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製超級軍旗攻擊機 艦載出擊克敵制勝

◎ 許邁德
一九八二年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英國海軍一艘「雪菲爾號」(Sheffield)驅逐艦遭阿根廷擊沉,首創AM-39「飛魚」(Exocet)反艦飛彈的光榮戰績,而成功發射它的空中載具是「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攻擊機。阿根廷最後雖然戰敗求和,但其空中戰績卻為世人所稱讚;同為法製的超級軍旗攻擊機與飛魚反艦飛彈,更成為軍火市場的矚目焦點。本文即針對超級軍旗攻擊機的研發生產背景、阿根廷採購波折、英阿攻防戰術、服役部署概況等,逐一為讀者做介紹。
研發生產背景
一九七○年代初期,法國基於國防戰略部署考量,海軍計畫採購新型的艦載多功能攻擊機。一九七二年年三月,法國達梭(Dassault)公司提出「超級軍旗」攻擊機的方案獲選,三架原型機係提昇自「軍旗」IVM型戰機,分別改裝發動機、主翼結構、起落架、雷達、航電與慣性導航等系統以進行性能測試。
一號原型機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八日首飛,改裝的SNECMA Atar 8K-50渦輪噴射發動機,飛行達到高度一萬三千四百公尺及一點一八馬赫,證明其兼具對空與對地的多功能戰力。二號原型機則在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八日首飛,裝置提昇型的導航與攻擊系統,並加長起落架的鼻輪支柱,俾針對導航與武器系統進行測試。
三號原型機於一九七五年三月九日首飛,除改裝主翼結構外,其他部分仍與軍旗IVM型戰機相同;在完成九十架次的航空母艦起降測試後,隨即拆下主翼結構改裝至一號原型機上。一九七五年十月三日,一號原型機再次完成改裝後的首飛,此時飛機的構型、配備與重量等性能諸元,已如同生產型的超級軍旗攻擊機。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第一架生產型的超級軍旗攻擊機完成首飛,隨後因性能與作戰測評順利進行,且每架約七一○萬美元的造價合理,因而獲得生產六十架的採購訂單。按計畫進入量產,一九七八年六月開始交機加入法國海軍服役,部署在「克里蒙梭號」(Clemenceau)及「福煦號」(Foch)二艘航空母艦上;後因戰略部署的作戰需求,再增購十一架而總共採購七十一架。超級軍旗攻擊機總計生產八十五架,其他十四架則在一九八○年起,陸續外銷給阿根廷,並在英、阿戰爭中寫下戰績。
阿根廷採購波折
回顧阿根廷在武器採購所遭遇的波折,實可供各國引以為鑑。一九六五年阿根廷順利向美國採購七十五架A-4「天鷹」(Skyhawk)攻擊機,分別在一九六六、一九○、一九七六年依序交機二十五架加入空軍部署;阿根廷海軍則在一九七一年採購十六架艦載型A-4攻擊機,俾強化其艦載攻擊機的戰力。
阿根廷雖然是A-4攻擊機的第一個外銷國,但在一九七六年起,軍政府採取暴力手段,壓制不同政見的人民;此舉遭美國反對而實施武器禁運,造成A-4攻擊機缺乏維修零附件而使戰力日漸萎縮,因而在一九八○年轉向法國採購十四架超級軍旗攻擊機及十四枚飛魚反艦飛彈。
一九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八一年八月,阿根廷飛行員在法國進行換裝訓練,可惜的是,一直到一九八二年英、阿戰爭爆發,飛行員只完成四十五小時的飛行訓練;此外,阿根廷「五月二十五號」(阿根廷國慶日)航空母艦過於老舊,起降裝備無法搭配使用,迫使超級軍旗攻擊機只能在陸地機場起降,大幅減損其戰術運用的彈性。
值得武器採購國警惕的是,英國在與阿根廷爆發戰爭前,先透過外交管道向法國施壓以實施武器禁運,因此阿根廷只有一九八一年已交貨的五架超級軍旗攻擊機與五枚飛魚反艦飛彈,雖然在戰爭中全部投入,卻讓英國特遣艦隊遭空襲的威脅大幅降低。
英阿攻防戰術
探討阿根廷成功擊沉雪菲爾號的戰術前,先介紹超級軍旗攻擊機的主要性能諸元:
檢視其武器系統:二門三○厘米DEFA552型機砲(每門一二五發砲彈)、六個外載掛架(機翼下四個、機身下二個)可掛載二一○○公斤炸彈,諸如各式傳統炸彈、雷射導引炸彈、AN-52戰術核子彈等;亦可裝掛四具空射火箭莢艙(每具十八枚六八厘米SNEB火箭)、一枚AM-39飛魚反艦飛彈、二枚AS-30L空對地飛彈、二枚R550 空對空飛彈等。
一九八二年五月四日,雪菲爾號驅逐艦擔任英軍特遣艦隊的雷達前哨艦,阿根廷三架超級軍旗攻擊機從南美的陸地機場起飛,在距離特遣艦隊四六○公里外完成空中加油,隨後降低高度採超低空航線進襲,在距離雪菲爾號約九十公里處,一架躍升高度以執行雷達搜索,俾確定目標的航向、距離、速度等參數,並把數據傳送給超低空的二架攻擊機。直到距離約三十公里處,超低空的二架攻擊機才躍升以雷達鎖定目標,並發射二枚飛魚反艦飛彈,其中一枚成功擊中目標引發大火,八小時後棄艦,並於五月十日在拖行回港中沉沒。
反觀英軍防禦戰術的缺失,首先是特遣艦隊並未搭配空中預警機,其次是雪菲爾號尚未裝置低空預警系統及反制低空攻擊的自衛武器;最遺憾的是輕敵,雖然攻擊機以超低空成功躲避特遣艦隊的偵測,但在躍升搜索目標時,其他飛彈巡防艦的雷達偵測到不明機,並通報給雪菲爾號,可惜卻誤以為是假訊號而導致悲劇發生。
服役部署概況
除法國與阿根廷採購部署超級軍旗攻擊機之外,伊拉克亦曾於一九八三年向法國租借五架,在兩伊戰爭期間執行五十一架次的攻擊任務,其中有二架遭伊朗F-14「雄貓」(Tomcat)戰機擊落,因此在一九八五年只歸還法國三架。英、阿福島戰後,法國依採購合約陸續交機給阿根廷共計十四架超級軍旗攻擊機,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十二月十一日,以及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分別發生三次失事,折損三架及二位飛行員(一員跳傘獲救)。直至二○一○年,阿根廷共有十一架服役中,法國並同意協助其進行性能提昇計畫。
法國預計在二○一五年汰除現役的五十多架超級軍旗攻擊機,自一九九六年起逐漸改由「飆風」(Rafale)M型艦載機取代,並在二○○一年成立第一個中隊;然因飆風戰機造價昂貴,是否會延長超級軍旗攻擊機役期則尚待觀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