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出現以披露國家與企業機密為宗旨的獨立新聞網站「維基解密」,不僅引發國際間的關切,對於新聞自由、資訊安全的維護,也變成重要的功課,如何在不危害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公布一些機密,也變成各國頭痛的問題。
「維基解密」是以向「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等五家媒體公佈25萬份來自於美國國務院的機密電文。這些機密文件內容包括美國駐外外交官員與駐在國政府的外交討論細節、美國駐外官員對外國領袖的評價、美國攻打伊朗計畫、巴基斯坦核武僵局、刺探聯合國高官、中國大陸駭客問題、朝鮮半島統一計畫等文件。
儘管部份揭露文件內容並非全部曝光,但是由於內容涉及美國駐外官員對外國領袖直言不諱的批判,已經引起美國官方的高度關切。尤其是部份內容則涉及國家安全內容,因而引起輿論的重視與美國官方強烈撻伐。為了避免影響與盟邦的情誼,美國政府高層只得奔走於各盟邦間消毒,希望能降低電文公諸於世可能造成的傷害。
「維基解密」撰寫人皆以記者自居,以揭露政府及企業弊端為職志,並對消息來源絕對保密,網站揭露文件內容主要來自於匿名者透過網路上傳。這次揭露機密文件內容是「維基解密」今年以來第三度大揭密,前兩次是揭露關於阿富汗戰爭和駐伊拉克美軍的戰場暴行等。
這次事件,有幾項值得吾人省思之處。首先,是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孰者重孰輕的爭議問題。長期以來,這項爭議一直是爭論不休,且很難有所定論。在民主國家中,國民對政府政策的內容與執行情形享有知的權利,因此政府必須將政策內容公開化與透明化。而新聞媒體則扮演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角色,當政府施政面臨重大缺失時,媒體必須提出質疑並告知社會大眾。正如同美國前總統傑佛遜所言:「在報紙和政府之間,我寧可選擇有報紙而無政府,而不是有政府而無報紙。」
其次是在國際層次上,聯合國雖然制定有「新聞自由公約」認定國內、國際新聞自由及意見的交換,為人類的基本權利,且不因種族、性別、宗教等之不同,皆有運用各種新聞傳遞工具的權利,各國也應鼓勵以採訪新聞而傳達於公眾為職業者。相對地,聯合國「新聞自由公約」亦明文指出新聞自由之外,有關國家安全報導內容不得超越,包括為國家安全應保密的事項、暴力煽動推翻政府、足以危及民族與國家情誼發展等。
最後是在我國方面,隨著國軍與政府部門邁入資訊化時代,各種指管通資情監偵與重要資訊,無不透過電腦作業與網路傳輸進行,倘若保密習性不佳、資訊安全素養不足,極易衍生成資安洩密事件,將危及機密資訊的維護,甚而危害到整體的國家安全。因此,對於資訊安全之維護,不得不給予高度重視。
「維基解密」是以向「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等五家媒體公佈25萬份來自於美國國務院的機密電文。這些機密文件內容包括美國駐外外交官員與駐在國政府的外交討論細節、美國駐外官員對外國領袖的評價、美國攻打伊朗計畫、巴基斯坦核武僵局、刺探聯合國高官、中國大陸駭客問題、朝鮮半島統一計畫等文件。
儘管部份揭露文件內容並非全部曝光,但是由於內容涉及美國駐外官員對外國領袖直言不諱的批判,已經引起美國官方的高度關切。尤其是部份內容則涉及國家安全內容,因而引起輿論的重視與美國官方強烈撻伐。為了避免影響與盟邦的情誼,美國政府高層只得奔走於各盟邦間消毒,希望能降低電文公諸於世可能造成的傷害。
「維基解密」撰寫人皆以記者自居,以揭露政府及企業弊端為職志,並對消息來源絕對保密,網站揭露文件內容主要來自於匿名者透過網路上傳。這次揭露機密文件內容是「維基解密」今年以來第三度大揭密,前兩次是揭露關於阿富汗戰爭和駐伊拉克美軍的戰場暴行等。
這次事件,有幾項值得吾人省思之處。首先,是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孰者重孰輕的爭議問題。長期以來,這項爭議一直是爭論不休,且很難有所定論。在民主國家中,國民對政府政策的內容與執行情形享有知的權利,因此政府必須將政策內容公開化與透明化。而新聞媒體則扮演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角色,當政府施政面臨重大缺失時,媒體必須提出質疑並告知社會大眾。正如同美國前總統傑佛遜所言:「在報紙和政府之間,我寧可選擇有報紙而無政府,而不是有政府而無報紙。」
其次是在國際層次上,聯合國雖然制定有「新聞自由公約」認定國內、國際新聞自由及意見的交換,為人類的基本權利,且不因種族、性別、宗教等之不同,皆有運用各種新聞傳遞工具的權利,各國也應鼓勵以採訪新聞而傳達於公眾為職業者。相對地,聯合國「新聞自由公約」亦明文指出新聞自由之外,有關國家安全報導內容不得超越,包括為國家安全應保密的事項、暴力煽動推翻政府、足以危及民族與國家情誼發展等。
最後是在我國方面,隨著國軍與政府部門邁入資訊化時代,各種指管通資情監偵與重要資訊,無不透過電腦作業與網路傳輸進行,倘若保密習性不佳、資訊安全素養不足,極易衍生成資安洩密事件,將危及機密資訊的維護,甚而危害到整體的國家安全。因此,對於資訊安全之維護,不得不給予高度重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