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偉寬
緣起
近來亞洲地區有個值得注意的發展趨勢,那就是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等國家正積極發展雙邊與多邊的安保合作關係。
早在二○○九年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會見到訪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雙方曾就強化傳統同盟合作關係、抵禦國際金融危機、促進阿富汗局勢穩定,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這是陸克文首次和歐巴馬進行面對面會晤,這次會晤已然開啟美國新政府與澳大利亞政府的新合作。例如在上月底,一年一度的「澳美部長級會談」在澳洲墨爾本舉行,美防長蓋茲、國務卿希拉蕊和澳大利亞防長史密斯、外長陸克文共同舉行二加二會議。希拉蕊和陸克文會談後表示,兩國將加強軍事合作,未來將擴大聯合軍事演習範圍,還將更多使用相互的軍事培訓設施,同時在澳預置部分軍用物資,以深化雙方的軍事合作關係。此外,雙方表示,將加強合作「促使中共在亞洲地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由於美、澳軍事合作的發展,從冷戰時期圍堵共產勢力擴張,到現今遏止區域強權坐大,是否為國際政治合縱連橫策略的延伸,並影響亞太地區和平安全,值得探究。
美中意澳方五處軍事基地
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的有效合作夥伴,而澳大利亞也試圖借助美國的力量在亞太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近年來美澳同盟不斷加強。目前在澳大利亞的美軍基地主要負責情報偵察和通信中繼。據研悉,美國準備與澳大利亞共用的大型基地有五處:昆士蘭州湯斯維爾市的拉瓦拉克陸軍基地;澳北部達爾文市附近的庫納瓦拉海軍基地;西澳大利亞州的斯特林海軍基地;在哈羅德·霍爾特海軍通信站部署空間監視設施,以提昇美國太空監視能力;澳北部的布拉德校陸軍訓練場,該處已建有可供C│17戰略運輸機起降的跑道。
由於中共國力年來不斷增長,亞太地區周遭國家對安全問題存疑。尤其中共近年來與日本和南海鄰國的領土爭端,更引起該地區各國的警惕。對此,澳、美雙方在會談中,深入討論中共崛起的相關議題,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表示,「希望中共扮演一股良性的力量,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架構。」希拉蕊則強調:「美、澳兩國拒絕零和遊戲,認為某個國家的崛起,並不必然表示另一國的衰敗;我們兩國實際上是協力促進與中共建立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係。」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針對此次會議配了一幅漫畫,這幅漫畫顯現出,中國的崛起讓美澳同盟備感壓力:畫中是一隻熊貓肚皮上多了一個袋鼠的口袋,裡面揣著小袋鼠,而象徵美國的禿鷹則癱坐在地。
美國對「中共崛起」的顧慮
美、日、澳、印的安保合作是眾所周知的事。對這些區域大國來說,「中共崛起」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單單在於中共國力的崛起,也在於中共的決策體制不透明,在無法捉摸中共戰略意圖的同時,卻又必須因應中共軍事力量不斷提昇對區域安全帶來的衝擊。
美、日、澳、印與中國大陸之間存有許多共同的利益與合作,可防止彼此關係出現公然決裂。但是隨著中共的崛起,亞洲大國之間因為地緣競爭與意識形態引發的不信任,卻也逐漸升高;東亞大國之間的「競合」關係,在中共崛起後,越來越複雜。有專家指出:美國設計了一套針對大陸崛起的避險策略,一方面鼓勵中國大陸經濟融入國際,增加彼此的互賴,另一方面則強化區域安全合作,以集體力量制約大陸的「軍事野心」。出於這一考慮,美國積極促成澳洲與日本的安全合作,使美國在亞太的安全聯盟除現行的美、日、韓三角外,再增加美、日、澳三角,形成了亞太安全合作機制的兩翼,而澳、日之間也仿效美、日的二加二會談,強化雙方軍事聯繫與合作。更值得重視的是,為擴大對中共的防堵,美、日積極向印度招手,促印加入其推動建構的「亞洲民主軸心」。
美、澳強化軍事同盟的著眼
美、澳強化軍事同盟合作關係,除上述對「中共崛起」的顧慮外,美、澳關係一直保持緊密的著眼及其重要原因,源於美國遭遇九一一恐怖襲擊後,澳大利亞政府積極支持美國布希政府發動以「反恐」為目標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因此,歐巴馬與陸克文會晤向外界傳達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是:雙方在推動阿富汗實現穩定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歐巴馬在會談結束後對記者說,長達七年的阿富汗戰爭並沒有掃除「基地」組織等恐怖分子對地區和平的威脅。他強調,現在重要的是以美國為首的阿富汗聯軍繼續保持在阿富汗的攻勢。與此同時,陸克文則效仿歐巴馬及其前任布希的說法,重申絕不允許阿富汗成為恐怖分子的安身之地。
