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T北約機載近戰纏鬥飛彈

文:耿志雲
圖:Eurofighter / SAAB Gripen
就當今空對空飛彈領域來說,歐洲主要國家攜掛的IRIS-T無異是掌握空優的保證。這款完全由歐洲國家合作的新一代空用近戰纏鬥飛彈,中文全稱為「紅外線影像系統與彈尾推力向量控制型飛彈」,堪稱是當前足以取代AIM-9「響尾蛇」系列功能的近戰武器。它由德國主導希臘、義大利、挪威、西班牙和瑞典等歐盟國家聯合開發,由於有中立國的技術加入讓它已不再被限定為北約範疇內的空用武器,但仍以德國Diehl BGT防務系統公司為主要工程合約廠商,並享有設計的所有權。本週「軍武大觀」單元聚焦介紹,一饗讀者。(編按)
回溯一九八○年代,北約各國均與美國簽署軍事合作備忘錄以發展新的中程空對空飛彈以取代AIM-7,英國和德國起初聯手發展AIM-132「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以取代AIM-9,美國則開發AIM-120。其實AIM-132早在一九七○年代中就以「尾狗」(Taildog)為代號著手發展,但卻因無訂單遂於一九七四年暫停計畫。當時,便是由德國廠商負責彈頭尋標器的開發,英國負責彈體主結構零組件,目標是達到更遠的作戰距離。 
至一九九○年代有鑑於俄羅斯「三角旗」公司完成R-73(北約代號AA-11「射手」)近戰飛彈的量產由MiG-29攜帶,加諸其精準度與追蹤性能均比美製AIM-9L為佳,德國才開始重新考慮AIM-132的計畫,然當時的英國已有整枚飛彈的合作廠商,遂轉為自行獨立發展,同時融入最新的「向量動力噴口」技術,讓飛彈在飛行中可根據指令和敵機位置做最大40G的運動變化,這是和AIM-132的不同,同時IRIS-T在抗紅外線反反制(IRCCM)的技術上也不亞於美製AIM-9X。 
技術分工合作研發
就IRIS-T的工業技術分工來看:德國的Diehl BGT防務系統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負責系統研製和總體工作以及主要的導引頭技術,佔百分之四十六;義大利的阿雷尼亞Alenia公司負責系統研製和射頻近炸引信技術發展;義大利飛雅特Fiat航空電子公司負責火箭發動機研製;義大利李頓Litton公司負責慣性感應器,佔百分之十九;瑞典的紳寶SAAB動力公司負責系統研製、彈頭尋標器光學零組件和紅外線影像處理器、與JAS-39戰鬥機整合的工作,佔百分之十八;希臘負責遙測系統、電源、試驗設備、預置鋼片組件、安全備炸裝置、訓練用飛彈開發項目,佔百分之九;加拿大負責伺服系統開發,佔百分之四;挪威專責於飛彈的火箭發動機研發,佔百分之四。 
IRIS-T讓飛行員掌握了處在任何現代化電戰反制條件環靜下,包括致盲雷射在內前所未有的全弧面發射能力,這型飛彈已從二○○五年年底前開始撥交予參與發展計畫的各國空軍序列。同年,該型飛彈也獲得參與國以外的奧地利的訂單,以便配備給其新購置的「颱風號」戰鬥機隊。至二○○八年,南非空軍也選購 ISIR-T作為瑞典製JAS-39「勾喙獸」(鷹獅)新戰鬥機隊的武裝,緊接著,沙烏地阿拉伯空軍也在二○○九年五月跟進選用於裝備「颱風號」戰鬥機隊。ISIR-T具備獨特的影像尋標器,能由發射任務機以「發射前鎖定」(LOBL)或「發射後鎖定」(LOAL)這兩種模式在任何狀態下發射,包括從極短的接戰距離到視距外的接戰程序。它也能對付多種不同的在空目標,例如像「無人飛行載具」(UCAV)這樣的低雷達信號物體和巡弋飛彈,再到戰機等大型目標,IRIS-T均能以本身的向量推力控制進行近戰纏鬥動作。 
