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寧
由美國格魯曼公司(Grumman,現今諾格公司)研製的EA-6B型徘徊者式(Prowler),是一種全天候長程電子戰機,可由陸地基地或航艦上起降,伴隨美軍的空中打擊武力,干擾敵軍的電子活動,獲取作戰區的戰術電子情報,並壓制敵人的空防系統。作為美國海軍及陸戰隊最主要的電子干擾機,EA- 6B型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美國或盟國航艦戰鬥群、戰機,反制敵軍雷達,干擾敵軍通訊,防衛來襲的反艦飛彈,以及執行電子偵蒐。
前後兩排併列式座艙設計
EA-6B型自一九六六年開始研發,以A-6型闖入者式(Intruder)攻擊機為基礎,加長機體並強化結構,垂直尾翅頂增設天線整流罩,座艙風擋前方也加裝一具空中加油管。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一九七一年一月,第一架EA-6B型電戰機交機;同年七月,正式成軍,陸續配備美國海軍、陸戰隊。一九九五年,美國空軍的EF-111A型烏鴉式(Raven)電戰機除役後,EA-6B型更成為美軍唯一的電子戰機。
EA-6B型的機體全長十七點七公尺,高四點九公尺,翼展十五點九公尺,機翼可向上摺疊,最大起飛重量二七四五○公斤,配備兩具普惠公司(P&W)的 J52-P408型渦輪噴射發動機,每具推力四七一七公斤,飛行速率每小時九百二十公里,未經空中加油的最大航程一八四○公里,實用升限一一四六○公尺。
採用前、後兩排併列式座艙設計的EA-6B型,機上編制一名飛行員及三名電戰官(ECMO),其中前排左邊是飛行員座位,右邊是負責通訊、導航等的電戰官,後排兩名電戰官則共同操控ALQ-99型系統的儀表。
EA-6B型電戰機最主要的電戰裝備,是機上配備的ALQ-99型戰術干擾系統(TJS),此外還有USQ-113型通訊干擾系統。ALQ-99型系統的操作範圍涵蓋VHF至Ku頻段,整套系統包括機上的接收裝置、中央任務電腦,及外掛的干擾莢艙。其中接收裝置可涵蓋三百六十度方位,包含垂直尾翅兩側泡形整流罩內的VHF及VHF/UHF接收天線,直尾翅頂的大型整流罩內另有較高頻段的接收天線。
中央任務電腦可利用資料庫比對偵測到的威脅電子訊號,加以識別、定位,進而排定處理先後順序,並建議可用的反制措施,由電戰官手動或自行啟動電子反制程序。每具干擾莢艙內裝有兩組發射干擾訊號的連續波(CW)發送機、激磁裝置等,並連線至機體內ALQ-99型系統的中央任務電腦。最多共可掛載五具莢艙,包括每邊翼下各攜掛兩具、機腹中線掛載一具。
EA-6B型電戰機的翼下除可攜掛副油箱、電戰莢艙之外,還能掛載AGM-88型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直接攻擊敵人地面及艦載的防空雷達系統。
性能改良不斷提昇
EA-6B型電戰機服役至今,已經過多次性能提昇。一九七六年,經過「性能改良計畫一號」改良的EA-6B型服役。一九八五年,實施「性能改良計畫二號」的EA-6B型服役。
為了因應新世紀的電子戰場需求,美國海軍於一九九八年與諾格公司簽約,再度進行「性能改良計畫三號」((ICAPⅢ),第一批共改良十四架EA-6B型,計畫內容包括換裝新的座艙顯示系統,改善系統之間的整合程度,提昇機上裝備的可靠度,並加裝ALQ-218型電戰接收裝置、整合通訊干擾系統、多功能資訊分配系統(MIDS),以及Link16戰術資料鏈等。
二○○一年十一月,經過ICAPⅢ改良的首架EA-6B型完成第一次試飛。二○○三年八月,EA-6B ICAPⅢ構型進入少量初期生產階段(LRIP)。二○○四年四月,EA-6B ICAPⅢ構型開始實施作戰測評(OP/EVAL)。二○○五年六月,美國海軍的EA-6B ICAPⅢ構型電戰機達到初期作戰能力(IOC),隨後第一個換裝的中隊被派往伊拉克支援聯軍作戰任務。
