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自東、西方冷戰結束後,區域性的軍事衝突取代冷戰期間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武力毀滅,打造精確且快速的攻擊武力,已是美國發展軍備的重要精神,全球快速打擊亦成為美軍的戰略思維主流。為有效達成全球快速打擊的目標,美軍刻正發展可以六倍音速以上飛行速度的高超音速飛行器X-51A,並於今年五月下旬試飛成功,一旦成軍服役,美軍將具備一小時內攻擊全球任何一個目標的能力,值得關注。
本週「軍武大觀」單元特別從X-51A首飛成功,介紹X-51A的角色與功能,進而探討美國空軍如何實現全球快速打擊理念。二○一○年五月下旬,一項令美國空軍振奮的消息傳出,由美國波音公司負責研發的X-51A乘波者(Waverider)高超音速飛行器以六倍音速完成首次試飛,寫下歷史紀錄。由於美國將全球快速打擊視為二十一世紀軍事戰略的新思維,X-51A的後續發展,牽動美軍是否能有效推動全球打擊的計畫,一小時內對全球各地執行攻擊任務將不再只是夢想,未來的軍事攻擊行動很可能數小時內即可宣告結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儘管同盟國終結軸心國的侵略,讓世界遠離戰火,但這只是短暫的喜悅。隨著共產主義氣燄高漲,部份國家被關入共黨鐵幕,全球形成民主自由、共產極權兩大陣營,東、西方冷戰開啟。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強權為向對方宣示國力,隨著核子武器發展日趨成熟,雙方以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嚇阻對方,洲際飛彈成為可攻擊敵境的毀滅性武器。不過,無論美國或蘇聯,沒有一方願意真正挑起核子戰爭,當時的全球打擊充其量只是美、蘇兩大強權靠核子武器彼此叫陣。
然而,當冷戰走入歷史後,區域性的軍事衝突興起,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美國難以袖手旁觀,伴隨著巡弋飛彈發展,當美軍介入區域衝突後,憑藉著巡弋飛彈的精準度與速度,美軍可以短時間內完成對目標的攻擊,實現全球快速打擊,不會再因為武器具強大毀滅性而動輒得咎。
至於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美軍積極打造全球快速打擊戰力,美國國會甚至曾經從通過的年度軍事預算中,單獨撥款一億美元,支持美國國防部加速發展超越數倍音速的武器,讓美軍一旦接受白宮的軍事命令後,可於一小時內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攻擊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目標。依據美軍構想,能夠符合全球快速打擊的武器系統必須具備瞬間打擊、遠端作戰、隱蔽突防、精確打擊等四種能力。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今年上半年的一則報導,美國自歐巴馬總統上任後,美國國防部就已著手推動相關計畫,以求早日實現全球快速打擊的戰略構想。畢竟一旦美軍全面部署精準又快速的武器後,對核子武器的依賴程度可大幅降低。不過,俄羅斯為此曾經要求,美軍只要部署一枚高超音速武器,必須讓一枚核子飛彈退役。據了解,歐巴馬同意這項要求。事實上,當冷戰結束,全球強權國家已將裁減核武視為共識後,非核彈頭的地對地飛彈或巡弋飛彈都成為遂行全球打擊的利器。不過,如何實現一個小時之內運用常規武器全球打擊,確為美軍新世紀相當迫切的建軍思考,重點在於提昇飛行器速度,能比超音速還快的X-51A顯然滿足美軍需求。
X-51A的外觀看起來像一枚前端扁平的飛行器,全長大約四點二七公尺,機體是由鋁合金與鈦合金製造,前端頭部採用鎢合金,彈體有四片可偏轉的襟翼,無論體積與重量均和一般的空對地飛彈差不多。X-51A的動力來自吸氣式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由於該型發動機是從空中吸入氧氣提供推進的力量,較一般火箭發動機需要攜帶很多的燃料與氧化劑,飛行效率比火箭發動機要高。X-51A可攜掛在B-52H或噴射戰鬥機上發射,如同攜掛一般的空對地飛彈,透過空中載具將其帶至適合發射的地點。
