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日後可能爆發的南海衝突,越南近年來不斷在加強軍事現代化工作,透過購買先進武器做為爭取南海主權的籌碼。另一方面,美國與俄羅斯在遠離東南亞許久之後,也積極重返越南,這些動作均為日後可能爆發的南海衝突埋下伏筆。
越南軍事現代化提升武器質量
從軍隊人數來看,越南人民軍在東南亞地區是堪稱首屈一指。越南軍隊約有40多萬人,其中陸軍約42萬多人,海軍約4萬2千多人(包含海軍陸戰隊3萬人)、空軍約1萬5千多人。越南部隊分屬於八個軍區,半數部署於北部,四成部署在西南部地區、其餘部署在中部地區。
越南人民軍雖然數量龐大,不過從質量來看,卻遠落後於鄰近的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國。冷戰初期,由於外敵入侵頻繁,所以越南在獨立初期一直偏重於軍事建 設。但是越南現役的武器裝備大多是1950與1960年代從前蘇聯所購買,以及越戰時所擄獲的美製裝備。1990年代,由於越南國內政治、經濟與國際戰略 局勢變化等因素,幾乎沒有為軍隊進行過大規模的武器現代化工作,導致越南軍事裝備水準長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相較之下,東南亞鄰國與中國大陸以經濟成長為後盾,進行軍事現代化工程大業。為避免軍事差距被拉大,越南政府在21世紀初制訂「新世紀武裝部隊現化計畫」,透過對陸、海、空三軍武器的全面汰舊換新,以徹底改變長期以來武器質量落後的劣勢。
由於本身國防科技實力的不足,越南主要透過外購武器的方式來實現其軍事現代化計畫。在越戰期間,越南與蘇聯曾有密切的軍事合作,所以俄羅斯自然成為越南首 要的軍事合作對象。2001年2月底,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大陸譯為普京)訪問越南,並與當時的越南總理陳德良簽署「俄越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內容除了反 對美國建構飛彈防禦系統計畫外,還包括雙邊軍事合作。
2001年越南向俄羅斯購買24架Su-30MK戰機,之後幾年又購買裝備有反艦飛彈的小型護衛艦與攻擊直升機等裝備。2009年12月越南總理阮晉勇訪 問俄羅斯,並與俄國簽署價值26億美元的軍事採購合約,包括採購六艘「基洛級」(Kilo)柴電潛艇與12架Su-30MKII戰機。這六艘潛艦原先要出 售給委內瑞拉,但是因為委內瑞拉取消訂單,使得俄羅斯只好轉售越南。
2010年初,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公佈2009年俄羅斯對外軍售資訊指出,2009年俄羅斯接到的軍售武器訂單為400億美元,其中越南以40億美 元採購額榮登俄國軍火最大買家。除了與早期軍事合作夥伴俄羅斯密切往來外,越南軍隊也開始結交新軍事夥伴。2000年之後,美國、印度、南韓、法國等國的 國防部長先後應邀訪問越南,並與越南政府高層官員就武器進口和國防合作等問題進行會談,並達成若干初步購買協議。
越南重金採購武器所為何來
儘管近年來越南經濟發展快速,平均經濟成長率達7%,但是越南仍屬發展中國家,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890億美元,國民年所得才在2008年突破一千美元門檻,但是購買先進武器依舊毫不手軟。越南之所以要重金購買武器,因應南海主權紛爭是主要原因。
南海位居印度洋與太平洋這兩大洋之間,全球半數的石油,八成的戰略物資都途經於此,更由於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使得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對於南海爭議問題各 國都不願讓步妥協,並且加強軍事準備。2009年11月越南政府發表《越南國防政策》白皮書時,國防部副部長阮志永即指出:「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引發的緊 張局勢,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一個月之後,在越南人民軍成立六十五周年慶典活動上,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發表演說,要求加速實現軍事現代化,以因應日趨緊張的南海局勢。他進一步表示,越南軍事現代化包括加速發展軍工企業、升級武器技術、武器裝備等手段。
在南海主權爭奪戰中,中共是越南主要的假想敵。雖然中共自1990年代中期的「美濟礁」主權爭議後放軟身段,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宣示,但是中共 始終未曾放棄這些島嶼的主權。1992年,中共通過立法,將南中國海視為合法領土的主張,並持續加強在南沙群島的軍事部署,無非是期盼有朝一日讓南中國成 為實質上的內海。