二○○六年五月,美國海軍再簽約改良五架EA-6B型至ICAPⅢ構型,二○○八年已全部交機。二○○八年五月,美國陸戰隊也跟進與諾格公司簽約改良七架EA-6B型,二○一○年完成。二○一○年九月,美國海軍又簽訂九架EA-6B型的ICAPⅢ改良合約。
有效削弱敵電戰能力
美軍迄今共採購一百二十四架EA-6B型電戰機,配備海軍及陸戰隊的電戰單位。其中美國海軍共建立第一二九至一四○,以及一四二、二○九等十四個電子攻擊中隊(VAQ),每個中隊編制四架EA-6B型,除了隸屬第五艦載機聯隊(CVW-5)的第一三六「騎士手套」(Gauntlets)中隊,前進部署在日本的厚木基地(Atsugi)之外,其餘均駐防美國本土的懷德貝島(Whidbey Island)及華盛頓航空站。美國陸戰隊則共建立第一至四等四個戰術電戰中隊(VMAQ),每個中隊編制五架EA-6B型,駐地櫻桃岬航空站(Cherry Point)。
作為美軍的空中電戰主力,EA-6B型徘徊者式電戰機曾先後參與東南亞地區的作戰,中東地區的沙漠風暴行動(Desert Storm),歐洲地區的波士尼亞、科索沃作戰,以及伊拉克北部禁航區任務,伊拉克自由行動(Iraqi Freedom),均為友軍或盟國戰機提供良好的電戰掩護。
二○○八年六月,美國海軍第一二九中隊開始接收新的EA-18G型咆哮者式(Growler)電戰機,未來由波音公司研製的EA-18G型將逐步取代現役的EA-6B型電戰機;至於美國陸戰隊的EA-6B型,則暫時沒有汰換計畫。
服役已四十年的EA-6B型電戰機,可說是美軍在全球電子作戰的主力,即使無法提供空中戰機或水面艦艇真正滴水不漏的電子防護罩,但EA-6B型電戰機干擾敵軍電子系統的「軟殺」措施,以及發射高速反輻射飛彈擊毀敵軍雷達系統的「硬殺」措施,在削弱敵人的電子戰力、大幅降低友軍遭受威脅上,確實功不可沒,立下汗馬功勞。
(作者/資深軍事專欄作家)
由美國格魯曼公司(Grumman,現今諾格公司)研製的EA-6B型徘徊者式(Prowler),是一種全天候長程電子戰機,可由陸地基地或航艦上起降,伴隨美軍的空中打擊武力,干擾敵軍的電子活動,獲取作戰區的戰術電子情報,並壓制敵人的空防系統。作為美國海軍及陸戰隊最主要的電子干擾機,EA- 6B型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美國或盟國航艦戰鬥群、戰機,反制敵軍雷達,干擾敵軍通訊,防衛來襲的反艦飛彈,以及執行電子偵蒐。
前後兩排併列式座艙設計
EA-6B型自一九六六年開始研發,以A-6型闖入者式(Intruder)攻擊機為基礎,加長機體並強化結構,垂直尾翅頂增設天線整流罩,座艙風擋前方也加裝一具空中加油管。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一九七一年一月,第一架EA-6B型電戰機交機;同年七月,正式成軍,陸續配備美國海軍、陸戰隊。一九九五年,美國空軍的EF-111A型烏鴉式(Raven)電戰機除役後,EA-6B型更成為美軍唯一的電子戰機。
EA-6B型的機體全長十七點七公尺,高四點九公尺,翼展十五點九公尺,機翼可向上摺疊,最大起飛重量二七四五○公斤,配備兩具普惠公司(P&W)的 J52-P408型渦輪噴射發動機,每具推力四七一七公斤,飛行速率每小時九百二十公里,未經空中加油的最大航程一八四○公里,實用升限一一四六○公尺。
採用前、後兩排併列式座艙設計的EA-6B型,機上編制一名飛行員及三名電戰官(ECMO),其中前排左邊是飛行員座位,右邊是負責通訊、導航等的電戰官,後排兩名電戰官則共同操控ALQ-99型系統的儀表。
EA-6B型電戰機最主要的電戰裝備,是機上配備的ALQ-99型戰術干擾系統(TJS),此外還有USQ-113型通訊干擾系統。ALQ-99型系統的操作範圍涵蓋VHF至Ku頻段,整套系統包括機上的接收裝置、中央任務電腦,及外掛的干擾莢艙。其中接收裝置可涵蓋三百六十度方位,包含垂直尾翅兩側泡形整流罩內的VHF及VHF/UHF接收天線,直尾翅頂的大型整流罩內另有較高頻段的接收天線。
