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 月1 日,中國共產黨幹部周恩來、朱德、劉伯承和賀龍等人率眾在江西南昌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並佔領南昌。1949 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以後將8 月1 日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因此,中國軍隊建軍迄今已82 年。
轉變為學習型軍隊
82 年來中國軍隊已發生重大變化。這特別是自1995/96 年台海危機以來的十多年,是中國軍隊變化最快且最大的階段。其變化的方向是從農民為主,以打消耗戰為重,對外在世界變化無知的軍隊,逐漸轉變成為受過良好教育,以具備打資訊戰能力,而且專注追蹤世界變化的學習型軍隊。
許多事件影響中國軍隊的轉變決定。這包括1991 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這使中國軍隊真正體認到高科技戰爭時代的來臨及其作戰型態;1995/96 年台海危機,使中國領悟未來台海衝突美國必然介入而需有所因應;1999 年科索沃(Kosovo) 危機與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北約戰機轟炸襲擊,使中國擔心西方國家以普世價值為藉口介入中國內政;2002 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及2003 年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等。
中國也注意到戰爭以外的其他變化。例如,中國注意到1970 年代以來以資訊和電子科技為主的科技發展,及其相關的外在環境設立和計畫組織的發展;中國也注意到冷戰結束以後國際體系的變化,及這個變化對軍事發展的衝擊和影響。這也就是說,中國注意的面向相當廣泛,受限於能力,只能在不同發展時期做出因應調整的具體作為。
神舟載人太空計畫
兩個例子可以凸顯中國正轉變成學習型軍隊。第一是中國發展神舟載人太空系列計畫的過程。這個計畫是著名的「863 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是由中國尖端科技專家提出,鄧小平於1986 年3 月核准,以發展中國的尖端科技。其計畫處理的特色是採取招標方式,鼓勵有技術優勢的科技研發單位組成團隊提出構想,由官方組成專家委員會進行篩選。
1987 年4 月,中國發佈「關於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論證」的招標通知。在不到2 個月的時間裏,中國的不同競標單位提出了11 種技術方案,中國的專家委員會從中篩選出6 種方案。到1992 年1 月,目前的「神舟」系列方案被選擇出來。
這個例子的關鍵在於,中國能不顧行之已久的計畫經濟體制對各單位既有的壟斷性保護措施,而採取競標方式,甚至鼓勵科技研究人員組成跨行政建制的團隊,提出載人太空發展計畫的構想。這在當時的環境和組織是重大的突破。類似的例子在西方社會屬司空見慣,因為,長久以來西方一直強調有競爭才有進步。然而, 中國共產黨自1949 年建政以來的制度是計畫經濟體制,對各單位形成壟斷性保護。
另外的例子涉及中國軍隊近年來的結構調整。為了因應資訊化發展趨勢,中國近年來對其軍隊組織和作戰準則進行幅度不小的調整。這包括:取消陸軍裡師的建制而改以旅或營為基本戰術單位,並形成以任務為導向的彈性組成作戰部隊;致力發展空中加油機以延伸中國空軍的在空時間和戰力,並且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演練空中加油;及進行各種作戰演習以測試新發展的準則的可行性等。部分圖片甚至突出手拿碼表的軍人測試部隊運動所需時間,似乎表明運用作業研究的理念,嚴格執行戰術測驗。
摸索出現代化道路
這都顯示,中國正進行許多調整試驗,希望能摸索出現代化的道路。而這才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趨勢。這個自我摸索過程可能費時冗長,但是,這也可能表示他們領導人的心態已改變,能夠容忍屬下犯錯誤,並願意予以全力支持。長期而言,這或會相當改變組織文化,而有利於組織創新。此外,自我摸索能夠累積足夠經驗。雖然,其開始必然非常艱難,但是,其累積的經驗和知識在日後可能促成跳躍式發展和進步。而且,這構成雄厚的知識基礎,利於日後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難以瞭解中國軍隊和軍事工業上述組織文化變化的幅度,及其變化的範圍。在既有文化影響下,不是所有部門和單位都能做到競爭和容忍錯誤失敗。而且,本位主義在中國軍隊根深柢固。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改變的幅度不一:航天太空部門因為早期創始者嚴格的專業主義打下的的雄厚基礎,而其他國防科技部門因為不尊重專業,以致航天太空部門比較好;某些作戰部隊因為領導人能力強,並獲得充分資源進行改變,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比其他部隊強。
然而,如果類似的作為逐漸成為普遍的文化和共同的認識,則可能快速擴散到所有國防工業部門和作戰部隊。其結果是,我們或許將預見中國國防工業能力迅速發展,足以提供中國軍隊所需武器載台,使中國建立起強大的軍力。
軍隊永遠有對內鎮壓的功能
另一方面,中國的政治體制限制了中國軍隊國家化發展。固然中國軍隊或可能因為人員素質的提高,使中國軍隊逐漸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的軍隊,但是,中國政治體制的拘束使軍隊和社會的緊張將長期存在,因為權威主義國家的主要敵人永遠是在內部,這使軍隊永遠有對內鎮壓的功能。
