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中國戰機越界 軍方得宜行政失職

最近台灣的軍事議題一直圍繞著F-16發燒。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議題是解放軍戰機飛越海峽中線,我國空軍派出F-16A/B戰機驅趕,以及美國到底會不會在10月份宣布出售F-16C/D上面。

中國戰機越界 台應嚴正抗議

所謂的台海中線或海峽中線是一條虛擬的界線,從北緯26度30分、東經121度23分─北緯24度50分、東經119度59分至北緯23度17分、東經117度51分。該線於1951年由當時的美軍太平洋司令軍官依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單方面建議劃定。

除了投誠的軍機、台灣本島到金門與馬祖等外島的補給航線外,台海兩岸彼此的飛行器、船隻都遵守此一默契互不越線。在1999年7月李登輝前總統發表「兩國論」之後,解放軍戰機曾經出現過跨越海峽中線的行為,不過在美方關切之後,近10年來中國軍機從未再出現越界行為。

這次的越界事件肇因於6月下旬,解放軍2架Su-27型戰機驅趕於東南沿海執行任務的駐韓美軍第五偵察中隊的U-2高空偵察機,其中1架戰機衝過頭越過海峽中線,我方下令2架F-16戰機緊急起飛,解放軍戰機才掉頭離去,返回基地。熟知空軍攔截程序的人士指出,這次空軍依據標準空防程序進行攔截,並無缺失。

過去處理飛機越界失當,而引發悲劇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最著名為1983年9月蘇聯擊落韓航007客機與2001年4月中美軍機南海擦撞事件。這兩場處置失當事件,不只造成政治紛爭,更造成人員傷亡,上百個家庭因而痛失親人。

以我國現有的偵蒐能力,中國戰機從沿海機場起飛,我方戰管雷達即可偵獲,從戰機的飛行動態與戰術動作即可判別意圖,所以國人無須緊張。。由於海峽中線只是一條虛擬的界線,並非台灣領空,如果硬要把越過中線的飛機打下來,恐怕只會引起更大的政治爭議。

不過,此事件軍方處置得宜,但是我方行政單位處置卻有失職之嫌。前國防部長蔡明憲表示,馬政府因為不敢得罪中國,所以沒有對於戰機越界行為做出抗議,或許中方飛行員不是故意,但是我方海基會與陸委會還是要適時提出抗議,以免日後中國戰機不斷越界試探我方空防能力,危及我國空防安全。

美售F-16C/D案 台灣機會渺茫, 美方將於10月1日前決定是否售台F-16C/D型戰機,但是熟知美台軍售事宜的人士指出,礙於中國壓力與台美總統大選等因素考量,美國在今年宣布售台F-16C/D的機會極為渺茫。前駐美代表吳釗燮認為,馬政府上台以來對於採購F-16C/D的態度並不積極,日前又將明年度F-16C/D軍購預算由實質預算改為象徵性預算編列,美方可能質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而拒絕出售F-16C/D。

曾擔任國防部副部長機要秘書的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張國城指出,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美方不太可能甘冒得罪北京的風險,在這時機點宣布這項軍購案。如果美國不賣我F-16C/D,我方只好採行自行研發戰機或是對現役戰機進行升級的備案。

F-16C/D與我方現役F-16A/B戰機最大的差別在於F-16C/D擁有完整的對地攻擊能力。雖然我方F-16A/B型戰機透過性能升級能夠擁有與F-16C/D相同的攻擊能力,但是我方F-16A/B為2000年之前陸續交機成軍的戰機,機體已達翻修延壽年限,所以就算進行升級,性能還是無法與全新的F-16C/D媲美。

1990年之前我方同樣面臨嚴峻的軍售困境,各軍事大國礙於中國壓力不敢售台武器,所幸當時還有中山科學院與航發中心(後改制為漢翔公司),才能研發出雄風反艦飛彈、天弓防空飛彈、天劍空對空飛彈等武器。不過行政院2010年通過中科院法人化草案,卻可能導致研發能量萎縮。

前國安會諮詢委員陳文政指出,兩廳院是國內行政法人化唯一的成功經驗,未來法人化之後中科院主管將由政府官派,以後頂多只能進行商用機零組件製造工作,完全沒有國防自主的能量研發可言。

(本文刊登在玉山周報,第111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