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艘航空母艦、購自烏克蘭的前蘇聯航母「瓦雅格」(Varyag)號,自二○○五年四月起在大連的改裝工程,歷經六年後終於在二○一一年八月十日進行試航。媒體指出如果情況順利,「瓦雅格」號可望在一年後正式服役,標誌著中共自此將走上海洋新強權之路。本文就及早作好準備,如何謀思反制之道進行評析,以供讀者參考。(編按)
共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日前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首次證實中共正在進行航母的改裝工程,似乎已在為「瓦雅格」號試航進行鋪陳,以免試航時造成鄰國的恐慌。因此,此次「瓦雅格」號試航並未如殲二十試飛般帶來震撼。但誠如中共軍事發言人耿雁生所言,航母作為一種武器平臺,既可以用於進攻也可以做為防禦,到底中共興建航母是為維護世界和平、實施災難救援?還是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捍衛主權的完整,就頗值得推敲。
亞太國家憂心忡忡
事實上,中共軍事現代化的新發展與民族主義的激盪,正改變中共「韜光養晦」的戰略,而朝向「有所作為」發展,此一趨勢將讓東亞安全形式更趨於緊繃;而航母發展將是區域內國家對中共軍力發展的觀察焦點。隨著軍事現代化的成果逐漸展現,區域安全形勢將日趨緊張,共軍透過各種場合展現其軍事力量,讓亞太周邊國家憂心忡忡。近年來中共致力於發展「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的能力,整合防空、導彈、巡弋飛彈和潛艦等先進海空軍武器系統,對亞太地區的島嶼國家己構成明顯威脅。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復生博士指出,中共透過各種反介入思維下發展的軍力欲抵銷美軍在亞洲地區的優勢。現階段,中共在網路資訊戰、反衛星作戰、防空武器、反潛武器,以及洲際導彈的投資,將可能威脅美國在西太平洋展現實力和協助盟友的能力,特別是牽制美國在亞太地區空軍前進基地及航母戰鬥群的行動自由。
雖然中共在四月的博鰲論壇與六月的香格里拉對話中釋出與周邊國家共同合作的善意,似乎有意扭轉外交強硬態度的形象。但隨即在一連串針對涉及主權議題事件採取毫不妥協的態度,尤其是針對南海與越南、菲律賓主權紛爭的強硬發言,顯示其有心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控制上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維護其所宣示的主權,讓周邊國家錯愕不已。由於中共的軍事透明度不足,近年來不斷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已經成為世界軍費第二大國,美國與東亞國家始終對於中共的戰略意圖感到懷疑。東亞各國雖然都尋求擴大與中國的貿易,然而各國卻在軍事方面對於中國有所防備,以預防中共為解決領土問題而使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
日本於二○一一年八月公布的防衛白皮書中指出,共軍海、空軍在近年的快速現代化,勢必促使中共擴大影響的勢力範圍,甚至顯露出高壓姿態。白皮書並預期中共將會擴張海上活動範圍,並在東海與南海和太平洋定期進行海軍活動。顯示區域內國家對於中共軍力現代化的擔憂,中共航母進行試航,勢必讓東亞區域內國家神經緊繃。瓦良雅號可能採取訓練與作戰併用部署,因為設計已是上個世紀的產物,諸多分析家認為中共修復這艘航母,主要是進行逆向工程的仿製過程所需,修復後可能僅作為艦載機飛行員訓練基地使用。中共官方亦指出,瓦雅格號的用途主要是做為訓練、試驗以及科學研究使用。但航母打擊群的建軍從航母起造到完成全戰備約需要十年的時間,若等到新建航母完工,中共恐怕要等到二○二五年以後才能擁有可執行戰備任務的航母打擊群,因此研判瓦雅格號正式成軍後,將很難只限於訓練使用。
