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都市長選舉呈現一冷一熱的特殊現象,冷的是台南市長候選人藍綠強弱太過分明,以致選民與媒體根本不關心這場選戰;熱的是高雄市長候選人因為跳出一個無黨籍的高雄縣長楊秋興參與競逐,使得「棄保」之聲不絕於耳,民進黨候選人陳菊可以居高臨下,觀看楊秋興與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的「棄保遊戲」。
南二都會形成今天這個局面,完全是國民黨提名策略不當所致,提名當時國民黨可能只想保北北中,只要在這三都勝選,就算是贏了這場選戰,所以幾乎是採取放棄南二都的策略,只想固守濁水溪以北的領域。南二都提名失策,竟使得台南市國民黨無仗可打,高雄市在民進黨分裂之下也無魚可撈,反而面臨棄保危機。
反觀,民進黨不僅在最弱的北二都推出最強的蘇貞昌和蔡英文,還把黨的祕書長蘇嘉全下放到台中市,企圖營造一場全台遍地烽火的戰略,帶動選情氣勢。
就台南市而言,台南縣市雖然是民進黨票源的大本營,但台南縣向來屬於農業縣,雖然有陳水扁因素,但藍綠對抗的意識型態原本就不像台南市那麼濃烈,國民黨提名時若考量以農業背景出身的人選主攻台南縣,而不是提名知識分子型的郭添財,就不至於像現在的無仗可打。畢竟,民進黨提名的賴清德雖然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但在地方上的耕耘並不深,所以不可能通吃台南縣市。
再就高雄市來說,國民黨一直擺脫不了家族政治因素的牽制,以致提名黃昭順。黃昭順在高雄市雖然擁有家族政治的支持,可是跨足高雄縣恐怕沒有幾個選民能叫出她的名字,高雄縣藍營派系原本就已經不夠強,如何能夠支持她當選?如果國民黨提名上次因「走路工」事件而小敗於陳菊的黃俊英,在民進黨出現分裂的情況下,也許不至於面臨可能被「棄保」的窘境。
從這裡可以看出,南台灣會被認為是綠營的天下,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國民黨自動放棄,在缺少地方經營,也缺乏培養地方知名領袖的意志下,使得南台灣一直被民進黨視為地盤。
國民黨的窘境,也可以讓大陸反思,過去張銘清在台南市被綠營人士推倒,有一陣子大陸客就迴避到台南市旅遊;去年八八水災後陳菊邀請達賴祈福,大陸遊客也不肯到高雄市旅遊,這種迴避的作法,不就如同國民黨刻意把地盤讓給民進黨嗎?這豈是一個有抱負、負責任政黨所應為﹖
其實,南二都民進黨政治人物不乏親中者,只是在全黨反中氛圍下被迫緘默,這次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的楊秋興,過去還具有民進黨員身分時,絕不敢洩漏希望訪問大陸的願望,但與民進黨劃清界限後,立即宣稱當選以後要盡速前往大陸訪問!台南縣長蘇煥智參加民進黨台南市長提名失敗後,也到北京賣水果。所以排斥與拒絕交往,只會把地盤自動讓給對手,唯有更積極進攻,才是搶回陣地的不二法門。
再從另一個面向來看,高雄本是台灣重工業核心,經濟充滿活力,但10年來產業外移,工商不興,市民所得偏低。國民黨重新執政將近3年,卻始終未提出運用 ECFA大勢振興高雄工商的具體方案,最多只是幫南二都賣水果到大陸。同樣的,大陸不斷對台「讓利」,但獲利分配並不均衡,大陸可能也犯了「恐綠症」,願意到南二都旅遊、投資者似乎很有限,令南二都民眾難以感受到兩岸的「和平紅利」,對大陸的心理態度仍然停留在冷戰對抗階段。
國民黨提名政策錯誤、忽視南部地區的繁榮發展,加上大陸的「恐綠症」,使得南二都的選舉氣氛一面倒向綠營。這次高雄市喊出「棄保」,不只是對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的棄保,也是大高雄市民對國民黨和大陸惠台政策的棄保。如果國民黨和大陸不能從根本上驅除「恐綠症」,並積極從政策面經營南二都,那麼南二都不只一直要棄保國共兩黨,棄保能量還可能向上竄升,恐怕連濁水溪以北都將面臨遭到棄保的命運。
