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共間的核子問題談判中斷年餘,上個月於瑞士日內瓦重啟,由於伊朗在談判前聲稱已能獨力生產俗稱「鈾黃餅」的核工 程原料,也讓這次會談格外受各界關注。擔任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首席核子談判代表賈立里在行前表示,雖然伊朗視談判為推動互動與合作的基礎,但伊朗應 擁有和平使用核子能源的權利,因此「該國關於濃縮鈾計畫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白宮表示,去年六月九日,聯合國通過制裁伊朗的〈一九二九號決議〉讓伊朗無法進口鈾原料,雖然這項制裁內容較過去歷次制裁案更加強硬,但是伊朗方面仍無動 於衷,繼續發展其核計畫。重啟的「伊朗加六」核能談判,目的即是為了解決伊朗核問題,雖然此次會議仍無具體成果,但後續發展仍值得觀察。
伊朗為求自保 發展核武
兩伊戰爭雖然在一九八八年停火,但這場戰爭卻讓伊朗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不抱任何期待,並產生自給自足的武裝意識。由於周邊的巴基斯坦、印度與以色列等國 家都已躋身核武俱樂部一員,致伊朗戰略決策者認為,唯有發展核武,才能確保伊朗的國家安全。追溯伊朗核能發展史,源於一九五九年巴勒維時代向美國購買研究 用反應爐,不過在此時期,伊朗並未積極對核燃料的再處理或濃縮技術進行研發,所以伊朗的核計畫還不至於對西方國家構成威脅。
但是自一九八○年開始,美國陸續指控伊朗秘密發展核武。近年來伊朗核問題再度被關注,因二○○二年伊朗異議團體「伊朗反抗委員會」發表了一系列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報告後,聯合國國際原子 能總署(IAEA)開始對伊朗核子設施展開調查。二○○三年六月公布的報告指出,伊朗過去向聯合國原子能總署呈報核原料的來源、數量與使用方式等項目有諸 多疑點,且與實況落差極大。報告並認為,伊朗在原子能總署的調查過程中沒有完全配合,於是在同年九月的聯合會議中,要求伊朗停止所有核計畫。
當時伊朗是以簽署「志願性補充規章」方式,暫時中止「濃縮鈾」與「核處理」的研發。但西方社會期待透過經濟援助等措施,來扶持伊朗溫和派政治力量,以營造處理伊朗核武問題的友善環境。
美用外交手段 推動制裁
不過,二○○五年強硬反西方派的艾馬丹加當選伊朗總統後,立即宣布重啟核計畫,讓西方世界希望落空。二○○六年一月,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同年四月,伊朗宣布提煉出純度百分之三點五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武八強之一。
伊朗恢復核武發展後,美方對於伊朗核問題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主戰派認為,對伊朗動武的代價雖然不小,但容忍伊朗擁核,對美國的安全威脅代價更高;主和派認為,對伊朗動武將使美國陷入另外一個戰爭泥淖。儘管美國與以色列擬定 計畫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不時傳出,阿拉伯國家也敦促美國對伊朗動武,但是因為伊朗扼控波斯灣石油通道咽喉等因素,且當時美國政府仍投注大量精力在阿富汗 及伊拉克問題上,所以根本不是對伊朗動武的最佳時機。因此,美國只好透過外交手段處罰伊朗。
二○○六年開始,聯合國六次召開會議商討伊朗核問題,一共通過四次制裁案。最近一次的提案由美國主導,英、法、德聯合提案,理由包括伊朗不配合聯合國原子 能總署查驗核項目、對安理會要求暫停核活動置之不理等。去年六月九日通過的〈一九二九號決議〉,堪稱是近年來最嚴厲的決議,主要在於防堵伊朗與核武發展有 關的活動與個人行為,包括禁止伊朗在國外參與核領域投資、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禁止伊朗參與核武及彈道飛彈有關活動、加強港口和公海檢查輸往伊朗違禁品貨 船、擴大凍結伊朗資產及限制旅行人員名單、禁止各國與伊朗進行與核子有關金融交易等。
俄國利用伊朗 獲取籌碼
在各界反對伊朗研發核計畫的聲浪中,尤其以俄國贊成制裁伊朗最受矚目。由於支持制裁伊朗恐危及俄國在能源、軍售與戰略等利益,所以俄國一開始並未表態。最 後,在歐美國家的壓力下,俄國與其他國家投下贊成票,支持聯合國制裁伊朗。簡單來說,俄國會支持制裁伊朗的理由如下:
一、俄羅斯利用伊朗作為談判籌碼,從華府手中爭取更多利益。譬如,美國不在俄國周邊建構飛彈防禦系統,在裁武問題上做出讓步等等。
二、二○○八年喬治亞戰爭中,俄國雖然擊敗實力懸殊的喬治亞軍隊,卻也凸顯出俄國武器在質量上的不足。自知現有武器質量不足的俄國,正打算向北約和以色列 購買武器,據俄國戰略技術分析中心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內,俄國將從以色列和北約國家採購總額一百二十億美元的武器,交換條件則是俄國不支持伊朗核發展。