美、澳關係密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得益於美國的長期拉攏。澳大利亞出於維護自身安全、加速經濟和科技發展等多重戰略利益的考慮,始終充當美國堅定的同盟者角色,並對於積極開展「國際反恐作戰」卻又捉襟見肘的美國來說,澳大利亞提供人力、物力上的支援,無疑是對美國調整和強化阿富汗戰略的一種有效支持。
咸信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透過「美、日安保體系」及「美、澳同盟」,將日本與澳洲建構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忠實的兩個盟友。日、澳不但在國際事務上積極支持美國,更相繼加入美國主導的飛彈防禦系統計畫,也因此,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曾形容澳、日為美國在亞太戰略中的「南錨」和「北錨」,一旦美國與區域內國家發生軍事衝突,澳洲和日本有義務站在美國這一邊。
隨著亞太地區的民主發展及經濟的持續成長,維持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安全已成為美、日、澳三國的共同利益與共識。事實上,早在小布希政府時期,為了防止中共破壞亞太的區域穩定,對中共採取圍堵和交往併行的「圍和政策」。在經濟上,擴大與中共交往,試圖將中共導入國際體系內,呼籲中共在享受國際利益的同時,應該負擔更多大國責任。在軍事上,美國一方面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軍力部署,藉此嚇阻中共及北韓不要在區域內輕舉妄動。
隨著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重心,為維持亞太地區的民主與經濟成長,美國有必要加強日本與澳洲這兩大盟邦的關係。中共近年來一連串不友善的軍事舉動,使美、日、澳三國視中共為破壞區域穩定的假想敵。而未來亞太情勢的發展,也將因為美日澳同盟的加強而面臨重大的變化。從美、澳所發布的國防報告書,以及後續的軍事合作關係,可以看出中共軍力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破壞亞太區域穩定的力量。面對中共日益增強的軍事威脅,國人應當存有憂患意識,全力支持國防建軍計畫與全民國防政策,以維國家安全。(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緣起
近來亞洲地區有個值得注意的發展趨勢,那就是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等國家正積極發展雙邊與多邊的安保合作關係。
早在二○○九年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會見到訪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雙方曾就強化傳統同盟合作關係、抵禦國際金融危機、促進阿富汗局勢穩定,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這是陸克文首次和歐巴馬進行面對面會晤,這次會晤已然開啟美國新政府與澳大利亞政府的新合作。例如在上月底,一年一度的「澳美部長級會談」在澳洲墨爾本舉行,美防長蓋茲、國務卿希拉蕊和澳大利亞防長史密斯、外長陸克文共同舉行二加二會議。希拉蕊和陸克文會談後表示,兩國將加強軍事合作,未來將擴大聯合軍事演習範圍,還將更多使用相互的軍事培訓設施,同時在澳預置部分軍用物資,以深化雙方的軍事合作關係。此外,雙方表示,將加強合作「促使中共在亞洲地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由於美、澳軍事合作的發展,從冷戰時期圍堵共產勢力擴張,到現今遏止區域強權坐大,是否為國際政治合縱連橫策略的延伸,並影響亞太地區和平安全,值得探究。
美中意澳方五處軍事基地
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的有效合作夥伴,而澳大利亞也試圖借助美國的力量在亞太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近年來美澳同盟不斷加強。目前在澳大利亞的美軍基地主要負責情報偵察和通信中繼。據研悉,美國準備與澳大利亞共用的大型基地有五處:昆士蘭州湯斯維爾市的拉瓦拉克陸軍基地;澳北部達爾文市附近的庫納瓦拉海軍基地;西澳大利亞州的斯特林海軍基地;在哈羅德·霍爾特海軍通信站部署空間監視設施,以提昇美國太空監視能力;澳北部的布拉德校陸軍訓練場,該處已建有可供C│17戰略運輸機起降的跑道。
