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漲價,冰飲業者因食材成本上升,不是咬牙苦撐就是選擇關門;另外,中秋節應景的月餅,也因這波漲聲,許多業者已經悄悄地漲價。
近來,全台氣溫不斷飆升,多數民眾都希望能夠在炎炎夏日來碗清涼的綠豆湯或是來支綠豆冰消消暑氣。天氣越來越熱,冷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老闆應該笑開懷才是。不過,許多冰飲店的老闆這時卻是抱怨連連,因為綠豆、薏仁等食材接連漲翻天,讓他們開始感到吃不消。
到傳統市場實地訪查發現,去年油綠豆一斤只要25元,現在卻要45元,價格漲了約八成,毛綠豆也從一斤30元變成50元。不單是綠豆,薏仁的漲幅更為誇張,原本去年一斤只要55元,這幾天零售價已經飆到110元一斤,進口貨也要75元,漲幅都超過一倍以上。
面對這波原物料齊漲價,導致食材成本上升局面,堅持不漲價的業者只能咬牙苦撐,或是在選用食材上縮水,而撐不下去的冰飲業者就必須跟著漲價,否則就只能選擇關門了。除了冰品開始漲價外,由於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因此民眾開始預購應景的月餅。不過因為綠豆、紅豆等食材跟著漲價,今年中秋節買的月餅價格將比去年來得貴,因為許多業者已經悄悄地漲價。
面對這種食材飆漲、薪水不漲的局面,民眾只好紛紛向市場裡的食品零售業者抱怨,一吐怨氣。不過零售業者其實也是滿肚子苦水,他們都說:「大盤喊漲,我們這些小盤商根本無力反抗。」只是十幾年價格沒變動過的綠豆,這回卻飆得凶,卻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迪化街賣綠豆露的老闆娘說:「過去綠豆都是『死豬仔價』,根本很少在漲價,現在卻突然大漲,還真是莫名其妙!」
重罰無效 炒作獲利高於罰金
一般來說,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種植面積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運輸成本提高,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等。至於綠豆為何會漲不停,部分市場零售商表示,這應該是與南部產地減產有關,供不應求當然會造成價格上漲。不過近10多年來,台灣綠豆耕種面積一直在減少,所以台灣產地影響其實有限,最主要還是與人為背後炒作因素有關。
2009年到今年上半年,亞洲綠豆主要產地中國大陸遭逢旱災,近期中國部分地區又遭逢暴雨肆虐,產量由每年平均80萬噸減少到74萬噸,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而往年流入中國南方市場的緬甸綠豆則多數被印度商人給買去,加劇了中國綠豆貨源短缺的窘境。
在此同時,中國還要持續維持綠豆出口,2009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還持續出口13萬噸綠豆到印度、日本等其他國家。如此一增一減,造成中國每年20萬噸的綠豆市場供應缺口,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綠豆價格當然會跟著上升。
然而,中國綠豆之所以會漲聲不斷,最主要原因還是跟人為炒作脫不了關係。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國的綠豆就已經被人為炒作一番,許多生產綠豆的企業串連起來發布綠豆將大幅減產64%的不實消息,同時中國部分人士刻意炒作綠豆養生風,讓許多中國民眾一窩蜂看到綠豆就想買。
為何要炒作綠豆,因為綠豆屬於小品種,產量小,只要砸個幾億資金就能控制整個市場,並且因為品種小,抗風險能力差,一點風吹草動,例如乾旱、出口量增加等,就會導致價格波動。
因此,在市場預期心態下,中國的綠豆價格也跟著飆漲起來。雖然中國官方對炒作綠豆企業祭出100萬人民幣的重罰,但是因為炒作綠豆獲利遠高於罰款金額,所以即便祭出重罰,成效還是不彰,只能短暫讓這波「炒豆」瘋降降火而已。
近期,中國的「炒豆」風潮再起。吉林省白城地區洮南市,這裡號稱為「中國綠豆之鄉」,經過這裡集散的綠豆占全中國總交易量的40%以上。7月1日,當地綠豆批發價格為每斤5.5元人民幣,而7月2日就已漲至6.8元人民幣,到7月4日又升至7.3元人民幣,到了7月中旬更是一度逼近20元人民幣大關,綠豆價格比豬肉還貴,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現在要等到便宜的綠豆上市,大概要等到9月份中國新一波綠豆收成。