再者,IRIS-T為當前全世界唯一的一種具備反飛彈自行防禦能力的短程空對空飛彈,它的軟體根據空對空和地對空等兩種用途,具有再提昇的增值潛力,各計畫參與國可能會將它的機械和電子性能再進一步開發,以便和美國「雷神」公司的第五代「響尾蛇」AIM-9X作一種市場的抗衡。 
IRIS-T是供歐洲戰鬥機「颱風號」使用的標準型短程空對空飛彈,目前已獲五至六個「颱風號」的使用國採用,至於JAS-39「勾喙獸」(鷹獅)戰鬥機也是當然採用的機種之一。此外,由於射控軟體的共通性設計,甚多歐洲北約組織國的F-16希臘的F-16C Block 30~Block 50系列機隊,挪威的F-16AM,西班牙的F/A-18和義大利與德國的「龍捲風」IDS與PA 200型機隊也能掛載IRIS-T。
新一代紅外線影像尋標技術
IRIS-T是歐洲現今利用紅外線影像尋標技術發展的最新一代近程飛彈,對未來的空戰有實質的革命性影響,它也像美製的AIM-9和AIM-120防空系統一樣,其構型仍有再發展的價值,以便為其他軍種和作戰載具的模組化武裝概念搭配運用。
IRIS-T SL陸基構型IRIS-T SL構型是根據IRIS-T空對空飛彈的概念所衍生的陸基發射系統,它是為聯邦德國空軍的陸基次級近程防空飛彈的新需求而來,也是美國、德國、義大利等三國「中型增程防空系統」(MEADS)的基本構型。藉由修改標準化電源插鞘和飛行資料介面的IRIS-T SL陸基型系統,可被世界未來的各種防空指揮和管制網路整合成立即可擔任戰備的火力點。
IDAS潛射構型IDAS構型原意為「潛艦用互補型防禦武裝系統」(Interactive Defence and Armament for Submarines)飛彈系統現已藉由德國哈德威造艦廠潛艦船塢工程完成安裝部署,水面以下的潛艦可利用這型防空系統對反潛直升機、小型水面艦艇,和靠近海岸的陸地目標進行反制接戰,具備高精確的特性。已於二○○七年完成戰備。
IDAS構型主要的飛彈組件包括紅外線影像追蹤尋標器,它是IRIS-T系統的技術再發展型,在射控屏幕端和飛彈之間有一具光纖資料鏈,另以固態推進火箭發動機提供IDAS構型飛彈遠達二十公里以上的任務射程,對目標偵察的結果和標的物的影像藉由尋標器攫取,該情資可立即被潛艦上的戰情所評估。
LFK NG構型量身設計
LFK NG 構型系統已為多個歐洲國家的陸軍量身設計,它的高敏感度紅外線尋標器能直接以低紅外線信號攻擊防禦的目標,例如固定翼飛機和旋翼機、飛彈、靶機,和無人飛機,尤其在長距離和防空網之後的部署為佳。它的穿透性彈頭也能對裝甲防護的目標或對直升機的旋翼頂部進行接戰,聯邦德國的Diehl BGT防務系統公司和LFK/MBDA廠已合作開發這套新系統。
德國空軍購置一百四十架「颱風號」戰鬥機以取代F-4F和MiG-29,其中有四十架在二○一二年會沿改為專門的空對地打擊型以取代構型較舊的「龍捲風」機隊,共計編成第七十一(Wittmund威特蒙)、七十三(Laage拉格)和七十四(Neuburg新堡)等三個聯隊。
德國空軍的「龍捲風」戰鬥轟炸機隊原本也是採用美製的AIM-9M作為近戰防禦飛彈,但是德軍飛行部隊普遍認為在換裝新的頭盔顯示器系統之後,在空的任務機也大幅改良了自身防禦的能力,飛行員需要IRIS-T這種有更遠的射程和更佳的熱誘彈防禦系統和座艙視角的全新一代空對空近戰飛彈,此外,德國空軍的「颱風號」和「龍捲風」機隊在加裝Link-16資料鏈之後便可具備北約「多國情資分配系統」(MIDS),對飛行任務機組員的戰況掌握貢獻良多。英國皇家空軍的「龍捲風」F3攔截機部隊早已加裝這種新型資料鏈,配合「共用式戰術情資分配系統」(JTIDS)對戰力的提昇有相當助益。

2011/01/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