回顧今年五月X-51A試飛的過程,一架B-52H轟炸機飛至近五萬呎高空後,X-51A從機翼下被發射出去,飛行初期由固態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當X- 51A飛行趨於穩定後,立即向上爬升至六萬呎高空,此時速度已達四馬赫,火箭發動機已分離,改由衝壓發動機繼續推動,向上爬升至十萬呎,時速提昇至六點五馬赫。基本上,X-51A的問世,使得未來戰爭的模式將大幅改變,亦將取代現有的巡弋飛彈。畢竟巡弋飛彈攻擊一千公里以外的目標需一個小時,高超音速飛彈只需十分鐘;而高超音速飛彈因速度快,現役的地面防空武器難以攔截,使其具有更強的突防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高超音速飛彈的動能非常大,對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目標有明顯的破壞力,敵方埋藏在地下的指揮中心勢必遭受更大的威脅。
此外,提及參與X-51A試飛任務的B-52H同溫層堡壘(Stratofortress)長程戰略轟炸機,由美國波音公司所生產,自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五日完成首次飛行後,一九五五年二月正式加入美國空軍行列,從B-52A開始,先後發展出八種型別,B-52H是家族的最後一種。儘管服役時間已久,加上美國空軍已有B-1槍騎兵、B-2幽靈等兩型戰略轟炸機,依理應該讓它退役,但因B-52H可以發射巡弋飛彈,而且美國空軍也針對B-52H換裝新引擎,延長其航程,並增添其自我防衛能力,使得美國空軍願意讓B-52H繼續執勤。
B-52戰略轟炸機的翼展有五十六點三九公尺、飛機長度四十九點零五公尺、飛機高度十二點四公尺、乘員六人、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九百零九公里、空重八萬四千公斤、正常起飛重量二十二萬一千三百五十公斤、實用升限一萬三千二百五十公尺、作戰半徑七千四百公里、最大載彈量二萬七千二百公斤、最大載油量十二萬五千二百公斤。
《孫子兵法》有云:「兵貴勝,不貴久」,意即雙方交戰,速勝契機的掌握甚為重要。顯然地,美軍已能充分了解速勝即決勝的道理,發展X-51A高超音速武器,一旦狀況發生,必須立即予敵痛擊,進而獲致嚇阻功效之時,美國可以藉高超音速武器對敵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擊,而且戰果立現。
因此,X-51A的日後發展勢必隨時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可以預見,高超音速武器未來被廣泛運用後,全球快速打擊從下達決心到實際行動,一小時的時間已足夠,美軍戰略部署方式也將隨之改觀。
文:谷越 圖:美國空軍網站
自東、西方冷戰結束後,區域性的軍事衝突取代冷戰期間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武力毀滅,打造精確且快速的攻擊武力,已是美國發展軍備的重要精神,全球快速打擊亦成為美軍的戰略思維主流。為有效達成全球快速打擊的目標,美軍刻正發展可以六倍音速以上飛行速度的高超音速飛行器X-51A,並於今年五月下旬試飛成功,一旦成軍服役,美軍將具備一小時內攻擊全球任何一個目標的能力,值得關注。
本週「軍武大觀」單元特別從X-51A首飛成功,介紹X-51A的角色與功能,進而探討美國空軍如何實現全球快速打擊理念。二○一○年五月下旬,一項令美國空軍振奮的消息傳出,由美國波音公司負責研發的X-51A乘波者(Waverider)高超音速飛行器以六倍音速完成首次試飛,寫下歷史紀錄。由於美國將全球快速打擊視為二十一世紀軍事戰略的新思維,X-51A的後續發展,牽動美軍是否能有效推動全球打擊的計畫,一小時內對全球各地執行攻擊任務將不再只是夢想,未來的軍事攻擊行動很可能數小時內即可宣告結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儘管同盟國終結軸心國的侵略,讓世界遠離戰火,但這只是短暫的喜悅。隨著共產主義氣燄高漲,部份國家被關入共黨鐵幕,全球形成民主自由、共產極權兩大陣營,東、西方冷戰開啟。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強權為向對方宣示國力,隨著核子武器發展日趨成熟,雙方以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嚇阻對方,洲際飛彈成為可攻擊敵境的毀滅性武器。不過,無論美國或蘇聯,沒有一方願意真正挑起核子戰爭,當時的全球打擊充其量只是美、蘇兩大強權靠核子武器彼此叫陣。
然而,當冷戰走入歷史後,區域性的軍事衝突興起,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美國難以袖手旁觀,伴隨著巡弋飛彈發展,當美軍介入區域衝突後,憑藉著巡弋飛彈的精準度與速度,美軍可以短時間內完成對目標的攻擊,實現全球快速打擊,不會再因為武器具強大毀滅性而動輒得咎。