中國炒作 各國政府嚴陣以待
說到中國這波炒作農作物的風潮,必須從中國炒家炒房說起。一開始,中國炒家以炒作國內房地產為主。後來,由於中國政府為了避免房市泡沫化,開始採取一連串打房措施。
雖然中國官方的打房措施達到預期成效,成功減緩大城市的房地產漲幅。不過卻也造成大筆原先要用於炒房的熱錢在國內無處宣洩。最後,金錢洪流衝破了國界,像海嘯般席捲各國房地產,尤其再碰上2008年的金融風暴,世界景氣盪到谷底,恰好給了中國炒房錢潮一個全新的處女地。
不過,也正由於中國炒家的炒作氣燄太囂張,擺明就是投機炒作的行事作風,讓各國政府無不提高警覺。不只是日本作家出手批評,澳洲政府在今年已連續升息六次,都被視為直接衝著中國炒家而來。面對各國政府嚴陣以待,中國炒家的炒作目標開始轉移,由不動產轉往農產品。除了炒作綠豆外,中國炒家也在炒作大蒜等農作物。
由於中國官方前一波打擊炒作農作物舉措無效,為了降低日益高漲的民怨,一般預料,中國官方會採取更為強硬的措施,打擊中國國內的農產品炒作行為。因此,中國炒家如同炒作不動產一樣,也開始轉往海外發展。
由於2010年6月29日兩岸正式簽定「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之後,讓兩岸關係從此進入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兩岸經貿關係更加密切後,台灣也無可避免成為中國炒家宣洩熱錢的新目標。過去,中國的熱錢必須經過第三地才能來台炒作,現在可以大剌剌來台炒作。因此,現在台灣這波「炒豆」風潮,多少也跟中國炒家在背後炒作脫不了關係。
炒作廢紙 下一波來台大炒?
2007年初,台灣廢紙價格一度高漲。短短7個月之內,廢紙價從原來每公斤2.6元上漲到5.2元,達一倍的漲幅,等於讓當時台灣造紙業的原料成本一夕暴增83億元。當時廢紙價格之所以高漲,與中國女富豪張茵在全球各地收購廢紙有關。
近期,國際紙漿價格不再上漲,但是一度下探的國際廢紙卻又悄悄回升,開始回升到每噸250~260美元之間,國內廢紙價格也從每公斤不到4元,緩步上揚至每公斤4~5元之間,再度讓台灣許多工業用紙大廠陷入緊張狀態。或許,在炒房、炒大蒜、炒綠豆之後,中國炒家下一步會再次來台炒作廢紙。
近來,全台氣溫不斷飆升,多數民眾都希望能夠在炎炎夏日來碗清涼的綠豆湯或是來支綠豆冰消消暑氣。天氣越來越熱,冷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老闆應該笑開懷才是。不過,許多冰飲店的老闆這時卻是抱怨連連,因為綠豆、薏仁等食材接連漲翻天,讓他們開始感到吃不消。
到傳統市場實地訪查發現,去年油綠豆一斤只要25元,現在卻要45元,價格漲了約八成,毛綠豆也從一斤30元變成50元。不單是綠豆,薏仁的漲幅更為誇張,原本去年一斤只要55元,這幾天零售價已經飆到110元一斤,進口貨也要75元,漲幅都超過一倍以上。
面對這波原物料齊漲價,導致食材成本上升局面,堅持不漲價的業者只能咬牙苦撐,或是在選用食材上縮水,而撐不下去的冰飲業者就必須跟著漲價,否則就只能選擇關門了。除了冰品開始漲價外,由於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因此民眾開始預購應景的月餅。不過因為綠豆、紅豆等食材跟著漲價,今年中秋節買的月餅價格將比去年來得貴,因為許多業者已經悄悄地漲價。
面對這種食材飆漲、薪水不漲的局面,民眾只好紛紛向市場裡的食品零售業者抱怨,一吐怨氣。不過零售業者其實也是滿肚子苦水,他們都說:「大盤喊漲,我們這些小盤商根本無力反抗。」只是十幾年價格沒變動過的綠豆,這回卻飆得凶,卻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迪化街賣綠豆露的老闆娘說:「過去綠豆都是『死豬仔價』,根本很少在漲價,現在卻突然大漲,還真是莫名其妙!」
重罰無效 炒作獲利高於罰金
一般來說,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種植面積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運輸成本提高,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等。至於綠豆為何會漲不停,部分市場零售商表示,這應該是與南部產地減產有關,供不應求當然會造成價格上漲。不過近10多年來,台灣綠豆耕種面積一直在減少,所以台灣產地影響其實有限,最主要還是與人為背後炒作因素有關。
