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的艦載戰機:F-14「雄貓式」

前言
  對進入冷戰時期的美國海軍而言,其擁有龐大的作戰艦隊,能夠控制廣大的海洋,但面對蘇聯日益強大的反艦攻擊威脅,其於一九五五年的艦隊防空需求案中,希望打造具多目標探測追蹤能力的長程重型戰機,以在艦隊中心│航空母艦三百七十公里外巡航,構成第一層艦隊火網。 這項需求歷經F-4幽靈戰機的開發,以及其他諸多失敗的計畫,終於在一九七二年真正成形,並且歷經三十餘年的服役,立下守衛美軍航艦打擊群的赫赫戰功,這型戰機就是電影﹁捍衛戰士﹂的主角:F-14﹁雄貓式﹂戰機。
﹁雄貓﹂之前
 美軍於一九五五年提出防空需求案所需的長程重型戰機後,推出了空軍與海軍共用的F-4﹁幽靈式﹂戰機,但F-4的設計概念是多用途戰機,而非專門的空優戰機,加上蘇聯長程戰略轟炸機與空射長程反艦飛彈的快速發展,迫使美國海軍必須研發更優秀的艦載戰機與長程空對空飛彈。
 第一個獲得美軍海軍重視的議案是道格拉斯公司的F-6D﹁射手式﹂戰機與其配備的AAM-N-10﹁蒼鷹﹂長程空對空飛彈,雖然﹁蒼鷹﹂飛彈威力驚人,但F-6D卻只是款飛彈載臺,而不是能夠纏鬥的﹁戰鬥機﹂,因此這個計畫遭到取消。
 在F-6D研製擱淺後,美國國防部基於海、空軍共用F-4的經驗,要求這兩個機種聯合研製重行可變翼多用途戰機,也就是研製出F-111﹁土豚式﹂戰機的TFX計畫。但海軍型的F-111B的操控性能遠不如預期,加上設計可靠性不佳與機體太重等問題,被迫終止。
 雖然上述兩個計畫都遭腰斬,但以其基礎研發出的AN/AWG-9射控雷達與AIM-54﹁鳳凰﹂飛彈卻被留了下來,並成為未來F-14戰機的關鍵核心。
越戰方興 雄貓升空
 一九六八年六月,當TFX遭終止一個月後,美國海軍獲准可以自行研發專用重型艦載戰機VF-X,並針對當時越南戰場使用的F-4與F-8暴露出的諸多缺陷,要求要以雙座雙引擎重型艦載戰機為基礎設計。
 結果在二次大戰製造出F-4F﹁野貓﹂、F-6F﹁地獄貓﹂與F-8F﹁熊貓﹂等艦載戰機的格魯曼公司雀屏中選,並於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試飛首架原型機,但直到一九七三年十一月,這款新型戰機才通過美國海軍飛彈試驗中心的實彈射擊測試,並被正式命名為F-14﹁雄貓﹂戰機。
 F-14採用雙引擎可變後掠上單翼設計,駕駛艙與兩具引擎分別置於三個獨立艙室內,擁有較低的阻力,後來F-15、Su-27與Mig-29等戰機也採用這款設計。其後掠翼可變角度為二十度至六十八度,大部分翼樑由鈦合金打造,重量雖輕,強度卻非常高,而且與當時代的可變翼戰機不同,F-14的可變翼是由電腦自動控制,讓戰機能在各種高度與速度下達到最高的升阻比,使得F-14有驚人的高速與轉向性能。
 除此之外,F-14經風洞測試後決定採用的雙垂直尾翼不但大幅提升飛行穩定性,更適合在航艦上操作之外,也強化了戰機的大攻角飛行穩定性與戰機生存性,進而造就F-14的纏鬥能力。
 早期的F-14採用普惠公司的TF-30-P412引擎,本來美國海軍希望採用他款更先進的引擎,但為了盡快讓F-14服役,不得不採用這款推力、安全性與妥善率都偏低的引擎,此舉讓雄貓整整﹁跛腳﹂十年,直到一九八六年才改用奇異的F110-GE-400型引擎,總算解決了問題。
鷹眼利爪 火力驚人
 除了優異飛行性能外,F-14還具備了AN/AWG-9雷達與AIM-54鳳凰飛彈,前者可說是F-14的﹁鷹眼﹂,幫助F-14搜索與鎖定目標,後者則是F-14的利爪,而且是﹁視距外﹂的利爪。
