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頭天 拉美盛產女總統

(本文刊登於玉山周報80期)

曾是左派游擊隊、坐過牢、患過淋巴癌的羅塞芙,在巴西素有「鐵娘子」的稱號。因受到現任總統魯拉的提拔,當選巴西首任女總統,她希望未來能改善貧窮、幫助改善巴西婦女在社會的地位。

巴西總統大選結果於10月份揭曉,由現任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所支持的羅塞芙(Dilma Rousseff)取得56%選票,擊敗前聖保羅市長賽拉(Jose Serra),成為巴西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

曾是左派游擊隊

將在2011年元旦接任總統的羅塞芙行事風格強硬、要求嚴格,在巴西素有「鐵娘子」之稱。與其他國家女性政治領袖多為政治世家、學界人士出身相較,羅塞芙的出身背景相當特殊。

羅塞芙1947年12月出生於巴西西南一個省份,父親是來自於保加利亞的律師兼地產商人,母親是巴西的小學老師。雖然出身富裕家庭,她卻看不慣貧富差距,高中起受社會主義影響,加入左派游擊隊組織,對抗獨裁軍政府。1970年,羅塞芙因為搶銀行與參與游擊隊活動而遭到逮捕,並判刑3年。審判期間,羅塞芙曾遭到殘酷刑求等不人道待遇。

羅塞芙曾有過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游擊隊領袖,兩人因為忙於躲避政府的追緝而最後勞燕分飛;第二任丈夫是政治犯,兩人育有一女,後來羅塞芙發現先生外遇,憤而主動要求離婚。2009年羅塞芙發現罹患淋巴癌後接受治療,不但戰勝病魔,更於2010年8月升格成為外婆。



插標:羅塞芙 魯拉指定接班

雖然評論人士普遍認為,從游擊隊隊員到巴西首位女總統,羅塞芙的仕途發展,很大程度要歸功於魯拉總統的大力提拔。不過,羅塞芙優越的能力更是功不可沒。

1972年出獄後,羅塞芙重回校園取得經濟學學位,並且投入巴西政壇。1993年出任巴西南大河州能源局長,增建上千公里電線。2002年巴西發生全國大停電災情,南大河州是少數倖免的州,從此讓魯拉注意到羅塞芙這號人物。2003年,魯拉延攬羅塞芙入閣擔任能源部長,兩年後再提拔她為總統幕僚長,之後更指定她為接班人。

插標:誓滅貧 提升婦女地位

2009年台灣經濟出現史上最大衰退,失業率也飆到歷史新高。2010年台灣平均失業率5.85%,創歷年新高;2010年1至9月平均失業率5.36%,平均失業人數59萬2,000人,依主計處2009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以平均每戶人數3.34人計算,估計受影響人數接近200萬人,雖然近來失業率略有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卻遠不如經濟成長率的表現。

失業率屢創新高,也導致台灣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主計處2010年8月份公布最新調查指出,2009年國內最富有家庭群組,平均每戶所得為182萬5,000餘元;最貧窮家庭群組僅有22萬2,000餘元,兩者差距倍數高達8.22倍,創下歷史新高。

反觀在魯拉8年執政期間,巴西在外交上不僅成功遊走於中、美、法等大國之間,經濟改革亦獲得具體成果,2010年經濟成長率突破7%,在「金磚四國」中擊敗俄羅斯,緊追在中國與印度之後。巴西外匯儲備總額也由2002年時僅有400億美元,成長到今年上半年的2,500億美元、人均GDP由2003年的3,100美元大幅成長至去2010年的10,000美元。

魯拉執政期間,大力推展「魯拉主義」,也就是將出口賺的錢,用於縮小貧富差距。因為廣大的窮人是阻礙巴西發展的絆腳石,魯拉的社會福利政策中,以「家庭補助金」(Bolsa Familia)計畫最成功,有1,200萬戶巴西家庭受惠,每戶每名子女每月補助22到200巴西幣(約合台幣400元到3,500元),加上其他社會福利政策,讓3,000萬巴西人晉升中產階級,1,900萬人擺脫極度貧窮生活。

