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國家安全 維護台海和平


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防政策」新書發表會

新聞稿



就在國防部公布號稱「1992年來編排最為華麗」的一本國防報告書一個星期後,由新台灣國策智庫出版的「台灣國家願景--- 我們的主張」系列叢書中的「國防政策」新書也正式出版。7月28號的新書發表會上,與會學者專家把官方的國防報告書與智庫版的國防政策新書拿來稍作比較,就可以看出國民黨和綠營學者在國防觀點和策略上,的確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對於國防部的報告書,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文政的評語是:光鮮外表下,卻有許多無法掩蓋的矛盾。陳文政指出,國防部的報告書當中,仍舊把中國當成有敵意的國家,但問題是,馬總統有認為中國是「敵」嗎?那些絡繹不絕前往北京朝貢的文武退役官員有認為中國是「敵」嗎?這種政府跟國軍不同調的狀況,才是台灣當前國防戰略思維上最大的矛盾與問題。國防部到現在還以為靠莒光日宣傳和學者寫寫文章,就能讓國軍「堅定愛國信念」,但陳文政說,「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麼扁政府時代不需要一直在莒光日宣揚敵我意識?」,陳文政直指,因為現在的國家最高領導人自己敵我意識不清楚,下面的人才會跟著搞不清楚。



而有關馬政府打算推動全募兵制的問題,負責撰寫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防政策」願景新書的學者們也一致認為不妥。前國防部長蔡明憲表示,全募兵制是一種討好選民的「民粹」作法。國防部在報告書當中以當前役期縮短,訓練成效不易累積和因應「少子化」趨勢為理由,主張採取全募兵制。但陳文政反駁說,就是因為少子化趨勢,才應該繼續採用徵募並行的兵制,「如果連徵兵都徵不滿需求員額了,採全募兵制怎麼募得足?」而且,在國防經費一直減少的狀況下,有錢可以養募兵制募來的士兵嗎?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威脅依舊存在,台灣不能大幅減少兵源,因此,蔡明憲呼籲,除非中國公開宣示放棄武力犯台,否則全募兵制絕對不可行。



另外,新台灣國策智庫的「國防政策」新書當中也提到一個重點,就是要「落實國防自主政策」。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指出,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和科技發達程度,要發展國防高科技產業不會是問題,像是500噸以下的小型潛艦、中短程反制飛彈、反登陸攻擊直升機等,台灣應該都有能力自行研發製造。蔡明憲認為,這才是「操之在我,可長可久」的做法,才不會因為軍購問題一直受制於人。



而談到軍購問題,前幾天美國華盛頓時報刊登了美國國防部對於台灣軍售議題的相關報導,還直指中國戰機飛越海峽中線,證明馬政府對中國的和解政策是失敗的。對此,曾經擔任駐美代表的吳釗燮指出,美國國防部官員會透過媒體對外放話,顯示美國官方已經對台灣在軍購的議題上失去耐性。吳釗燮說,「美方認為你馬政府是在消遣我、消費我」,既然馬政府認為和中國協商比較重要,為了不破壞和中國的關係而暫緩與美國的軍購合作,那美國就要公開讓大家都知道,馬政府在這件事情上不是認真的,不要把責任都推給美國。蔡明憲也認為,除非馬政府以立法院編列預算的實際行動亡羊補牢,向美方展現誠意,否則,今年10月1號美國軍售台灣的期限到時,美國會答應要賣武器給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上次中國戰機飛越海峽中線,國防部不但沒有提出抗議,還替對方講話,說對方「沒有惡意」的作法,更令蔡明憲搖頭。蔡明憲認為,台灣至少應該透過海基會向中國抗議,馬政府怕得罪中國就完全不反應,會讓對方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得寸進尺,產生很大後遺症。而在釣魚台爭議和南海主權爭議上,蔡明憲也指出,中國希望透過和台灣合作,在釣魚台議題上跟美、日對抗,在南海議題上跟東南亞國家對抗,但從戰略的考量,這對台灣是不好的,台灣千萬不要陷入中國的陷阱。蔡明憲建議政府透過APEC等國際場合公開宣示遵守國際法和海洋公約,與美、日和東南亞國協共同開發、共同合作,才是確保台灣最大利益的正確做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