第8期 / 2009-07-30 / 中國觀察 / 41版
作者 : 丁樹範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轉變為學習型軍隊
82 年來中國軍隊已發生重大變化。這特別是自1995/96 年台海危機以來的十多年,是中國軍隊變化最快且最大的階段。其變化的方向是從農民為主,以打消耗戰為重,對外在世界變化無知的軍隊,逐漸轉變成為受過良好教育,以具備打資訊戰能力,而且專注追蹤世界變化的學習型軍隊。
許多事件影響中國軍隊的轉變決定。這包括1991 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這使中國軍隊真正體認到高科技戰爭時代的來臨及其作戰型態;1995/96 年台海危機,使中國領悟未來台海衝突美國必然介入而需有所因應;1999 年科索沃(Kosovo) 危機與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北約戰機轟炸襲擊,使中國擔心西方國家以普世價值為藉口介入中國內政;2002 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及2003 年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等。
中國也注意到戰爭以外的其他變化。例如,中國注意到1970 年代以來以資訊和電子科技為主的科技發展,及其相關的外在環境設立和計畫組織的發展;中國也注意到冷戰結束以後國際體系的變化,及這個變化對軍事發展的衝擊和影響。這也就是說,中國注意的面向相當廣泛,受限於能力,只能在不同發展時期做出因應調整的具體作為。
神舟載人太空計畫
兩個例子可以凸顯中國正轉變成學習型軍隊。第一是中國發展神舟載人太空系列計畫的過程。這個計畫是著名的「863 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是由中國尖端科技專家提出,鄧小平於1986 年3 月核准,以發展中國的尖端科技。其計畫處理的特色是採取招標方式,鼓勵有技術優勢的科技研發單位組成團隊提出構想,由官方組成專家委員會進行篩選。
1987 年4 月,中國發佈「關於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論證」的招標通知。在不到2 個月的時間裏,中國的不同競標單位提出了11 種技術方案,中國的專家委員會從中篩選出6 種方案。到1992 年1 月,目前的「神舟」系列方案被選擇出來。
這個例子的關鍵在於,中國能不顧行之已久的計畫經濟體制對各單位既有的壟斷性保護措施,而採取競標方式,甚至鼓勵科技研究人員組成跨行政建制的團隊,提出載人太空發展計畫的構想。這在當時的環境和組織是重大的突破。類似的例子在西方社會屬司空見慣,因為,長久以來西方一直強調有競爭才有進步。然而, 中國共產黨自1949 年建政以來的制度是計畫經濟體制,對各單位形成壟斷性保護。
另外的例子涉及中國軍隊近年來的結構調整。為了因應資訊化發展趨勢,中國近年來對其軍隊組織和作戰準則進行幅度不小的調整。這包括:取消陸軍裡師的建制而改以旅或營為基本戰術單位,並形成以任務為導向的彈性組成作戰部隊;致力發展空中加油機以延伸中國空軍的在空時間和戰力,並且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演練空中加油;及進行各種作戰演習以測試新發展的準則的可行性等。部分圖片甚至突出手拿碼表的軍人測試部隊運動所需時間,似乎表明運用作業研究的理念,嚴格執行戰術測驗。
摸索出現代化道路
這都顯示,中國正進行許多調整試驗,希望能摸索出現代化的道路。而這才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趨勢。這個自我摸索過程可能費時冗長,但是,這也可能表示他們領導人的心態已改變,能夠容忍屬下犯錯誤,並願意予以全力支持。長期而言,這或會相當改變組織文化,而有利於組織創新。此外,自我摸索能夠累積足夠經驗。雖然,其開始必然非常艱難,但是,其累積的經驗和知識在日後可能促成跳躍式發展和進步。而且,這構成雄厚的知識基礎,利於日後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難以瞭解中國軍隊和軍事工業上述組織文化變化的幅度,及其變化的範圍。在既有文化影響下,不是所有部門和單位都能做到競爭和容忍錯誤失敗。而且,本位主義在中國軍隊根深柢固。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改變的幅度不一:航天太空部門因為早期創始者嚴格的專業主義打下的的雄厚基礎,而其他國防科技部門因為不尊重專業,以致航天太空部門比較好;某些作戰部隊因為領導人能力強,並獲得充分資源進行改變,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比其他部隊強。
然而,如果類似的作為逐漸成為普遍的文化和共同的認識,則可能快速擴散到所有國防工業部門和作戰部隊。其結果是,我們或許將預見中國國防工業能力迅速發展,足以提供中國軍隊所需武器載台,使中國建立起強大的軍力。
軍隊永遠有對內鎮壓的功能
另一方面,中國的政治體制限制了中國軍隊國家化發展。固然中國軍隊或可能因為人員素質的提高,使中國軍隊逐漸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的軍隊,但是,中國政治體制的拘束使軍隊和社會的緊張將長期存在,因為權威主義國家的主要敵人永遠是在內部,這使軍隊永遠有對內鎮壓的功能。
第8期 / 2009-07-30 / 中國觀察 / 41版
作者 : 丁樹範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