羅塞芙在勝選演說中也誓言:「要讓2,000萬還活在底層的巴西人民脫離貧窮,將是任內的首要政務」。同時,她更希望她的勝選能夠協助改善巴西婦女的社會地位。因此,一般預料在巴西準備主辦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和2016年奧運之際,羅塞芙將蕭規曹隨,維持魯拉的政策,不會進行重大經濟改革。而是聚焦改善政府效率,並擴大政府在銀行、石油及能源業等重要領域的角色。

女總統 拉丁美洲盛產

1974年,阿根廷裴隆(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夫人成為全球第一位女總統,揭開女性執政的序幕。迄今為止,全球已經出現過57位女總統或總理,其中光是拉丁美洲就出現了11位女總統。不僅如此,在拉美許多國家的內閣成員和議員中,女性的比例也大幅增加。

智利女總統巴切萊(Verónica Michelle Bachelet)於2010年3月光榮卸任,在她擔任智利國防部長期間以「行動派」聞名。在她走馬上任國防部長後,首都聖地亞哥連降幾天大暴雨,造成嚴重洪災,巴切萊與士兵一起跳上坦克,為救災不分晝夜奔波。她在抗洪中表現出的能力和膽識,迅速獲得官兵的尊重和民眾愛戴。

她就任總統後以振興智利經濟、提高就業率、打擊犯罪廣獲好評。巴切萊之父在擔任空軍上將時遭軍政府迫害而冤死,但是她上任後選擇以德報怨,沒有對仇人秋後算帳。她對仇恨的處理,反而感化了許多頑固的軍方人士,同時也讓那些曾遭受政治迫害的智利民眾,為之心悅誠服。

她任職期間,沒有傳出任何涉嫌腐敗或濫用職權的醜聞。智利媒體因而稱讚巴切萊是智利史上最清廉的元首。 在她卸任離開總統官邸後,上千萬智利民眾齊聚憲法廣場高舉標語大喊:「巴切萊,2014年再會!」

2007年上任的阿根廷女總統克莉絲汀娜‧庫奇納(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在阿根廷經濟處於危難之際接任總統,雖然阿根廷依舊面臨高通貨膨脹、鉅額外債等經濟不利因素,但是克莉絲汀娜政府透過改善利率、提升出口、匯率等三大措施推動經濟成長。與前任政府相較,她任內阿根廷工業生產指數上漲了8.7%、出口貿易額的增長超過了18%。

鐵娘子 多項難關考驗

雖然魯拉任內振興經濟有空,不過魯拉政府留給羅塞芙的並不全是有利的資產。例如,巴西近年來在沿海發現豐富的油氣蘊藏,為了確保石油天然氣的開採利益,魯拉任內曾有意強化國家對此項資源的控管,以作為國家基礎建設、教育、協助民眾擺脫貧窮等提供資金。不過,這項法案因為巴西國營與外國石油公司的反對而卡在國會裡。上述這些難題正等著考驗新手上路的羅塞芙。她能否打敗層層考驗,成為像英國柴契爾(Baroness Thatcher)夫人一樣名副其實的「鐵娘子」,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拉美11位女總統

姓名 國家 就任日期 摘要敘述

裴隆夫人 阿根廷 1974年 全球第一位女總統

莉迪亞‧蓋萊爾 玻利維亞 1979年 擔任眾議院議長時被選為臨時總統,
1980年遭軍事政變推翻。

挨薩 海地 1990年 全球首位黑人女總統

查莫洛夫人 尼加拉瓜 1990年 拉美地區首位擊敗男性候選人而當選的女總統

羅薩利亞 厄瓜多 1997年 48小時臨時總統

賈根 圭亞那 1997年 南美首位民選女總統

米雷雅‧莫絲柯索 巴拿馬 1999年 巴拿馬首位民選女總統

巴切萊 智利 2006年 智利首位民選女總統

克莉絲汀娜 阿根廷 2007年 由第一夫人變民選女總統

秦奇亞 哥斯大黎加 2010年5月 曾擔任副總統

羅塞芙 巴西 2011年1月 巴西首位女總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