(本文轉載於旺報社評,2010.11.23,第2版)
南二都會形成今天這個局面,完全是國民黨提名策略不當所致,提名當時國民黨可能只想保北北中,只要在這三都勝選,就算是贏了這場選戰,所以幾乎是採取放棄南二都的策略,只想固守濁水溪以北的領域。南二都提名失策,竟使得台南市國民黨無仗可打,高雄市在民進黨分裂之下也無魚可撈,反而面臨棄保危機。
反觀,民進黨不僅在最弱的北二都推出最強的蘇貞昌和蔡英文,還把黨的祕書長蘇嘉全下放到台中市,企圖營造一場全台遍地烽火的戰略,帶動選情氣勢。
就台南市而言,台南縣市雖然是民進黨票源的大本營,但台南縣向來屬於農業縣,雖然有陳水扁因素,但藍綠對抗的意識型態原本就不像台南市那麼濃烈,國民黨提名時若考量以農業背景出身的人選主攻台南縣,而不是提名知識分子型的郭添財,就不至於像現在的無仗可打。畢竟,民進黨提名的賴清德雖然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但在地方上的耕耘並不深,所以不可能通吃台南縣市。
再就高雄市來說,國民黨一直擺脫不了家族政治因素的牽制,以致提名黃昭順。黃昭順在高雄市雖然擁有家族政治的支持,可是跨足高雄縣恐怕沒有幾個選民能叫出她的名字,高雄縣藍營派系原本就已經不夠強,如何能夠支持她當選?如果國民黨提名上次因「走路工」事件而小敗於陳菊的黃俊英,在民進黨出現分裂的情況下,也許不至於面臨可能被「棄保」的窘境。
從這裡可以看出,南台灣會被認為是綠營的天下,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國民黨自動放棄,在缺少地方經營,也缺乏培養地方知名領袖的意志下,使得南台灣一直被民進黨視為地盤。
國民黨的窘境,也可以讓大陸反思,過去張銘清在台南市被綠營人士推倒,有一陣子大陸客就迴避到台南市旅遊;去年八八水災後陳菊邀請達賴祈福,大陸遊客也不肯到高雄市旅遊,這種迴避的作法,不就如同國民黨刻意把地盤讓給民進黨嗎?這豈是一個有抱負、負責任政黨所應為﹖
其實,南二都民進黨政治人物不乏親中者,只是在全黨反中氛圍下被迫緘默,這次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的楊秋興,過去還具有民進黨員身分時,絕不敢洩漏希望訪問大陸的願望,但與民進黨劃清界限後,立即宣稱當選以後要盡速前往大陸訪問!台南縣長蘇煥智參加民進黨台南市長提名失敗後,也到北京賣水果。所以排斥與拒絕交往,只會把地盤自動讓給對手,唯有更積極進攻,才是搶回陣地的不二法門。
再從另一個面向來看,高雄本是台灣重工業核心,經濟充滿活力,但10年來產業外移,工商不興,市民所得偏低。國民黨重新執政將近3年,卻始終未提出運用 ECFA大勢振興高雄工商的具體方案,最多只是幫南二都賣水果到大陸。同樣的,大陸不斷對台「讓利」,但獲利分配並不均衡,大陸可能也犯了「恐綠症」,願意到南二都旅遊、投資者似乎很有限,令南二都民眾難以感受到兩岸的「和平紅利」,對大陸的心理態度仍然停留在冷戰對抗階段。
國民黨提名政策錯誤、忽視南部地區的繁榮發展,加上大陸的「恐綠症」,使得南二都的選舉氣氛一面倒向綠營。這次高雄市喊出「棄保」,不只是對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的棄保,也是大高雄市民對國民黨和大陸惠台政策的棄保。如果國民黨和大陸不能從根本上驅除「恐綠症」,並積極從政策面經營南二都,那麼南二都不只一直要棄保國共兩黨,棄保能量還可能向上竄升,恐怕連濁水溪以北都將面臨遭到棄保的命運。
(本文轉載於旺報社評,2010.11.23,第2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