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發台灣男性違反人工生殖法規,把中亞的烏茲別克女子當作生「洋娃娃」工具的負面新聞,台灣移民與人口政策長期存在的弊病再度引起社會關注。究竟外籍配偶和新台灣之子,該如何活出應有的自信與尊嚴?台灣政府與社會,又該怎麼做,值得我們探討?
新住民家庭增加 新台灣之子激增
由於台灣女性晚婚甚至是不婚現象日漸增多,使得四成的台灣男性面臨打光棍的危機,加上「少子女化」導致台灣的出生率就像溜滑梯一樣直直落。根據內政部公布最新的出生率,只有1.03,也就是平均每對夫妻僅生育1.03 個小孩,再創歷史新低紀錄。
追根究底,台灣年輕夫妻「生意」低落與整體經濟大環境不佳有絕大關係。所以儘管政府祭出一連串的獎勵方案,但是台灣人不願生,就是不願生。面對七年後台灣人口將出現負成長的奇特現象,政府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另一方面,仍有許多台灣男性背負傳宗接代壓力,面臨在台灣內部討不到老婆的窘境,只好當個「全球化情人」,遠赴海外找老婆。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外籍配偶人數逐年增加,2004 年約33 萬6 千多人,2009 年增加到約43 萬人。其中,以中國及港澳為大宗。外籍配偶婦女生育率去年為42%,遠超過台灣本國婦女的33%。因此,去年全國新生兒有19 萬人,外籍配偶子女占1 萬7 千多人,約占總數的8.7%。
現在,我們習慣稱呼這些新住民家庭所生的子女為「新台灣之子」,而父母均為台灣人則稱為「台灣之子」。2009 年入學的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達15 萬5 千人,比前一個學年增加近兩成,平均每8.4 個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就有一個是「新台灣之子」,創下歷史新紀錄。教育部推估到五年之後,「新台灣之子」人數將會破20 萬人大關。
外界眼光與同儕 考驗新台灣之子
由於多數外籍配偶來自於經濟較為落後的國家,來台所嫁夫家也多半處於低社會與經濟地位,所以即便生存在同樣一塊土地上,台灣主流文化面對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新移民與他們的下一代,仍有意、無意地抱持著優越感。
久而久之,許多台灣人對於這些「新台灣之子」存在刻板印象,認為他們較為遲鈍、學習能力較差。不過,根據國科會最近公布的調查報告卻反駁這項看法,「新台灣之子」的學業表現沒有一般想像的那樣差。
長期協助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融入台灣社會的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柯宇玲說:「有些新台灣之子的課業表現,甚至比其他孩童更好、更出色。」事實上,只要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上,其實外籍配偶子女的資質是相當足夠,只要後天啟發,表現並不會比其他一般家庭小孩遜色。
事實上,由於這些外籍新娘的年齡較輕,許多所孕育出來的「新台灣之子」甚至還比一般家庭的小孩還來得健康。或許誠如越南籍的林金惠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書裡,就吐露心聲說:「我們的孩子不像電視新聞報導的那樣,他們不遲緩,很聰明、乖巧,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課業問題反而還是其次,「外界的眼光」才是「新台灣之子」所面對最大的問題及挑戰,尤其是同儕之間的適應問題。台北市教師會副會長楊益風說:「許多『新台灣之子』的次文化與 『台灣之子』有所不同,確實可能產生同儕適應的問題。」他認為,許多人誤以為一些「新台灣之子」的學業表現不佳,是因為家庭弱勢或資質差異,但其實問題是出在同儕適應上。根據國內一項針對東南亞外籍配偶的新住民家庭青少年(10~15 歲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調查研究也發現,「新台灣之子」平常在校或課後跟同學相處的人際關係,明顯較差。
同學之間也常以「泰勞」或「菲庸」等歧視用語來譏笑他們。一旦這些「新台灣之子」如果無法融入台灣社會,自然會衍生出身分認同問題,就如同《不要叫我外籍新娘》一書中提到的:「媽媽,我是哪裡人?是越南人還是台灣人?」這也是許多外籍配偶關懷組織所擔憂的地方。
弱勢中的弱勢 課後輔導迫切
