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前瞻新世紀國防建軍,英國為建構一支戰力堅強的海上勁旅,使皇家海軍足以面對與因應新世紀的戰場環境與作戰形態,先後提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Type-45勇敢級飛彈驅逐艦、Type-26巡防艦、機敏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等全新建案,希望為皇家海軍挹注強而有力的水面與水下作戰能量。經過一番努力,這些新生力軍除少數已服役外,未來將依序加入皇家海軍的戰鬥序列,提昇英國的海權地位。本週「軍武大觀」單元引領讀者認識英國皇家海軍新一代主力作戰艦。
過去的英國有﹁日不落國﹂之稱,海軍艦隊在當時更是以橫掃千軍之姿,掌握海權,成為全球主要海權大國。儘管走過昔日輝煌的歲月後,英國的海軍實力已不若以往,但英國卻從未忘記進行務實的建軍工作,以期讓皇家海軍持續屏衛海疆,提昇英國的海權地位。尤其歷經一九八二年的福克蘭戰役,英國雖然贏得最後勝利,驅趕進佔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軍隊,但英國也在作戰過程付出代價,一艘Type-42型的雪菲爾號驅逐艦被阿根廷用一枚飛魚飛彈擊沉,此時讓英國真正體認到整建新一代兵力的重要性。
面對皇家海軍在二十世紀末期擁有的船艦多數已服役多年,英國政府決定投入可觀的經費,汰換無敵級航空母艦、Type-22型闊劍級巡防艦、Type-23型公爵級巡防艦等水面作戰艦,以及自一九七○年代服役的快速級與一九八○年代成軍的特拉法加級等兩型核能攻擊潛艦,打造全新的水面、水下戰力,於是展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Type-45勇敢級飛彈驅逐艦、Type-26巡防艦、機敏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等建案的規劃。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英國國防部與BAE System簽署一紙為期四年、總值一點二七億元英鎊的合約,Type-26巡防艦正式命名;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英國最新的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主要艦體的一部分也在普茨茅斯海軍基地開工,代表該艦的建造工程已邁入新的階段;擁有先進戰場管理的Type-45型勇敢級飛彈驅逐艦首批前三艘勇敢號、不屈號、鑽石號均已成軍服役;前兩艘機敏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亦分別於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及二○一一年一月六日服役。可以說,隨著相關船艦相繼完成建造、下水及成軍,英國皇家海軍的制海力量倍增,戰力水準已較過去大幅增長。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海權實力的展現,全球各主要海權國家均將航空母艦列為建軍規劃。英國皇家海軍自一九六○年代因礙於國防經費限制,無法順利持續執行傳統起降航艦的計畫後,一九七○年代推出以垂直起降戰機與直升機為艦載機的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該級航艦的首艘無敵號亦曾參加過福克蘭戰役。
由於無敵級航艦服役已久,皇家海軍面臨換裝的問題,一九九四年展開新一代航艦的研究評估,一九九六獲得評估結論,一九九八年七月確定發展新一代航空母艦,提出﹁未來航空母艦﹂︵Future Aircraft Carrier,CVF︶計畫,並進行選商招標。對於CVF的構型,英國皇家海軍提出多種方案,主要構型仍聚焦垂直降落型︵STOVL︶、傳統起降型︵CTOL︶及滑跳起飛/捕捉降落型(STOBAR)等三類。經過長時間的比較與研討,基於過去皇家海軍的訓練模式,最後選擇垂直起降型,並規劃以F-35的STOVL型作為艦載機。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英國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大作戰艦艇,其滿載排水量估計高達六萬五千噸以上,遠超過英國海軍過去最大的作戰艦艇主力艦先鋒號的五萬一千噸,其預定取代的無敵級航空母艦,排水量更只有伊莉莎白女王級的三分之一弱。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預定將建造兩艘,分別以在位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以及其子威爾斯親王︵即查爾斯王子︶命名。
Type-45勇敢級飛彈驅逐艦:
自一九七一年六月十日,雪菲爾號正式下水後,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陸續獲得三批十四艘雪菲爾級飛彈驅逐艦,雪菲爾級也是皇家海軍第一種採用全燃氣渦輪推進系統的驅逐艦,服役期間提供相當程度的艦隊防空能力。不過,隨著雪菲爾號在英阿福克蘭戰役被擊沉,雪菲爾級一步步走向謝幕的舞台。當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該級艦第三批第二艘的D-96除役後,雪菲爾級劃下句點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擁有先進戰場管理系統,防空能力更強的Type-45勇敢級︵Daring class︶飛彈驅逐艦。
英國皇家海軍原本希望建造三批十二艘的勇敢級飛彈驅逐艦,但受限預算,整體艦隊規模不斷裁減,目前僅先維持兩批六艘的建案規劃。勇敢級是由英國國防部於二千年七月與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的海事部門︵前身為Yarrow Shipbuilding造船廠︶簽約,負責勇敢級驅逐艦的設計與發展,首艘艦於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安放龍骨、二○○六年二月一日下水、二○○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服役;第二艘不屈號︵D-33 Dauntless︶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下水、二○一○年六月三日服役;第三艘鑽石號︵D-34 Diamond︶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水、二○一一年五月六日服役。至於第二批的三艘,除該級艦的第四艘艦龍號︵D-35 Dragon︶甫於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服役,其餘兩艘均已下水,暫定二○一二年服役。
勇敢級艦依靠先進的戰場管理,可將全艦所有的武器與感測器有效整合運作,以較少的時間獲得較高的戰鬥效率,特別是該級艦的資料鏈系統完善,增進聯合接戰能力,讓勇敢級在敵我識別或防空戰鬥上,均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勇敢級的防空武裝採PAAMS防空飛彈系統,運用八聯裝Sylver-50垂直發射器及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可發射由法國研發的Aster-15/30防空飛彈、戰斧巡弋飛彈及VLA反潛火箭。該級艦另有雙聯裝固定式三二四公厘Plessey STWS MK2魚雷發射器,首批三艘裝備Mk-8 Mod1五十五倍徑艦砲,第二批起裝備Mk-45 Mod4六十二倍徑艦砲。
Type-26巡防艦:
有鑑於闊劍級與公爵級兩型巡防艦已服役多年,已無法負擔二十一世紀的作戰任務,英國國防部自一九九○年代末期起提出新一代巡防艦的建軍規劃,定名為﹁未來水面作戰艦﹂計畫,針對相關先進的構型與概念進行研究評估。
二○一○年三月,BAE系統公司接到英國國防部一份價值一億兩千七百萬英鎊的四年合約,展開重新定名的﹁全球作戰船艦﹂計畫相關評估、發展與設計。依據規劃,﹁全球作戰船艦﹂將分為兩種型式共建造十八艘,分別是十艘C1反潛型和八艘C2通用型,首艦將是C1反潛型,現已命名為26型巡防艦,預計二○二○年開始服役,之後以每年交艦一艘的進度執行。
根據目前承造廠商公布的相關資料,Type-26型巡防艦排水量五千噸,全長一百四十五公尺、寬十九公尺,最高航速二十六節以上,十節續航力八千六百浬,持久作戰六十天,全艦官兵一百三十名,可搭載三十六名陸戰隊員。
Type-26巡防艦未來可執行反潛作戰、為高價值船艦護航、支援地面作戰、情報蒐集、洋面巡邏監視等任務,也能進行人道救援、災難救助、疏散等非作戰性任務。
機敏級核動力潛艦:
提及英國皇家海軍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自第一代的勇士級功成身退後,第二代的快捷級以進步的設計扮演皇家海軍水下嚇阻要角,綜合性能直追同一時期美國建造的鱘魚級核攻擊潛艦,當時受到矚目。然而隨著六艘快捷級潛艦先後走上除役道路,儘管尚有七艘特拉法加級核攻擊潛艦作為快捷級的後續艦,仍能承擔相關作戰任務,但快捷級與特拉法加級畢竟均是一九七○年代起陸續服役的核攻擊潛艦,皇家海軍自一九八○年代末期規劃新一代的核攻擊潛艦,機敏級問世。
依據英國皇家海軍的構想,希望獲得七艘機敏級核攻擊潛艦,但受限國防經費,仍以七艘為獲得目標,現階段先批准建造六艘。該級艦首艘機敏號︵S-119 Astute︶於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安放龍骨、二○○七年六月八日下水、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在蘇格蘭的克萊德海軍基地正式服役。
機敏級潛艦以一具羅斯PWR2型核能反應爐為主要動力,潛深超過三百公尺以上,水中最大航速超過二十九節,乘員共一百一十名,配有六具五三三公釐魚雷管,魚雷庫共能攜載三十六枚魚雷、魚叉反艦飛彈、戰斧巡弋飛彈。﹁機敏級﹂採用新型ACMS戰鬥管理系統,艦長能有效接收來自聲納、雷達與航海等資訊,並讓﹁機敏級﹂能夠應對各種作戰任務。
◎文:范廣銘