越南與中共在1979年曾爆發軍事衝突,雖然越南軍隊痛擊來犯的解放軍部隊,但是近年來解放軍由「人民戰爭」積極向「打贏高科技環境下的局部戰爭」轉型, 尤其是海空軍裝備現代化,使得今日解放軍的實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除此之外,包括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都宣稱擁有南中國海部份島嶼 的主權,也紛紛採購武器以備不時之需,使得越南對於情勢越加感到不安。因此,越南有意藉助俄羅斯之力,以強化在爭奪南海主權時的力度。
俄羅斯藉軍售重返東南亞
越南東南部的深水港金蘭灣可停泊航空母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金蘭灣同時位於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路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美軍撤離後,蘇聯曾向越南租借金蘭灣作為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用於控制東南亞與周邊沿海。
蘇聯解體後,經濟凋敝的莫斯科負擔不了每年3億美元的高額租金,所以在2004年撤離金蘭灣基地。此後,俄羅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每況愈下。2003年美伊 戰爭爆發之後,國際能源價格上漲,擁有豐富石油與天然氣等「黑金」資源的俄羅斯國力也跟著復甦,開始試圖重返東南亞。所以俄羅斯加強與越南的關係發展,無 非是想擴大在東南亞,甚至是南海地區的影響力。
不過,2008年底襲捲的國際金融海嘯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下跌,迫使全球能源大國俄羅斯也受到打擊。為了維持經濟成長,俄羅斯又重回賣武器賺外匯的老路。過 去,中共與印度一直是俄國武器的主要客戶,但是由於戰略衝突與智慧財產權問題,致使中俄軍售在2006年陷入低點;印度市場也面臨美國與歐洲廠商的搶食, 迫使俄羅斯只得向其他國家推銷武器。
自越南實施市場經濟改革後,開始奉行多元化外交戰略,在這樣的外交戰略引導下,俄羅斯並非越南的「首要客人」。美越關係的改善,不僅提供美國重返金蘭灣的 契機,更給了美國軍火商向越南推銷武器的機會。因此,俄羅斯出售大量先進武器給越南,除了戰略目的外,更是想藉此鞏固越南這個老顧客,避免美國人來搶生 意。
美越關係由冷轉熱
冷戰時期,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在東南亞擴散,不僅在東南亞實行圍堵策略,最後更選擇出兵越南,打了一場冷戰時期最熱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卻從此成為美國人 不堪回首的往事。對內,由於越戰的失利,使得美國社會長期瀰漫低迷氣氛;對外,則由於北越在1975年推翻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美國因而與越南斷交,並 且對越南實施長期經濟制裁。
儘管美國與越南關係從此陷入冰點,但還是必須面對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其中包括2000多名失蹤美軍的協尋問題。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開始用積極的態度來 看待這些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問題。1992年10月,越南政府同意向美方提供有關越戰中失蹤美國人員的情況之後,美越關係因而開始融冰。
柯林頓總統在1993年入主白宮之後,進一步推動美越兩國之間的和解,不僅取消對越南的經濟制裁,更恢復了美越兩國的外交關係。由於柯林頓過去的反越戰立 場,因而在2000年7月獲邀前往越南訪問,成為1975年之後首位踏上越南土地的美國總統。美、越兩國領導人發表「結束過去,面向未來」的歷史性談話, 美越關係從此開始升溫。
越南擁有近九千萬的人口,在東南亞國家之中僅次於印尼與菲律賓,同時擁有廉價的勞動成本優勢,為亞洲經濟市場的後起之秀,美國政府因而鼓勵企業前往越南投資。經貿合作因而成為美越關迅速升溫的主要推手,美國目前是越南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
