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投入北極爭奪戰 意圖開拓戰略利益

隨著全球氣候暖化,導致北冰洋的冰雪漸融,北冰洋周邊各大國開始逐鹿北極。今年三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表一份名為「中國大陸進軍北極」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隨著北極冰川日漸消融,中共正積極投入北極的爭奪戰;另俄羅斯「波羅的海」號,亦於八月中旬由莫曼斯克港啟航,循著名的「西北航道」駛往中國大陸,象徵打通新的戰略性貿易路線,無疑使這塊冰融熱點的爭奪戰更加白熱化。(編按)
中共急於加入「北極俱樂部」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暖化,導致北極的冰川也跟著加速融化,這塊冰凍的熱點逐漸獲得升溫。由於不鄰近北冰洋,所以中共在北極事務上並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但是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若在制定相關遊戲規則中缺席,將產生不利影響。
誠如中共駐挪威大使唐國強在二○一○年一月於挪威桑馬索(Tromso)舉行的「北極邊境會議」中所言,中共希望能參與北極事務,並強調將尊重國際法,與國際合作,為開發北極共同利益做出貢獻。北京正積極提升北極問題的「發言權」,透過這樣的姿態,中共在昭告世人,各國在制訂北極秩序時不要遺忘中共。
中共已於二○○七年取得「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觀察員資格。北極理事會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其成立宗旨在維持北極地區的環境、社會與經濟的永續發展。北極理事會的成員有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和美國;觀察員包括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西班牙、英國與中共等非北極國家,以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
除此之外,中共近年來亦積極進行北極的科學考察工作。繼一九九九年的首次科學考察任務之後,中共於二○○三年與二○○七年兩度派遣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前進極地進行科考工作,最北到達北緯八十五度附近,在深海採集了海水樣本進行分析。二○○八年中共更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附近新建一個科學考察站。
由中共近年來這些舉動可知,北極成為繼非洲、拉丁美洲之後,中共拓展「全球戰略利益」的另一塊目標地。中共之所以跟著其他大國逐鹿北極,主要有下列考量:
一、航運安全
目前中國大陸至歐洲的海運航線必須經由麻六甲海峽、印度洋與蘇伊士運河運河,航程大約兩萬公里。這條航線不僅可能遭遇橫行於麻六甲與東非索馬利亞的海盜襲擊,更可能途經美、日與印度等國海軍所控制的海域。長期以來,北京方面就一直在苦思如何解決航運上的「麻六甲困境」。
二○○三年初,胡錦濤就任中共國家主席後,在當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示:「必須從新的戰略高度制定能源發展戰略,採取積極措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胡錦濤的這一席談話,被國際社會解讀為中共將致力於破除「麻六甲困境」。二○○九年十一月,胡錦濤訪問吉隆坡時,以望遠鏡遙望麻六甲海峽長達十四分鐘,就被解讀為胡錦濤要親眼看看麻六甲海峽的戰略重要性。
如今,中共似乎從北極的冰融中找到解決「麻六甲困境」的方案。中共與冰島於二○○六年展開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使冰島成為第一個跟中共展開自由貿易談判的歐洲國家。二○○七年十月,藉著上海舉行夏季特殊奧運會的機會,胡錦濤在主持開幕式後,特意前往西郊賓館,與前來出席特殊奧運會的冰島總統格理姆松會面,可見中共對冰島這個國家的重視程度。
近來,隨著冰島經濟因為全球金融風暴而遭到重創,讓中共與冰島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增添了許多籌碼。中共對於在冰島北部建立深水港幹道興趣濃厚,認為可發展成為大型集裝箱船港口基地,最終目的為開拓北極航道。
北極航道一來可縮短中國大陸東部城市航行至歐洲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航程,上海到歐洲至少可以縮短六千公里的航程;二來可避免海盜威脅,因為北極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海盜問題。
二、軍事考量
儘管美國在環北冰洋地區建立飛彈警戒系統,但是由於北極地區經常暴風雪肆虐,加上覆蓋數公尺深的冰層,仍舊對衛星及水面艦艇監控冰層下的核潛艇造成阻礙。由於北極有著距北半球大國最短距離的特點,隨著共軍新一代的核子潛艇陸續服役,將可以利用北冰洋深厚的白雪作為掩護,對美、俄等周邊國家形成核威攝。
從北極發射洲際飛彈,僅需十分鐘就能攻擊美國、俄羅斯等北半球大國的心臟地帶。如此短的預警時間,即便是美國建構中的飛彈防禦系統也難以攔截,所以北極周邊國家基於國家安全考量,不約而同加強在這裡的軍事部署。俄羅斯即打算沿著北部領土建立「北極部隊」,搶先展開北極資源爭奪戰。
俄羅斯軍事專家阿拉金更大膽預測,一旦「中」俄爆發軍事衝突,中共不僅會沿著兩國共同邊界進行軍事行動,還準備在北極地區積極開展戰鬥行動。中共的原子破冰船建造項目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目前已經裝備首艘「雪龍號」破冰船,其用意是從北方攻占俄羅斯,企圖控制北極航線。因為只要誰控制了北極航線,就將能控制世界經濟的新命脈。
最重要的,中共使用破冰船的目的,可能是引導登陸艦通過鄂霍茨克海,之後進入白令海峽,到達北冰洋,沿俄羅斯北岸駛入內河,沿途登陸作戰,奪取具有戰略意義的設施和城市。最後戰爭將以迅速、完全、徹底的勝利而告終。雖然這只是阿拉金的個人預測,卻凸顯出北極周邊國家對於中共這個「不請自來」訪客的擔憂。
三、能源爭奪
北極蘊藏全球四分之一的未開採天然資源,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估計,北極大約有九百億桶原油與一千六百七十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過去,礙於深厚的冰雪覆蓋,使得開採這些資源的條件不夠成熟。
如今,隨著北極的冰雪消融,北極航道可供沒有破冰能力的船隻通航,降低開採冰層下資源的難度,伴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有增無減,都使得周邊各國都對這些未開發的北極天然資源虎視眈眈,競相投入競逐的行列。中共雖然不是北極周邊國家,但是基於能源殷切需求考量,有必要及早在此進行能源布局。
由於周邊國家對中共進軍北極的意圖有所害怕,未來,正在四處尋找資源的中共並不會對如何分割北極領土而有所動作,只要能夠參與開發北極資源,任何方案它都會滿意。極有可能是透過與它國合作的方式,對北極的能源進行開採。
中共專家呼籲建立北極智庫
為了進軍北極,中共的極地事務專家也提出多建議。在戰略層面,可以成立一個北極工作小組,確定北極問題的戰略,然後可以仿效其他國家成立一個「北極智庫」或是「北極司令部」,專門研究跟北極相關的所有事務,包括天文、地理、資源、經濟、外交、國防、種族等問題。
在戰術方面,北極有好幾種原住民,按照國際法,將來在聯合國真正具有發言權的是這些少數民族。因此,如果中共跟這些北極原住民建立較好的關係,將有利於參與北極事務。
對於中共競逐北極的企圖心,西方國家雖然有所警覺,但是也能理解。因為中共現在已經被視為世界主要強權之一,當其他國際強權都有北極政策時,中共當然也要有北極策略。因此,北極周邊國家無論歡迎與否,應須與其他非北極區內的國家合作,讓北極成為一個和平與機會共存的區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