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為何喜歡使用中共的語言?

本來離中國大陸最遠的民進黨,但在競選語言的使用上,卻是離中國大陸最近。過去張俊宏曾提出「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把原本由國民黨完全掌控的地方派系,一舉瓦解,讓民進黨有機會在各縣市與國民黨分庭抗禮。如今,蔡英文的「巴士之旅」,也取個「公路長征」的名字,從10月6日開始自屏東鵝鑾鼻出發,準備以11天的時間,沿著台一線北上。

一個「反中」的政黨,為何又喜歡使用中國的戰略語言呢?顯然是許多草創時期的民進黨員,受到中共打倒國民黨的戰略啟發,所以他們認為要在台灣打倒國民黨,最有用的方法,還是借毛澤東的戰略最為可靠,所以民進黨雖然反中,但為了達到執政的目的,他們也不惜借用中共反抗國民黨的戰略語言,以達到推翻國民黨政權的目標。

就以「地方包圍中央」來看,這本來是毛澤東率先提出來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翻版,毛當初會提出這個戰略,主要是他曾經下鄉做了70幾次的農村調查,發現中國的貧農佔了農民的70﹪以上,而且中國的城市是依靠農村而壯大,只要把農村和城市切割開來,那麼以佔據城市為主的國民黨勢力就難以生存,這也是毛為何提出「農村包圍城市」之後,國民黨的勢力就逐漸被包圍在一個個類似孤島的城市裡。

再則,「長征」這個語詞,也是中共在江西井崗山被國民黨5次圍剿之後,為了延續中共的生命,他們利用突圍的方式,從江西、貴州、四川,一路「逃竄」到陝北的延安落戶,才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中共為了美化這個「逃竄」的歷史經歷,就以二萬五千公里「長征」來描述這個狼狽不堪的過程。

現在,民進黨既沒有過去中共被國民黨打得路花流水的經歷,但他們又借來中共「長征」的語詞,希望讓國民黨心有餘悸,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國民黨人已經沒有國共內戰的經驗,而且中共和國民黨可以說是採取跟國民黨聯手打擊民進黨的戰略,這種兩黨打一黨的作法,民進黨繼續借用中共過去國共鬥爭時期的戰略語言是否管用,且看明年總統大選的分曉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