在經濟搭橋成功之後,美越開始透過高層互訪發展戰略關係。2005年6月,越南總理潘文凱首開越南領導人訪美先河。同年11月,小布希總統赴河內參加亞太 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際,順道與越南領導人進行會晤;2007年6月,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應邀訪美,成為越戰結束之後訪美的越南最高國家領導人,越 南官方更在美國報紙上刊登廣告指出:「美國是越南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
美越軍事關係急速升溫
自從2000年3月,美國國防部長科恩(William Sebastian Cohen)訪問越南之後,美越從此開啟了雙邊軍事交流。2002年5月,美國邀請越南軍事代表觀摩美國與泰國共同參演的「黃金眼鏡蛇」聯合軍事演 習;2003年11月9日,越南國防部長範文茶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同月下旬,美國海軍「範德格里夫特號」(Vandegrift, FFG 48)驅逐艦開進胡志明港,成為越戰結束之後首艘訪問越南的美國軍艦;2005年美越雙方代表簽署了情報分享協議,以共同應付恐怖主義、毒品走私及其他國 際安全威脅。
2008年10月美國與越南首次展開戰略對話,雙方在會中廣泛地談論區域安全性議題,包括為越戰之後美軍所移留的美製直升機提供零件、越南軍人融入聯合國 維持和平任務、美國部隊協助越南救災等議題。雙方都希望美越戰略對話能夠成為每年一度的對話機制,第二次戰略對話將於2009年秋天在美國首府華盛頓舉 行。
從美越關係改善 看美國亞太戰略
隨著冷戰的終結,美國成為世界格局裡的超強國家,不論世界局勢如何地轉變,確保其霸權地位不受「新興戰略對手」的挑戰,始終是其國家戰略的主要核心。目前 看來,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但是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與俄羅斯國力的復甦,成為美國未來鞏固霸權地位的主要挑戰者。
為了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與利益不受現實與潛在威脅所挑戰,美國開始在亞太地區進行「亞太北約」的建構,以實行新一波的圍堵策略。第一步,藉由與日本與澳洲 等兩大盟國建立更緊密的軍事同盟,以攜手維護美國的亞太利益;第二步,拉攏印度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藉由「亞太民主同盟」的建立,以圍堵中國大陸 與俄羅斯的擴張。
越南與中國大陸在越戰時期是對抗美國的盟友,但是隨著越南向蘇聯靠攏,以及越南在1978年入侵高棉之後,雙方關係開始急速惡化,最終在1979年爆發戰 爭。蘇聯解體之後,越南急需導入其他大國勢力,以維持與中國大陸對抗的籌碼。所以儘管越南雖然不是民主國家,但是美越之間在對抗中國大陸上有著共同的利 益,自然加速兩國之間的軍事關係發展。
美國更對於重返金蘭灣軍事基地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越戰期間,美國花費巨資興建這座海軍基地。自從1992年美國關閉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之後,美國在東 南亞之間缺乏可供大型軍艦停泊的海軍基地,因此美國四處尋覓海軍基地供巡弋太平洋的第七艦隊航空母艦停泊。俄羅斯的撤出無疑為美國重返金蘭灣提供了機會, 因此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湯瑪士˙法戈(Thomas Fargo)2002年訪問越南時,曾表達了美國租借金蘭灣軍事基地的渴望。
對美國而言,重返金蘭灣能夠增強美國在亞太的前沿軍事部署。一方面,能夠在軍事上達到對中國大陸威嚇的用意;二方面,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東南亞 恐怖主義轉而猖獗(特別是蘇哈托政府垮台後的印尼),藉由加強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可以擴大美國在全球反恐戰爭上的戰略空間。
不過美越關係雖然由冷轉熱,越南方面仍有所顧忌。對越南而言,儘管與美國化敵為友符合其戰略利益。但是與美國深化軍事合作之際,仍有諸多顧忌。首先,儘管 越南在經濟上已經走向資本主義,但是在政治上仍維持社會主義統治模式,藉由鎮壓國內異議份子以維持共產黨政權的穩定,至今美國仍不時就人權議題對河內政府 施壓。其次,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之後,過於倚賴「單邊主義」處理外交事務,對於曾長期與美國敵對的越南來說,難免心生疑慮。為避免美國在越南進行軍事存在的 同時,干預越南的內政,因此越南政府傾向於有條件允許美軍艦艇停靠金蘭灣,同時也開放其他國家軍艦停靠,藉以維持戰略平衡。