 休斯公司開發的AN/AWG-9脈衝雷達,不但能夠搜索一百二十至三百公里內的目標,還能追蹤超低空至三萬公尺高空之間空域的二十四個目標,並指揮雷達導引飛彈同時攻擊其中最具威脅的六個目標。
 至於鳳凰飛彈則是世界第一種採用主動雷達導引的空對空飛彈,也是西方自由世界重量最大、射程最遠的空對空飛彈,其重達四百四十三公斤,最大射程達一百八十五公里,其採用預設航向飛行、半主動雷達導引與終端主動雷達鎖定導引的複合攻擊模式。
 在一九七三年底的一次試射中,一架F-14以將近八百公里的時速,在七千五百公尺空中,以三十八秒時間連續向距離五十至八十公里不等的六架無人靶機發射六枚鳳凰飛彈,結果一枚脫靶、一枚因靶機故障而失敗,其餘四枚全數命中目標,足以證明AN/AWG-9雷達、AIM-54鳳凰飛彈與F-14戰機相互搭配,無疑是致命的組合。
三十年服役 笑傲江湖
 F-14於一九七四年開始服役後,以其優異性能打破天下無敵手,尤其是在美國軍方內部比試內擊敗空軍的﹁純粹空優戰機﹂F-15,更是轟動一時。
 不過將F-14率先投入實戰的,卻是反美的伊朗空軍。在一九七九年宗教革命後,伊朗空軍接收了八十架巴勒維前政府留下的F-14A,但由於美國禁運,這些F-14的妥善率相當差,美製飛彈也是打一枚少一枚。即便如此,伊朗空軍仍於一九八○年九月十日成功擊落一架越境的伊拉克Mig-21R偵察機,完成F-14首次實戰擊落紀錄。總計在兩伊戰爭期間,至少有四十五至五十架的伊拉克戰機遭到F-14的毒手,而且大部分都是鳳凰飛彈的戰果。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九日,以兩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在利比亞外海進行軍演,兩架隸屬於利比亞空軍的Su-22戰轟機不但接近美軍艦隊,還對前來驅趕的兩架F-14發射追熱飛彈,﹁雄貓﹂們隨即反擊,在短短一分鐘內擊落兩架利國戰機,取得美軍F-14首次實戰勝利。
 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四日,甘迺迪號打擊群的兩架雄貓再次與利比亞空軍遭遇,這次的對手是兩架闖入美軍演習禁航區的Mig-23戰機,兩架利國戰機也都遭到擊落。隨後於一九九一年的沙漠風暴作戰,在兩伊戰爭中被鳳凰飛彈打怕的伊拉克空軍只要一被AN/AWG-9雷達掃到,就會轉頭逃之夭夭,整場戰爭F-14只擊落一架Mi-8直升機,也是F-14在三十餘年的服役史中最後一次擊落敵機。
 在隨後的科索沃、阿富汗與伊拉克戰事中,F-14的任務從空優走向對地攻擊,投射JDAM與雷射導引炸彈掩護地面部隊,但由於F-14昂貴的維護及製造成本、標榜﹁多用途﹂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的服役,以及後冷戰時期美軍作戰型態的全面轉型,F-14不得不逐漸退出美國海軍的舞臺,並於二○○六年三月正式退役。
結語
 即使沒有電影﹁捍衛戰士﹂的宣傳,F-14仍然是美國海軍自冷戰中期以來最具代表性的戰機,其擁有最先進的氣動布局與優異的飛行性能,更集強大的火力與靈巧的纏鬥能力這兩項矛盾的特質於一身,擔任航空母艦打擊群第一層屏障數十年,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
 即使﹁雄貓﹂已被迫退出現役舞臺,但這卻不代表﹁雄貓﹂的實力不如﹁超級大黃蜂﹂等新型戰機,只是在冷戰結束與國際環境與美軍作戰型態大幅變化後,美軍已不再需要長程重型空優戰機,F-14的傳奇也只好畫下句點。
◎徐逸文/軍聞工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