中共邁向藍水指標
「瓦雅格」號雖然作為航母訓練艦,但媒體指出其應該配備有新的電戰系統與防空飛彈,只要指管系統與艦隊可以鏈結,亦可以執行作戰、指揮的任務。若將瓦雅格號與現有艦隊進行編組訓練,則可將航母打擊群成軍的時間縮短數年。等到新建航母下水時,配合的艦隊與艦載機均已到位,且有實際的編隊經驗,新的航母打擊群成軍的時間自然縮短。
為確保海軍擴大戰略縱深、維護海洋權益的實力,中共現有的海軍艦隊轉型為「遠洋海軍」似乎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而航母出海正是印證中共海軍邁向藍水的指標。美國智庫分析,共軍未來兵力發展的項目包括中長程運輸機、空中加油機、大型兩棲登陸艦、航空母艦及艦載戰鬥機、全球衛星定位導航體系等。
顯示共軍為保障大陸的經濟持續發展,必須建立跨越臺灣;維護黃海、東海、南海專屬經濟海域資源安全;保護印度洋航線海空航行安全的遠程作戰軍事能量,而此一軍事能量的綜合體現,就在於航母戰鬥群的發展。「瓦雅格」號下水並非意味著中共立即躍升為海上軍事強國,或是足以與美國抗衡。其代表的意義主要在於中共戰略意圖的改變;或是說,中共已開始具備改變意圖所需的能力。
航母成軍衝擊美國
中共海軍擁有航母將改變區域安全平衡;航母是海上自由移動的空軍基地,可將制海與制空權無限延伸。以往中共限於遠洋能力不足的困境,只能夠建構濱海的軍事防禦政策,而擁有航母將使共軍的兵力投射能力,由濱海擴張到遠海地帶。中共宣布航母試航的意義遠大於隱形戰機的試飛。因為航母下水,就代表中共的海上安全戰略已具備由守勢轉為攻勢的能力。
當前共軍的軍事實力已經逐漸改變了東亞地區的軍事平衡,且足以讓中共從事亞洲地區、臺海以外的軍事任務,加上航母將是如虎添翼。中共一旦擁有航母,除可將其兵力投射至南海任一角落,增加對南沙群島的影響力,並可伺機進入印度洋,對亞太地區的制海權帶來影響。中共航母成軍衝擊最大的當然是美國,美國勢必要調整亞太兵力的部署以為因應。
其次是日本,面對更為強硬的中共,擁有航母將讓日本在東海主權問題上更加的謹慎。另外印度洋、南海周邊國家面對越來越強硬的中共勢必會採取防險措施,尋求軍事聯盟維護本國的安全,可預見新一波的軍備競賽將伴隨中共航母的成軍而高漲。對於我國而言,中共航母打擊群一旦成軍將是安全的重大的警訊。美國國防部公佈的「二○一○年中共軍力報告」警告,臺海兩岸緊張局勢雖有所緩和,但臺海戰爭以及美國的干涉仍是共軍最緊迫的長期關注。
中共一但擁有航母,代表臺灣喪失以往憑藉的地理優勢,安全將更加受到威脅。中共將可藉由海上拒止、顛倒正面等戰術,阻止美軍對我國的馳援,我國必須審慎因應。
學者指出「瓦雅格」號航母尚有艦載機編隊戰力不足、體積不夠、戰力不足、防空能力薄弱等問題。且中共仿製俄羅斯蘇愷33(Su-33)的殲15艦載機預計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定型、海基型的空中預警機亦未獲得,要對周邊海域構成威脅,尚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看似中共航母「目前」尚不會帶來威脅,但我們仍必須重視中共航母試航的警訊。
我國必須審慎因應
因為航母本身並不會帶來威脅,而是擁有航母的目的到底為何?也就是中共擁有航母的動機是否僅如其宣稱的「和平用途」,還是另有他圖?事實上,只要中共有意運用航母於彰顯捍衛主權的決心,航母也自然就成為攻擊性的武器。
戰略判斷必須要將時間拉長至十年、二十年以後,現在不具威脅並不代表未來沒有威脅。且就中共科研能力與經濟條件日漸提昇的現況而言,中共新建數艘航母並非不可能,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雖不必過度緊張,但仍要及早作好準備,謀思反制之道。
國防部日前表示,國軍於歷次漢光演訓中,已將「反制航母」納入兵棋推演等演訓項目之中,此為明智之舉。但仍必須要在武器裝備上針對反制航母持續進行研發,此外諸如雄風三型等高速長程反艦飛彈應盡速完成戰備部署與訓練,以提高反制能力。兵法有云:「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唯有及早思考反制航母作為,才不致淪為中共航向太平洋的跳板。