(本文刊登於尖端科技2010.8月號)
越南軍事現代化提升武器質量
從軍隊人數來看,越南人民軍在東南亞地區是堪稱首屈一指。越南軍隊約有40多萬人,其中陸軍約42萬多人,海軍約4萬2千多人(包含海軍陸戰隊3萬人)、空軍約1萬5千多人。越南部隊分屬於八個軍區,半數部署於北部,四成部署在西南部地區、其餘部署在中部地區。
越南人民軍雖然數量龐大,不過從質量來看,卻遠落後於鄰近的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國。冷戰初期,由於外敵入侵頻繁,所以越南在獨立初期一直偏重於軍事建 設。但是越南現役的武器裝備大多是1950與1960年代從前蘇聯所購買,以及越戰時所擄獲的美製裝備。1990年代,由於越南國內政治、經濟與國際戰略 局勢變化等因素,幾乎沒有為軍隊進行過大規模的武器現代化工作,導致越南軍事裝備水準長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相較之下,東南亞鄰國與中國大陸以經濟成長為後盾,進行軍事現代化工程大業。為避免軍事差距被拉大,越南政府在21世紀初制訂「新世紀武裝部隊現化計畫」,透過對陸、海、空三軍武器的全面汰舊換新,以徹底改變長期以來武器質量落後的劣勢。
由於本身國防科技實力的不足,越南主要透過外購武器的方式來實現其軍事現代化計畫。在越戰期間,越南與蘇聯曾有密切的軍事合作,所以俄羅斯自然成為越南首 要的軍事合作對象。2001年2月底,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大陸譯為普京)訪問越南,並與當時的越南總理陳德良簽署「俄越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內容除了反 對美國建構飛彈防禦系統計畫外,還包括雙邊軍事合作。
2001年越南向俄羅斯購買24架Su-30MK戰機,之後幾年又購買裝備有反艦飛彈的小型護衛艦與攻擊直升機等裝備。2009年12月越南總理阮晉勇訪 問俄羅斯,並與俄國簽署價值26億美元的軍事採購合約,包括採購六艘「基洛級」(Kilo)柴電潛艇與12架Su-30MKII戰機。這六艘潛艦原先要出 售給委內瑞拉,但是因為委內瑞拉取消訂單,使得俄羅斯只好轉售越南。
2010年初,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公佈2009年俄羅斯對外軍售資訊指出,2009年俄羅斯接到的軍售武器訂單為400億美元,其中越南以40億美 元採購額榮登俄國軍火最大買家。除了與早期軍事合作夥伴俄羅斯密切往來外,越南軍隊也開始結交新軍事夥伴。2000年之後,美國、印度、南韓、法國等國的 國防部長先後應邀訪問越南,並與越南政府高層官員就武器進口和國防合作等問題進行會談,並達成若干初步購買協議。
越南重金採購武器所為何來
儘管近年來越南經濟發展快速,平均經濟成長率達7%,但是越南仍屬發展中國家,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890億美元,國民年所得才在2008年突破一千美元門檻,但是購買先進武器依舊毫不手軟。越南之所以要重金購買武器,因應南海主權紛爭是主要原因。
南海位居印度洋與太平洋這兩大洋之間,全球半數的石油,八成的戰略物資都途經於此,更由於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使得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對於南海爭議問題各 國都不願讓步妥協,並且加強軍事準備。2009年11月越南政府發表《越南國防政策》白皮書時,國防部副部長阮志永即指出:「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引發的緊 張局勢,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一個月之後,在越南人民軍成立六十五周年慶典活動上,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發表演說,要求加速實現軍事現代化,以因應日趨緊張的南海局勢。他進一步表示,越南軍事現代化包括加速發展軍工企業、升級武器技術、武器裝備等手段。
在南海主權爭奪戰中,中共是越南主要的假想敵。雖然中共自1990年代中期的「美濟礁」主權爭議後放軟身段,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宣示,但是中共 始終未曾放棄這些島嶼的主權。1992年,中共通過立法,將南中國海視為合法領土的主張,並持續加強在南沙群島的軍事部署,無非是期盼有朝一日讓南中國成 為實質上的內海。
