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拖式反裝甲飛彈

◎文:羅芊
編按:
  長久以來,反裝甲武器一直是裝甲部隊的剋星,尤其隨著反裝甲武器的命中精準度提昇,對裝甲車輛打擊力大增。環顧當今反裝甲武器運用概況,美製的拖式飛彈儘 管服役甚早,但因擁有豐富的實戰與演習演訓經驗,加上發展日益成熟,早已是值得信賴的反裝甲武器,包括我國在內,全球至少已有數十個國家使用拖式飛彈。本 週「軍武大觀」單元深入介紹這款名聞遐邇的反裝甲利器,見證其優異表現。自人類運用武器相互對抗、攻城略地以來,武器就一直存在著矛與盾的關係,沒有任何 一種武器能夠所向無敵,沒有剋星。就拿陸軍部隊最具戰力的戰車來說,即使戰車機動力高、火力強大,足以配合步兵遂行步戰協同作戰,但它卻可能因一枚反裝甲 飛彈的精準命中,瞬間化為烏有。
  目前反裝甲飛彈的發展已趨成熟,包括AH│1W超級眼鏡蛇、AH│64D長弓阿帕契等攻擊直升機均可攜掛地獄火或拖式反裝甲飛彈,對地面裝甲部隊形成壓力;至於地面部隊則可透過單兵攜行與車載等方式,向敵裝甲部隊發射反裝甲飛彈。
  提及美製的拖式(TOW)反裝甲飛彈,必須先從發生於一九七三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談起,因為這場戰爭讓拖式飛彈一戰成名。當年十月,以色列與埃及爆發戰 爭,兩國交戰過程相當辛苦。以色列初期因未能完全掌握埃及的地面部隊戰力,以色列第一九○裝甲旅一百一十輛戰車竟被埃及陸軍用「火泥箱」反戰車飛彈一舉摧 毀八十五輛,導致戰況吃緊。不甘示弱的以色列軍方立即檢討原因,並積極向美國要求提供拖式反裝甲飛彈投入戰局。由於當時美製的拖式飛彈性能遠優於火泥箱飛 彈,結果戰況轉變。在拖式飛彈的高命中率下,苦主換成埃及,埃及陸軍的二百六十多輛戰車至少被拖式飛彈殲滅一半以上。
  或許是真正見識到拖式飛彈的優異戰力,埃及於二○○七年也向美國提出拖式飛彈採購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則知會國會這項「海外軍售」,軍購案總金額約九千 九百萬美元。此外,隨著拖式飛彈的性能不斷升級,為因應反裝甲飛彈的攻擊,亦促使後續研產的各式戰車持續提昇裝甲防護力,防範貫穿能力更強的反裝甲飛彈, 說是一場矛與盾的競逐,一點也不為過。
拖式反裝甲飛彈自一九六○年代研發完成以來,因好評不斷,迄今全球早已超過四十個以上國家使用,我國陸軍亦向美國採購,配備部隊,先後參與各項演訓均展現其優異的作戰性能,讓國人印象深刻。
拖式反裝甲飛彈具有遠距離的攻擊能力,更能在戰車有效射程外發射,而且不減損其效能。自問世之後,歷經多次研改,現今已有拖二式(BGM│71D)、拖二 式A型(BGM│71E)與拖二式B型(BGM│71F)等構型。目前拖二式自第一枚產製起,一共產製八萬多枚,為許多國家做出貢獻。尤其,拖二式B型具 有對裝甲車輛「頂攻」的能力,增添攻擊的勝算。
一般來說,拖式飛彈的有效射程可達三千七百五十公尺,並可攻擊地面與海上目標,可安裝在悍馬車、輪甲車等地面載具上,使得保有更高的機動性,另有操作容 易、命中精度高、穿甲力強等特點。拖式飛彈可在敵戰車有效射程之外對戰車實施反裝甲作戰,也能在遂行反登陸作戰時,向敵軍登陸艦艇進行攻擊。
拖式飛彈的運用主要區分一般支援、直接支援及配屬等三種。除了配屬,各項行動準據及射擊要求聽從配屬部隊的部隊長外,一切仍由原建制之部隊長掌握。但無論 採用何種方式運用,上級會指定其運動之路線、變換陣地之時機及位置。當目標出現在負責之射擊區域時,上級會指示並要求拖式飛彈實施射擊,只要各班依其指示 完成射擊動作,就能精確掌握命中敵軍目標,避免誤擊。
深究拖式飛彈的特色,拖二式A型特色在於其彈體鼻端設有一向前延伸式的探管,尖端為碰炸引信,緊接著是前後串列配置的兩個錐形裝藥彈頭,當飛彈命中目標時,內裝引信會引爆第一枚小型Heat彈頭,射出噴流將目標的「反應裝甲」引爆;隨後第二枚彈頭引爆,貫穿戰車裝甲。
拖二式B型並不採取原本拖式飛彈直接命中目標的方式,改從目標正上方飛過,再以兩枚向下爆炸的錐形裝藥彈頭,攻擊戰車和裝甲車輛較脆弱的頂部,完成頂攻。 事實上,反裝甲飛彈頂攻敵軍裝甲車輛已是趨勢,因為為強化裝甲車的防護能力,無論是主戰車或裝步戰鬥車等裝甲車輛都適度加裝反應裝甲,導致車體周圍裝甲厚 度大,但頂部卻較薄弱,透過頂攻,敵裝甲車難以全身而退。
此外,拖二式B型可藉雷射和磁感等方式,偵知飛彈已飛到戰甲車正上方,從而引爆彈頭。雷射方式是持續向下發射雷射光,並偵測從地面反射的回波,飛越戰甲車 時,顯然與原來飛越地表的感知狀況不同;磁感方式是因為戰甲車含有大量磁性金屬,其附近磁場自與背景值大不相同。托二式B型兩個彈頭同時引爆,一個直直朝 正下方,第二個稍稍偏向,以提高命中率。
儘管拖式飛彈不斷改良,其導引的基本方式不變,都是「指揮至瞄準線」,其構成要素是「光學導引」和「線導」。射控裝置具有望遠鏡放大功效,射手透過這個瞄 準器,將鏡中的十字對準目標,即可發射飛彈。飛彈飛行全程,射手必須一直將十字保持對準目標,即「追蹤」是由射手負責,射控電腦會不斷根據飛彈尾部熱焰燈 標位置和「瞄準線」之間的差距,持續解算出修正航向的指令訊號,透過彈尾線軸釋放出來二條裸露沒有塑膠包覆的導線,傳導至飛彈,改變彈翼偏角,令飛彈飛行 路徑向「瞄準線」收斂靠攏,則理論上沒有其他意外的話,飛彈可以在最小和最大有效射程之間,命中目標。另外,拖式飛彈也可藉多種方式發射,步兵攜行者使用 三角架發射器,射控、發射管和飛彈都裝上發射架,射手即可接戰攻擊;車載式則為單柱型發射架,平時可摺下來,需要時豎立,再裝上射控和發射筒及飛彈。
由於反裝甲是地面作戰的戰鬥模式,在地空整體作戰的概念下,反裝甲飛彈也是當前攻擊直昇機的主要武器配備。拖式飛彈除可車載發射,亦能掛載在攻擊直升機 上,目前已有多國採用空射型的拖式飛彈,包括美軍使用的AH│1眼鏡蛇系統攻擊直升機、UH│1休依系列砲艇直升機、AH│64阿帕契系列攻擊直升機,搭 配地獄火反裝甲飛彈,兩大利劍齊發,對地攻擊如虎添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