文:王信力
共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日前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首次證實中共正在進行航母的改裝工程,似乎已在為「瓦雅格」號試航進行鋪陳,以免試航時造成鄰國的恐慌。因此,此次「瓦雅格」號試航並未如殲二十試飛般帶來震撼。但誠如中共軍事發言人耿雁生所言,航母作為一種武器平臺,既可以用於進攻也可以做為防禦,到底中共興建航母是為維護世界和平、實施災難救援?還是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捍衛主權的完整,就頗值得推敲。
亞太國家憂心忡忡
事實上,中共軍事現代化的新發展與民族主義的激盪,正改變中共「韜光養晦」的戰略,而朝向「有所作為」發展,此一趨勢將讓東亞安全形式更趨於緊繃;而航母發展將是區域內國家對中共軍力發展的觀察焦點。隨著軍事現代化的成果逐漸展現,區域安全形勢將日趨緊張,共軍透過各種場合展現其軍事力量,讓亞太周邊國家憂心忡忡。近年來中共致力於發展「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的能力,整合防空、導彈、巡弋飛彈和潛艦等先進海空軍武器系統,對亞太地區的島嶼國家己構成明顯威脅。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復生博士指出,中共透過各種反介入思維下發展的軍力欲抵銷美軍在亞洲地區的優勢。現階段,中共在網路資訊戰、反衛星作戰、防空武器、反潛武器,以及洲際導彈的投資,將可能威脅美國在西太平洋展現實力和協助盟友的能力,特別是牽制美國在亞太地區空軍前進基地及航母戰鬥群的行動自由。
雖然中共在四月的博鰲論壇與六月的香格里拉對話中釋出與周邊國家共同合作的善意,似乎有意扭轉外交強硬態度的形象。但隨即在一連串針對涉及主權議題事件採取毫不妥協的態度,尤其是針對南海與越南、菲律賓主權紛爭的強硬發言,顯示其有心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控制上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維護其所宣示的主權,讓周邊國家錯愕不已。由於中共的軍事透明度不足,近年來不斷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已經成為世界軍費第二大國,美國與東亞國家始終對於中共的戰略意圖感到懷疑。東亞各國雖然都尋求擴大與中國的貿易,然而各國卻在軍事方面對於中國有所防備,以預防中共為解決領土問題而使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
日本於二○一一年八月公布的防衛白皮書中指出,共軍海、空軍在近年的快速現代化,勢必促使中共擴大影響的勢力範圍,甚至顯露出高壓姿態。白皮書並預期中共將會擴張海上活動範圍,並在東海與南海和太平洋定期進行海軍活動。顯示區域內國家對於中共軍力現代化的擔憂,中共航母進行試航,勢必讓東亞區域內國家神經緊繃。瓦良雅號可能採取訓練與作戰併用部署,因為設計已是上個世紀的產物,諸多分析家認為中共修復這艘航母,主要是進行逆向工程的仿製過程所需,修復後可能僅作為艦載機飛行員訓練基地使用。中共官方亦指出,瓦雅格號的用途主要是做為訓練、試驗以及科學研究使用。但航母打擊群的建軍從航母起造到完成全戰備約需要十年的時間,若等到新建航母完工,中共恐怕要等到二○二五年以後才能擁有可執行戰備任務的航母打擊群,因此研判瓦雅格號正式成軍後,將很難只限於訓練使用。
中共邁向藍水指標
「瓦雅格」號雖然作為航母訓練艦,但媒體指出其應該配備有新的電戰系統與防空飛彈,只要指管系統與艦隊可以鏈結,亦可以執行作戰、指揮的任務。若將瓦雅格號與現有艦隊進行編組訓練,則可將航母打擊群成軍的時間縮短數年。等到新建航母下水時,配合的艦隊與艦載機均已到位,且有實際的編隊經驗,新的航母打擊群成軍的時間自然縮短。
