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耿
非致命武器簡介
非致命武器(Non-Lethal Weapons NLW)指不流血或少流血避免永久性損壞下,在特定範圍及關鍵時間造成人員或裝備失能(incapacitate)的武器,有人將它稱作少致命武器或慈化武器。NLW不是新東西,在一九九四年的《新戰爭論》及一九九九年的《下一次世界大戰》探討未來戰爭的兩本書裡,都以不少的篇幅對它作討論。NLW可產生的怪招很多,廣為人知的資訊病毒為其中一例。亦因其簡單、便宜而有效,因此,《新戰爭論》表示「這類武器如果不是由好人所掌握,可發揮的作用就要成倍數擴張了」;讓美國對NLW真正擔心者為「敵方利用同樣的科技…,她的抵抗力也就越弱」;為避免「提醒」各方的仿效而自陷不利,使得相關的資訊很少。但這不也正是小國以小博大的機會?在強調不對稱建軍的當下,發掘其機會可為我國建軍重要的思考之一。 NLW技術概可分為「電磁(雷射)、化學、制止、低動能、聲波、資訊、生物」等類;綜合一些書刊提及的技術,用於人員暫失能的NLW有:低音波、快速麻醉氣、高分貝噪音、麻醉標、超音波、橡皮/蠟/陶瓷/豆袋…子彈、臭氣、催淚、辣粉、瞄準紅點、灼熱雷達、閃光彈、閃光器、紫外電擊槍、雷射致盲、電擊水槍及電擊槍等;用於裝備失能者有:嗜油細菌、嗜塑膠細菌、資訊宣傳、資訊病毒、煙霧、四爪丁、引擎內爆、金剛砂粉、超黏蜘蛛絲、橡膠網、反聚合劑、地滑劑、油料凝結劑、金屬脆化劑、阻燃泡沫、玻璃霧化劑、超黏泡沫、石墨碳纖彈、短碳纖或粉及非核電磁脈衝等。其中,部分雖可藉簡單飛彈作較遠距的投射,但需考量重量、體積、彈藥的散布性、反應時間、作用時效等因素。細節可參考相關的書刊,但相關的資訊不多,根本上需要自行研製及開創。
NLW可有「閃毒光的致盲、黏膠或地網的定身法、閃光燈或彈藥迷魂、毒劑使暫時失能、阻燃劑殺動力、嗜油菌或腐蝕劑損輪胎/裝備、脆劑壞工程、怪聲怪味驅人、瞄準紅點嚇人、電脈衝軟殺、資訊病毒無遠弗屆、仿生物探密…」等千形萬狀,其應用點子創新。在幾年前推動創新中心時期,筆者曾將NLW當作探索標的之重點選項;試著從圖書館或網站搜索資訊,但能獲得者不多,內容也相近。在網路上查獲「An Assessment of NLW S&T」(下簡稱《NLW評價》)的附件,其僅止於技術清單的資訊,卻也因此知悉美軍對NLW「居然」有官方委託的研究並公布報告。
將科技轉化成為戰力
《NLW評價》為針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需求,就「戰力防護、近戰、鎮暴及維和行動」等應用所作的探討。除近岸作戰外,美海軍陸戰隊擔任美國各大(公)使館的安全防護任務,因此其對NLW戰具的需要性讓人不難理解。
技術項目外,《NLW評價》較特別的內容為探討美軍NLW科技轉化成戰力的現況及問題,並提出矯正建議。NLW為一冷門遭到忽視的技術,這樣的問題及矯正建議對引導NLW的研發格外地有意義。為整合NLW戰力的發展,美國國防部於一九九六年成立「聯戰NLW理事會(Joint NLW Directorate JNLWD)」。這份《NLW評價》對JNLWD的評論為「現作法若不改,難有前途」,還評得真赤裸裸!NLW武器的種類繁雜,也不夠威武雄壯,難免較難獲親睞,但《評價報告》認為其根本原因更在:首先,欠缺新點子的連結或推動力,不利開展;另外,對人或物、生理或心裡的效果不明,難獲重視。
對此,《評價報告》認為其改善需於源頭做起;因而建議JNLWD配置少許探索預算,整合一些人才,藉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COE;按一般指組織中一些少數精英作前端議題探討的編組)先作各類NLW的效果與效益評估,並建構想定作驅動來激發新點子,才能引導開創。鑑於這類戰具簡單、便宜,但品類繁雜,這樣特質下,需有制宜的發展流程以有效研發。同時強調,NLW僅是一種彈頭形式,其實用尚需要有「投射載台、感測、指管…」的配套;有效反擊及殲敵於距外的運用,此一配套考量更形重要。