柯宇玲表示:「新住民家庭最迫切需要的是課後輔導需求。」因為這些外籍配偶家庭的經濟能力較為低落,導致「新台灣之子」在求學的過程中,相較於一般學童弱勢,因此往往無法得到妥善適切的課後輔導照顧,而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雖然許多地方政府開辦華語學習班,提供外籍新娘學習中文的機會,但是多數外籍新娘因為背負夫家龐大的經濟壓力,必須幫忙扛起養家重擔。也因此,不論是政府或民間開辦的相關課程,出席率都相當低。「媽媽賺錢都來不及了,哪還有心學。」當彰化縣大城鄉潭墘國小訓導主任蔡秋雄,聽到班上一位「新台灣之子」這麼說時,內心十分感慨地表示。
有感於此,柯宇玲呼籲政府應該整合學校、社區資源,提供新住民家庭小孩的課後輔導課程,以協助這些「新台灣之子」融入台灣的教育體系中。
事實上,國內許多有識之士早已關注到「新台灣之子」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前副總統呂秀蓮在任內斥資千萬興辦創辦「小秀才學堂」,為新移民家庭的小孩提供課後輔導服務,不求回報,就是秉持「別人的小孩就是我們小孩」的精神,期盼能夠提供這些「新台灣之子」獲得較完善的教育服務。
另一方面,「新台灣之子」擁有「雙文化」背景、能多說一種語言,卻是台灣社會時常加以忽略之處。「我們常說自己已經進入多元文化社會,但我們並沒有準備好如何面對這些孩子多元文化的背景。」彰化縣美豐國小校長陳豔紅說。有鑑於此,許多地方教育單位陸續開辦「新移民多元文化周」,以增加學童們對各種文化的認知,提供多元文化交流,期盼藉此強化族群之間的和諧。
借腹生洋娃娃 凸顯不法勾當
過去我們常看到街頭盡是不堪用語的外籍婚姻仲介廣告:「20 萬就可買一個外籍新娘」、「乖巧聽話、不滿意包退」、「保證處女」、「三個月內娶到家」、「跑一個賠一個」。這些到處充斥的跨國婚姻仲介及廣告,將外籍女性視為商品買賣。儘管政府已於2008 年8 月1 日禁止公然出現「買賣婚姻」的廣告,但是新移民家庭仍不時遭以「買賣婚姻」污名的社會歧視。
對於「買賣婚姻」的污名歧視,人權與婦女團體認為這是社會大眾不了解實情,才會對新移民家庭有所誤解。如同東方國家常見的婚禮習俗文化,必須給予女方家庭聘金,金額通常僅為5,000 至10,000 元新台幣。其他金額通常是被仲介公司與當地國家不肖官員中飽私囊,真正到娘家手上的金額是少之又少。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曾昭媛表示,外籍新娘嫁到台灣之後,卻常被街坊鄰居說成是「花錢買來的」,遠在天邊的娘家也被講成「賣女兒」,一旦想要寄錢回去孝敬娘家,卻又被台灣社會貼上「淘金」的污名標籤。而罔顧東南亞文化中部分區域,女兒其實與兒子一樣有平均的財產繼承權,自然也有奉養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柯宇玲表示:「台灣僅有三分之一的外籍婚姻是透過婚姻仲介機構。」 其他多半是經由工作、求學,或是透過親朋好友介紹認識。所以說跨國婚姻多是「買賣婚姻」,其實是有失公平。媒體對於外籍配偶個人負面新聞(如脫衣陪酒)的過度渲染,同樣對新移民家庭有失公道,因為多數外籍配偶都是安安分分地當一個「家後」。
不過,對於日前爆發的台灣男子透過婚姻仲介業者,仲介烏克蘭或烏茲別克外籍新娘作為「代理孕母」,人權與婦女團體普遍認為這是「物化」它國女性的行為。「把小孩當工具更是不對」柯宇玲說,因為小孩並非洋娃娃,生下來就必須負擔養育的責任。
除此之外,這次爆發的烏茲別克女子借腹生子案,更讓過去在同志圈盛傳的「男同志嬰兒潮」話題正式浮上檯面,同時也凸顯部分外籍配偶婚姻仲介公司引進白人女性,背後暗藏「假結婚真賣淫」與借腹生子等不法勾當。如果政府不加以約束,難保日後不會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
異國認知落差大 離婚率破二成
好來塢大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1993 年推出的作品《天地》(Heaven and Earth),描述一名越南女性嫁給美國大兵,並在越戰結束之後千辛萬苦來到新大陸與夫婿生活。然而,因為無法融入美國生活,兩人的婚姻最後以悲劇收場。
在台灣,異國婚姻以不圓滿收場的比率也越來越高。根據移民署統計資料顯示,十年前異國婚姻離婚率僅11%,十年之後已突破20%。這些離婚的外籍配偶中,以中國大陸與港澳婚姻占大多數。
為何如此?柯宇玲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大陸與港澳配偶與我們同文同種,所以我們對他們期望過高,殊不知兩岸分治長達一甲子,很多事情不是同文同種就能解決的。例如,價值觀不同就是一項難以跨越的鴻溝,反而是來自於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具備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在婚姻面臨考驗時比較會以退為進,犧牲小我以求婚姻的圓滿。
從這裡可以看出,跨國婚姻不見得是一種理想的婚姻,在文化差異下,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想要白頭偕老,恐怕也不容易。
