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崑義 國展會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委員、大學教授
2006年我第一次去中國大連,看到停泊在大連港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還僅是一艘沒有任何裝備的空殼航母,既使如此,但在靠近大連港的一間大飯店頂樓,還是設有望遠鏡,只要投入人民幣一元,就可以讓大家觀看這艘幾近報廢的航空母艦。但最近一個大連網友已經拍到瓦良格號航母在大概在傍晚時夜航的照片。
可以確定的是,瓦良格號的裝備工程已經完工,艦身已經塗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灰藍色,包括相陣控制雷達等也已經就位。
不過5年時間,中國就能把一艘報廢的航空母艦裝備完成,顯見中國成為軍事強國的企圖心不小,這讓周邊國家深感憂慮。如果中國裝備完成的航空母艦開始真正試航,是否會再激起周邊國家的軍備競賽,這對亞太地區安全恐怕是不利的徵兆。
中國2007年首次對太空進行獵殺飛彈以後,美國就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的挑釁行為,當時美國前駐北京大使李潔明表示,在北韓先後試射飛彈及進行核子試爆之際,中國理應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阻止北韓再有進一步行動,但中國卻在那時試射飛彈,獵殺太空衛星,等於是變相鼓勵北韓繼續進行試射,令人遺憾。而這次中國再把從烏克蘭買來的瓦良格號裝備完成,並進行試航,這無非是對亞太區域的安全再蒙上一層陰影。
從烏克蘭手中買下空艦
瓦良格號與目前俄羅斯服役中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屬同一級別,俄羅斯為了與印度聯盟,也曾想送一艘給印度,但怕印度無法負擔龐大的維護費用,所以遲遲沒有贈送。
在蘇聯時期,原本計劃把該級航母建造成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母相似。但由於資金緊缺,再加上現代航母的複雜性,蘇聯被迫降低標準。最終,該級航母在建造完成後為65,000噸級,且放棄蒸汽彈射器,改用滑跳式甲板。
1988年瓦良格號下水後,尚未完成儀表裝置,蘇聯就已經解體,這艘在烏克蘭建造中的航空母艦就由烏克蘭接收。一直到1991年,該艦建造率只達68%。
由於冷戰後烏克蘭經濟狀況無力建造如此複雜的艦船,瓦良格號也就閒置在烏克蘭造船廠好幾年,直到1997年詹氏雜誌報導「瓦良格號即將解體」,這艘半途而廢的航艦才再度引起世人關注,不過當年的工程並非解體,而是將船上所有機電設備拆除,烏克蘭發出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代價拆除此艘無機電空船的訊息。
當時中國為了擁有航空母艦,遂偽裝由香港的「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作為白手套向烏克蘭表達購買意願,並在當年簽訂合約,還佯稱購買後將作為澳門海上賭場使用。這期間日本、美國等國也有意購買該艦,以阻撓中國的購買行動,但由於烏克蘭認為開出的價格不合理,因而放棄了與美、日的交易。
中國和烏克蘭達成交易後,在該艦拖往中國的途中,土耳其方面以無動力大型航艦的拖運如發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為由,拖延發放航行許可;經過中國多次外交協商,於2001年達成協議放行,在2002年3月3日拖抵大連港,結束了歷時4個月、花費500萬美元、航程15,200海里的跋涉。
裝備進度去年開始加速
從2010年開始,中國裝備瓦良格號的速度加快,這有點像中國高鐵的進展一樣,先從普通火車「提速」,再增建高速鐵路,這之中有一半是從國外引進的技術。