2009年到今年上半年,亞洲綠豆主要產地中國大陸遭逢旱災,近期中國部分地區又遭逢暴雨肆虐,產量由每年平均80萬噸減少到74萬噸,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而往年流入中國南方市場的緬甸綠豆則多數被印度商人給買去,加劇了中國綠豆貨源短缺的窘境。
在此同時,中國還要持續維持綠豆出口,2009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還持續出口13萬噸綠豆到印度、日本等其他國家。如此一增一減,造成中國每年20萬噸的綠豆市場供應缺口,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綠豆價格當然會跟著上升。
然而,中國綠豆之所以會漲聲不斷,最主要原因還是跟人為炒作脫不了關係。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國的綠豆就已經被人為炒作一番,許多生產綠豆的企業串連起來發布綠豆將大幅減產64%的不實消息,同時中國部分人士刻意炒作綠豆養生風,讓許多中國民眾一窩蜂看到綠豆就想買。
為何要炒作綠豆,因為綠豆屬於小品種,產量小,只要砸個幾億資金就能控制整個市場,並且因為品種小,抗風險能力差,一點風吹草動,例如乾旱、出口量增加等,就會導致價格波動。
因此,在市場預期心態下,中國的綠豆價格也跟著飆漲起來。雖然中國官方對炒作綠豆企業祭出100萬人民幣的重罰,但是因為炒作綠豆獲利遠高於罰款金額,所以即便祭出重罰,成效還是不彰,只能短暫讓這波「炒豆」瘋降降火而已。
近期,中國的「炒豆」風潮再起。吉林省白城地區洮南市,這裡號稱為「中國綠豆之鄉」,經過這裡集散的綠豆占全中國總交易量的40%以上。7月1日,當地綠豆批發價格為每斤5.5元人民幣,而7月2日就已漲至6.8元人民幣,到7月4日又升至7.3元人民幣,到了7月中旬更是一度逼近20元人民幣大關,綠豆價格比豬肉還貴,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現在要等到便宜的綠豆上市,大概要等到9月份中國新一波綠豆收成。
中國炒作 各國政府嚴陣以待
說到中國這波炒作農作物的風潮,必須從中國炒家炒房說起。一開始,中國炒家以炒作國內房地產為主。後來,由於中國政府為了避免房市泡沫化,開始採取一連串打房措施。
雖然中國官方的打房措施達到預期成效,成功減緩大城市的房地產漲幅。不過卻也造成大筆原先要用於炒房的熱錢在國內無處宣洩。最後,金錢洪流衝破了國界,像海嘯般席捲各國房地產,尤其再碰上2008年的金融風暴,世界景氣盪到谷底,恰好給了中國炒房錢潮一個全新的處女地。
不過,也正由於中國炒家的炒作氣燄太囂張,擺明就是投機炒作的行事作風,讓各國政府無不提高警覺。不只是日本作家出手批評,澳洲政府在今年已連續升息六次,都被視為直接衝著中國炒家而來。面對各國政府嚴陣以待,中國炒家的炒作目標開始轉移,由不動產轉往農產品。除了炒作綠豆外,中國炒家也在炒作大蒜等農作物。
由於中國官方前一波打擊炒作農作物舉措無效,為了降低日益高漲的民怨,一般預料,中國官方會採取更為強硬的措施,打擊中國國內的農產品炒作行為。因此,中國炒家如同炒作不動產一樣,也開始轉往海外發展。
由於2010年6月29日兩岸正式簽定「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之後,讓兩岸關係從此進入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兩岸經貿關係更加密切後,台灣也無可避免成為中國炒家宣洩熱錢的新目標。過去,中國的熱錢必須經過第三地才能來台炒作,現在可以大剌剌來台炒作。因此,現在台灣這波「炒豆」風潮,多少也跟中國炒家在背後炒作脫不了關係。
炒作廢紙 下一波來台大炒?
2007年初,台灣廢紙價格一度高漲。短短7個月之內,廢紙價從原來每公斤2.6元上漲到5.2元,達一倍的漲幅,等於讓當時台灣造紙業的原料成本一夕暴增83億元。當時廢紙價格之所以高漲,與中國女富豪張茵在全球各地收購廢紙有關。
近期,國際紙漿價格不再上漲,但是一度下探的國際廢紙卻又悄悄回升,開始回升到每噸250~260美元之間,國內廢紙價格也從每公斤不到4元,緩步上揚至每公斤4~5元之間,再度讓台灣許多工業用紙大廠陷入緊張狀態。或許,在炒房、炒大蒜、炒綠豆之後,中國炒家下一步會再次來台炒作廢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