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國防建設 防衛台海安全最大保障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在台北時間昨日清晨提交年度檢討報告,其中關於中共「反介入」戰略的研究部分,根據報告內容指出,包括駐韓美軍的烏山、群山基地、美軍在日本的嘉手納、三澤、橫田基地等,都在共軍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的射程範圍內,只要共軍發動攻擊,就可以摧毀這五個基地。另外,美國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關島,雖然在中共飛彈射程之外,只是,在中共如火如荼地提昇其長程轟炸機的性能下,關島很快即恐淪為第六個遭受中共威脅的美國空軍基地。萬一台海開戰,美國協防台海時,美軍基地、艦隻也將面臨重大安全威脅。



回顧中共「反介入」戰略與「區域阻絕」戰略的發展,可以追溯至一九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期間。當年,我國正在舉行首屆總統直接民選,中共為干擾選舉進行,除了在海峽對岸進行一連串軍事演習外,並試射飛彈飛越台灣上空。為了化解這場一觸即發的戰爭危機,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派遣「獨立號」與「尼米茲號」二艘航空母艦馳赴台海,才得以化險為夷。然而,美國派遣航空母艦馳援台海的舉措,卻因而惹惱中共,也促使中共積極發展「反介入」戰略。

 根據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二○○七年九月發表的「深入龍潭:中共反介入戰略及其對美國的意義」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共之所以發展「反介入」戰略,乃是自知自身在傳統武力上的劣勢與美軍的優勢,如果採取硬碰硬與美軍直接對決,共軍自認幾乎沒有打贏戰爭的勝算。基此,要成功對付美軍,就必須改採較為迂迴的「不對稱戰略」,所以共軍不會選擇與美軍進行正面交鋒,而是採取「反介入」戰略,來阻止美軍介入台灣海峽戰事。

 蘭德公司認為,中共主要採取三個手段遂行「反介入」戰略:首先是在必要時,可對美國的C4ISR系統、電腦網路系統、太空衛星系統、海、空軍基地、美軍的運補設施、後勤基地與海上運補線發動攻擊,藉以干擾美軍與其盟邦的軍事運作能力,防止美軍在短時間內進入台海地區作戰。
其次則是透過武力威脅,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特別是日本進行施壓,降低區域內美國盟邦支持美國軍事行動的意願。除此之外,也可透過外交手段,改善中國大陸與美國盟邦的關係,化解這些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敵意,讓美國採取軍事行動時,無法獲得區域盟邦的支持。最後是中共要讓美國知道,「台灣問題」並非美國的重大利益或關鍵利益,因此只要升高美「中」戰爭的政治、經濟與軍事成本,便能夠降低美國介入台海情勢的意願與決心。

縱觀中共近年來軍備發展,可以明顯發現中共積極從事「反介入」戰略發展。包括共軍研製專門攻擊航空母艦的東風二十一C型中程彈道飛彈已經進入測試階段,一旦部署,未來不論美軍馳援台灣或在南海行動,水面艦隻都可能遭到共軍伏擊;同時,中共正在建構中的第二代「北斗導航衛星系統」,雖然表面上為提供民間導航定位用途,但事實上該衛星也可用於軍事用途。一旦日後美軍在戰時關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共軍還是能夠利用自身建構的衛星導航系統進行軍事行動;尤其「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也能夠提昇其飛彈的精準打擊能力,是中共「斬首行動」的最佳利器。

正因為中共積極發展「反介入」戰略以嚇阻美軍介入台海戰事,國人絕對不能輕忽,更應該支持軍事採購與強化自我防衛的決心。因此,在昨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提交的年度檢討報告中,對於台海兩岸過去一年的發展,委員會認為,雖然有「不平衡的改善」,但中共仍持續增強對台軍事部署,台海安全仍然令人擔憂。

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在兩岸問題正式解決之前,我方仍需面對中共逐步強大的軍事能力,唯有全民支持國軍軍事採購與強化自我防衛力量與決心,才是真正可以防衛台海安全的最大保障。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只要我國繼續扮演民主和平的維護者角色,相信當台灣一旦面對敵人來襲時,盟邦依舊會適時提供我們必要的支持和協助。此外,即使我方並無遭受任何軍事威脅,維持必要之武力,仍是建構安全環境最主要的手段與方式。

(本文刊登於青年日報社論,2010.11.19,第2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