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事戰略轉型 部署亞太因應「中共崛起 」

藍亭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日前正式簽署長達二十四頁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這也是美軍自二○○四年以來,首次公布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對全球戰略風險的最新評估。美軍戰略重心在舊版本的「軍事戰略報告」中仍致力於反恐,今年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則將美軍的重心從中東轉移到亞太地區,顯示美國的戰略優先排序已有結構性變化,美軍在報告中宣示的「將對中共與臺海局勢密切觀察」,對吾人而言更是值得關心的重要訊息。美「中」競合 仍備受矚目
美國的國家戰略可區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國家安全戰略(NSS),是由美國總統親自簽署的最高級別國家戰略,其主要內容涉及對美國面臨重大威脅的判斷、確保國家安全的措施等;第二層次是國防戰略(NDS),由美國國防部長簽署發表,其內容也會提及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但更重要的是針對美國的國防建設提出具體要求;第三層次是國家軍事戰略(NMS),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簽署,其內容根據國家安全戰略,檢視美國所處的戰略環境,確保國家利益及達成國家軍事目標,並做為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每一年度風險評估基礎。
依照美國法律規定,如情勢需要,「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應每兩年公布一次,先前的舊版本是於二○○四年公布,之後美軍便未再更新內容,這次穆倫簽署了新版本的軍事戰略報告,代表美軍認為國際局勢出現實質變化,美軍的戰略思維也應該與時更新。二○一一年版與二○○四年版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相較,美軍更為重視多邊主義與巧實力的運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戰場的戰略比重也明顯下降,顯示美國將逐步結束中東地區的反恐作戰,也讓國際皆聚焦美軍下一階段的戰略重心何在?
在長達一萬七千多字的報告內容中,美軍屢屢提及亞太區域,包括「美國戰略要務和利益越來越多地來自於亞太地區」、「繼續密切關注中共軍事進展」、「協助日本自衛隊提昇境外作戰能力」、「進一步提昇美軍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影響力」。美國自二戰以來便將歐洲視為戰略重心(戰時對抗納粹德國、戰後防止鐵幕擴張),九一一事件後因應反恐需求,中東的重要性急遽上升,如今亞太地區則成為美軍最新的戰略重點。雖然在二○一一年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美軍對中共的著墨不深,但是中共作為此一地區崛起中的主要強權,美國與中共在國際戰略層次的競合關係,格外引人矚目。
卸下單邊主義 深化同盟關係
  對於中共的崛起,「軍事戰略報告」強調合作和警戒的雙重指導原則。報告指出:「美國摸索與中共擴大合作與理解,減少誤解和誤判的方案。同時,由於實力日益增強的共軍具體目的尚不清楚,尤其在太空、網路、黃海、東海及南海地區的積極主張,要懷著戰略關切加以監視。」報告並提及,「美國為了確保美國及其夥伴國家的利益,將準備展示決心及投入資源,反對任何國家危及公共空間使用,或威脅美國的盟國」。
  由於美軍在最新的「軍事戰略報告」中,不再堅持單邊主義思維,因此,報告中雖表明美國在必要時,可以單獨行事,但更強調未來的希望在於「聯盟」,因為打贏下一場戰爭的立足點是聯盟關係。美國必須通過與盟國和新夥伴建立更深入的安全合作關係,方足以應對日益動盪和不確定的局勢。未來美軍將擴展與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軍事安全合作、交流和演訓活動,同時繼續深化與日本、南韓和澳洲等傳統軍事盟國的同盟關係。
刪減軍費預算 轉向靈巧防衛
美軍在「軍事戰略報告」中特別提及美軍將建立「反反介入(counter anti-access)」與「反區域阻絕(counter area-denial)」能力。依據「蘭德公司」軍事專家柯瑞傑的看法,中共所發展的「反介入」戰略為:擁有可攻擊距大陸本土約一千五百公里第一島鏈內的美國海軍基地及航空母艦的彈道、巡弋飛彈及殲擊機。而美國「戰略預算評估中心」副總裁湯姆斯則認為,美國鼓勵東南亞國家發展迷你型的「反介入及區域阻絕」能力,促進東協在武器及國防規劃的透明化,與東南亞國家共享情報、監視、偵察資料,與東南亞各國強化國防關係等作法,都是美國因應中共軍事崛起及在南海的應有作為。
也有分析家提出,從美國在軍費壓縮的現實條件來看,與盟國分擔安全責任是美國不得不的選擇,但美國依舊不會放棄對國際事務的領導地位。只是軍費裁減的困境並非美國獨有。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英國、法國和德國等西歐強權均已公布或正在醞釀軍費裁減方案,美國在北約國防開支中所占比例也從十年前的不到百分之五十,上升到逼近百分之七十五。正是在此一背景下,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日前才會提出「靈巧防衛」新理念,希望成員國加強協調與合作,以因應軍費緊縮帶來的不利影響。
  面對中共政、經影響力日增的亞洲情勢,美軍能否順利確保亞太戰略的主導權,仍有待時間考驗。但從美國積極發展區域性的安全合作架構,同時試圖建立與中共之間的國防戰略對話與雙邊或者多邊互信機制,其種種細緻與靈活的外交策略,都已顯示出美國因應「中共崛起」的新時代思維。
(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