由於中共國力年來不斷增長,亞太地區周遭國家對安全問題存疑。尤其中共近年來與日本和南海鄰國的領土爭端,更引起該地區各國的警惕。對此,澳、美雙方在會談中,深入討論中共崛起的相關議題,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表示,「希望中共扮演一股良性的力量,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架構。」希拉蕊則強調:「美、澳兩國拒絕零和遊戲,認為某個國家的崛起,並不必然表示另一國的衰敗;我們兩國實際上是協力促進與中共建立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係。」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針對此次會議配了一幅漫畫,這幅漫畫顯現出,中國的崛起讓美澳同盟備感壓力:畫中是一隻熊貓肚皮上多了一個袋鼠的口袋,裡面揣著小袋鼠,而象徵美國的禿鷹則癱坐在地。
美國對「中共崛起」的顧慮
美、日、澳、印的安保合作是眾所周知的事。對這些區域大國來說,「中共崛起」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單單在於中共國力的崛起,也在於中共的決策體制不透明,在無法捉摸中共戰略意圖的同時,卻又必須因應中共軍事力量不斷提昇對區域安全帶來的衝擊。
美、日、澳、印與中國大陸之間存有許多共同的利益與合作,可防止彼此關係出現公然決裂。但是隨著中共的崛起,亞洲大國之間因為地緣競爭與意識形態引發的不信任,卻也逐漸升高;東亞大國之間的「競合」關係,在中共崛起後,越來越複雜。有專家指出:美國設計了一套針對大陸崛起的避險策略,一方面鼓勵中國大陸經濟融入國際,增加彼此的互賴,另一方面則強化區域安全合作,以集體力量制約大陸的「軍事野心」。出於這一考慮,美國積極促成澳洲與日本的安全合作,使美國在亞太的安全聯盟除現行的美、日、韓三角外,再增加美、日、澳三角,形成了亞太安全合作機制的兩翼,而澳、日之間也仿效美、日的二加二會談,強化雙方軍事聯繫與合作。更值得重視的是,為擴大對中共的防堵,美、日積極向印度招手,促印加入其推動建構的「亞洲民主軸心」。
美、澳強化軍事同盟的著眼
美、澳強化軍事同盟合作關係,除上述對「中共崛起」的顧慮外,美、澳關係一直保持緊密的著眼及其重要原因,源於美國遭遇九一一恐怖襲擊後,澳大利亞政府積極支持美國布希政府發動以「反恐」為目標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因此,歐巴馬與陸克文會晤向外界傳達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是:雙方在推動阿富汗實現穩定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歐巴馬在會談結束後對記者說,長達七年的阿富汗戰爭並沒有掃除「基地」組織等恐怖分子對地區和平的威脅。他強調,現在重要的是以美國為首的阿富汗聯軍繼續保持在阿富汗的攻勢。與此同時,陸克文則效仿歐巴馬及其前任布希的說法,重申絕不允許阿富汗成為恐怖分子的安身之地。
美、澳關係密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得益於美國的長期拉攏。澳大利亞出於維護自身安全、加速經濟和科技發展等多重戰略利益的考慮,始終充當美國堅定的同盟者角色,並對於積極開展「國際反恐作戰」卻又捉襟見肘的美國來說,澳大利亞提供人力、物力上的支援,無疑是對美國調整和強化阿富汗戰略的一種有效支持。
咸信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透過「美、日安保體系」及「美、澳同盟」,將日本與澳洲建構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忠實的兩個盟友。日、澳不但在國際事務上積極支持美國,更相繼加入美國主導的飛彈防禦系統計畫,也因此,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曾形容澳、日為美國在亞太戰略中的「南錨」和「北錨」,一旦美國與區域內國家發生軍事衝突,澳洲和日本有義務站在美國這一邊。
隨著亞太地區的民主發展及經濟的持續成長,維持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安全已成為美、日、澳三國的共同利益與共識。事實上,早在小布希政府時期,為了防止中共破壞亞太的區域穩定,對中共採取圍堵和交往併行的「圍和政策」。在經濟上,擴大與中共交往,試圖將中共導入國際體系內,呼籲中共在享受國際利益的同時,應該負擔更多大國責任。在軍事上,美國一方面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軍力部署,藉此嚇阻中共及北韓不要在區域內輕舉妄動。
隨著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重心,為維持亞太地區的民主與經濟成長,美國有必要加強日本與澳洲這兩大盟邦的關係。中共近年來一連串不友善的軍事舉動,使美、日、澳三國視中共為破壞區域穩定的假想敵。而未來亞太情勢的發展,也將因為美日澳同盟的加強而面臨重大的變化。從美、澳所發布的國防報告書,以及後續的軍事合作關係,可以看出中共軍力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破壞亞太區域穩定的力量。面對中共日益增強的軍事威脅,國人應當存有憂患意識,全力支持國防建軍計畫與全民國防政策,以維國家安全。(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