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恐怖攻擊頻仍 維安能力受考驗

◎ 許舜南
位於俄國首都莫斯科市中心東南方四十二公里處的杜莫迪多沃國際機場(Domodedovo International Airport)於上月二十四日驚傳自殺式炸彈攻擊慘案,至少造成三十五人死亡、一百三十人受傷。爆炸發生在機場入境大廳的行李領取區,現場濃煙密布,乘客四散奔逃,死傷者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俄國總統麥維德夫二十五日宣布啟動特別安全機制並矢言緝凶,總理普亭也立即獲悉此一消息。國營的俄羅斯新聞社報導稱,根據現場目擊者指證,這起爆炸案是自殺炸彈客所為。該事件也讓莫斯科警方對全市提高戒備,特別加強檢查地鐵等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防範恐怖分子發動後續攻擊。而莫斯科另外兩個國際機場伏努科沃與謝列梅捷沃也馬上加強安全警戒措施。
杜莫迪多沃機場被公認是莫斯科最先進的國際機場,從一九六四年營運至今,是俄國客運與貨運量最大的機場,二○一○年入出境乘客高達二千二百二十五萬人次,唯其安全措施一直為人所詬病。二○○四年間,該機場曾發生「黑寡婦」劫機攻擊事件,兩名女性自殺炸彈客向機場人員非法購得機票,分別登上客機,隨後在空中各自引爆身上的炸彈,兩架飛機上總共九十名乘員全部罹難。此外,另一起重大攻擊事件則發生在去年三月二十九日,兩名來自北高加索地區車臣自治共和國的女性自殺炸彈客,對莫斯科兩個地鐵站發動攻擊,共造成數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距離莫斯科地鐵爆炸才兩天,車臣鄰國達吉斯坦共和國也發生兩次自殺攻擊爆炸事件,犯案者假扮警察,混入警員當中爆炸,死亡人數達十二人,大部分都是警察。
由上可知,俄國恐怖組織幾乎將目標鎖定大眾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進行攻擊,讓人防不勝防。無怪乎此次杜莫迪多沃機場一位目擊者在目睹數十個被炸得血肉模糊的旅客被擔架抬出來後,沉痛地表示:「我們這個國家,政府根本沒盡到保護人民的責任。」究竟這幾起恐怖攻擊事件是為了政治、經濟利益?抑或是民族間的仇隙?或者哪樁衝突或歷史恩怨,值得這些自殺炸彈客前仆後繼自我犧牲,實有必要探討。
恐怖攻擊歸咎俄國制裁車臣獨立
近幾年,俄羅斯遭受了一連串爆炸和自殺攻擊,俄羅斯政府將這些事件歸咎於車臣反叛分子。分析觀察家埃克表示,車臣早期的獨立戰爭並未出現自殺炸彈攻擊現象,恐怖攻擊也不符合該地區領導人的利益,他們希望獨立而不是成為一個伊斯蘭激進國家;但隨著為獨立而戰、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意識以及爾後在中東常見的恐怖攻擊伎倆逐漸相互結合後,近期的恐怖攻擊手法漸次被該地區所採用,例如車臣北部發生的警察襲擊事件,即是該地區歷史悠久衝突中最新的一起。長久以來,車臣地區穆斯林佔主要人口數,對不同宗教結構的莫斯科來說,如同芒刺在背。早在十九世紀五○年代,俄羅斯人就開始屢敗車臣人建立伊斯蘭國家的企圖。自此以後,每當莫斯科的中央政權發生動盪,比如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最近的蘇聯解體,車臣人都想嘗試獨立,但每次都被俄羅斯脅迫回歸。
另一起車臣人涉及的重大恐怖攻擊則發生在二○○六年一所名為貝斯蘭(Beslan)的學校,時空背景則是俄羅斯與車臣發生衝突,歹徒挾持學校人質要求當時俄國總統普亭下臺,並強調俄國必須從車臣撤軍,以及釋放被拘禁的叛軍。但此種要求並未讓俄國屈服,於是造成了無法收拾的血腥後果,共有三百九十四人死亡、七百零四人受傷,死亡者超過半數是小孩,整個貝斯蘭受到嚴重創傷。
雖然數年前達成的和平協議給與車臣相當的自治權,但是新任的總統麥德維夫卻未能阻止當地軍閥把車臣變成恐怖組織;自普亭上臺後,派出軍隊鎮壓車臣的激進反叛力量,車臣叛軍除了實施游擊戰術外,還採用了能夠廣泛吸引媒體注意的襲擊行動,如在莫斯科劇院人質劫持事件和親近俄國的車臣政府機關爆炸案。
二○○三年,憲法雖然通過給予車臣相當大自治權,但卻排除具有武裝力量的反對派以任何形式組成政府,這些勢力被認為很可能是近期在車臣北部發生爆炸案的幕後主使者。表面上看來,車臣被外面的世界所遺忘,甚至於俄國對此地區長期使用「焦土政策」和暴虐蹂躪,導致車臣婦女必須承受著失去丈夫和兒子的痛苦。同時,根據人權組織指出,她們也遭到俄羅斯士兵的強暴,而這些婦女也就是俄羅斯咸認為「黑寡婦」源頭,她們隨時準備攻擊俄羅斯,以達到報仇的目的。
俄羅斯列世界恐怖攻擊極高風險區
對於恐怖分子造成的安全威脅,英國全球風險顧問公司近期公布全球恐怖攻擊風險指標報告中,點名索馬利亞已取代伊拉克,成為全球最可能遭到恐怖攻擊的國家,另報告中並提及俄羅斯、希臘與葉門等地的恐怖攻擊風險也明顯升高。進言之,索馬利亞與葉門的恐怖攻擊風險增加,是因為該國內部「開打」恐怖組織暴力事件頻傳,其中索馬利亞自去年六月起,一年內共發生五百五十六起恐怖攻擊,共造成一千四百餘人喪生,使得該國死於恐怖攻擊佔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為世界最高;此外,葉門是因為阿拉伯半島「開打」恐怖組織在該國勢力持續擴大而被列為高風險區,俄羅斯的恐怖攻擊風險,則源於北高加索分離主義者的攻擊事件。
這項指標是依全球一百九十六個國家在一年內發生恐怖攻擊的數目、頻率與攻擊嚴重性,再加上可能發生大規模攻擊死傷來計算;所有西方主要經濟體均未被列入高風險或極高風險區,目前被列為極高風險區的國家除索馬利亞、巴基斯坦、伊拉克與阿富汗外,依序為巴勒斯坦、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葉門與俄羅斯。此一指標,正嚴厲考驗俄國領導人危機處理之政策與能耐。
結論
綜言之,俄國國內各種族的歷史恩怨尚待長時間予以化解,但政府首先要教育人民有關國家安全的整體觀念,如此才能得到俄羅斯全體人民的支持,進而戰勝恐怖主義;其次,安全機構應成為國際職能機構中最有效率的部門,必須能夠發揮維護應有秩序的能力,以遏止各種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危害。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讓俄國情報部門和其他相關安全機構有所提昇,然而,這種提昇不只是在中央機構,還應擴展到各個地區的分支機構,尤其重要者,俄國情報部門應該加強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相關情報部門的交流與合作,以維社會安定與國家安全。
(作者為國防大學助理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