越南與中共在1979年曾爆發軍事衝突,雖然越南軍隊痛擊來犯的解放軍部隊,但是近年來解放軍由「人民戰爭」積極向「打贏高科技環境下的局部戰爭」轉型, 尤其是海空軍裝備現代化,使得今日解放軍的實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除此之外,包括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都宣稱擁有南中國海部份島嶼 的主權,也紛紛採購武器以備不時之需,使得越南對於情勢越加感到不安。因此,越南有意藉助俄羅斯之力,以強化在爭奪南海主權時的力度。
俄羅斯藉軍售重返東南亞
越南東南部的深水港金蘭灣可停泊航空母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金蘭灣同時位於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路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美軍撤離後,蘇聯曾向越南租借金蘭灣作為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用於控制東南亞與周邊沿海。
蘇聯解體後,經濟凋敝的莫斯科負擔不了每年3億美元的高額租金,所以在2004年撤離金蘭灣基地。此後,俄羅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每況愈下。2003年美伊 戰爭爆發之後,國際能源價格上漲,擁有豐富石油與天然氣等「黑金」資源的俄羅斯國力也跟著復甦,開始試圖重返東南亞。所以俄羅斯加強與越南的關係發展,無 非是想擴大在東南亞,甚至是南海地區的影響力。
不過,2008年底襲捲的國際金融海嘯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下跌,迫使全球能源大國俄羅斯也受到打擊。為了維持經濟成長,俄羅斯又重回賣武器賺外匯的老路。過 去,中共與印度一直是俄國武器的主要客戶,但是由於戰略衝突與智慧財產權問題,致使中俄軍售在2006年陷入低點;印度市場也面臨美國與歐洲廠商的搶食, 迫使俄羅斯只得向其他國家推銷武器。
自越南實施市場經濟改革後,開始奉行多元化外交戰略,在這樣的外交戰略引導下,俄羅斯並非越南的「首要客人」。美越關係的改善,不僅提供美國重返金蘭灣的 契機,更給了美國軍火商向越南推銷武器的機會。因此,俄羅斯出售大量先進武器給越南,除了戰略目的外,更是想藉此鞏固越南這個老顧客,避免美國人來搶生 意。
美越關係由冷轉熱
冷戰時期,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在東南亞擴散,不僅在東南亞實行圍堵策略,最後更選擇出兵越南,打了一場冷戰時期最熱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卻從此成為美國人 不堪回首的往事。對內,由於越戰的失利,使得美國社會長期瀰漫低迷氣氛;對外,則由於北越在1975年推翻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美國因而與越南斷交,並 且對越南實施長期經濟制裁。
儘管美國與越南關係從此陷入冰點,但還是必須面對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其中包括2000多名失蹤美軍的協尋問題。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開始用積極的態度來 看待這些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問題。1992年10月,越南政府同意向美方提供有關越戰中失蹤美國人員的情況之後,美越關係因而開始融冰。
柯林頓總統在1993年入主白宮之後,進一步推動美越兩國之間的和解,不僅取消對越南的經濟制裁,更恢復了美越兩國的外交關係。由於柯林頓過去的反越戰立 場,因而在2000年7月獲邀前往越南訪問,成為1975年之後首位踏上越南土地的美國總統。美、越兩國領導人發表「結束過去,面向未來」的歷史性談話, 美越關係從此開始升溫。
越南擁有近九千萬的人口,在東南亞國家之中僅次於印尼與菲律賓,同時擁有廉價的勞動成本優勢,為亞洲經濟市場的後起之秀,美國政府因而鼓勵企業前往越南投資。經貿合作因而成為美越關迅速升溫的主要推手,美國目前是越南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
在經濟搭橋成功之後,美越開始透過高層互訪發展戰略關係。2005年6月,越南總理潘文凱首開越南領導人訪美先河。同年11月,小布希總統赴河內參加亞太 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際,順道與越南領導人進行會晤;2007年6月,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應邀訪美,成為越戰結束之後訪美的越南最高國家領導人,越 南官方更在美國報紙上刊登廣告指出:「美國是越南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