瓦良格號也一樣,從粉刷、瘦身、換桅杆後,最近已經有明顯的開盾跡象,兩個明顯的相陣控制雷達安裝位置顯現出來,並且有跡象表明,瓦良格號已經安裝頂板雷達。中國期待早日服役,船體部分已經粉刷一新。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可沒少花心血和精力,當然這些完全是拜中國所謂的友邦所賜。說到瓦良格號,還是忍不住說一下它的歷程,當時的前蘇聯與老美爭霸,在航母建造方面已經擁有不少經驗,蘇聯在只有一艘庫艦的情況下,實施遠海作戰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瓦良格號於1985年開始製造,並於1988年底就下水。也就是在建造一艘庫艦時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並成功運用於瓦良格號上面。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上來說,瓦良格號雖是庫艦的姊妹艦(原形一樣),但性能和工藝肯定優於庫艦,某種意義上來說,有必要對瓦良格號上面,需要很多方面去瞭解。
中國在神盾方面擁有170、171和115、116了,與168、169合組防空、反導和反潛網已成雛形。另加上054及其它艦艇組成航母戰鬥群完全不存在問題。至於潛艇更不成問題。這些要組合成一個威力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已經有足夠的實力,而且還會得到岸上飛機的幫助。
至於航母,中國應該是以蘇聯未完工的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做為版本,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其排水量達80,000噸以上,滿載排水量可達95,000噸以上。載固定翼飛機70架以上。採用核動力,蒸汽輪機,航速最大可達30節。並布置完整的遠、中、近程艦空飛彈,全部採用垂直發射。配備各種對空、對海等搜索雷達,艦島並做簡潔、隱射化處理。最值得一提的是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居然有了2個蒸汽彈射器,看來俄羅斯人也知道沒有彈射器的缺點了,不僅無法起飛預警機,連攜帶重型反艦飛彈的戰機都無法加滿油起飛。
仍有艦載機等技術瓶頸
事實上,中國在改裝瓦良格號航母也有它的技術瓶頸,這主要是在艦載機、彈射器、以及航母上的「神經中樞」──C4ISR系統和航母編隊的附屬軍艦等。首先對中國海軍來說,彈射器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中國海軍選擇的是大型航母,由於航母本身起飛跑道長度不算短,加上使用重型艦載機完全可以採用俄羅斯已經使用成熟的滑躍式起飛方式。但中國海軍如果是選擇中型航母,則由於受艦體跑道長度等本身條件的限制,就是配備中型艦載機,也需要安裝電磁或蒸汽彈射器。這對中國海軍來講是一個從來沒有使用過,國外也不可能有任何國家會賣給中國的重大技術專案。
其次是,中國也應該清楚認識到中國的未來艦載機,與世界空軍第四代戰機相比可能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和即將投入現役飛機裡,沒有一種具備航母艦載機條件的戰機。中國空軍通過過去10年的改造已經完成從二代戰機到將三代戰機作為主力飛機的升級換代工作。但隨著中國航空工業通過引進和生產俄羅斯的三代戰機取得的寶貴經驗,以及中國自己的航空製造領域取得的進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可以自主生產三代軍用飛機整機的少數幾個航空大國之一。
因此,如果假以時日中國航空工業在使用新材料和設計出一個具備良好氣動外型的飛機,加上和中國自己新型航電設備的系統整合,中國也有可能製造出自己的隱形艦載飛機。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小涵道比、大推力二元向量控制的中國製渦扇航空發動機,以及作為四代戰機火控系統的核心─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兩大核心問題。
建構藍水海軍為期不遠
過去中國一直想建造「藍水海軍」,目前在主力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建造數量或是軍艦本身的作戰水準都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一個國家藍水海軍艦隊所必須裝備的艦艇,除了航母之外都已具備,其它作為航母編隊的附屬艦艇,包括中國海軍的驅護艦隊、核潛艇、遠洋大型補給船、都已經投入現役,現在只是還沒有巡洋艦和艦隊指揮艦。另外最重要的還是航空母艦,如果這些配備都能夠完成,那麼中國建構一個完整的「藍水海軍」將為期不遠,這也是美國最憂慮的地方。
1990年代美國一些戰略專家最大的憂慮,就是在歐亞大陸可能出現一個新的強國,如果中國在歐亞大陸崛起,這對美國的圍堵戰略,將成為巨大的挑戰。
