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核電廠大多集中於東南沿海一帶大城市,萬一發生核安事故,可能會使周邊地區數千萬人暴露在輻射危害之下,對台灣威脅遠甚於導彈。
近期,隨著日本311強震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讓世人再度關注核能安全,從最先進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都考慮是否再興建核電廠,因為沒人希望蓋在自家領土上的核電廠,變成一顆隨時會爆炸的核子彈。
中國核能威脅更勝飛彈
在毛澤東「只要核子,不要褲子」的政令宣示下,中國核能計畫發展甚早。早在1956年就成立原子能事業部、1982年又改名為核工業部,作為統管中國核產業最高機關。中國核電廠目前主要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及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所承建,兩者都屬大型國營企業。
自從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能源缺口不斷擴大,同時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嚴重環境危害,所以中國近年來把核能作為新能源重點。近日發布的「十二五」規劃指出,中國將從2011年到2015年開工建設4,000萬千瓦的核能發電,並引進第3代核能發電技術。
預估未來5到10年,中國新建核電機組將以每年5至8台的速度增加,目前中國新建核電機組25座。其中以廣東核電廠最多,包括已營運、籌建及興建中的共10座,其次是浙江的6座,福建4座,遼寧3座,興建數量約占全球的40%。為了搶食中國的核電市場,美國與法國的核能設備生產廠商都躍躍欲試。不過,隨著日本核災發生,中國國務院3月16日決定,在核能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新的核能項目。
由於中國在1976年與2008年也曾發生過超級強震,造成慘重傷亡,因此各國在檢討核能政策之餘,也開始關心起中國核電廠的安全。雖然中國官方與核電集團一再保證核能安全,不過中國目前運行的核電機組,大部分和日本受地震影響發生爆炸的福島核電廠一樣,同屬二代核電設備,採用電力推動式安全冷卻系統,也就是以後備電力系統推動冷水循環流動,來冷卻核反應堆,因此安全性仍受到質疑。
另一方面,中國的核電廠內部管理問題重重。除了核電工程採購爆發貪腐弊案外,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ly)日前引用有關數據表示,中國政府每年投入在現有核電廠安全方面的花費,平均每座只有50萬美元左右,遠落後於美國每年每座平均700萬美元。很顯然地,安全問題並非中國核能管理人員的首要考量。
雖然中國核電廠從未發生過重大事故,但是由於中國多數核電廠座落於大城市附近,特別是東南沿海一帶,所以萬一發生事故,可能會使周邊地區數千萬,甚至數億人暴露在輻射危害之下,對台灣威脅遠甚於對台導彈。
紐西蘭非核家園值得借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