為確保海軍擴大戰略縱深、維護海洋權益的實力,中共現有的海軍艦隊轉型為「遠洋海軍」似乎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而航母出海正是印證中共海軍邁向藍水的指標。美國智庫分析,共軍未來兵力發展的項目包括中長程運輸機、空中加油機、大型兩棲登陸艦、航空母艦及艦載戰鬥機、全球衛星定位導航體系等。
顯示共軍為保障大陸的經濟持續發展,必須建立跨越臺灣;維護黃海、東海、南海專屬經濟海域資源安全;保護印度洋航線海空航行安全的遠程作戰軍事能量,而此一軍事能量的綜合體現,就在於航母戰鬥群的發展。「瓦雅格」號下水並非意味著中共立即躍升為海上軍事強國,或是足以與美國抗衡。其代表的意義主要在於中共戰略意圖的改變;或是說,中共已開始具備改變意圖所需的能力。
航母成軍衝擊美國
中共海軍擁有航母將改變區域安全平衡;航母是海上自由移動的空軍基地,可將制海與制空權無限延伸。以往中共限於遠洋能力不足的困境,只能夠建構濱海的軍事防禦政策,而擁有航母將使共軍的兵力投射能力,由濱海擴張到遠海地帶。中共宣布航母試航的意義遠大於隱形戰機的試飛。因為航母下水,就代表中共的海上安全戰略已具備由守勢轉為攻勢的能力。
當前共軍的軍事實力已經逐漸改變了東亞地區的軍事平衡,且足以讓中共從事亞洲地區、臺海以外的軍事任務,加上航母將是如虎添翼。中共一旦擁有航母,除可將其兵力投射至南海任一角落,增加對南沙群島的影響力,並可伺機進入印度洋,對亞太地區的制海權帶來影響。中共航母成軍衝擊最大的當然是美國,美國勢必要調整亞太兵力的部署以為因應。
其次是日本,面對更為強硬的中共,擁有航母將讓日本在東海主權問題上更加的謹慎。另外印度洋、南海周邊國家面對越來越強硬的中共勢必會採取防險措施,尋求軍事聯盟維護本國的安全,可預見新一波的軍備競賽將伴隨中共航母的成軍而高漲。對於我國而言,中共航母打擊群一旦成軍將是安全的重大的警訊。美國國防部公佈的「二○一○年中共軍力報告」警告,臺海兩岸緊張局勢雖有所緩和,但臺海戰爭以及美國的干涉仍是共軍最緊迫的長期關注。
中共一但擁有航母,代表臺灣喪失以往憑藉的地理優勢,安全將更加受到威脅。中共將可藉由海上拒止、顛倒正面等戰術,阻止美軍對我國的馳援,我國必須審慎因應。
學者指出「瓦雅格」號航母尚有艦載機編隊戰力不足、體積不夠、戰力不足、防空能力薄弱等問題。且中共仿製俄羅斯蘇愷33(Su-33)的殲15艦載機預計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定型、海基型的空中預警機亦未獲得,要對周邊海域構成威脅,尚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看似中共航母「目前」尚不會帶來威脅,但我們仍必須重視中共航母試航的警訊。
我國必須審慎因應
因為航母本身並不會帶來威脅,而是擁有航母的目的到底為何?也就是中共擁有航母的動機是否僅如其宣稱的「和平用途」,還是另有他圖?事實上,只要中共有意運用航母於彰顯捍衛主權的決心,航母也自然就成為攻擊性的武器。
戰略判斷必須要將時間拉長至十年、二十年以後,現在不具威脅並不代表未來沒有威脅。且就中共科研能力與經濟條件日漸提昇的現況而言,中共新建數艘航母並非不可能,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雖不必過度緊張,但仍要及早作好準備,謀思反制之道。
國防部日前表示,國軍於歷次漢光演訓中,已將「反制航母」納入兵棋推演等演訓項目之中,此為明智之舉。但仍必須要在武器裝備上針對反制航母持續進行研發,此外諸如雄風三型等高速長程反艦飛彈應盡速完成戰備部署與訓練,以提高反制能力。兵法有云:「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唯有及早思考反制航母作為,才不致淪為中共航向太平洋的跳板。
文:王信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