三、俄國與伊朗同為產油國,在能源輸出上互有競爭。俄國在二○○九年成為第一大產油國,因此相當樂見伊朗因為核問題而與需要石油的西方國家交惡。如果全球油價因此高漲,俄國還能從中牟利;二○○三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國際油價飆漲,俄國就從中大賺戰爭財。
事實上,伊朗與俄國之間長期存在有心結,二戰期間,蘇聯曾派兵占領伊朗,並支持伊朗北部境內的亞賽拜然人和庫德族人獨立活動,對抗伊朗中央政府,並直接派 兵阻撓伊朗政府軍的反叛亂行動,此次衝突的後果是將伊朗直接推入西方世界懷抱。直到兩伊戰爭爆發,蘇聯與伊朗緊張關係才有所改善。不過,俄羅斯在伊朗議題 上的反覆立場,還是讓美方頗有微詞。
根據美國《國防新聞》報導,美國防部長蓋茲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表示,二○○七年曾與當時俄羅斯總統蒲亭會晤,蒲亭曾 告訴他:「俄羅斯認為伊朗持續發展核武,將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安全威脅。」但這三年來,俄國反而與伊朗進行多項商業、軍事與能源的交易,雙方關係甚至比冷戰 結束時更為緊密,俄、伊未來互動,也受到各界關注。
談判一如預料 未達共識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的「伊朗加六」核能談判,儘管會前發生伊朗核能科學家遇襲事件,造成一死一傷,伊朗怒斥此為美、以所為,但是伊朗還是派出代表與各國 代表坐下來進行磋商。會議如各界預料,由於各方分歧過多,所以談判並未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不過,談判也未如外界所擔心的決裂。對此,多數國際事務專家認為,儘管會談沒有成果,但是伊朗肯坐下來談就相當難能可貴,不要急於只透過一輪談判就想獲得成果。
下次伊朗核能談判定於本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進行,雖然伊朗願重回談判,但是其核能發展立場還是相當強硬,再三強調將堅決捍衛鈾濃縮權利。去年十二月十一 日,伊朗國會議長拉里賈尼亦公開宣示,伊朗永遠不會放棄其擁核權利,也不會在核問題上作出讓步,並表示在下一輪的談判中不會談及核問題。
由此可知,此次核談判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國際社會要透過外交談判手段解決這懸宕已久的難題,還有待各方繼續努力。
(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版」,2011.1.13,第7版)
白宮表示,去年六月九日,聯合國通過制裁伊朗的〈一九二九號決議〉讓伊朗無法進口鈾原料,雖然這項制裁內容較過去歷次制裁案更加強硬,但是伊朗方面仍無動 於衷,繼續發展其核計畫。重啟的「伊朗加六」核能談判,目的即是為了解決伊朗核問題,雖然此次會議仍無具體成果,但後續發展仍值得觀察。
伊朗為求自保 發展核武
兩伊戰爭雖然在一九八八年停火,但這場戰爭卻讓伊朗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不抱任何期待,並產生自給自足的武裝意識。由於周邊的巴基斯坦、印度與以色列等國 家都已躋身核武俱樂部一員,致伊朗戰略決策者認為,唯有發展核武,才能確保伊朗的國家安全。追溯伊朗核能發展史,源於一九五九年巴勒維時代向美國購買研究 用反應爐,不過在此時期,伊朗並未積極對核燃料的再處理或濃縮技術進行研發,所以伊朗的核計畫還不至於對西方國家構成威脅。
但是自一九八○年開始,美國陸續指控伊朗秘密發展核武。近年來伊朗核問題再度被關注,因二○○二年伊朗異議團體「伊朗反抗委員會」發表了一系列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報告後,聯合國國際原子 能總署(IAEA)開始對伊朗核子設施展開調查。二○○三年六月公布的報告指出,伊朗過去向聯合國原子能總署呈報核原料的來源、數量與使用方式等項目有諸 多疑點,且與實況落差極大。報告並認為,伊朗在原子能總署的調查過程中沒有完全配合,於是在同年九月的聯合會議中,要求伊朗停止所有核計畫。
當時伊朗是以簽署「志願性補充規章」方式,暫時中止「濃縮鈾」與「核處理」的研發。但西方社會期待透過經濟援助等措施,來扶持伊朗溫和派政治力量,以營造處理伊朗核武問題的友善環境。
美用外交手段 推動制裁
不過,二○○五年強硬反西方派的艾馬丹加當選伊朗總統後,立即宣布重啟核計畫,讓西方世界希望落空。二○○六年一月,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同年四月,伊朗宣布提煉出純度百分之三點五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武八強之一。