前瞻新世紀國防建軍,英國為建構一支戰力堅強的海上勁旅,使皇家海軍足以面對與因應新世紀的戰場環境與作戰形態,先後提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Type-45勇敢級飛彈驅逐艦、Type-26巡防艦、機敏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等全新建案,希望為皇家海軍挹注強而有力的水面與水下作戰能量。經過一番努力,這些新生力軍除少數已服役外,未來將依序加入皇家海軍的戰鬥序列,提昇英國的海權地位。本週「軍武大觀」單元引領讀者認識英國皇家海軍新一代主力作戰艦。
過去的英國有﹁日不落國﹂之稱,海軍艦隊在當時更是以橫掃千軍之姿,掌握海權,成為全球主要海權大國。儘管走過昔日輝煌的歲月後,英國的海軍實力已不若以往,但英國卻從未忘記進行務實的建軍工作,以期讓皇家海軍持續屏衛海疆,提昇英國的海權地位。尤其歷經一九八二年的福克蘭戰役,英國雖然贏得最後勝利,驅趕進佔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軍隊,但英國也在作戰過程付出代價,一艘Type-42型的雪菲爾號驅逐艦被阿根廷用一枚飛魚飛彈擊沉,此時讓英國真正體認到整建新一代兵力的重要性。
面對皇家海軍在二十世紀末期擁有的船艦多數已服役多年,英國政府決定投入可觀的經費,汰換無敵級航空母艦、Type-22型闊劍級巡防艦、Type-23型公爵級巡防艦等水面作戰艦,以及自一九七○年代服役的快速級與一九八○年代成軍的特拉法加級等兩型核能攻擊潛艦,打造全新的水面、水下戰力,於是展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Type-45勇敢級飛彈驅逐艦、Type-26巡防艦、機敏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等建案的規劃。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英國國防部與BAE System簽署一紙為期四年、總值一點二七億元英鎊的合約,Type-26巡防艦正式命名;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英國最新的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主要艦體的一部分也在普茨茅斯海軍基地開工,代表該艦的建造工程已邁入新的階段;擁有先進戰場管理的Type-45型勇敢級飛彈驅逐艦首批前三艘勇敢號、不屈號、鑽石號均已成軍服役;前兩艘機敏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亦分別於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及二○一一年一月六日服役。可以說,隨著相關船艦相繼完成建造、下水及成軍,英國皇家海軍的制海力量倍增,戰力水準已較過去大幅增長。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海權實力的展現,全球各主要海權國家均將航空母艦列為建軍規劃。英國皇家海軍自一九六○年代因礙於國防經費限制,無法順利持續執行傳統起降航艦的計畫後,一九七○年代推出以垂直起降戰機與直升機為艦載機的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該級航艦的首艘無敵號亦曾參加過福克蘭戰役。
由於無敵級航艦服役已久,皇家海軍面臨換裝的問題,一九九四年展開新一代航艦的研究評估,一九九六獲得評估結論,一九九八年七月確定發展新一代航空母艦,提出﹁未來航空母艦﹂︵Future Aircraft Carrier,CVF︶計畫,並進行選商招標。對於CVF的構型,英國皇家海軍提出多種方案,主要構型仍聚焦垂直降落型︵STOVL︶、傳統起降型︵CTOL︶及滑跳起飛/捕捉降落型(STOBAR)等三類。經過長時間的比較與研討,基於過去皇家海軍的訓練模式,最後選擇垂直起降型,並規劃以F-35的STOVL型作為艦載機。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英國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大作戰艦艇,其滿載排水量估計高達六萬五千噸以上,遠超過英國海軍過去最大的作戰艦艇主力艦先鋒號的五萬一千噸,其預定取代的無敵級航空母艦,排水量更只有伊莉莎白女王級的三分之一弱。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預定將建造兩艘,分別以在位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以及其子威爾斯親王︵即查爾斯王子︶命名。
Type-45勇敢級飛彈驅逐艦:
自一九七一年六月十日,雪菲爾號正式下水後,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陸續獲得三批十四艘雪菲爾級飛彈驅逐艦,雪菲爾級也是皇家海軍第一種採用全燃氣渦輪推進系統的驅逐艦,服役期間提供相當程度的艦隊防空能力。不過,隨著雪菲爾號在英阿福克蘭戰役被擊沉,雪菲爾級一步步走向謝幕的舞台。當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該級艦第三批第二艘的D-96除役後,雪菲爾級劃下句點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擁有先進戰場管理系統,防空能力更強的Type-45勇敢級︵Daring class︶飛彈驅逐艦。
英國皇家海軍原本希望建造三批十二艘的勇敢級飛彈驅逐艦,但受限預算,整體艦隊規模不斷裁減,目前僅先維持兩批六艘的建案規劃。勇敢級是由英國國防部於二千年七月與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的海事部門︵前身為Yarrow Shipbuilding造船廠︶簽約,負責勇敢級驅逐艦的設計與發展,首艘艦於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安放龍骨、二○○六年二月一日下水、二○○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服役;第二艘不屈號︵D-33 Dauntless︶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下水、二○一○年六月三日服役;第三艘鑽石號︵D-34 Diamond︶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水、二○一一年五月六日服役。至於第二批的三艘,除該級艦的第四艘艦龍號︵D-35 Dragon︶甫於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服役,其餘兩艘均已下水,暫定二○一二年服役。
勇敢級艦依靠先進的戰場管理,可將全艦所有的武器與感測器有效整合運作,以較少的時間獲得較高的戰鬥效率,特別是該級艦的資料鏈系統完善,增進聯合接戰能力,讓勇敢級在敵我識別或防空戰鬥上,均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勇敢級的防空武裝採PAAMS防空飛彈系統,運用八聯裝Sylver-50垂直發射器及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可發射由法國研發的Aster-15/30防空飛彈、戰斧巡弋飛彈及VLA反潛火箭。該級艦另有雙聯裝固定式三二四公厘Plessey STWS MK2魚雷發射器,首批三艘裝備Mk-8 Mod1五十五倍徑艦砲,第二批起裝備Mk-45 Mod4六十二倍徑艦砲。
Type-26巡防艦:
有鑑於闊劍級與公爵級兩型巡防艦已服役多年,已無法負擔二十一世紀的作戰任務,英國國防部自一九九○年代末期起提出新一代巡防艦的建軍規劃,定名為﹁未來水面作戰艦﹂計畫,針對相關先進的構型與概念進行研究評估。
二○一○年三月,BAE系統公司接到英國國防部一份價值一億兩千七百萬英鎊的四年合約,展開重新定名的﹁全球作戰船艦﹂計畫相關評估、發展與設計。依據規劃,﹁全球作戰船艦﹂將分為兩種型式共建造十八艘,分別是十艘C1反潛型和八艘C2通用型,首艦將是C1反潛型,現已命名為26型巡防艦,預計二○二○年開始服役,之後以每年交艦一艘的進度執行。
根據目前承造廠商公布的相關資料,Type-26型巡防艦排水量五千噸,全長一百四十五公尺、寬十九公尺,最高航速二十六節以上,十節續航力八千六百浬,持久作戰六十天,全艦官兵一百三十名,可搭載三十六名陸戰隊員。
Type-26巡防艦未來可執行反潛作戰、為高價值船艦護航、支援地面作戰、情報蒐集、洋面巡邏監視等任務,也能進行人道救援、災難救助、疏散等非作戰性任務。
機敏級核動力潛艦:
提及英國皇家海軍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自第一代的勇士級功成身退後,第二代的快捷級以進步的設計扮演皇家海軍水下嚇阻要角,綜合性能直追同一時期美國建造的鱘魚級核攻擊潛艦,當時受到矚目。然而隨著六艘快捷級潛艦先後走上除役道路,儘管尚有七艘特拉法加級核攻擊潛艦作為快捷級的後續艦,仍能承擔相關作戰任務,但快捷級與特拉法加級畢竟均是一九七○年代起陸續服役的核攻擊潛艦,皇家海軍自一九八○年代末期規劃新一代的核攻擊潛艦,機敏級問世。
依據英國皇家海軍的構想,希望獲得七艘機敏級核攻擊潛艦,但受限國防經費,仍以七艘為獲得目標,現階段先批准建造六艘。該級艦首艘機敏號︵S-119 Astute︶於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安放龍骨、二○○七年六月八日下水、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在蘇格蘭的克萊德海軍基地正式服役。
機敏級潛艦以一具羅斯PWR2型核能反應爐為主要動力,潛深超過三百公尺以上,水中最大航速超過二十九節,乘員共一百一十名,配有六具五三三公釐魚雷管,魚雷庫共能攜載三十六枚魚雷、魚叉反艦飛彈、戰斧巡弋飛彈。﹁機敏級﹂採用新型ACMS戰鬥管理系統,艦長能有效接收來自聲納、雷達與航海等資訊,並讓﹁機敏級﹂能夠應對各種作戰任務。
◎文:范廣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