NLW與我國不對稱建軍
NLW具以小博大的特質,為不對稱建軍有利的選項;如資訊戰、石墨碳纖彈等為一般常有考量,但NLW可有的招數尚多,宜有更多的探索,並按國情作選取,以充分掌握可有的機會。這項開創中,應正視NLW的特質及價值之所在,並先排除「不能炸成大坑、敵可修復,不夠威武雄壯就不是武器」的迷思。
對此試以「四爪丁反跑道」為例作說明;以敵機起降兩輪所滑過的面積約有一千平方公尺(以兩輪,輪寬零點二公尺,滑行距離二千五百公尺推估),其上有一枚小小的四爪丁足以讓敵機起降產生嚴重的干擾;即使可清掃,也足以在關鍵的幾十分鐘或數小時阻止跑道的順暢。一枚塑鋼四爪丁僅數或十餘公克,十公斤的彈頭就有約千枚,其以百公尺級精度(圓形公差,CEP)的簡單載具作投射,數十公斤酬載即可有充分的散佈密度。敵當然可以作排除,但其需要對跑道一寸一寸的作檢查,所需要的時間並不少;而如必要,我尚可於數十分鐘後再補上一發,足讓敵人動彈不得。以相同的封鎖時間作比較,考量簡單性、成本效益、可獲性及引發被報復的負效果,簡單投射載具加四爪丁可能是最佳的選項。此外,這項武器亦可用於如公路封鎖等應用,讓敵後交通癱瘓。正因破壞及殺戮性較低,使得NLW更有運用的自由空間,而成為可用的戰具選項。
結 語
諸如這樣簡單,但具價值的應用,NLW的選擇還很多,待吾人的想像開創;一如《評價報告》認為NLW科技轉成戰力的關鍵在點子的激發,吾人須正視。配置探索預算,成立組織,評估NLW的效果及效益,建構想定來激發開創等實現具體的作法,更可為我國籌建武力及中科院研創作參考。
(作者為中山科學研究院計畫品質策進會專任委員)
本文刊登於7月27日青年日報
非致命武器簡介
非致命武器(Non-Lethal Weapons NLW)指不流血或少流血避免永久性損壞下,在特定範圍及關鍵時間造成人員或裝備失能(incapacitate)的武器,有人將它稱作少致命武器或慈化武器。NLW不是新東西,在一九九四年的《新戰爭論》及一九九九年的《下一次世界大戰》探討未來戰爭的兩本書裡,都以不少的篇幅對它作討論。NLW可產生的怪招很多,廣為人知的資訊病毒為其中一例。亦因其簡單、便宜而有效,因此,《新戰爭論》表示「這類武器如果不是由好人所掌握,可發揮的作用就要成倍數擴張了」;讓美國對NLW真正擔心者為「敵方利用同樣的科技…,她的抵抗力也就越弱」;為避免「提醒」各方的仿效而自陷不利,使得相關的資訊很少。但這不也正是小國以小博大的機會?在強調不對稱建軍的當下,發掘其機會可為我國建軍重要的思考之一。 NLW技術概可分為「電磁(雷射)、化學、制止、低動能、聲波、資訊、生物」等類;綜合一些書刊提及的技術,用於人員暫失能的NLW有:低音波、快速麻醉氣、高分貝噪音、麻醉標、超音波、橡皮/蠟/陶瓷/豆袋…子彈、臭氣、催淚、辣粉、瞄準紅點、灼熱雷達、閃光彈、閃光器、紫外電擊槍、雷射致盲、電擊水槍及電擊槍等;用於裝備失能者有:嗜油細菌、嗜塑膠細菌、資訊宣傳、資訊病毒、煙霧、四爪丁、引擎內爆、金剛砂粉、超黏蜘蛛絲、橡膠網、反聚合劑、地滑劑、油料凝結劑、金屬脆化劑、阻燃泡沫、玻璃霧化劑、超黏泡沫、石墨碳纖彈、短碳纖或粉及非核電磁脈衝等。其中,部分雖可藉簡單飛彈作較遠距的投射,但需考量重量、體積、彈藥的散布性、反應時間、作用時效等因素。細節可參考相關的書刊,但相關的資訊不多,根本上需要自行研製及開創。
