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某囡高學歷 性別仍遭歧視

台灣女性受教育權大幅提升,改善了她們的經濟能力與婚姻地位,不過台灣在建立無障礙性別學習空間與校園安全等方面,還有待努力。

「能夠成為這所憧憬已久的學校之一員,我感到非常幸福。…我們總是愉快的來上學,而外面的人當然也用欣羨的眼神望著我們。」這是1913年,順利入學高等女學校的鍾腰涼記述當時的心情。如今穿著制服的女學生們成群穿梭於車水馬龍之間,已經沒有人會對於她們報以欣羨的眼神,因為現在女性接受教育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沙文主義遺毒 受教權遭剝奪

自古以來,由於男性是農業社會的生產主力,所以社會長期存有根深柢固的重男輕女觀念。對於女性受教育權,古人常會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家中如果有男孩或是女孩要受教育,往往是女性的受教權被剝削。父母通常把多數教育經費與資源留給男孩們,女孩們只能撿哥哥們剩下來的東西,就算女兒們天資聰敏、會讀書,但是家中長輩常會說:「查某囡讀那麼多書幹什麼?畢業後趕快去找工作,或是找個人嫁了。」

由於傳統社會女性受教育權遭到嚴重壓縮,加上男性沙文主義「三從四德」的束縛,所以女性多半除了在家相夫教子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生活技能,以至於婚後如果被丈夫拋棄,等於沒有經濟與謀生能力,所以任憑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老婆在家也不吭聲。不過,隨著社會由農業轉向工商業發展,用腦更甚於使用蠻力,以及國民受教育權普及,時代的不同,女性教育權受到剝削的情況大幅獲得改善。

國民教育普及 受教比率拉近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7年統計數據指出,就識字率來看,台灣60年前因為重男輕女觀念濃厚,女性受教育機會受到嚴重壓縮,致使目前65歲以上人口之識字率,女性較男性低達23.78%,後來因為兩性受教育機會均等觀念興起,在20年期間已經明顯獲得改善。943萬1千台灣男性中,識字率為99.34%;女性930萬人中,識字率為95.60%;男女識字率差距為3.74%,呈逐年縮小之趨勢,也就是目前40歲以下國人,兩性識字率已經差不多。

就教育程度來看,由於國民教育普及,因此女性在高中以下的就學率跟男性已趨近相等就。就高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比率來看,目前50歲以上人口受高等教育比率,各年齡層女性都比男性低10%以上,其差距至50歲以下逐漸降低,而到了35歲以下就產生重大改變,女性受高等教育之比率不僅追上男性,更超越男性。



校園基本設施 仍是照顧不周

雖然台灣的女性受教育權已較過往大幅進步,改善了她們的經濟能力與婚姻地位,但是在建立無障礙性別學習空間與校園安全等方面,台灣還有待努力,許多校園基本設施與空間的規劃就往往沒有充分照顧到女學生的需求。

例如,學校廁所常位於學校角落,光線與通風不佳,女廁所數量不足,造成女學生必須大排長龍,而下課的時間往往又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鐘,在這些情況下,女學生常常為了避免上廁所,經常憋尿而影響健康;學校也很少提供女學生淋浴或更衣的空間,讓她們能夠在運動之後,梳洗一番或是更換乾淨的衣服,舒服乾淨地上課。

除此之外,台灣校園除了霸凌問題困擾外,仍舊充滿著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而女性往往是受害者。所以政府在提升女性受教育權的同時,還要致力於消弭性別暴力、教導兩性良性互動、減少性別歧視、性騷擾與性暴力問題的發生,才能真正達到兩性平等教育權。


本文刊登於玉山周報89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