本文刊登於玉山周報96期
2006年我第一次去中國大連,看到停泊在大連港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還僅是一艘沒有任何裝備的空殼航母,既使如此,但在靠近大連港的一間大飯店頂樓,還是設有望遠鏡,只要投入人民幣一元,就可以讓大家觀看這艘幾近報廢的航空母艦。但最近一個大連網友已經拍到瓦良格號航母在大概在傍晚時夜航的照片。
可以確定的是,瓦良格號的裝備工程已經完工,艦身已經塗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灰藍色,包括相陣控制雷達等也已經就位。
不過5年時間,中國就能把一艘報廢的航空母艦裝備完成,顯見中國成為軍事強國的企圖心不小,這讓周邊國家深感憂慮。如果中國裝備完成的航空母艦開始真正試航,是否會再激起周邊國家的軍備競賽,這對亞太地區安全恐怕是不利的徵兆。
中國2007年首次對太空進行獵殺飛彈以後,美國就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的挑釁行為,當時美國前駐北京大使李潔明表示,在北韓先後試射飛彈及進行核子試爆之際,中國理應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阻止北韓再有進一步行動,但中國卻在那時試射飛彈,獵殺太空衛星,等於是變相鼓勵北韓繼續進行試射,令人遺憾。而這次中國再把從烏克蘭買來的瓦良格號裝備完成,並進行試航,這無非是對亞太區域的安全再蒙上一層陰影。
從烏克蘭手中買下空艦
瓦良格號與目前俄羅斯服役中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屬同一級別,俄羅斯為了與印度聯盟,也曾想送一艘給印度,但怕印度無法負擔龐大的維護費用,所以遲遲沒有贈送。
在蘇聯時期,原本計劃把該級航母建造成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母相似。但由於資金緊缺,再加上現代航母的複雜性,蘇聯被迫降低標準。最終,該級航母在建造完成後為65,000噸級,且放棄蒸汽彈射器,改用滑跳式甲板。
1988年瓦良格號下水後,尚未完成儀表裝置,蘇聯就已經解體,這艘在烏克蘭建造中的航空母艦就由烏克蘭接收。一直到1991年,該艦建造率只達68%。
由於冷戰後烏克蘭經濟狀況無力建造如此複雜的艦船,瓦良格號也就閒置在烏克蘭造船廠好幾年,直到1997年詹氏雜誌報導「瓦良格號即將解體」,這艘半途而廢的航艦才再度引起世人關注,不過當年的工程並非解體,而是將船上所有機電設備拆除,烏克蘭發出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代價拆除此艘無機電空船的訊息。
當時中國為了擁有航空母艦,遂偽裝由香港的「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作為白手套向烏克蘭表達購買意願,並在當年簽訂合約,還佯稱購買後將作為澳門海上賭場使用。這期間日本、美國等國也有意購買該艦,以阻撓中國的購買行動,但由於烏克蘭認為開出的價格不合理,因而放棄了與美、日的交易。
中國和烏克蘭達成交易後,在該艦拖往中國的途中,土耳其方面以無動力大型航艦的拖運如發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為由,拖延發放航行許可;經過中國多次外交協商,於2001年達成協議放行,在2002年3月3日拖抵大連港,結束了歷時4個月、花費500萬美元、航程15,200海里的跋涉。
裝備進度去年開始加速
從2010年開始,中國裝備瓦良格號的速度加快,這有點像中國高鐵的進展一樣,先從普通火車「提速」,再增建高速鐵路,這之中有一半是從國外引進的技術。
瓦良格號也一樣,從粉刷、瘦身、換桅杆後,最近已經有明顯的開盾跡象,兩個明顯的相陣控制雷達安裝位置顯現出來,並且有跡象表明,瓦良格號已經安裝頂板雷達。中國期待早日服役,船體部分已經粉刷一新。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可沒少花心血和精力,當然這些完全是拜中國所謂的友邦所賜。說到瓦良格號,還是忍不住說一下它的歷程,當時的前蘇聯與老美爭霸,在航母建造方面已經擁有不少經驗,蘇聯在只有一艘庫艦的情況下,實施遠海作戰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瓦良格號於1985年開始製造,並於1988年底就下水。也就是在建造一艘庫艦時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並成功運用於瓦良格號上面。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上來說,瓦良格號雖是庫艦的姊妹艦(原形一樣),但性能和工藝肯定優於庫艦,某種意義上來說,有必要對瓦良格號上面,需要很多方面去瞭解。
