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車組」與溫州大車禍

1997年,當我第一次從上海到杭州去旅遊時,當時沒有高速公路,只能做普通的遊覽車顛波四個多小時,才能抵達目的地,其中加上「瞎拼」所花費的時間更是可觀。2000年以後,上海到杭州的高速公路修建好了以後,兩地的時間減少了一半,對一些商旅人士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所以,有了高速公路的修建,可以說也正是「中國崛起」的基礎。

2008年的七月,我從杭州到上海去,那時已經有了「動車組」,乘車的時間只花了一個小時又十八分鐘就抵達上海,中間沒有停靠任何車站,而且一分一秒都沒差,讓我不禁為中國的技術進步感到讚嘆。

「動車組」只是在原有的軌道上提速,並不是重新建新的高速鐵路的路軌。那時我想,中國能夠在沒有高速鐵路的基礎上,把火車的速度提到那麼高,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將使得中國的崛起更加快速。

●什麼是「動車組」

「動車組」是「電力動車組」的簡稱,一般可分為動力集中式及動力分散式兩類。中國的X2000新時速列車和藍箭列車(只由一輛機車負責整列列車的動力),以及台灣的E1000型推拉式電車(由兩輛機車負責一推一拉)屬於動力集中式。2007年開始投入中國鐵路運行的中國「CRH型電車」和台灣高鐵700T型電聯車則屬於動力分散式。

這種類型的「動車組」,它的優點有:

一、因為編組固定,無論是動力分散式還是動力集中式,在終點站不用把機車換到另一邊,就像台灣的高鐵和捷運路線的行駛一樣。

二、「動車組」電力的效能比柴油優勝,在高使用量的路線,經營成本比柴油車低。, 但它也有缺點,主要有:

一、因為編組固定,調度上不及非固定編組的動力集中式靈活。

二、鐵路要電氣化,投資成本比柴油車高,因為柴油車不用舖設電化設備,不利於使用量低的鐵路線。

雖然,「動車組」的電氣化設備需要比較大的成本,但在油價高漲的時代,電力火車還是比一般的柴油火車的成本低,而且還要環保許多。

●中國高鐵怎麼開行

其實「動車組」只是在原有的軌道上加上電氣化設備,不像新的高鐵是全新鋪設路軌,所以舊式的鐵軌有時為了迴避地形,會有大灣型的情形出現。像2008年1月23日20時48分,山東濰坊市坊子區動車組D59次(北京至青島四方)運行至膠濟線安丘昌邑下行線K129+861M處時,撞倒中鐵十六局正在該處進行移動軌道施工的作業人員,造成18人死亡,9人受傷。這是中國的「動車組」首次發生重大車禍的事件。但那次「偶發事件」並沒有被中國鐵道部重視,全中國仍然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開出「和諧號」的高速火車。

但這種在原有基礎上「提速」的火車,並非真正「高鐵」,真正高鐵應該是像台灣重新鋪設一條新的鐵軌,並專門由高速火車行駛。可是中國的「和諧號」既然是在原有鐵路的基礎上行駛,還是有許多原有的火車必須迴避「和諧號」的高速行駛。

為此,中國鐵道部才又重新開始建立新的,而且真正的高鐵。目前新建的高鐵已經在行駛的有南京到上海線,現在又被納入「京滬線」之中。去年10月我從南京搭真正的高鐵到上海,確實讓人感覺舒適,而且每一個車廂都會有行駛數度的顯示,我注意到最快可以行駛到時速375公里,不過那只是短暫的一段。

第二條已經行駛的是廣州到武漢的「武廣線」,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只要三、四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目的地。所以「武廣高鐵」一通車,兩地的航空班機,幾乎已經是門可羅雀。

第三條真正運行的是「鄭州到西安」的高鐵線,由於這條路線還會向東、向西繼續延伸,所以沒有被命名,但兩小時的車程,票價要200元人民幣,對這兩地不是很發達的地區,確實票價貴了許多,所以乘坐率一直不高。

