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國策智庫於11/16邀請經濟與外交的專家學者,評析APEC歐胡會與連胡會,以及近日影響中美關係的劉姍姍事件中,馬政府處理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失當與其領導下外交部的問題。與會人士一致認為,目前馬政府雖然表態參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但準備並不充分;連戰作為台灣參與APEC的領袖代表,不利用此一國際場合公開宣示我參與TPP之意願,反而在連胡會上大談兩岸的「九二共識」,足見我「傾中」外交政策不當之處;最後,劉姍姍事件重創我國形象,突顯馬政府並不注重台美關係,需要有人為此負起行政或政治責任。
針對TPP,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在經濟上TPP屬於高水準自由貿易協定,許多學者都主張台灣應走向國際與歐美先進國家而非中國,TPP正好提供這個機會。馬政府強調的ECFA事實上與WTO或TPP背道而馳,前者是把經貿關係鎖到另一國家裡,後者是向全世界開放。TPP對美國而言亦有政治上的重要性,因此美國希望說服日本、加拿大等重要國家參與。然而,馬政府雖然宣示要用長時間準備參與TPP,事實上誠意不足;參與自由貿易協定所需要顧慮的諸多因素,都尚未看到政府實際著手研究。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指出,中國將TPP視為美國重返東亞的重要戰略行動,在此情況下,TPP勢將成為中美在東亞整合上角力的焦點。台灣應審慎思考未來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方向。此外,APEC是一經貿合作場域,連戰作為我領袖代表卻使兩岸議題被放大解讀,不免失焦。美國總統歐巴馬結束APEC後,將前往峇里島參加東亞高峰會(EAS),屆時將與東南亞各國就海事合作夥伴關係等議題,與東協國家磋商;可見得美國戰略的東移,不只是在經濟上推展TPP,在安全領域亦有著墨。最後,往年台灣參與APEC的幕僚團隊缺少陸委會成員,值得思考改進。
關於連胡會,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劉世忠同樣認為,連戰能夠連續四次代表臺灣出席APEC會議,背後有許多折衝與考量,並非由於兩岸關係進展或北京的善意。關於連戰談和平協議有兩個可能:第一,連戰試圖搶回和平協議的發言權,重提連胡05年達成的「五項願景」;第二,馬授意連向胡傳話。雖然連戰事後澄清沒有談和平協議,但不論如何他都有必要講清楚連胡會五十多分鐘的談話內容究竟為何,否則將予人「密室政治」之觀感。最後,胡錦濤在重申「九二共識」時,使用「認同」二字,較過去的「接受」或「承認」和緩,顯示北京可能意識到蔡英文上台執政的可能性變大,因此開始預留空間。
政治大學國關係中心研究員、前駐美代表與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質疑,馬政府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的思維,導致台灣沒有在APEC發揮應有功能。馬也不重視台美關係,以致發生劉姍姍事件。外交部一直試圖將此事集中在豁免爭議上,但外交人員的風紀問題一再發生,實已重創我國形象,且無外交官員負起政治或行政責任,這是總統領導失職。過去民進黨曾建立督察團監督外館作業,但馬政府逢扁必反,不管前朝政策好壞一律廢止,今日外館亂象其來有自。
針對TPP,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在經濟上TPP屬於高水準自由貿易協定,許多學者都主張台灣應走向國際與歐美先進國家而非中國,TPP正好提供這個機會。馬政府強調的ECFA事實上與WTO或TPP背道而馳,前者是把經貿關係鎖到另一國家裡,後者是向全世界開放。TPP對美國而言亦有政治上的重要性,因此美國希望說服日本、加拿大等重要國家參與。然而,馬政府雖然宣示要用長時間準備參與TPP,事實上誠意不足;參與自由貿易協定所需要顧慮的諸多因素,都尚未看到政府實際著手研究。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指出,中國將TPP視為美國重返東亞的重要戰略行動,在此情況下,TPP勢將成為中美在東亞整合上角力的焦點。台灣應審慎思考未來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方向。此外,APEC是一經貿合作場域,連戰作為我領袖代表卻使兩岸議題被放大解讀,不免失焦。美國總統歐巴馬結束APEC後,將前往峇里島參加東亞高峰會(EAS),屆時將與東南亞各國就海事合作夥伴關係等議題,與東協國家磋商;可見得美國戰略的東移,不只是在經濟上推展TPP,在安全領域亦有著墨。最後,往年台灣參與APEC的幕僚團隊缺少陸委會成員,值得思考改進。
關於連胡會,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劉世忠同樣認為,連戰能夠連續四次代表臺灣出席APEC會議,背後有許多折衝與考量,並非由於兩岸關係進展或北京的善意。關於連戰談和平協議有兩個可能:第一,連戰試圖搶回和平協議的發言權,重提連胡05年達成的「五項願景」;第二,馬授意連向胡傳話。雖然連戰事後澄清沒有談和平協議,但不論如何他都有必要講清楚連胡會五十多分鐘的談話內容究竟為何,否則將予人「密室政治」之觀感。最後,胡錦濤在重申「九二共識」時,使用「認同」二字,較過去的「接受」或「承認」和緩,顯示北京可能意識到蔡英文上台執政的可能性變大,因此開始預留空間。
政治大學國關係中心研究員、前駐美代表與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質疑,馬政府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的思維,導致台灣沒有在APEC發揮應有功能。馬也不重視台美關係,以致發生劉姍姍事件。外交部一直試圖將此事集中在豁免爭議上,但外交人員的風紀問題一再發生,實已重創我國形象,且無外交官員負起政治或行政責任,這是總統領導失職。過去民進黨曾建立督察團監督外館作業,但馬政府逢扁必反,不管前朝政策好壞一律廢止,今日外館亂象其來有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