中國在神盾方面擁有170、171和115、116了,與168、169合組防空、反導和反潛網已成雛形。另加上054及其它艦艇組成航母戰鬥群完全不存在問題。至於潛艇更不成問題。這些要組合成一個威力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已經有足夠的實力,而且還會得到岸上飛機的幫助。
至於航母,中國應該是以蘇聯未完工的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做為版本,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其排水量達80,000噸以上,滿載排水量可達95,000噸以上。載固定翼飛機70架以上。採用核動力,蒸汽輪機,航速最大可達30節。並布置完整的遠、中、近程艦空飛彈,全部採用垂直發射。配備各種對空、對海等搜索雷達,艦島並做簡潔、隱射化處理。最值得一提的是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居然有了2個蒸汽彈射器,看來俄羅斯人也知道沒有彈射器的缺點了,不僅無法起飛預警機,連攜帶重型反艦飛彈的戰機都無法加滿油起飛。
仍有艦載機等技術瓶頸
事實上,中國在改裝瓦良格號航母也有它的技術瓶頸,這主要是在艦載機、彈射器、以及航母上的「神經中樞」──C4ISR系統和航母編隊的附屬軍艦等。首先對中國海軍來說,彈射器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中國海軍選擇的是大型航母,由於航母本身起飛跑道長度不算短,加上使用重型艦載機完全可以採用俄羅斯已經使用成熟的滑躍式起飛方式。但中國海軍如果是選擇中型航母,則由於受艦體跑道長度等本身條件的限制,就是配備中型艦載機,也需要安裝電磁或蒸汽彈射器。這對中國海軍來講是一個從來沒有使用過,國外也不可能有任何國家會賣給中國的重大技術專案。
其次是,中國也應該清楚認識到中國的未來艦載機,與世界空軍第四代戰機相比可能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和即將投入現役飛機裡,沒有一種具備航母艦載機條件的戰機。中國空軍通過過去10年的改造已經完成從二代戰機到將三代戰機作為主力飛機的升級換代工作。但隨著中國航空工業通過引進和生產俄羅斯的三代戰機取得的寶貴經驗,以及中國自己的航空製造領域取得的進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可以自主生產三代軍用飛機整機的少數幾個航空大國之一。
因此,如果假以時日中國航空工業在使用新材料和設計出一個具備良好氣動外型的飛機,加上和中國自己新型航電設備的系統整合,中國也有可能製造出自己的隱形艦載飛機。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小涵道比、大推力二元向量控制的中國製渦扇航空發動機,以及作為四代戰機火控系統的核心─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兩大核心問題。
建構藍水海軍為期不遠
過去中國一直想建造「藍水海軍」,目前在主力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建造數量或是軍艦本身的作戰水準都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一個國家藍水海軍艦隊所必須裝備的艦艇,除了航母之外都已具備,其它作為航母編隊的附屬艦艇,包括中國海軍的驅護艦隊、核潛艇、遠洋大型補給船、都已經投入現役,現在只是還沒有巡洋艦和艦隊指揮艦。另外最重要的還是航空母艦,如果這些配備都能夠完成,那麼中國建構一個完整的「藍水海軍」將為期不遠,這也是美國最憂慮的地方。
1990年代美國一些戰略專家最大的憂慮,就是在歐亞大陸可能出現一個新的強國,如果中國在歐亞大陸崛起,這對美國的圍堵戰略,將成為巨大的挑戰。
本文刊登於玉山周報96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