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俄國大和解 未來發展待考驗

◎ 鄭宇欽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俄羅斯,於去年十一月在葡萄牙里斯本達成書面協議,承諾雙方不再互為敵人,俄羅斯也同意在飛彈防禦系統上與北約合作。這場敲定雙方加強合作的峰會,正式化解北約與俄羅斯長久以來的緊張關係。也由於北約與俄國交流日趨頻繁,加上新型威脅更讓雙邊從敵對轉為互賴,因此後冷戰時期的雙邊互動已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也牽動著各國的權力轉移。蘇聯垮台 冷戰時期對立消失
一九六七年比利時總理哈梅爾(Pierre Hamel)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表示,東西陣營的軍事衝突,應轉入政治爭辯,藉此化解致對方於死地的敵意。此外,哈梅爾報告建議應加強與蘇聯集團的外交,這項建議也為一九七○年的國際低盪緩和情勢奠下根基,將緊張的國際安全帶來些許春風,但仍未改善北約與華沙公約組織彼此敵對的態勢,尤其蘇俄入侵阿富汗事件,更讓北約與俄國雙邊敵對氣氛達到高點。
一九八○年代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力推政經改革,期望替垂危的俄國帶來些許生氣,但由於此種以政治改革主導經濟改革的措施失利,並致俄羅斯政經失序,間接影響蘇聯垮台,改寫冷戰時期民主與共產敵對的關係。憑藉冷戰終結之勢,北約與俄國雙邊關係從敵對到合作,展開後冷戰時期北約與俄國對話的新局。
一九九一年北約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NACC)積極與俄國及前華沙成員展開對話、化解敵意並觸及雙邊合作議題,隔年歐洲安全與合作高峰會成員(CSCE)在赫爾辛基高峰會上簽署「赫爾辛基宣言」,針對後冷戰初期前蘇聯集團國家所面臨的局勢提出合作概念,並敦促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能妥善處理對俄關係。
一九九七年北約與俄國於巴黎召開高峰會,發表北約、俄國創建法案(the Founding Act),成立歐洲北大西洋同盟委員會(EAPC),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並作為深化北約與俄國雙邊關係的指導機構,顯示北約與俄國雙邊合作關係在這一年取得重大突破。
二○○二年北約、俄國在羅馬舉行高峰會,發表「羅馬宣言」重申北約與俄國合作決心,宣布成立北約、俄國委員會(NRC),成為處理雙邊關係的常設機構。自此北約與俄國雙邊關係更制度化,共同攜手合作處理後冷戰時期所面臨的國際安全新挑戰。
二○一○年北約召開里斯本高峰會,並與俄國發表共同宣言,除再次強調雙邊合作的必要性,更首次將飛彈防禦系統納入合作範圍,這項合作不僅淡化北約與俄國因建構歐洲飛彈防禦系統所拉高的敵意,並且因北約將俄國納入飛彈共同防禦系統,讓俄國對於北約意圖更放心,而北約安全策略的轉向也引起國際關注。
積極合作 對抗新型威脅
二○○一年美國爆發九一一事件,北約第一次使用集體防衛權,並且開始正視後冷戰時期面臨的國際安全新挑戰,雖然北約集體安全防衛建構歐美防衛網,但是北約成員國擔心如果未將俄國納入國際安全新架構,後冷戰時期所爆發的新威脅可能從俄國滲入北約防衛網;在美、俄元首默契下,北約、俄國委員會成功促成雙方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繼恐怖攻擊問題之後,防範網路攻擊即是北約與俄國積極合作的項目。
二○○八年拉托維亞遭受網路攻擊,造成全國政經與民生系統癱瘓,舉國恐慌,隔年由於喬治亞與俄國因南奧塞堤問題爆發戰火,兩國衝突也延燒到網路,造成雙邊網路通訊中斷;針對此種新形態的攻擊與威脅,北約與俄國希望能夠合作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北約與俄國發布「二十一世紀共和安全挑戰聯合審查報告」,針對阿富汗局勢以及伊朗問題商談合作,北約不僅能在北約、俄國委員會框架下合作,更希望能爭取俄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支持北約推動安全利益。
自二戰結束後,至今僅有國家進行核試,未有將核武用於戰場情事,但在冷戰敵對氣氛高漲時期,各國積極發展核武的企圖卻從未放棄。尤其隨著冷戰結束,安全情勢呈現全球和解的趨勢,美、俄率先簽訂「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與「莫斯科條約」帶頭裁減核武,並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積極推動全面性削減核子武器數量。
去年北約在里斯本高峰會與俄國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除了再次強調北約、俄國雙邊關係以羅馬宣言與北約、俄國創建法案作為藍本,並且期望俄國堅守反核武擴散條約(NPT),繼續推動裁減核子與傳統武器,遏止核武與傳統武器擴散,與北約共築無核世界;此外,此次宣言首次將俄國納入飛彈防禦系統以及建構北約、俄國聯合威脅評估機制,藉此化解俄國對北約設立飛彈防禦系統疑慮,透過雙邊共同評估機制,化解對威脅定義分歧,降低衝突可能。
伊朗與北韓在核武與彈道飛彈科技取得重大發展,震驚全球,使得北約成員對美國提議在捷克設立飛彈防禦前導雷達與在波蘭設立飛彈防禦發射陣地的態度,從反對轉為接受。北約除擴大現行機動多層次彈道飛彈防禦系統(ALTBMD),並在二○○九年納入美國「飛彈防禦階段調控系統」(PAA)強化北約飛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雖然北約多次對俄表明,設立歐洲飛彈防禦系統目的在於防止來自北韓與伊朗的威脅,且飛彈防禦前導雷達將設立於捷克境內博帝市,該市距離俄國甚遠,但此雷達屬於X波段光控相控陣雷達(XBR),具有監控、攔截、追蹤與支援火控系統的功能,該雷達發射出二點五至四公分的波長,其波段頻率可達八至十二千兆赫。因其強大的偵測能力,反而讓俄國高度質疑北約設立飛彈防禦系統的居心,甚至曾揚言不惜訴諸武力,強烈表達反對設立飛彈防禦系統的決心。
北約里斯本高峰會發布的概念,強調以對話取代衝突、合作取代對抗的重要性,這樣的指導概念不僅落實在北約其他政策與議題,更落實在北約與俄國的關係。北約、俄國委員會聯合宣言,不僅將俄國納入北約飛彈防禦系統合作架構,更宣布雙邊共同參與聯合威脅評估機制,減少雙邊對威脅的歧異,雙方將在今年舉行的國防部長會議上,針對飛彈防禦系統諮詢及指揮與管制(C2)進行磋商。
結語
雖然北約與俄國關係日趨友善,但在核武裁減方面,卻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美國、荷蘭、比利時、德國與土耳其等北約成員國,依舊存放不少核武,讓俄國對於核武裁減一事仍保留戒心。另一方面,俄國雖允諾協助北約對伊朗實施制裁,但由於中共與伊朗雙邊貿易依存度高,而中共與俄國雙邊利益又牽涉甚深,因此在中共干涉之下,俄國與北約的友好現況,未來也可能出現變數。雖然北約與俄國雙邊互信基礎仍須加強,但在飛彈防禦議題上,北約首次突破傳統,將俄國納入飛彈防禦合作架構,並設立飛彈防禦諮詢,未來更應保持雙邊溝通的暢通,減少對安全情勢的誤判。
(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2011/01/2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