目標,以支持遠程精確攻擊,包括利用反艦彈道導彈。

  中國還在繼續生產其最新“晉”級(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可能會部署多達5艘該型核潛艇。 目前,一艘“晉”級核潛艇已在服役,與此同時,解放軍海軍還部署了2艘新型“商”級(093型)核動力攻擊潛艇,4艘較舊的“漢”級核動力攻擊潛艇,以及1艘國產“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還在進一步擴大其當前核動力攻擊潛艇艦隊,未來幾年內,其有可能會加購5艘先進095型核動力攻擊潛艇。

  中國目前擁有13艘“宋”級(039型)柴電攻擊潛艇。 “宋”級攻擊潛艇設計用來攜帶“鷹擊-82”反艦巡航導彈。 “元”級攻擊潛艇誕生於“宋”級之後,目前已有四艘該級潛艇在服役。 中國可能計劃增建15艘“元”級潛艇。 “元”級攻擊潛艇的裝備類似於“宋”級,但其配備有空氣獨立推進系統。 一旦新型SS-NX- 13反潛艇巡航導彈完成開發和試射,“宋”級攻擊潛艇、“元”級攻擊潛艇和“商”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就將能夠配備這種新型反潛導彈。

  解放軍海軍繼續採購國產水面戰艦。 其中包括2艘“旅洋II”級(052C型)驅逐艦,配備國產“海紅旗-9”遠程地對空導彈;2艘“旅洲”級(051C型)驅逐艦,配備俄製SA-N- 20遠程地對空導彈;4艘(很快就會成為6艘)“江凱II”級(054A型)導彈護衛艦,配備中程“海紅旗-16”海軍垂直發射地對空導彈。 這些戰艦反映出,中國領導階層優先為其海軍力量發展先進防空戰能力,而這歷來都是中國戰艦的薄弱環節。

  除此之外,中國還已經部署了大約60艘新型“候北”級(022型)穿浪雙體船體導彈巡航船。 每艘都可攜帶多達8枚“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

空軍和防空力量。 中國基地有490架能夠無需加油攻擊台灣地區的戰機,而且飛機場能力可使這一數字擴大數百架。 雖然其中許多戰機是舊戰機的升級機型,但更新更先進的飛機在其飛機庫存中所佔百分比也在日益增大。

  解放軍空軍於2009年11月11日進行了60週年慶典。 在慶典上,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郭伯雄要求空中加速發展新式武器系統,提高解放軍空軍的補給能力,並增強聯合作戰訓練。 在周年慶典的採訪中,解放軍空軍司令許其亮表示,軍事競爭擴展至太空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並強調解放軍空軍重點要從地面向“空天一體”轉移,並擁有“攻擊和防禦”能力。

  中國正在利用新的變型機升級其B-6轟炸機(俄製圖-16戰機的改裝機型)機群。 作戰時,新型轟炸機可裝備新式遠程巡航導彈。

  解放軍空軍繼續擴大遠程、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的庫存,而且現在是擁有世界上最大此種武器的部隊之一。在過去五年中,中國的努力包括組建大量SA-20 PMU2(俄羅斯用於出口的最先進地對空系統)部隊,部署本國設計的HQ-9。

  中國航空業正在研發幾種類型的機載預警和控制機。包括基於Y-8運輸機的用於機載預警和控制、情報收集和海上偵察的KJ-200預警機,還有基於改裝後IL-76運輸機的KJ-2000預警機。
地面部隊。 解放軍地面部隊約有125萬名兵力,其中40萬兵力部署在台灣對岸3個軍區中。 中國正在用現代坦克、裝甲支兵車和火砲升級地面部隊。 解放軍新獲得的能力或正在發展的能力包括99型第三代主戰坦克、新一代兩棲攻擊艦和200毫米、300毫米、400毫米多火箭發射系統。

  2009年,解放軍主要在進行指揮和控制、聯合地面和空中協作、信息戰的流動性和機動性以及突擊行動的訓練和演習。

  除了活躍的地面部隊,中國還有50萬人的預備役人員(截至2008年)和一支能夠在國內戰爭中支援戰鬥的民兵組織。 雖然中國計劃在第11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將有組織的民兵規模從1000萬減少至800萬,但目前不在軍隊服役的18-35歲之間的男性仍是民兵系統的一部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