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部署全球鷹 美緊盯中國

繼南韓之後,日本有意在年底之前採購四架「全球鷹」(Global Hawk, RQ-4)無人偵察機。10月中旬,外電報導指出台灣也有意加入日、韓的行列,採購「全球鷹」無人偵察機以彌補軍事偵察衛星的不足。倘若台、日採購成功, 連同美國在關島與阿富汗進駐的「全球鷹」無人機隊,將在中國周邊形成戰略監視鏈。

無人全球鷹美軍最先進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定義: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是一種沒有搭載操作人員的動力飛行載具,使用空氣動力提昇動力,以自主或遙控駕駛方式飛行,可以是消耗品,也可以重復使用,並且能攜帶殺傷性或非 殺傷性武器。不過能以彈道軌跡飛行的飛行載具與巡弋飛彈,都不算是無人飛行載具。

無人飛行載具(俗稱無人飛機)設計的用意是避免置飛行員於危險環境中。美國是最早研製無人飛行載具,並用於戰場偵查的國家。越戰期間,中央情報局 (CIA)曾利用被稱為「閃電蟲」(Lightning Bug)無人飛行機對北越的防空飛彈陣地、機場及船艦進行偵查。1991年的波灣戰爭中,無人飛機在協助盟軍部隊在戰場偵察、戰損評估等方面扮演極為關鍵 的角色。

正由於無人飛機的優異表現,使得後冷戰時期各國在大砍軍事預算的同時,無人飛機卻因為在國土安全與商業應用上的發展潛能無限,反而成為近10年來航空界領域最風光的新星。光是美國空軍未來10年在無人飛機的投資上將高達550億美元。

「全球鷹」由美國武器製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所研製,1998年2月進行首次試飛,2000年6月正式進入美軍服役。「全球鷹」能夠在20,000公尺的高空中,以每小時650 公里的速度連續巡航34小時,航程長達25,000公里。

每架「全球鷹」造價5,000萬美元,是目前世上技術最先進的高空長程無人飛行載具。「全球鷹」堪稱是一具「會飛的感測器」,機上所配備的電子光學相機、 紅外線相機、合成孔徑雷達能對地面和海面的目標進行全天候偵察,每天可偵察100,000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並能夠拍攝僅有30公分大小的目標,比現有 間諜衛星好上兩倍。另外,還能夠攔截他國通訊,將所截獲的資訊傳輸到後方。

飛機賣盟邦形成監視鍊

2008年11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傑佛瑞•雷明頓將軍(Gen. Jeffery Remington)在內華達州舉辦的無人飛行載具聯席會中表示,美軍將計畫在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汶萊和斯 里蘭卡等11個亞太盟邦為「全球鷹」建立起降基地。

2009年,美軍開始於關島安德森基地陸續布署「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全球鷹」為當前美軍在亞太地區空中偵察的主力,布署於關島的「全球鷹」偵查範圍能夠覆蓋台灣海峽、東海及南海等海域。

雷明頓將軍指出,美軍在亞太地區布署「全球鷹」的用意為對麻六甲海峽實施全天候監控。因為麻六甲海峽為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戰略走廊,但是航經該海域 的商船時常受到神出鬼沒的海盜船威脅。「全球鷹」的起降基地建立後,其偵查範圍將包括麻六甲海峽,能夠協助周邊國家監控附近海域的海盜活動。

事實上,維護麻六甲海峽的航行安全只是幌子,美國念茲在茲是想藉由布署「全球鷹」在中國周邊形成戰略監視鏈。近年來,由於中國整體國力的崛起、解放軍欠缺 透明度的軍事急速現代化,都令美國感到寢食難安。為了加強對中國軍事動態的掌握,美國一方面擴大與解放軍的雙邊軍事交流,以求建立美中軍事互信機制。

另一方面,美軍想盡辦法試圖加強對中國的軍事情報蒐集能力。冷戰時期,U-2偵察機曾是美國深入中國虎穴的偵察主力,不過隨著中國防空力量的不斷增強與中美關係的改善,改由衛星代替U-2偵察機偵察。

雖然說,衛星同樣可以避免置飛行員於險境之中,不過衛星受限於地球軌道運轉的限制,無法全天候監視目標地區的一舉一動。賣「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給盟邦,除了能夠協助盟邦強化國家安全外,美國也能透過衛星資料傳輸,隨時監看盟邦「全球鷹」的偵察結果。

視為消耗品墜落可否認

近年來,美軍第七艦隊航空母艦多次被中國潛艦跟蹤,美軍不但渾然未知,解放軍潛艦甚至還在潛艦魚雷的射程內浮出水面向美軍航母挑釁。「全球鷹」所攜帶的各 種電子偵察裝備,除了能夠輕易發現、定位、監視大型水面艦艇外,更能透過前視紅外線系統,發現處於通氣管狀態的水下潛艇,避免丟臉的情況再度重演。

除此之外,無人飛機還能讓美國政府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麻煩。2001年4月1 日,中國與美國EP-3電子偵察機在南中國海上空發生擦撞,除了導致解放軍飛行員王偉殉職外,在海南島迫降的美軍EP-3機組員更遭到中方扣留。這場事 件,不但一度導致美中關係緊張,更令美國政府飽受來自於國內輿論的壓力。由於美軍將無人飛機定義為可以重複使用的消耗品,因此萬一無人飛機失事或是被擊 落,美國大可以否認。

除了「全球鷹」之外,美國空軍也證實在阿富汗布署「哨兵式」(Sentinel , RQ-17)匿蹤無人飛機。由於阿富汗恐怖分子根本沒有雷達,所以美軍在此布署這款匿蹤無人飛機的真正動機格外引人關注。雖然美軍表示,布署的用意在於 「提供前進布署部隊的偵察和監視支援」,不過因為「哨兵式」無人飛機的航程包括伊朗、巴基斯坦與中國西部地區,所以對這些國家進行偵察才是真正用意。

部署難題多考驗美智慧

美國現階段在亞太地區布署「全球鷹」仍有若干問題需要克服。首先,是無人飛行載具需要大量的資料傳輸,1991年波灣戰爭時期,「全球鷹」所使用的頻寬是波灣地區全部美軍的五倍,目前美國及盟邦的衛星通信設施,尚無法完全支援無人飛行載具的大量資料傳輸。

其次,由於「全球鷹」的部分技術能夠用於發展巡弋飛彈上,如何避免「全球鷹」的輸出導致巡弋飛彈技術的擴散,也將是一大難題。最後,如何在亞太地區繁忙的空中交通中規劃出「全球鷹」的飛行路線,更將考驗美方智慧。

以後大家如果在中國的領空看到奇特的不明飛行物體,千萬不要以為是外星人的飛碟來訪,或許這又是某款美國的新式無人飛機在「鷹眼」監視中國。

(本文刊登於玉山周報第73期,2010.11.4-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