中央任務電腦可利用資料庫比對偵測到的威脅電子訊號,加以識別、定位,進而排定處理先後順序,並建議可用的反制措施,由電戰官手動或自行啟動電子反制程序。每具干擾莢艙內裝有兩組發射干擾訊號的連續波(CW)發送機、激磁裝置等,並連線至機體內ALQ-99型系統的中央任務電腦。最多共可掛載五具莢艙,包括每邊翼下各攜掛兩具、機腹中線掛載一具。
EA-6B型電戰機的翼下除可攜掛副油箱、電戰莢艙之外,還能掛載AGM-88型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直接攻擊敵人地面及艦載的防空雷達系統。
性能改良不斷提昇
EA-6B型電戰機服役至今,已經過多次性能提昇。一九七六年,經過「性能改良計畫一號」改良的EA-6B型服役。一九八五年,實施「性能改良計畫二號」的EA-6B型服役。
為了因應新世紀的電子戰場需求,美國海軍於一九九八年與諾格公司簽約,再度進行「性能改良計畫三號」((ICAPⅢ),第一批共改良十四架EA-6B型,計畫內容包括換裝新的座艙顯示系統,改善系統之間的整合程度,提昇機上裝備的可靠度,並加裝ALQ-218型電戰接收裝置、整合通訊干擾系統、多功能資訊分配系統(MIDS),以及Link16戰術資料鏈等。
二○○一年十一月,經過ICAPⅢ改良的首架EA-6B型完成第一次試飛。二○○三年八月,EA-6B ICAPⅢ構型進入少量初期生產階段(LRIP)。二○○四年四月,EA-6B ICAPⅢ構型開始實施作戰測評(OP/EVAL)。二○○五年六月,美國海軍的EA-6B ICAPⅢ構型電戰機達到初期作戰能力(IOC),隨後第一個換裝的中隊被派往伊拉克支援聯軍作戰任務。
二○○六年五月,美國海軍再簽約改良五架EA-6B型至ICAPⅢ構型,二○○八年已全部交機。二○○八年五月,美國陸戰隊也跟進與諾格公司簽約改良七架EA-6B型,二○一○年完成。二○一○年九月,美國海軍又簽訂九架EA-6B型的ICAPⅢ改良合約。
有效削弱敵電戰能力
美軍迄今共採購一百二十四架EA-6B型電戰機,配備海軍及陸戰隊的電戰單位。其中美國海軍共建立第一二九至一四○,以及一四二、二○九等十四個電子攻擊中隊(VAQ),每個中隊編制四架EA-6B型,除了隸屬第五艦載機聯隊(CVW-5)的第一三六「騎士手套」(Gauntlets)中隊,前進部署在日本的厚木基地(Atsugi)之外,其餘均駐防美國本土的懷德貝島(Whidbey Island)及華盛頓航空站。美國陸戰隊則共建立第一至四等四個戰術電戰中隊(VMAQ),每個中隊編制五架EA-6B型,駐地櫻桃岬航空站(Cherry Point)。
作為美軍的空中電戰主力,EA-6B型徘徊者式電戰機曾先後參與東南亞地區的作戰,中東地區的沙漠風暴行動(Desert Storm),歐洲地區的波士尼亞、科索沃作戰,以及伊拉克北部禁航區任務,伊拉克自由行動(Iraqi Freedom),均為友軍或盟國戰機提供良好的電戰掩護。
二○○八年六月,美國海軍第一二九中隊開始接收新的EA-18G型咆哮者式(Growler)電戰機,未來由波音公司研製的EA-18G型將逐步取代現役的EA-6B型電戰機;至於美國陸戰隊的EA-6B型,則暫時沒有汰換計畫。
服役已四十年的EA-6B型電戰機,可說是美軍在全球電子作戰的主力,即使無法提供空中戰機或水面艦艇真正滴水不漏的電子防護罩,但EA-6B型電戰機干擾敵軍電子系統的「軟殺」措施,以及發射高速反輻射飛彈擊毀敵軍雷達系統的「硬殺」措施,在削弱敵人的電子戰力、大幅降低友軍遭受威脅上,確實功不可沒,立下汗馬功勞。
(作者/資深軍事專欄作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