第50期 / 2010-05-27 / 社會民生 / 48版
新住民家庭增加 新台灣之子激增
由於台灣女性晚婚甚至是不婚現象日漸增多,使得四成的台灣男性面臨打光棍的危機,加上「少子女化」導致台灣的出生率就像溜滑梯一樣直直落。根據內政部公布最新的出生率,只有1.03,也就是平均每對夫妻僅生育1.03 個小孩,再創歷史新低紀錄。
追根究底,台灣年輕夫妻「生意」低落與整體經濟大環境不佳有絕大關係。所以儘管政府祭出一連串的獎勵方案,但是台灣人不願生,就是不願生。面對七年後台灣人口將出現負成長的奇特現象,政府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另一方面,仍有許多台灣男性背負傳宗接代壓力,面臨在台灣內部討不到老婆的窘境,只好當個「全球化情人」,遠赴海外找老婆。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外籍配偶人數逐年增加,2004 年約33 萬6 千多人,2009 年增加到約43 萬人。其中,以中國及港澳為大宗。外籍配偶婦女生育率去年為42%,遠超過台灣本國婦女的33%。因此,去年全國新生兒有19 萬人,外籍配偶子女占1 萬7 千多人,約占總數的8.7%。
現在,我們習慣稱呼這些新住民家庭所生的子女為「新台灣之子」,而父母均為台灣人則稱為「台灣之子」。2009 年入學的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達15 萬5 千人,比前一個學年增加近兩成,平均每8.4 個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就有一個是「新台灣之子」,創下歷史新紀錄。教育部推估到五年之後,「新台灣之子」人數將會破20 萬人大關。
外界眼光與同儕 考驗新台灣之子
由於多數外籍配偶來自於經濟較為落後的國家,來台所嫁夫家也多半處於低社會與經濟地位,所以即便生存在同樣一塊土地上,台灣主流文化面對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新移民與他們的下一代,仍有意、無意地抱持著優越感。
久而久之,許多台灣人對於這些「新台灣之子」存在刻板印象,認為他們較為遲鈍、學習能力較差。不過,根據國科會最近公布的調查報告卻反駁這項看法,「新台灣之子」的學業表現沒有一般想像的那樣差。
長期協助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融入台灣社會的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柯宇玲說:「有些新台灣之子的課業表現,甚至比其他孩童更好、更出色。」事實上,只要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上,其實外籍配偶子女的資質是相當足夠,只要後天啟發,表現並不會比其他一般家庭小孩遜色。
事實上,由於這些外籍新娘的年齡較輕,許多所孕育出來的「新台灣之子」甚至還比一般家庭的小孩還來得健康。或許誠如越南籍的林金惠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書裡,就吐露心聲說:「我們的孩子不像電視新聞報導的那樣,他們不遲緩,很聰明、乖巧,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課業問題反而還是其次,「外界的眼光」才是「新台灣之子」所面對最大的問題及挑戰,尤其是同儕之間的適應問題。台北市教師會副會長楊益風說:「許多『新台灣之子』的次文化與 『台灣之子』有所不同,確實可能產生同儕適應的問題。」他認為,許多人誤以為一些「新台灣之子」的學業表現不佳,是因為家庭弱勢或資質差異,但其實問題是出在同儕適應上。根據國內一項針對東南亞外籍配偶的新住民家庭青少年(10~15 歲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調查研究也發現,「新台灣之子」平常在校或課後跟同學相處的人際關係,明顯較差。
同學之間也常以「泰勞」或「菲庸」等歧視用語來譏笑他們。一旦這些「新台灣之子」如果無法融入台灣社會,自然會衍生出身分認同問題,就如同《不要叫我外籍新娘》一書中提到的:「媽媽,我是哪裡人?是越南人還是台灣人?」這也是許多外籍配偶關懷組織所擔憂的地方。
弱勢中的弱勢 課後輔導迫切
柯宇玲表示:「新住民家庭最迫切需要的是課後輔導需求。」因為這些外籍配偶家庭的經濟能力較為低落,導致「新台灣之子」在求學的過程中,相較於一般學童弱勢,因此往往無法得到妥善適切的課後輔導照顧,而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雖然許多地方政府開辦華語學習班,提供外籍新娘學習中文的機會,但是多數外籍新娘因為背負夫家龐大的經濟壓力,必須幫忙扛起養家重擔。也因此,不論是政府或民間開辦的相關課程,出席率都相當低。「媽媽賺錢都來不及了,哪還有心學。」當彰化縣大城鄉潭墘國小訓導主任蔡秋雄,聽到班上一位「新台灣之子」這麼說時,內心十分感慨地表示。