至於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美軍積極打造全球快速打擊戰力,美國國會甚至曾經從通過的年度軍事預算中,單獨撥款一億美元,支持美國國防部加速發展超越數倍音速的武器,讓美軍一旦接受白宮的軍事命令後,可於一小時內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攻擊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目標。依據美軍構想,能夠符合全球快速打擊的武器系統必須具備瞬間打擊、遠端作戰、隱蔽突防、精確打擊等四種能力。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今年上半年的一則報導,美國自歐巴馬總統上任後,美國國防部就已著手推動相關計畫,以求早日實現全球快速打擊的戰略構想。畢竟一旦美軍全面部署精準又快速的武器後,對核子武器的依賴程度可大幅降低。不過,俄羅斯為此曾經要求,美軍只要部署一枚高超音速武器,必須讓一枚核子飛彈退役。據了解,歐巴馬同意這項要求。事實上,當冷戰結束,全球強權國家已將裁減核武視為共識後,非核彈頭的地對地飛彈或巡弋飛彈都成為遂行全球打擊的利器。不過,如何實現一個小時之內運用常規武器全球打擊,確為美軍新世紀相當迫切的建軍思考,重點在於提昇飛行器速度,能比超音速還快的X-51A顯然滿足美軍需求。
X-51A的外觀看起來像一枚前端扁平的飛行器,全長大約四點二七公尺,機體是由鋁合金與鈦合金製造,前端頭部採用鎢合金,彈體有四片可偏轉的襟翼,無論體積與重量均和一般的空對地飛彈差不多。X-51A的動力來自吸氣式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由於該型發動機是從空中吸入氧氣提供推進的力量,較一般火箭發動機需要攜帶很多的燃料與氧化劑,飛行效率比火箭發動機要高。X-51A可攜掛在B-52H或噴射戰鬥機上發射,如同攜掛一般的空對地飛彈,透過空中載具將其帶至適合發射的地點。
回顧今年五月X-51A試飛的過程,一架B-52H轟炸機飛至近五萬呎高空後,X-51A從機翼下被發射出去,飛行初期由固態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當X- 51A飛行趨於穩定後,立即向上爬升至六萬呎高空,此時速度已達四馬赫,火箭發動機已分離,改由衝壓發動機繼續推動,向上爬升至十萬呎,時速提昇至六點五馬赫。基本上,X-51A的問世,使得未來戰爭的模式將大幅改變,亦將取代現有的巡弋飛彈。畢竟巡弋飛彈攻擊一千公里以外的目標需一個小時,高超音速飛彈只需十分鐘;而高超音速飛彈因速度快,現役的地面防空武器難以攔截,使其具有更強的突防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高超音速飛彈的動能非常大,對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目標有明顯的破壞力,敵方埋藏在地下的指揮中心勢必遭受更大的威脅。
此外,提及參與X-51A試飛任務的B-52H同溫層堡壘(Stratofortress)長程戰略轟炸機,由美國波音公司所生產,自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五日完成首次飛行後,一九五五年二月正式加入美國空軍行列,從B-52A開始,先後發展出八種型別,B-52H是家族的最後一種。儘管服役時間已久,加上美國空軍已有B-1槍騎兵、B-2幽靈等兩型戰略轟炸機,依理應該讓它退役,但因B-52H可以發射巡弋飛彈,而且美國空軍也針對B-52H換裝新引擎,延長其航程,並增添其自我防衛能力,使得美國空軍願意讓B-52H繼續執勤。
B-52戰略轟炸機的翼展有五十六點三九公尺、飛機長度四十九點零五公尺、飛機高度十二點四公尺、乘員六人、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九百零九公里、空重八萬四千公斤、正常起飛重量二十二萬一千三百五十公斤、實用升限一萬三千二百五十公尺、作戰半徑七千四百公里、最大載彈量二萬七千二百公斤、最大載油量十二萬五千二百公斤。
《孫子兵法》有云:「兵貴勝,不貴久」,意即雙方交戰,速勝契機的掌握甚為重要。顯然地,美軍已能充分了解速勝即決勝的道理,發展X-51A高超音速武器,一旦狀況發生,必須立即予敵痛擊,進而獲致嚇阻功效之時,美國可以藉高超音速武器對敵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擊,而且戰果立現。
因此,X-51A的日後發展勢必隨時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可以預見,高超音速武器未來被廣泛運用後,全球快速打擊從下達決心到實際行動,一小時的時間已足夠,美軍戰略部署方式也將隨之改觀。
文:谷越 圖:美國空軍網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