「武廣線」和「鄭州-西安」線我並沒有搭乘過。但2007年我曾從山東的濟南搭一般火車到鄭州,七、八個小時的路程有臥舖,它的終點站是重慶,如果從濟南搭到重慶,大概要兩天一夜,算是東西線很長的路線。許多時間我注意到這條鐵路並不筆直,所以現在在這條路線上也有「動車組」在行駛,說實話,那等於在台灣的台鐵上行駛高鐵一樣,不出事已經是很阿彌陀佛了。

●中國的人命不值錢

既然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中國就到處開起「和諧號」的動車組,顯然是不把人命當成值錢的觀念所致。1950年代,毛澤東就說中國人多,跟美國打核戰,既使死了一半,還有一半。1980年代以後雖然一胎化政策,讓中國的兒童被視為寶貝。但這只是在城市裡才做得到。

2011年7月30日香港的「中國評論」網站,就刊登一則「新華網」所發出的稿子,叫做「超生游擊隊裡的童年之殤」,這是一個有著五個孩子的家庭,住在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花溝鎮鄧寨村孫竹元自然村。丈夫孫元華今年51歲、妻子吳的山32歲。3男2女5個孩子,最大的11歲、最小的5歲,分別出生於200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和2006年。

 因為孩子眾多、孩子的母親吳的山又是輕度智殘,所以孫元華不能夠外出打工。家裡的收入主要來自他在臨近地方撿拾廢品和僅有的3畝多地的收入。孫元華說,現在每天撿廢品平均只有10元左右的收入,家裡3畝多地每年下來也只有1000多元,加上政府給辦理了三個人的低保,全年加起來全家總收入不超過5000元。

因為貧困,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孩子們以廢品堆為床鋪、在破木板上寫作業,借著破爛窗戶外的陽光看書,撿拾來的衣服在這裡成為了他們的新衣服。這家主人孫元華說道:「我感覺自己現在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們。以前的時候自己的思想觀念太老舊,認為多生孩子就是家庭興旺的表現,孩子多生活會更好。現在想想,我已經51歲了,再過幾年自己什麼活也幹不動了,孩子們到時候還在上學,生活會更加困難」。

可以想像,這樣的家庭在廣大的中國農村裡多得是,所以貧富差距越拉大,人命不值錢特別在集體思想還沒有完全消除的國度,不要寄望在中國會尊重個體的人權。

●死一個不缺一個

在中國你談到人,通常會有「死一個不缺一個」的想法,因為人太多,造成都市過度擁擠,但農村或小城鎮的機會少,沒人願意往那兒去,所以越大城市,人口就越多,死一個人,對中國人來說不算什麼。

這也為何溫州發生動車組追撞車禍之後,全世界可以看到中國處理車禍是那般的粗糙,幾部怪手以為把車廂埋了就沒事,為了搶快通車,一天半就把這次重大車禍給處理完畢,然後繼續通車。這也難怪中國的網民會沸騰,會痛罵鐵道部的草率作為,會罵中國對人命的不夠尊重。

連台灣的藝人伊能靜在她的「博文」中,也寫下了這句:「怕回家路變奔喪途」。她拿法國飛機失事當對照,殘骸數年沒有清理,還用電腦模擬還原失事現場,以防止下一次悲劇發生,「如果是雷擊,雷雨中運行的動車如此頻繁,怎麼避免下次雷擊?前班車停行時,如何通知車輛全體停行,這一堆問號,誰能負責回答!」

 不僅如此,伊能靜也對網友表示,她也會坐動車,也很怕死,「我怕原本是期望回家的路,卻成為家人奔喪的路途。我不問政治不懂政治,但我不想活在恐懼裡,我無法對他人生命冷感!因為我們都在其中!」

她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應該是「我無法對他人生命冷感!因為我們都在其中!」這是出自台灣的人,才會體會到人命的價值。在中國生活久了,她必然會感受到中國對人命不尊重的感慨,才會寫下這一句話。

問題是,一次的車禍,真的會讓中國人重視人命的價值嗎?不會,過了一天馬照跑,舞照跳,一切恍然沒有發生過一樣。「動車組」還是有人擠著坐,高鐵還是會被中國炫耀成中國崛起的表徵。13億人口,死幾個又算什麼呢?誰教你出生在中國!

(本文刊登在玉山周報,第111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