有感於此,柯宇玲呼籲政府應該整合學校、社區資源,提供新住民家庭小孩的課後輔導課程,以協助這些「新台灣之子」融入台灣的教育體系中。
事實上,國內許多有識之士早已關注到「新台灣之子」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前副總統呂秀蓮在任內斥資千萬興辦創辦「小秀才學堂」,為新移民家庭的小孩提供課後輔導服務,不求回報,就是秉持「別人的小孩就是我們小孩」的精神,期盼能夠提供這些「新台灣之子」獲得較完善的教育服務。
另一方面,「新台灣之子」擁有「雙文化」背景、能多說一種語言,卻是台灣社會時常加以忽略之處。「我們常說自己已經進入多元文化社會,但我們並沒有準備好如何面對這些孩子多元文化的背景。」彰化縣美豐國小校長陳豔紅說。有鑑於此,許多地方教育單位陸續開辦「新移民多元文化周」,以增加學童們對各種文化的認知,提供多元文化交流,期盼藉此強化族群之間的和諧。
借腹生洋娃娃 凸顯不法勾當
過去我們常看到街頭盡是不堪用語的外籍婚姻仲介廣告:「20 萬就可買一個外籍新娘」、「乖巧聽話、不滿意包退」、「保證處女」、「三個月內娶到家」、「跑一個賠一個」。這些到處充斥的跨國婚姻仲介及廣告,將外籍女性視為商品買賣。儘管政府已於2008 年8 月1 日禁止公然出現「買賣婚姻」的廣告,但是新移民家庭仍不時遭以「買賣婚姻」污名的社會歧視。
對於「買賣婚姻」的污名歧視,人權與婦女團體認為這是社會大眾不了解實情,才會對新移民家庭有所誤解。如同東方國家常見的婚禮習俗文化,必須給予女方家庭聘金,金額通常僅為5,000 至10,000 元新台幣。其他金額通常是被仲介公司與當地國家不肖官員中飽私囊,真正到娘家手上的金額是少之又少。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曾昭媛表示,外籍新娘嫁到台灣之後,卻常被街坊鄰居說成是「花錢買來的」,遠在天邊的娘家也被講成「賣女兒」,一旦想要寄錢回去孝敬娘家,卻又被台灣社會貼上「淘金」的污名標籤。而罔顧東南亞文化中部分區域,女兒其實與兒子一樣有平均的財產繼承權,自然也有奉養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柯宇玲表示:「台灣僅有三分之一的外籍婚姻是透過婚姻仲介機構。」 其他多半是經由工作、求學,或是透過親朋好友介紹認識。所以說跨國婚姻多是「買賣婚姻」,其實是有失公平。媒體對於外籍配偶個人負面新聞(如脫衣陪酒)的過度渲染,同樣對新移民家庭有失公道,因為多數外籍配偶都是安安分分地當一個「家後」。
不過,對於日前爆發的台灣男子透過婚姻仲介業者,仲介烏克蘭或烏茲別克外籍新娘作為「代理孕母」,人權與婦女團體普遍認為這是「物化」它國女性的行為。「把小孩當工具更是不對」柯宇玲說,因為小孩並非洋娃娃,生下來就必須負擔養育的責任。
除此之外,這次爆發的烏茲別克女子借腹生子案,更讓過去在同志圈盛傳的「男同志嬰兒潮」話題正式浮上檯面,同時也凸顯部分外籍配偶婚姻仲介公司引進白人女性,背後暗藏「假結婚真賣淫」與借腹生子等不法勾當。如果政府不加以約束,難保日後不會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
異國認知落差大 離婚率破二成
好來塢大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1993 年推出的作品《天地》(Heaven and Earth),描述一名越南女性嫁給美國大兵,並在越戰結束之後千辛萬苦來到新大陸與夫婿生活。然而,因為無法融入美國生活,兩人的婚姻最後以悲劇收場。
在台灣,異國婚姻以不圓滿收場的比率也越來越高。根據移民署統計資料顯示,十年前異國婚姻離婚率僅11%,十年之後已突破20%。這些離婚的外籍配偶中,以中國大陸與港澳婚姻占大多數。
為何如此?柯宇玲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大陸與港澳配偶與我們同文同種,所以我們對他們期望過高,殊不知兩岸分治長達一甲子,很多事情不是同文同種就能解決的。例如,價值觀不同就是一項難以跨越的鴻溝,反而是來自於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具備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在婚姻面臨考驗時比較會以退為進,犧牲小我以求婚姻的圓滿。
從這裡可以看出,跨國婚姻不見得是一種理想的婚姻,在文化差異下,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想要白頭偕老,恐怕也不容易。
第50期 / 2010-05-27 / 社會民生 / 48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