美越軍事關係急速升溫
自從2000年3月,美國國防部長科恩(William Sebastian Cohen)訪問越南之後,美越從此開啟了雙邊軍事交流。2002年5月,美國邀請越南軍事代表觀摩美國與泰國共同參演的「黃金眼鏡蛇」聯合軍事演 習;2003年11月9日,越南國防部長範文茶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同月下旬,美國海軍「範德格里夫特號」(Vandegrift, FFG 48)驅逐艦開進胡志明港,成為越戰結束之後首艘訪問越南的美國軍艦;2005年美越雙方代表簽署了情報分享協議,以共同應付恐怖主義、毒品走私及其他國 際安全威脅。
2008年10月美國與越南首次展開戰略對話,雙方在會中廣泛地談論區域安全性議題,包括為越戰之後美軍所移留的美製直升機提供零件、越南軍人融入聯合國 維持和平任務、美國部隊協助越南救災等議題。雙方都希望美越戰略對話能夠成為每年一度的對話機制,第二次戰略對話將於2009年秋天在美國首府華盛頓舉 行。
從美越關係改善 看美國亞太戰略
隨著冷戰的終結,美國成為世界格局裡的超強國家,不論世界局勢如何地轉變,確保其霸權地位不受「新興戰略對手」的挑戰,始終是其國家戰略的主要核心。目前 看來,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但是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與俄羅斯國力的復甦,成為美國未來鞏固霸權地位的主要挑戰者。
為了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與利益不受現實與潛在威脅所挑戰,美國開始在亞太地區進行「亞太北約」的建構,以實行新一波的圍堵策略。第一步,藉由與日本與澳洲 等兩大盟國建立更緊密的軍事同盟,以攜手維護美國的亞太利益;第二步,拉攏印度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藉由「亞太民主同盟」的建立,以圍堵中國大陸 與俄羅斯的擴張。
越南與中國大陸在越戰時期是對抗美國的盟友,但是隨著越南向蘇聯靠攏,以及越南在1978年入侵高棉之後,雙方關係開始急速惡化,最終在1979年爆發戰 爭。蘇聯解體之後,越南急需導入其他大國勢力,以維持與中國大陸對抗的籌碼。所以儘管越南雖然不是民主國家,但是美越之間在對抗中國大陸上有著共同的利 益,自然加速兩國之間的軍事關係發展。
美國更對於重返金蘭灣軍事基地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越戰期間,美國花費巨資興建這座海軍基地。自從1992年美國關閉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之後,美國在東 南亞之間缺乏可供大型軍艦停泊的海軍基地,因此美國四處尋覓海軍基地供巡弋太平洋的第七艦隊航空母艦停泊。俄羅斯的撤出無疑為美國重返金蘭灣提供了機會, 因此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湯瑪士˙法戈(Thomas Fargo)2002年訪問越南時,曾表達了美國租借金蘭灣軍事基地的渴望。
對美國而言,重返金蘭灣能夠增強美國在亞太的前沿軍事部署。一方面,能夠在軍事上達到對中國大陸威嚇的用意;二方面,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東南亞 恐怖主義轉而猖獗(特別是蘇哈托政府垮台後的印尼),藉由加強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可以擴大美國在全球反恐戰爭上的戰略空間。
不過美越關係雖然由冷轉熱,越南方面仍有所顧忌。對越南而言,儘管與美國化敵為友符合其戰略利益。但是與美國深化軍事合作之際,仍有諸多顧忌。首先,儘管 越南在經濟上已經走向資本主義,但是在政治上仍維持社會主義統治模式,藉由鎮壓國內異議份子以維持共產黨政權的穩定,至今美國仍不時就人權議題對河內政府 施壓。其次,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之後,過於倚賴「單邊主義」處理外交事務,對於曾長期與美國敵對的越南來說,難免心生疑慮。為避免美國在越南進行軍事存在的 同時,干預越南的內政,因此越南政府傾向於有條件允許美軍艦艇停靠金蘭灣,同時也開放其他國家軍艦停靠,藉以維持戰略平衡。
(本文刊登於尖端科技2010.8月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