伊朗恢復核武發展後,美方對於伊朗核問題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主戰派認為,對伊朗動武的代價雖然不小,但容忍伊朗擁核,對美國的安全威脅代價更高;主和派認為,對伊朗動武將使美國陷入另外一個戰爭泥淖。儘管美國與以色列擬定 計畫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不時傳出,阿拉伯國家也敦促美國對伊朗動武,但是因為伊朗扼控波斯灣石油通道咽喉等因素,且當時美國政府仍投注大量精力在阿富汗 及伊拉克問題上,所以根本不是對伊朗動武的最佳時機。因此,美國只好透過外交手段處罰伊朗。
二○○六年開始,聯合國六次召開會議商討伊朗核問題,一共通過四次制裁案。最近一次的提案由美國主導,英、法、德聯合提案,理由包括伊朗不配合聯合國原子 能總署查驗核項目、對安理會要求暫停核活動置之不理等。去年六月九日通過的〈一九二九號決議〉,堪稱是近年來最嚴厲的決議,主要在於防堵伊朗與核武發展有 關的活動與個人行為,包括禁止伊朗在國外參與核領域投資、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禁止伊朗參與核武及彈道飛彈有關活動、加強港口和公海檢查輸往伊朗違禁品貨 船、擴大凍結伊朗資產及限制旅行人員名單、禁止各國與伊朗進行與核子有關金融交易等。
俄國利用伊朗 獲取籌碼
在各界反對伊朗研發核計畫的聲浪中,尤其以俄國贊成制裁伊朗最受矚目。由於支持制裁伊朗恐危及俄國在能源、軍售與戰略等利益,所以俄國一開始並未表態。最 後,在歐美國家的壓力下,俄國與其他國家投下贊成票,支持聯合國制裁伊朗。簡單來說,俄國會支持制裁伊朗的理由如下:
一、俄羅斯利用伊朗作為談判籌碼,從華府手中爭取更多利益。譬如,美國不在俄國周邊建構飛彈防禦系統,在裁武問題上做出讓步等等。
二、二○○八年喬治亞戰爭中,俄國雖然擊敗實力懸殊的喬治亞軍隊,卻也凸顯出俄國武器在質量上的不足。自知現有武器質量不足的俄國,正打算向北約和以色列 購買武器,據俄國戰略技術分析中心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內,俄國將從以色列和北約國家採購總額一百二十億美元的武器,交換條件則是俄國不支持伊朗核發展。
三、俄國與伊朗同為產油國,在能源輸出上互有競爭。俄國在二○○九年成為第一大產油國,因此相當樂見伊朗因為核問題而與需要石油的西方國家交惡。如果全球油價因此高漲,俄國還能從中牟利;二○○三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國際油價飆漲,俄國就從中大賺戰爭財。
事實上,伊朗與俄國之間長期存在有心結,二戰期間,蘇聯曾派兵占領伊朗,並支持伊朗北部境內的亞賽拜然人和庫德族人獨立活動,對抗伊朗中央政府,並直接派 兵阻撓伊朗政府軍的反叛亂行動,此次衝突的後果是將伊朗直接推入西方世界懷抱。直到兩伊戰爭爆發,蘇聯與伊朗緊張關係才有所改善。不過,俄羅斯在伊朗議題 上的反覆立場,還是讓美方頗有微詞。
根據美國《國防新聞》報導,美國防部長蓋茲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表示,二○○七年曾與當時俄羅斯總統蒲亭會晤,蒲亭曾 告訴他:「俄羅斯認為伊朗持續發展核武,將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安全威脅。」但這三年來,俄國反而與伊朗進行多項商業、軍事與能源的交易,雙方關係甚至比冷戰 結束時更為緊密,俄、伊未來互動,也受到各界關注。
談判一如預料 未達共識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的「伊朗加六」核能談判,儘管會前發生伊朗核能科學家遇襲事件,造成一死一傷,伊朗怒斥此為美、以所為,但是伊朗還是派出代表與各國 代表坐下來進行磋商。會議如各界預料,由於各方分歧過多,所以談判並未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不過,談判也未如外界所擔心的決裂。對此,多數國際事務專家認為,儘管會談沒有成果,但是伊朗肯坐下來談就相當難能可貴,不要急於只透過一輪談判就想獲得成果。
下次伊朗核能談判定於本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進行,雖然伊朗願重回談判,但是其核能發展立場還是相當強硬,再三強調將堅決捍衛鈾濃縮權利。去年十二月十一 日,伊朗國會議長拉里賈尼亦公開宣示,伊朗永遠不會放棄其擁核權利,也不會在核問題上作出讓步,並表示在下一輪的談判中不會談及核問題。
由此可知,此次核談判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國際社會要透過外交談判手段解決這懸宕已久的難題,還有待各方繼續努力。
(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版」,2011.1.13,第7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