NLW可有「閃毒光的致盲、黏膠或地網的定身法、閃光燈或彈藥迷魂、毒劑使暫時失能、阻燃劑殺動力、嗜油菌或腐蝕劑損輪胎/裝備、脆劑壞工程、怪聲怪味驅人、瞄準紅點嚇人、電脈衝軟殺、資訊病毒無遠弗屆、仿生物探密…」等千形萬狀,其應用點子創新。在幾年前推動創新中心時期,筆者曾將NLW當作探索標的之重點選項;試著從圖書館或網站搜索資訊,但能獲得者不多,內容也相近。在網路上查獲「An Assessment of NLW S&T」(下簡稱《NLW評價》)的附件,其僅止於技術清單的資訊,卻也因此知悉美軍對NLW「居然」有官方委託的研究並公布報告。
將科技轉化成為戰力
《NLW評價》為針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需求,就「戰力防護、近戰、鎮暴及維和行動」等應用所作的探討。除近岸作戰外,美海軍陸戰隊擔任美國各大(公)使館的安全防護任務,因此其對NLW戰具的需要性讓人不難理解。
技術項目外,《NLW評價》較特別的內容為探討美軍NLW科技轉化成戰力的現況及問題,並提出矯正建議。NLW為一冷門遭到忽視的技術,這樣的問題及矯正建議對引導NLW的研發格外地有意義。為整合NLW戰力的發展,美國國防部於一九九六年成立「聯戰NLW理事會(Joint NLW Directorate JNLWD)」。這份《NLW評價》對JNLWD的評論為「現作法若不改,難有前途」,還評得真赤裸裸!NLW武器的種類繁雜,也不夠威武雄壯,難免較難獲親睞,但《評價報告》認為其根本原因更在:首先,欠缺新點子的連結或推動力,不利開展;另外,對人或物、生理或心裡的效果不明,難獲重視。
對此,《評價報告》認為其改善需於源頭做起;因而建議JNLWD配置少許探索預算,整合一些人才,藉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COE;按一般指組織中一些少數精英作前端議題探討的編組)先作各類NLW的效果與效益評估,並建構想定作驅動來激發新點子,才能引導開創。鑑於這類戰具簡單、便宜,但品類繁雜,這樣特質下,需有制宜的發展流程以有效研發。同時強調,NLW僅是一種彈頭形式,其實用尚需要有「投射載台、感測、指管…」的配套;有效反擊及殲敵於距外的運用,此一配套考量更形重要。
NLW與我國不對稱建軍
NLW具以小博大的特質,為不對稱建軍有利的選項;如資訊戰、石墨碳纖彈等為一般常有考量,但NLW可有的招數尚多,宜有更多的探索,並按國情作選取,以充分掌握可有的機會。這項開創中,應正視NLW的特質及價值之所在,並先排除「不能炸成大坑、敵可修復,不夠威武雄壯就不是武器」的迷思。
對此試以「四爪丁反跑道」為例作說明;以敵機起降兩輪所滑過的面積約有一千平方公尺(以兩輪,輪寬零點二公尺,滑行距離二千五百公尺推估),其上有一枚小小的四爪丁足以讓敵機起降產生嚴重的干擾;即使可清掃,也足以在關鍵的幾十分鐘或數小時阻止跑道的順暢。一枚塑鋼四爪丁僅數或十餘公克,十公斤的彈頭就有約千枚,其以百公尺級精度(圓形公差,CEP)的簡單載具作投射,數十公斤酬載即可有充分的散佈密度。敵當然可以作排除,但其需要對跑道一寸一寸的作檢查,所需要的時間並不少;而如必要,我尚可於數十分鐘後再補上一發,足讓敵人動彈不得。以相同的封鎖時間作比較,考量簡單性、成本效益、可獲性及引發被報復的負效果,簡單投射載具加四爪丁可能是最佳的選項。此外,這項武器亦可用於如公路封鎖等應用,讓敵後交通癱瘓。正因破壞及殺戮性較低,使得NLW更有運用的自由空間,而成為可用的戰具選項。
結 語
諸如這樣簡單,但具價值的應用,NLW的選擇還很多,待吾人的想像開創;一如《評價報告》認為NLW科技轉成戰力的關鍵在點子的激發,吾人須正視。配置探索預算,成立組織,評估NLW的效果及效益,建構想定來激發開創等實現具體的作法,更可為我國籌建武力及中科院研創作參考。
(作者為中山科學研究院計畫品質策進會專任委員)
本文刊登於7月27日青年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