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內最近出現一股逆流,也就是有人主張美國為了保有經濟的繁榮,可以考慮放對台軍售,以跟中共協商將美國的國債一筆勾消。這是「紐約時報」的一篇讀者投書,作者還是曾在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做過研究的保羅坎恩( Paul V. Kane),他在美國攻打伊拉克時,曾隸屬戰場上的海軍陸戰隊,所以這個「棄台保美」的主張,應該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想法,可能包括一些美軍也有同樣的觀點。
然而,「棄台」是否真的就能夠「保美」?先不談美國經濟該如何救的辦法,據2007年8月17日「華盛頓時報」的報導,當時的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在一次訪問中國大陸期間,中共將領曾向他提議,希望中、美兩國「劃洋而治」,分管東、西太平洋,這個建議雖然被美方澆了一盆冷水,但卻顯現出中共對經營西太平洋已經存有野心,美國若為了救自己的經濟,而輕易實施「棄台」的政策,這不剛好給中共找到一個進出太平洋的出口,美國想再把太平洋視為自己的內海,恐怕就很難了。
所以,美國如果真的「棄台」,丟掉的不只是台灣,還可能包括整個西太平洋,以及西太平洋周邊的國家。這也是美國即使在冷戰結束以後,一直都不肯放棄圍堵戰略的主因。
事實上,美國的「海權論」專家馬漢早在20世紀初就提出海權對美國的重要性。他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美國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而其中最理想的地理位置,就是利用歐亞大陸周邊的島嶼,來控制周邊海洋的權力。
馬漢的「海權論」在冷戰初期被美國羅斯福總統所採用,才形成後來的圍堵戰略。這個戰略不僅讓美國得以「和平演變」蘇聯,最終也讓蘇聯集團垮台,改變了世界的地圖。
冷戰以後,美國的戰略從「戰略東移」到「重返亞洲」,還是在這個圍堵戰略的藍圖中進行他們的戰略佈局,使得東亞地區還能夠持續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如果美國為了救經濟而改採「棄台」的作法,不只讓中共有機會實現他們「劃洋而治」的想法,對整個西太平洋周邊國家的安全,也會蒙上一層陰影。
所以,救經濟只是一時的,但國家的地緣戰略利益卻是長久的,這就像俄羅斯當年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使得俄羅斯北方失去了戰略屏障,俄羅斯人即使再扼腕,也挽不回已經失去的土地。
美國最近的這股逆流,也許沒有思考到俄國的例子,因此輕易的提出損己利人的政策建議。不過相信大部分的美國戰略家必然是清醒的,他們應該知道棄台絕對救不了美國,反而可能讓美國全盤皆輸。
然而,「棄台」是否真的就能夠「保美」?先不談美國經濟該如何救的辦法,據2007年8月17日「華盛頓時報」的報導,當時的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在一次訪問中國大陸期間,中共將領曾向他提議,希望中、美兩國「劃洋而治」,分管東、西太平洋,這個建議雖然被美方澆了一盆冷水,但卻顯現出中共對經營西太平洋已經存有野心,美國若為了救自己的經濟,而輕易實施「棄台」的政策,這不剛好給中共找到一個進出太平洋的出口,美國想再把太平洋視為自己的內海,恐怕就很難了。
所以,美國如果真的「棄台」,丟掉的不只是台灣,還可能包括整個西太平洋,以及西太平洋周邊的國家。這也是美國即使在冷戰結束以後,一直都不肯放棄圍堵戰略的主因。
事實上,美國的「海權論」專家馬漢早在20世紀初就提出海權對美國的重要性。他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美國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而其中最理想的地理位置,就是利用歐亞大陸周邊的島嶼,來控制周邊海洋的權力。
馬漢的「海權論」在冷戰初期被美國羅斯福總統所採用,才形成後來的圍堵戰略。這個戰略不僅讓美國得以「和平演變」蘇聯,最終也讓蘇聯集團垮台,改變了世界的地圖。
冷戰以後,美國的戰略從「戰略東移」到「重返亞洲」,還是在這個圍堵戰略的藍圖中進行他們的戰略佈局,使得東亞地區還能夠持續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如果美國為了救經濟而改採「棄台」的作法,不只讓中共有機會實現他們「劃洋而治」的想法,對整個西太平洋周邊國家的安全,也會蒙上一層陰影。
所以,救經濟只是一時的,但國家的地緣戰略利益卻是長久的,這就像俄羅斯當年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使得俄羅斯北方失去了戰略屏障,俄羅斯人即使再扼腕,也挽不回已經失去的土地。
美國最近的這股逆流,也許沒有思考到俄國的例子,因此輕易的提出損己利人的政策建議。不過相信大部分的美國戰略家必然是清醒的,他們應該知道棄台絕對救不了美國,反而可能讓美國全盤皆輸。
留言
張貼留言